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壮每日一文
此文字,阅读需要8分钟
今天一早,朋友给我转一篇网文,是一位高中生写的,大意是表达了对当前学校没有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感到失望。在这位孩子眼里,教育部减负是真心的,但是如此好的目的下来时,却层层打折,于是造成了他们这么苦逼的现状。
高中生是一个独立意识开始成熟、书面表达能力基本具备的群体。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思考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其中有一部分人开始大胆地怀疑乃至挑战老师们的思想观点,在这些文字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可以看到在黑暗中孤独探索的理性之光,因此这些学生本身是很值得嘉许的。
但也应该看到,他们毕竟局限于自己有限的知识面,局限于他们并不严谨的逻辑思维,局限于他们渴望努力挣脱其实根本没有挣脱的传统思维。因此,在他们貌似富有激情的文字背后,往往掩盖不了本身思想的贫乏、偏激与武断。很多年以后,他们一定会为自己当年稚嫩的观点而哂然一笑,就像20年的韩寒现在终于承认好好读书才是正道一样。
讲这么多,回到主题,我想告诉这位孩子,以及众多怀有同样想法的中学生们,所谓的减负、所谓的素质教育,属于地地道道的土鳖式伪命题,他们从提出的那天起就是充满争议的,事实上也是错误的、荒诞不经的。因此,在长期的实践中这些高大上的概念处处碰壁,而且将继续碰壁。
减负、素质教育,可以说,这两个概念是高挂在中国教育蓝天之上的一道空中楼阁。它们没有科学性,没有实际操作性,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还是学生,谁当真,谁犯傻!
这位孩子在文章中说,“据说年起,我国便已下达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
在一个十六七岁的高中生眼里,年,大概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年代,毕竟当时他甚至还没有出生。但实际上,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提出比他想象的要早的多,早在年代这个概念已经如火如荼。
但是,当时教育界对这个概念是有质疑的,什么叫做素质教育,什么叫做应试教育?我们一直认为考试不是目的,提升人的素质才是根本。
我清晰地记得,在年的时候,我听过一个教科研专家的讲座,此人参加过一次中央的教育研讨会议。据他介绍,在这个会议上,大家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外延有很大的争议,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有很大的争议。说到底,要不要提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教育专家们是有不同看法的。
后来,一位分管教育的领导拿出了邓小平同志当年对姓社姓不争论的派头,最后一锤定音,表示不要在概念问题上争论了,素质教育先搞起来再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就行。
作为政治家,有这种气魄是可贵的,但就教育这个非常专业、非常具体的工作而言,提出这样一个饱含争议的概念,注定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教育”这个概念,本身就内在地包含了提升素质的作用。练习、背诵、测试都是有助于提升人的素质的,而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怎么可以粗暴地说,这样做就是应试教育,那样做是素质教育呢?
环顾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素质教育这个概念。
本人有许多美国朋友,经常在网络上交流,我也曾经就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与他们探讨。事实上,当我一开口说话,就遇到翻译问题,素质教育,我是直译成QualityEducation呢,还是意译成pefomanceeducation或者educationfoall-aounddevelopment呢?
事实上,不管我怎么翻译,人家也还是不理解,因为人家压根没听说过这个概念。因为无论中外,谁都知道教育就是提升要人的素质,硬梆梆地提出一个“素质教育”,说难听点,完全属于脱裤放屁,多此一举。
所以,素质教育完全是一个地道的土鳖式的伪命题。
再来说减负。
学习本身是一场竞争,从来都是激烈的。如今教育已经普及化,以中国之人口基数,中国之就业形势,除非你退出竞争,否则学习绝不可能是一件轻松的事。
我更想说的是,学生读书很辛苦,这有什么奇怪吗,这有什么可以抱怨吗?
古往今来,哪个有成就的读书人不是辛辛苦苦的过来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相比古人,我们今天的读书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不珍惜眼下的大好时光、大好条件,却回过头来抱怨这抱怨那,有意义吗?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只会努力地适应环境,奋力前行,而绝不是东抱怨来西抱怨去。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你能放开“眼量”,明白今天的努力为今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你感谢老师都来不及,还会在这里浪费时间写这种抱怨文章吗?只有努力才能取得成就,这是真正具体普世价值的核心概念。即使在国外,大凡成功的学生、学者,哪个不是历经千难万险才取得成功的。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乔布斯则用了毕生心血成就了苹果的伟业。他们不努力不用功,能取得成就吗?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年轻人,一个正在走向成才道路上的莘莘学子,吃一点苦算什么。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赫胥黎曾经说过,“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即便你感到学习累、压力大,这正是考验你的时候,锻炼你的时候。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你离这种痛苦还远着吧!所谓比你优秀的人都在比你用功,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喊“减负”。
这篇文章还提到的每年飙升的中小学生自杀率。我不清楚自杀率是否每年在飙升,但是,话说过来,学生自杀这账要算到学校头上去吗?
虽然由于子女入学、教师调动、升迁等原因,现在教育部门也很牛气。但在整个政府机构当中,教育部门其实还是比较弱势的。
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很多强势部门即使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媒体、包括自媒体一般不敢也不能随便批评,但教育问题似乎随便谁都可以大声指责。甚至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也精得很,其他部门不好随便提意见,谈谈教育问题总是最安全,也最容易谈出东西来。选软柿子捏永远是我们的光荣传统。
但是,这就引起了一个问题,许多不应该由学校来承担的责任也都归究到学校的头上来。就像学生自杀的问题,这是学校要背的锅吗?
有关自杀,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定义是这样说的,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这样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难道仅仅是学校教育的缘故吗?事实上,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个孩子个性特点,与遗传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显然更加密切。
所以,同样是老师批评了,老师罚做作业了,其他孩子都觉得这是为了我好,坦然接受了,但有的学生突然以死抗争,这能说是教师的原因吗?
况且,由于大中学生特定的心理,学生自杀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以美国为例,有数据显示,年以来,美国15—24岁的青少年自杀率扩大了3倍,这一数据还在继续攀升。显然,学生自杀率,与有没有搞所谓的素质教育,有没有减负扯不上。
所以,把自杀这种事硬是与学业负担联系起来,本来就是很不客观的事件。但是,现在舆论往往喜欢在缺少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与学习联系起来,这是很不负责、也很无知的一种做法。
有关减负与素质教育,本来也是可以讨论争议的。但是,现在舆论将这种经不起推敲的概念作为真理,乃至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指指划划,不仅于事无补,不可能对现状有一丝促进作用,同时让不明就理的孩子产生错觉。一旦父母让他们认真学习,一旦老师严加管教,他们就会认为你们违背教育部规定,是在搞应试教育,你们没有落实减负政策。
除了“文革”等极个别特殊时代,中国的学子都是尊师重教的,都是听从父母教诲的。但是,素质教育和减负这种极其虚假的伪命题再次扰乱了人心。许多学生受此误导,开始对父母殷殷教诲开始不满,对老师辛勤教育进行对抗,这样不仅不能解决诸多教育问题,而且反而耽误了学生的学习,影响了他们的前程。
因此,教育界的人士应该尽快行动起来,家长们应该站立出来,旗帜鲜明地告诉孩子,素质教育和减负的虚假与虚伪,揭开他们伪命题的真相,从而让他们在应该专心学习的日子里好好读书,不负青春不负年华。
孙壮写于年4月17日星期二晚上,改于次日
附:学生文章
从一名高中生的视角看教育之二三事原创-04-16三三如是说三三如是说
#SelfTalkEpisode#
自从年寒假期间突发奇想建立白殿疯怎么医治北京哪里白癜风哪间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