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是土壤中的有害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等存留于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大量繁殖并从根部或茎部侵染引发的病害。在农作物栽培当中,最严重的是有害真菌导致的根部病害。
当前是大棚蔬菜定植的高峰期,也是根部病害多发的一个阶段。其中,发生根部病害最多的是椒类蔬菜,许多尖椒、甜椒在进入苗期以后会出现大量的死棵情况,其中以根腐病、茎基腐病为主。在这一阶段菜农往往是不断地用药灌根,不断地更换新苗,有些根部病害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全棚拔园更换新苗。
而对于西红柿及瓜类蔬菜来说,随着连年的种植,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记者曾在一个种植了十年以上的丝瓜大棚里看到,由于病菌的大量侵染繁殖,导致丝瓜根系如地瓜一样粗大,造成了地上茎蔓、瓜条等生长发育不良。
不仅如此,由于连年种植,使得某些在叶片、茎秆、果实上发生的病害也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在蔬菜生长的中后期仍然会对植株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实际上,土壤中存在有害菌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种植模式单一、药肥使用不当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土壤中有害菌的大流行,从而使得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
下面就来谈谈造成土传病害发生流行的这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种植模式单一
由于连年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成为年年发病根源。特别是棚室连作,大棚内的特殊环境有利于病菌的越冬,病菌逐年积累,数量越来越多。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就会发生严重;西瓜连作导致枯萎病高发;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等等。
第二,土壤不消毒
现在很多菜农在定植的时候都会用药对苗子根系进行杀菌消毒保护工作,并且把生长不健康的苗子都剔除出去,他们认为这样就能将疫病、根腐病等防住。但是定植以后会发现仍然会出现大量的烂根死棵的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忽略了对于土壤的消毒处理。之所以称之为土传病害,是因为这些有害菌不仅通过土壤传播,而且土壤就是有害菌繁殖传播的大本营。仅对苗子进行处理而不重视土壤的消毒,这无疑是治标不治本。
第三,肥水管理不当
肥水管理不当造成根系受伤也会造成土传病害的流行。在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陈师傅的大棚里回访时发现,他棚里的茄子出现大面积死棵现象。拔出叶片萎焉的植株可发现,根部毛细根非常少,只有近地面的根部有少许毛细根,其他的毛细根和主根已有腐烂现象。经过仔细了解,原来陈师傅为促进茄果的快速生长,突然加大了浇水和施肥量。因浇水太勤,使得植株根系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引发了沤根。根部产生大量伤口或长势衰退为病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导致根部病害发生严重。
第四,药剂使用不当
土壤中包含大量的有害菌,不同的致病菌导致蔬菜根部出现不同的病害。需要正确判断才能有效治疗,否则一旦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就很难挽回。
如何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呢?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因为菜农连年种植蔬菜,导致大棚中的病原菌积累量越来越多。为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就要及时使用药物进行土壤消毒。夏季进行高温闷棚是遏制土传病害最好的一个手段。通过使用药剂处理土壤,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壤中有害菌,从根本上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几率。
其次,及时补充有益菌
这一点对于新建大棚及使用药物熏棚的大棚尤为重要,因为消毒后的大棚土壤几乎处于无菌状态,极易造成有害菌入侵和泛滥。使用生物菌肥后利用有益菌占领土壤,从而压缩病原菌的入侵空间,抑制土传病害的发展。如激抗菌、ETS菌剂、三倍加生物菌肥、底肥动力王微生物菌剂等。但要注意,使用生物菌肥后,在两周之内不能再使用DT等杀细菌的农药灌根,以防将有益菌杀死,导致防治效果降低。
再次,使用药剂防治
在蔬菜定植时可用土鳖
最后,避免肥水伤根
浇水时不可一次性浇水过大,也不可过分控制,要做到勤浇水,浇小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通气性差,根系缺氧窒息而引起烂根、沤根。如果能够使用微灌、滴灌等措施进行浇水最好。在施肥方面,不论底肥还是追肥都要合理施肥、平衡施肥,都要按照土壤的现状和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平衡施用。避免因为施肥过大或鸡粪等有机肥发酵腐熟不充分而造成烧根,导致根系出现大量的伤口,从而为病菌的入侵埋下隐患,导致死棵现象严重。
土鳖使用方法:灌根、喷施、滴灌、穴施、冲施、淋根
详情请咨询全国免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