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广藿香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广藿香

广藿香又名藿香,以全草入药。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藿香油是制造多种中成药的原料。广藿香是我国著名南药之一,使用历史相当悠久。

01

植物形态与适生环境

广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30~厘米,有特殊香气。茎直立,幼茎方形,老茎近圆柱形,密被毛;单叶对生、具叶柄,叶片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毛,并有腺点;花排成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冠唇形,淡红色;子房上位,柱头二裂,小坚果椭圆形。在原产地菲律宾常开花,但在我国栽培少见开花。

广藿香原产热带地区,引种到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栽培,由于年积温比原产地低,很少见开花,开了花亦不结果。它喜温暖,怕霜冻,生长适宜温度为年平均温度22~25℃,最适宜生长气温为25~28℃,低于零下2℃时则大部分植株死亡。喜湿润,忌干早,适宜于年降水量~毫米,雨量分布均匀,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地区种植。广藿香苗期不耐烈日,成株则可在全光照下生长。土壤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砂质壤土。

原产于非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引入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地为广东、海南。广州市石牌产广藿香为地道药材,俗称“牌香”。

02

栽培技术

育苗

1.育苗地:宜选避风的林间平缓坡地,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

2.育苗方法:主要采用扦插繁殖。

插条选择和截取:选取当年生5个月以上粗壮、节密、叶小而厚、无病虫害的的枝条作插穗。据药农经验,髓部白色,折之有响声,断面有汁液流出的枝条为好,取嫩枝的顶梢,截成长10~15厘米的小段,每段具3~4个节,剪去下部的叶片,仅留顶端两片叶和小的心叶。

扦插季节:一般在2~4月,当气温回升,雨季开始,植物体内液体流动旺盛时进行。有的产区则在7~8月育苗,秋季9~11月种植。

杆插方法:在整好的苗圃地上采用开沟条插,先在畦上按行距10厘米开横构,沟深约6~8厘米,每隔6厘米插1根。如8月杆插,9月定植的,行株距还可密些,入土深约为插条的1/2至2/3,仅让顶梢大叶片露出土面为度,覆土,淋水,使插条与泥土紧密结合,盖上稻草或其他细草,厚度仅让插条露出顶芽为度,让它能起蔽荫作用。插后一般10天左右开始生根,25-30天便可移栽。

3.育苗地管理

(1)遮荫:苗期要有适当的荫蔽,幼苗长大后,在酷暑天也要适当荫蔽,荫蔽度以40%~50%为宜。

(2)淋水防涝:插后生根前,每天早晚淋水一次,淋水量不宜过多,以浇湿畦为度。如遇连续雨天,要疏通沟渠,排除积水。

(3)施肥:插后生根长出新叶后便可施肥,肥料可选择腐熟的有机肥。最好在晴天施入稀人畜粪尿水为好。

种植

1.种植地:宜选避风的林间坡地、河旁冲积地、村前村后的五边地等种植。以免强风、台风吹折质地脆弱的枝条。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广东栽培广藿香常与水稻轮作,在晚稻收割后,即翻耕晒土,使土壤充分风化,增加肥力和地温,施以土杂肥、花生麸作基肥,至翌年栽植前再耕翻粑细,作畦,高30厘米,宽1~1.2米。

2.种植时期:春分前后,雨水充足。秋季以秋分前后较适宜。

3.种植密度:株行距30×30厘米,每亩共栽苗株左右。

4.种植方法:移苗定植宜选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起苗前苗床要浇水湿透,以利带土,减少伤根。在畦的两旁挖穴,穴成“品”字形,每穴栽苗1株。栽后,覆土压紧。

广藿香插穗也可不经育苗直接插于种植地,时间方法同上,唯每段接穗稍长,浇水次数增加,插后立即搭棚遮荫。

种植地管理

(1)淋水:当畦面发白,可将水引入畦沟,水深达畦高1/2~2/3,让水慢慢渗透湿润畦面为止。不能引水的地方,要每天淋水1次以上。同时要防止雨水过多而积聚,注意排水。

(2)间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光能,药农喜欢在广藿香行间间种蔬菜(生姜、白菜等)、瓜类(丝瓜、苦瓜等),利用瓜棚为幼苗遮荫。

(3)补苗:种植后要及时补苗,特别是直接扦插的,要补种同龄生根苗。

(4)中耕除草:春季定植时,正是雨季,土壤容易板结,杂草生长快,要勤除草,松土和培士。

(5)施肥:移栽成活后便可施肥,每隔1~2月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尿为主,每亩用量~公斤加清水7倍以上施用,或施硫酸铵5~6公斤,每公斤加水公斤稀释。施肥不要淋在茎基部,并掌握先稀后浓,薄施勤施的原则。广州郊区多用腐熟的垃圾肥,每亩施0公斤,将畦沟的烂泥翻起盖住垃圾等有机肥,以加速垃圾腐烂分解,尽快供植株利用。

(6)防霜冻:需要过冬的植株,特别是秋季定植的幼小植株,抗寒能力差,故有霜冻地区栽培的广藿香,冬季应盖稻草或搭棚防霜,在当北风面,加盖塑料薄膜,以保暖防冻害。最好在秋末施入猪牛栏粪肥,加火烧土壅蔸保暖。

03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斑枯病和枯萎病。

1.斑枯病:此病多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生,危害叶片。开始时呈水浸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为多角形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防治方法:①广藿香收获后,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菌;②结合喷药,给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提高植株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0倍液或50%托布津0~倍液。每天1次,连喷2-3次。

2.枯萎病:是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主要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染病植株于根部和根状茎处发生腐烂,逐渐延至地上部,使皮层变褐色,萎蔫而死。在夏季多雨,排水不良的地方、发病尤其产重。防治方法:同斑枯病,另外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

图|斑枯病

图|枯萎病

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和地下害虫。

1.蚜虫(藿香虱):吃食叶片、嫩梢,影响生长,严重时把所有叶片,甚至连同茎杆吃光。防治方法:可用2.5%鱼藤精乳油稀释-0倍喷雾防治。也可用烟筋骨水喷杀。

2.红蜘蛛:危害叶片,可用40%乐果乳油稀释倍喷雾防治。

3.光头蚱蜢:用80%固体敌百虫稀释~倍喷洒防治。

4.卷叶螟:幼虫在幼芽、幼叶上吐丝卷叶,藏于其中咀食叶肉,仅留下叶脉,形成秃顶。用90%固体敌百虫稀释-倍喷杀。

5.地老虎、蝼蛄、蟋蟀等:这些虫咬断幼苗,可用敌百虫做成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捉。

蚜虫

红蜘蛛

光头蚱蜢

卷叶螟

采收与加工

采收

广藿香在种植8~10个月左右,多在枝叶旺盛生长期采收。但因各地气候、栽培习惯和轮作方法不同。有的采收期在当年11-12月人冬前进行,有的在翌年4~5月进行。采收时宜选晴天露水干后,拔起或挖起全株,抖去根的泥土。

加工

收获后,要及时摊晒数小时,使叶片稍呈皱缩状态,捆扎成小把(每把约7.5~10公斤)分层交错堆叠一夜,将叶色闷黄,堆叠时切勿将叶与根部混迭。翌日再摊晒。摊晒时间的长短根据各地习惯而定,有的晒3天,堆放2天;有的晒5天,堆放3天。堆上用草席覆盖,再用尼龙薄膜盖面。反复摊晒至干。供蒸油用的,先将叶片或叶晒干后堆放一段时间,然后蒸馏。

来源:《南方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gq/5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