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它的朋友圈里,有各式各样的登山运动员

你能耐受多高的海拔?m?m?m?

在越来越高的地方,生命会有怎样的传奇?

欢迎来到《万物滋养》第六集《高原上的温存》。这也是本系列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从生命繁茂的森林海洋,到人口密集的田野江湖,再到不断拓展生命边界的旱地高原,《万物滋养》完成了第一轮的生态美食叙述。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年轻最活跃的一片大地。依然不与任何人、任何物种商量,而任性地不断长高。因此,在它的朋友圈里,能好好存活的只有各式极其NB的“登山运动员”。

如果来到海拔米的地方,你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这个高度,至今尚未有人类修通的公路,车辆无法到达。极度的寒冷、大风、低氧,让这里似乎没有生命的痕迹。但地面上碎石缝里已经开始有登顶的勇士了。

雪莲,菊科小伙伴,这里的“小”是真正意义上的矮小,植株很难超过二十公分。矮小是为了不让大风吹倒;藏身于碎石缝是为了在避风的同时保暖;毛绒绒的表面是穿了一层厚厚的棉衣;深扎的根系是为了汲取大地中的能量。

海拔米,依稀有了人类居住的身影。贝母大家族中,有一位勇敢的小朋友登山来到这里,被称作藏贝母。分布在遥远的平原区的川贝母、土贝母和浙贝母发来贺电,对自家领地不断拓展表示欣喜和祝贺。

海拔米,这里的物种逐渐丰富起来,有不少的人和与人相伴的生命。能够登陆米的大型哺乳动物开始有不少了,因为草地、草甸能够存在,依附于它的层层食物链就此形成。牦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你从外表就能看出这是一种非常抗造的生物,它比低海拔地区的近亲看起来凶残多了。体型巨大、皮厚毛多、爱爬山、能过河,是再合适不过的牛科进军高原小分队。

……

当然,上述各位都没有携带登山装备,人类却能带着装备直奔珠穆拉玛最高点。在高原地区,人类像是个新上任的登山队队长,绞尽心思让这里的生物存活相对容易些,青稞就是受益者,还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食来源。雪莲、贝母、牦牛在一定程度上让渡了自己的利益,换取人类的照顾。

这个登山小分队,带着从海洋起源的生命体的最初记忆,不断强化登山技术,一步步向上攀爬。在残酷的自然中创造温情的记忆,在存活的边界扎下生命的印记。

它们,在世界最寒冷的生命舞台上,给予最温存的相互滋养。

欢迎收看《万物滋养》第一季收官集《高原上的温存》。

今晚19:00,央视版《万物滋养》第六集《高原上的温存》,CCTV-9,敬请期待!

今晚20:00,网络版《万物滋养》第六集《高原上的温存》,爱奇艺、哔哩哔哩、优酷、芒果TV、DOCO热纪录,欢迎点击!

点击阅读原文

在B站观看《万物滋养》

万物滋养

天地共生,万物滋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gq/3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