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这一天,胡适先生去世了。如果抛开所有的政治观点,我个人认为,胡适先生是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旗帜。
胡适可以说是少年有为,二十六岁从美国留学归来,哈佛博士,做了北大教授,这种伟大的教授在今天已经很少了,二十几岁做教授是极为难得的。他是公认的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当然,胡适先生因为名声太大,也经历过一些波折。胡适先生当时心系中国的变革,所以在美国还没来得及拿到博士的证书就回国了。那时候他已经名声很盛,所以想拿个博士证书其实很容易。而且我觉得,理工科的学位、资历都很重要,但文科的学位就没那么重要,我最喜欢的两位现代作家,王朔跟王小波,也都没有重要的学位。
胡适留美期间
胡适先生年少成名,而且成的不是一般的名,是成为民国时期的旗手、大名士。所以,胡适先生一生,始终是民国知识分子的代表,江湖语言叫他“大哥”,大批知识分子都是以他为核心。如果稍微细分一点,应该说胡适先生是民国海归知识分子的老大。胡适当时实际上是以北平为中心的一大群海归知识分子的代表。当时北平各大学院的大教授,几乎全是海归,很少有土鳖知识分子,因为当时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现代化。当时从欧美回来的那些学者在北平还成立了一个欧美同学会,刚成立的时候,只能是留学欧美的人参加,留苏、留日的人不行。这个同学会到现在还有,不过到现在已经极度扩张,留学各地的都可以加入。
做“大哥”有两点要求:一是得有学问,二是得有气节。所以做大哥的人不光是要有学问,光武功高不能当大哥,像吕布武功高,但是吕布当不了大哥,因为他的气节不够。胡适的学问就不用说了,而他更有气节,一生始终保持着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态度,没有中途摇摆过。在那个年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因为那个年代思想极为动荡,一战二战期间,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师辈出、思想家辈出的时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在那个思想动荡的年代,大家刚刚把儒家思想抛弃,人们非常容易动摇,非常容易混乱,非常容易一会儿激进、一会儿消极。但胡适先生始终没有变过,一直都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从来没有因为党派利益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动摇过。所以胡适先生才能当“大哥”,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有人思想激进,有人思想保守,但最后都能团结在胡适先生身边。
年4月27日,北平清华大学三十六年校庆,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兼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左三)与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左二)、原西南联大训导长兼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左一)、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合影。
胡适先生的学问、人品、气节以及坚定的信仰都是非常优秀的品质,再加上还有一条,就是因为他老婆太厉害了,生活上也没敢胡来。胡适先生的夫人叫江冬秀,二十岁就订婚了,那个年代很多知识分子都在家乡娶了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鲁迅先生也是,胡适先生当然也是。但胡适先生和鲁迅先生不一样,他和江冬秀一生不离不弃,但始终都被江冬秀管得很厉害。江冬秀裹着小脚,一个字也不识,而且还非常厉害。胡适在外面非常西化,自由主义思想澎湃,在家是他对老婆“三从四德”。包括后来在美国颠沛流离,过着每天坐公共汽车的清苦生活,依然跟才貌不双全的江冬秀女士厮守。胡适先生综合了这些品质,所以自始至终是民国知识分子的“大哥”。
↑胡适与妻子江冬秀
有一件事对胡适的影响很大,当时蒋介石很希望搞一下民主选举,当然也不是真民主,其实蒋本人非常喜欢军事独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改造国家。但蒋当然要走走形式,尤其是后来跟美国那么好,总得要有个候选人一块选。所以蒋就想谁既有威望,但又肯定选不上,最后想来想去想到了胡适。因为胡适没权、没兵,只是一文人。胡适还以为民主真的来了,就去参加竞选。最后,蒋撕下了伪善的尊重知识分子的面具,从此胡适对蒋介石、国民党非常失望。
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候,胡适临危受命,担任了驻美大使。胡适先生在美国有很高的声望,他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对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胡适先生还做过北大校长,虽然有了这么多功劳,但是最后面对这样的政府,他毕竟还只是个知识分子。
胡适在美国
胡适先生最后从美国回到台湾,去接受“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职位,受到当时在台湾的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后来胡适先生在台湾去世。胡适先生的一生是一个知识分子完美的、了无遗憾的一生。胡适先生年轻的时候风流倜傥,成年以后铁骨铮铮,有信仰、有追求,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旗手,这个地位、成就到今天也无人能及。
年,胡适在台北主持“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时留影(第一排左至右:张群,胡适,蒋介石,朱家骅)
最后讲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当时国文考试有一个对联,就三个字,下联叫作“孙行者”,让大家对上联,当时这个题的标准答案就是“胡适之”。这是个非常漂亮的对联,这个本来是个绝对,只能对“胡适之”,但是没想到很多聪明的学生还对出了“祖冲之”,很有意思。当时老师也傻了,最后经过讨论,这两个都算对。这个对联进入了考卷里面,说明胡适先生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我的作品也在大学里面出现了,当然跟胡适前辈是完全不能比的,这都是知识分子的小小的荣誉感。
(来源:往事并不如烟N)
转发是一种美德
往期热文精选
平实中尽显真诚从容而内蕴豪情
教育减负:一场寒门的灾难。
重磅|教育部考试中心为高考命题最新定调
教育部新政策详解
为什么得语文者得天下?
高分作文的10种开头,中考高考全适用,值得收藏
董卿:告诉孩子,读书时偷的懒,要用一辈子来还
傻熬夜不如巧学习!20个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转给学生
家教视频,不看必悔!家长必看并收藏哟
中国各省人的气质,总结得太到位!
高三生必看丨从年高考真题看高考9大科目该如何复习!
高考前天最励志的动员演讲:一、二、三,预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