南北差异只能互怼生活习性不同,聊天

0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

有次阿楠请他的大学同学吃豆腐脑,但是,同学刚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

“这是啥啊?”

“豆腐脑啊!”

“屁!你当我没吃过豆腐脑啊?豆腐脑不应该浇卤子吗?得是咸的啊!再不济,也得放点儿酱油和榨菜丁啥的啊!”

“豆腐脑当然是甜的啊,甜甜滑滑的多好喝,放点冰还能解渴呢!”

“你这个异教徒,烧死你!”

“你说啥?我再给你加勺糖,我齁死你!”

更逗的是我们两个去新疆的经历。

当时接待的朋友特别热情,酒满上之后,马上端起酒杯说:“我们新疆人特别热情,为了欢迎上海来的朋友,我们先干为敬!”阿楠看着那三个大酒盅,有点发傻。

人家喝完了之后,轮到阿楠了。只见阿楠站起来,平静地说:“我们上海人也是很诚实的,说喝茶就喝茶!”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喝了三大杯天山菊花茶。

吃火锅也是,几个朋友说吃火锅应该吃啥锅底?辣的对不对?阿楠说:“吃清汤的吧,都是辣味你都吃不出食材本身的味道啊!”阿明说:“谁要吃食材的味道,我就要爽,锅底好吃,涮扫帚都行。”

看到了吧,好朋友今天吵完明天和,但是关系不到位的时候怎么办呢?一碗豆腐脑是不是都会引发争论?月饼都能让你们大打出手?

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当你在聊天时遇到因为生活环境或者生活态度导致的生活习性不同,该如何处理?和这些似乎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该怎么聊天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环境,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有各自的生活习性。

比如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贵州人好酸辣,四川人好麻辣,湖南人只要是辣就行,

除此之外,人们从小养成的一些生活习惯也是不同的。

这些不同的生活习性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也造就了不同的聊天方式。要想能和具有不同生活习性的人愉快地聊天,就要注意几个问题。

02

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大家都懂,但我今天还要再提一句: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

社会公德的基石就是彼此尊重。我们在和人交往的时候,始终要保持谦虚。越是想达成一致,就越要接受彼此之间的不一致。这就是求同存异的道理。

当你在遇到和自己的经验相左的观点和看法时,如果能调整心态,变换一下角度,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而当对方感受到了你的这种包容和对差异的尊重,也会对你报以尊重。这样一来,你们的交流才不会演变为争吵,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自己再喜欢,也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习性强加给对方。如果你喜欢吃甜豆腐脑,对方喜欢吃咸豆腐脑,那就依照不同的口味分别点。

你非常希望对方尝尝鲜,那你可以这样说:“你可能不习惯这种口味,不过吃点糖,甜甜的,会让人很开心。这个豆腐脑也一样啊,有点像很家常的甜品,要不要试试看?”而不是说:“我去!豆腐脑是甜的天经地义好吗?别土鳖啦!”

生活习性这种东西,是每个人的自我主权。

小洁曾经和一个朋友一起吃火锅。刚开动没多久,那位姑娘就开始了发问:

“哦哟,怎么这个样子得啦?”

“怎么了?菜里有苍蝇?”

“不是啦,服务员怎么能一下子在桌子上放这么多东西?”

“那服务员应该站旁边举着?”

“桌子上不能同时摆超过三样东西,会乱的!要放在架子上,随吃随拿!”

“我的天哪!怎么可以这样?!”

“你又怎么了?烫舌头了?

“你干嘛一下子在锅里放这么多东西?!”

“这些不好熟的各种丸子、土豆片可以先煮一会儿,然后再涮肉啊,吃火锅不都是这样吗?”

“不行!锅里不能同时超过三样东西,要不然会乱的!”

“你是怕它们在锅里打起来?”

小洁真的很崩溃。

03

生活习性的差异容易引起争论

生活习性不同几乎是生活的必然,学会跟他们沟通很重要。分享和配合都是最基本的心态。

和生活习性不同的人聊天,你可以从对方的话语中发现自己不了解的事物。

也许你作为一个北方人,从来不知道粽子也可以是咸的,里面可以加火腿,也可以加蛋黄。或者你来自江南,每天以米饭为主食,偶尔吃吃小笼包,从未见识过有人早上吃牛肉面。

所以跟与你生活习性不同的人聊天,实际上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你不吃不做都可以,但是不能让人家不说。聊天时你完全可以说:“啊?一早上还能吃那么辣的东西?真牛!”

你请朋友吃大餐。在座的有南京的,武汉的。南京人,边用饼卷着烤鸭边说:“鸭子还是做成盐水鸭、板鸭好吃。”武汉人不服啊:“谁说的,一只鸭子的宿命就是被做成卤鸭脖鸭翅鸭肫鸭舌鸭架鸭掌鸭肠啊!”

你觉得他们煞风景?你觉得他们不给面子?不要这么想,他们只是有乡愁,有一个习惯家乡美食的胃,他们是在跟你分享他们的生活,你配合就好了,千万不要计较。

04

观点对立时要想方法化解矛盾

本节内容的重点不是报菜名,也不是为了教育你们不要计较。重点就是,你和生活习性不同的人聊天时可能会出现观点的对立。

你们一时无法接受彼此的差异,这时怎么办呢?不要互怼,要想办法化解矛盾,不让聊天的气氛朝恶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种情况,如果是毫无必要的矛盾,我们不要强迫对方,适时地转移话题,让聊天可以继续下去。

比如你和朋友说起做菜,你的朋友说:“做菜要先放盐,这样才会入味。”而你认为:“做菜应该后放盐,这样才能提鲜。”朋友丝毫不放弃:“先放盐菜才更容易入味,这样还可以少放点盐,因为盐这种东西吃多了不好。”

苗头已经不妙了,你就可以说:“这倒是,盐吃多了容易高血压。都说现在很多盐都加这个加那个,可我也听说现在好像都不缺碘了,可是很多盐还是在添加碘。

现在老百姓都不知道该信谁好?”“是啊,现在一会一个观点,前些日子还说刷牙一定要刷满三分钟,现在又有人说三分钟容易对牙体什么表面有伤害。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刷了!”

这样话题不知不觉就转走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沟通是最重要的,而冲突则是要尽力避免和化解的。

当你在有选择的时候,可以把胜利让给对方,并借此收获一些新的知识和友情,这样不是更好吗?

第二种情况,如果有些冲突实在难以避免,或者有些观点的对立是你无法妥协的,这时也不要采用激烈的语言回应,而是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说软话。这种软话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给自己和对方一个台阶。

同时,尽量不要使用绝对的词。比如“一定”“务必”或者“天经地义”这种毫无余地的词,会让气氛显得很尴尬。

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句子就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开头;“嗨,说穿了,其实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觉得我们可能都对,就是得看在什么具体情况里”这种句子就是很好用的一个收尾。

第三种情况,来不及解释了,已经吵起来了。

注意,不要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要保持中立,这样就能避免“拉偏架”的嫌疑。同时要想办法转移双方的视线,引起别的话题,让冲突得以缓和。

不停地说:“哎呀,别吵了,别吵了。”于事无补。一下子站在两人中间:“听哥哥的,别闹了。”搞得跟宋江似的,可即便双方暂时熄火,心里也难免会郁郁不欢。

比较好的办法是,先让双方







































中科白癜风新年优惠享不停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gq/1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