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女博士噱头消费热点你把便士当月亮

本文授权转自公号-南瓜博士慢探访

我是南瓜,北京高校一枚“很二很土”的女博士生。

发此文前,犹豫多日。为防个人偏颇,我在几个博士群征求建议(包括北京新闻博士群、有哲学、经济专业的“科学逻辑”博士群等),算是半吊子科学的姿态。

今天,以“请不要用女博士消费热点”的名义,我决定公开对中国青年报《一个女博士的“月亮与六便士”》一文驳而不斥。

我不明白,房价高的共性问题,为何要嫁接女博士做噱头?去掉“女博士”,故事也成立啊!宣扬知识虚无主义,有卵用?高学历就为功利变现?女博士迂腐刻画,为迎合审丑心理?

啄木鸟啄虫子是让树健康,而不是幸运于啄出个虫子,更何况啄错了树。

真正让博士群体焦虑的论文考核体系、高校薪酬标准等根本性问题,文章却轻轻滑过。要知道,问题症结不碰,房价就算再低,清汤寡水的博士也买不起啊。

并不只是个人担心,博士群里对此文也情绪汹涌。(后面我会引用各专业博士同学观点)

有人说博士是精英阶层,而如今时代,博士很多时候是弱势的、沉默的、缺少话语权的,被刻板印象挟持了的。

媒体,不能再刻意浓抹社会对博士认知裂痕了!请让我们认真端详彼此!

写此文,不针对个人,也不怕得罪媒体同行(中青报冰点是我高中起就喜欢看的,也诞生过《永不抵达的列车》等牛文),就想维护一点女博士卑微的尊严。

一句话,你把便士当月亮,我把月亮当便士!

1

首先拿自己开刀。看看你也许陌生的女博士。

我是南瓜,一枚新闻女博士。没有南瓜马车,只有风尘仆仆。

咪蒙说,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新世相说,够呛改变潮水的方向,但要试试。六神磊磊说,关黑屋坐月子也要读金庸,笑得无邪。

真喜欢他们那种很拽很笃定的调调。

但是,我和他们终究不是一类人。

我不受功利待见。我总把脉不好潮水的方向,把自己呛得够呛。我挑灯读金庸码出了本《新闻撞武侠》,花拳绣脚依然没有质变。

年色渐衰,记者做了十年,总导演、高级主编头衔也沾染过,好像还总是困顿于小局限、小九九、小情怀里,不开化。厌恶着厌恶的嘴脸,路见不公就一声吼,也不咋会中庸,更斗不过小人。有闺蜜一语道破:你就是每天自捅三刀的人。

想着彻底一点,进修一下,混到教室学习,考上了个博士。

夏天,一看录取书,还印着古装体捷报,想着去点一碗云南秀才米线。转眼,就要办手续,有点懵。

上交了单位给所谓管理岗发的苹果6S手机,咂摸一下,免费的话费也木有了。

赶紧看星座运程,赫然写着:该星座开始放弃了一些别人眼中不错的生活,用苦行僧的生活磨砺自己。

不能说苦!为了刷存在感、伪饰清高,开学就在朋友圈放厥词,要在一年元的宿舍,雄赳赳弄个“南瓜博士慢探访”事业。自诩要做快时代的慢观察者,去探访新闻第二落点,写文章、做视频。朋友点赞纷纷,虚荣心流星般瞬间满足。

而南瓜事业,果真爬得很慢。

先是一颗高龄博士的赤诚之心,热发力。万般皆下品,听课认真高,回炉代价大,家人要对起。要说我院也是学科全国第一,老司机曹林“雪夜妄评”一文评价,我院学生专业、深刻、严谨、无趣。(我这种跨越多校的有点分裂,硕士学校被曹老点评为浮躁不读书。)

定睛我院,你说没有被逃的课,不可能,可真有些晶亮剔透的。

看70后女教授甲,用认知神经测量工具,检验中国国际形象片在外国人脑中冷热度。例如白岩松水均益那几秒画面,各国脑电反应迥异。再看80后教授乙,用多款软件分析热爆新闻扩散路径图,石扉客等大咖头像在图上忽闪忽闪(我当即发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hq/2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