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连载二十三

第二章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诊疗概要第五节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技术方药篇一、常用中药

核桃仁——补肾强腰,治久痹肾虚

核桃肉即胡桃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性温,味甘。功能补肾强腰、温阳养血。用于久痹肾虚。

《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胡挑,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腿疼痛,一切筋骨疼痛。”《局方》用青娥丸治“肾气虚弱,腰痛如折,或腰间似有物重坠,起坐艰辛:胡桃肉二十个(去皮膜),破故纸(即补骨脂。酒浸,炒)八两,蒜四两(熬膏),杜仲(去皮,姜汁浸,炒)十六两。上为细末,蒜膏为丸。每服三丸,空心温酒下,妇人淡醋汤下。”青娥丸现代制用法:杜仲(盐炒)克,补骨脂(盐炒)克,核桃仁(炒)克,大蒜克。以上四味,将大蒜蒸熟,干燥,与杜仲、补骨脂粉碎成细粉,过筛,再将核桃仁捣烂,与上述粉末掺研,过筛,混匀。每克粉末加炼蜜20~30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50~7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服法:每次6~9克,每日2次。功能补肾强腰。主治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清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此方不但治肾虚腰痛,以治虚寒腿疼亦极效验。”

《续传信方》用之“治湿伤于内外,阳气衰绝,虚寒喘嗽,腰脚疼痛:胡桃肉二十两(捣烂;约克),补骨脂十两(酒蒸;约克)。研末,蜜调如饴服。”

肾虚骨痹,若腰脊冷痛、四末不温可用胡桃肉配以巴戟天、淡附片、上肉桂、炒杜仲、莬丝子、鹿茸等,若脱发枯齿、腰脊空痛、身体尪羸,可用胡桃肉配以熟地黄、淮山药、鹿角胶、龟甲胶、当归、枸杞子、狗骨等。常用量为10~15克。

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味辛甘,性温。功能发表祛风,胜湿止痛。

《长沙药解》称其能“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治肢节,起瘫痪……”,《太平圣惠方》之防风散治疗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宣明论方》用防风汤治行痹,行走不定;《杂病源流犀烛》用防风天麻丸治白虎历节风,均是以防风为主的治痹方剂。

现代药理学研究,防风具有解热、消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作用。痹证初起、风气胜者,关节游走性疼痛,常以防风配羌活、威灵仙、桂枝、天麻、川芎、葛根、麻黄等。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黄。疼痛剧烈,游走不定,手足屈伸不利者,可配川乌、草乌或附子等以增强祛风散寒、除痹止痛之功。一般用量为10~15克。久痹血虚气弱不宜用。

海桐皮——擅治血脉麻痹疼痛

本品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性平,味苦辛。功能祛风湿、行气血、通经活络。

《海药本草》云:“主腰脚不遂,顽痹腰膝疼痛”。《日华子本草》说它“治血脉麻痹疼痛”。《贵州草药》载:“解热祛瘀,解毒生肌。”以海桐皮为主的治痹方剂很多,如治风湿痹不仁,肢体疼痛的海桐皮汤;治腰膝痛不可忍,似肾脏风毒攻刺的海桐皮酒;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的海桐皮散等。取其以皮行皮之意,与五加皮、刺猬皮、露蜂房、地骨皮、炙山甲等配合治疗皮痹;与桑枝、牛膝、木瓜、五加皮、伸筋草等配合治疗筋痹。一般用量为9~15克,也可于熏洗剂中随证加入。

用海桐皮配伍姜黄资料肩关节周围炎,与大队养肝肾、补气血药同用,补中有通,主次分明,如配合针灸、推拿,则事半功倍。广西除用干皮外,其根皮亦同等入药。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尚有以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作海桐皮使用。刺楸,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以根、根皮或树皮入药。辛,平。有小毒。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腰膝酸痛,肾炎水肿,跌打损伤,内痔便血。

透骨草——透骨舒筋,活络止痛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或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全草。味甘、辛,性温。功能祛风除湿、透骨舒筋、活络止痛。透骨草治风湿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祛风除湿。该品辛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湿。入肝经,故能祛风除湿,如《本草纲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若因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导致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可选用该品,祛风散寒胜湿,病邪去,则诸症自愈。

二是舒筋活络。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而肝主筋,故该品具有舒筋活络之功效。对于外感风寒之邪,经气失宣,症见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可选用透骨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之。如《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选用该品,治筋骨拘挛。

三是活血止痛。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血分,故能活血止痛。对于一身上下,心腹腰膝,内外各种疼痛,均可选用该品治之,取其辛温善走,活血利气之功,血气通则不痛。

《本草纲目》云透骨草能“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本草纲目抬遗》载:“透骨草二两(60克)、穿山甲二两(60克)、防风二两(60克)、当归三两(90克)、白蒺藜四两(克)、白芍三两(90克)、豨莶草四两(克)去茎用叶,九蒸九晒,海风藤二两(60克)、生地黄四两(克)、广陈皮一两(30克)、甘草一两(30克),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子大,早晚各五钱(15克),酒下,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

透骨草透达之力颇强,内服可透筋骨之伏邪外达,外洗可引诸药直达筋骨。《痹症通论》载有六草汤治疗筋骨痹方:透骨草、伸筋草、鹿衔草、老鹳草、豨莶草各30克,苍耳草25克,煎汤熏洗痛处,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每剂药可连用4次。现代研究,透骨草水煎剂的镇痛、抗风湿作用与水杨酸类药物相似,服药后2~3小时发挥作用,其干燥全草每次剂量15~30克/日,分2~3次口服。

伸筋草——善通经络,治痹尤为常用之品

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性温,味苦辛。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本草拾遗》说它“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袪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治痹尤为常用之品。凡筋脉拘急、关节肿痛、僵硬不舒、屈伸不利之筋痹、骨痹,无论何型,均可酌情用之。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可与羌活、独活、桂枝、白芍等配伍;湿热型常配土茯苓、薏苡仁、土牛膝、川萆薢、汉防己、忍冬藤等;肝肾不足型常配熟地、山茱萸、鹿角胶、龟甲胶、当归、白芍等;痰瘀互结可配芥子、淡竹沥、鲜姜汁、法半夏、炙南星、橘络、干地龙、桃红、乳没等;若肢体软弱,肌肤麻木,宜与松节、寻骨风、威灵仙等同用。一般用量15~25克,也可用至50克。

天南星——治顽痹善止骨痛

本品又名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的块茎。天南星苦辛温,其性燥烈,专走经络,为开结闭、散风痰之良药。临床每用以治湿痰、寒痰、风痰、咳嗽,中风、癫痫、痰涎壅盛和破伤风抽搐、口噤、风痰眩晕。若配川草乌、地龙、乳香、没药,即《局方》小活络丹,为痹症常用成药之一,专治痰瘀阻于经络,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朱良春先生在痹证研究的实践中体会到:天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尤善止骨痛,对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的各种骨痛均具有良效。盖久痛多瘀,亦多痰,凡顽痹久治乏效,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多是病邪与痰瘀凝聚经隧,胶结难解,故常规用药,恒难奏效。必须采用透骨走络、涤痰化瘀之品,如蜈蚣、全蝎、水蛭、僵蚕、白芥子、露蜂房、天南星之属,始能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痰瘀,痰去瘀消,则肿痛可止。现代研究表明,天南星煎剂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煎剂家兔灌胃有较好的祛痰作用;鲜天南星水提醇沉制剂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多年来朱良春对癌症骨转移的疼痛,于辨治方中加用之,颇收著效。医院肿瘤科参用之,明显减少了麻醉药的使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天南星有毒,内服必须经过炮制方可使用。一种方法是用生姜、明矾浸泡至透,再晒干,是为“制南星”;另一种是用牛胆汁拌和制成,名“胆南星”或“陈胆星”。凡风痰、湿痰、骨痛,均用制南星;如为惊痰、搐搦、热郁生痰,宜用“胆南星”。汤剂用量20~30g,如疗效不著,逐步增加至50~60g,止痛、消肿甚佳。

土鳖虫——通络开闭治顽痹

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性全虫,又名土鳖虫、地鳖虫、土元。性寒,味咸,有毒。功能逐瘀破积、通络开闭。

土鳖虫,《神农本草经》载蟅虫“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消肿……”。《金匮要略》用大黄蟅虫丸治疗虚劳腹满,内有干血,肌肤甲错。近人有用此方加减治疗皮痹。皮痹属痰瘀凝结者可伍用鳖甲、海藻、昆布、丝瓜络;属瘀血阻络者可伍用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红花、当归、炙山甲等。日久不愈之骨痹,骨节变形者可与其他虫类药合用,如露蜂房、全蝎、蜈蚣、地龙、蛴螬等。煎汤内服,一般为3~6克;或入丸、散剂。孕妇忌用。年老体弱应伍用养血之药。

朱良春在临床上常以土鳖虫、露蜂房合治顽痹(类风湿关节炎),寒盛者配制川乌,湿盛者配蚕砂;寒湿化热或热痹者配地龙、葎草、寒水石;挟痰者配僵蚕、白芥子;挟瘀者配桃仁、红花;关节僵硬变形者配僵蚕、蜣螂虫、白芥子、鹿衔草;筋骨拘挛者配穿山甲、白芍。治疗顽痹日久,关节畸形者,多用土鳖虫配地龙以化痰祛瘀通络,每多良效。

未完待续

(本篇文章出自朱婉华院长主编《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医院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团队整理上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gq/2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