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一只鸟儿一样在这里被孵化、丰羽、飞翔。
每个人心目都有一片圣地和净土,我像一只留鸟选择了这里,留在了这里。一甲子,大兴安岭西麓留下我艰辛劳作的汗水和苦苦探寻的足迹,这里是我人生成长的故园,也是我从来到走前定的伊甸园。
无法改变的前定,让我与这片天地结缘。
20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父亲就像一只候鸟一样从鲁西北的农村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迁徙到牙克石。他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姐妹,离开故土,孤身一人来到遥远的异乡,也是因为他也在寻觅他心目中的圣地和净土。父亲曾说过,在这里抓一把土都能攥出油来;薅一把草都能挤出奶汁;折一把树枝都能给你驱寒。可想而知,为了温饱的父亲是多么喜欢这里的一切。
61年前的腊月初一,一个大雪飞舞的夜晚,一声啼哭打破了一座残破土屋里的沉寂,我像一只小鸟破壳而出。从此,父亲的异乡成为我的故乡。穿越时间隧道,踏遍千山万水,一路走来,让我的感受萌发感恩的心动,真的十分感谢我那逝去久远的父亲,是他带给我绿色的人生梦。
牙克石地名含义有两种解释:一释为满语“涮坍的河岸”;二释为满语“要塞”。无论哪种解释,都映衬出牙克石地物地貌的壮美。
扎敦河自东南沿着卓山、凤凰山、云龙山脚,一路西进在大桥屯(铁路大桥)处突然转向西北向绕市区东郊北去汇入海拉尔河。沿着扎敦河两岸行走,到处都可以看到涮坍的河岸。因为河岸被涮坍,河道在不断地变换流淌轨迹,只是我们感觉不出太大变化而已。“涮坍的河岸”足以看出扎敦河常年奔流不息的秀美“身姿”。
牙克石被群山环绕,向西北通达大兴安岭深处;西进则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而向东南走则有滨州铁路和国道两条通往内地的路线。火车从牙克石向东南行进10千米就是卓山。这里两山对峙形成隘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国道从牙克石出发经南薄河东出,这里两侧群山夹道,地势复杂,可谓“地扼襟喉通朔漠,天留锁钥整雄关”。至今,我们漫步在卓山、凤凰山的山上山下,依然可以看到日伪时期遗留的军事工事以及20世纪70年代开凿的山洞和战壕,这些足以说明牙克石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要塞”一说自然顺理成章。
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自东北而西南绵延两千多里,盘踞六万平方公里。山岭重叠,林海浩瀚,河湖密布,四季分明。文化源远,资源丰富,宝藏遍地。
尝鼎一脔,走在牙克石的山山水水间你便会感受到大兴安岭的壮美。春天,大地吐绿,那种让人心仪的绿色,会让你血液更加清纯;漫山遍野的兴安杜鹃映红了山间,也染红了你的心;夏季,绿树碧草吐放氧气,让你心旷神怡;漫山遍野奇花异葩争奇斗艳,嫣然就是一座大花园;秋季,三原色调配出五颜六色,涂抹出层林尽染,万紫千红的水粉画卷。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茫茫北国风光。
蓝天、山岭、森林、河湖、草甸、雪野等诸多元素构成了牙克石“伊甸园”的属性。
我感叹,牙克石是大自然所恩赐的地理。
百年前,牙克石还是一片原生态处女地,是索伦游牧狩猎之地。
年中东铁路西线通车,设牙克石停车站。交通便利了,人气就逐渐旺了起来。塔头草甸上建起了土屋、木屋,逐成村落。
然而,牙克石的延续是与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息息相关,与侵略和掠夺相伴前行。
我的孩童时代,那是一个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年代,课业轻轻松松,家长疏于管理,我们结伙四处游荡,走街串巷,游山玩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在那个年月,我们没有什么书可读,倒是我们走遍了牙克石的角角落落,听到了许多关于牙克石的故事。
多少年后,我才对牙克石历史有了一个不太全面的认识。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年间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被沙俄、苏联和日本侵占、经营五十余年之久。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沃伦措夫和大古兰的名字。
沃伦措夫在当时妇孺皆知。沃伦措夫来哈什尔、沃伦措夫基米特里是兄弟俩,年来到大兴安岭,落脚伊列克得。先在一个白俄商人施吾琴果的账房里打列吧(大面包),后又为施氏当监工,管理采木工人。几年间,欠下施氏很多钱无力偿还。为摆脱欠债,沃伦措夫拉拢一部分工人拉山(走山路)来到乌尔旗汉,向当时的东省铁路贷款,建立起沃氏兄弟采木公司。从此,俩兄弟在大兴安岭经营木材生意,逐渐成为大兴安岭林区乃至呼伦贝尔境内屈指可数,腰缠万贯的垄断资本家。
年2月,人民政府对沃伦措夫在牙克石的产业进行了登记。沃氏产业共有五部分:发电厂、火锯厂、粮米加工厂、牛奶加工厂、农场,全部产业估价余万元(旧币),固定资产余万元。
发电厂始建于年。主要是供给给自办的粮米加工厂动力用电及照明用电。有一台25马力的锅驼机和一台电辊。年安装了一台45马力的锅驼机和一台直流发电机,开始供牙克石一、二、三道街居民用电。年为了满足其增设的木材加工厂用电需要,又安装了一台75马力的锅驼机。年11月,伪满洲国设在此地的电业管理机构接管了这座电厂,安装了一台96基罗交流发电机,外线延伸到牙克石七道街。年东北光复后,利用“日满火磨”拆下的一台马力的锅驼机和原有的96基罗交流发电机加以扩充,扩充后的主要设备除几台锅驼机外,还有送电盘、发电机、钻床、旋床、发动机、电焊机、交流发电机等。外线部分有变压器、电表、各种电线及电柱根。
火锯厂始建于年,年加工原木1.44万立方米。
粮米加工厂始建于年。主要设备有草辊子、清粮机、分粒机、风箩、圆箩、石磨、钢碾子、打米机、升降机以及其他附属部件。主要是加工小麦粉。年以前,曾生产过“鹿牌”面粉,销于滨洲铁路沿线。当时的生产能力是24小时生产32斤装面粉袋。
牛奶加工厂始建于年,主要生产奶油和奶干。年曾和俄人吉米多夫并厂,年因原料缺乏停产。
农场始建于年。建场后,逐步添置农机具,增加种植面积,到年播种小麦垧,燕麦垧,其他作物20垧。拥有火油拖拉机3台,机引犁4台,播种机2台,收割机4台,打草机2台,搂草机1台,全部农业机具估价万。
年大沃伦措夫死后,经法院裁决对其财产进行分割:大沃伦措夫之妻50%,小沃伦措夫25%,沃伦措夫的妹妹茨巴洛娃25%。
“大古兰”这个人的履历没有更多文字记载,但当时唯一一道街的“喇嘛台”却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座东正教堂,称之为“卡赞圣母教堂”,始建于年。年被大火焚毁,年重建。这是一座二层木刻楞俄式建筑,楼顶是钟楼,房子周围有整齐木栅栏,院内栽植好多大树,嫣然一座美丽花园。院内东侧还有一座长方形坟茔,带有十字架的墓碑上用俄文镌刻着碑文。我小时候经常结伴来这里窥探,常有俄罗斯人来这里祷告,参加宗教仪式。我对这些人和教堂充满好奇,神秘感一直伴随着我。“文革”期间,教堂被砸,那座坟墓被掘。听说,死者叫“大古兰”,很胖很胖的,棍子戳进肚子,满是白花花的油。
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大古兰就是大沃伦措夫。一次赌博,他输掉很多钱,腰缠万贯的他却赖账,赢者戏弄他,如果改名“大古兰”就可以免除赌账。因此,大沃伦措夫就改名叫“大古兰”意为俄语“土鳖”。
年"九一八"事变后,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落入日本人手中。日本人除了在牙克石掠夺森林资源,周围构筑大量军事工事外,在牙克石街里也兴办了警署、工厂、学校、神庙、妓院等社会服务设施。
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去五楼和酒厂去玩耍。
现在国家林业局驻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的位置过去是一座高耸的黄色五楼。是一九四一年日本人在牙克石建设的一座日满火磨,它的原料基地就是当时的八号到秀地(即现在的乌尔旗汉)所种的小麦。一九四三年日满火磨投入生产。
康德十年〈一九四三年〉日本人又开始建设大同酒厂〈现在的牙克石酿酒厂〉,原料是玉米和马铃薯,产品主要是用于战时飞机用的燃料,但事与愿违未等投入生产,日本就完蛋了。
听老人讲,五楼过去是一座六楼,苏联红军轰炸时炸掉了一层变成了五楼。光复后,这座五楼存在了很多年,也是当时大兴安岭上最高的楼。过去,我每当走近这座楼的时候,我都会仔细端详楼的真容,想象着牙克石过去曾发生的故事,特别是“文革”期间那段动乱年代,五楼里发生的故事,许多我都记忆犹新。如今,这座楼已经荡然无存,留给我的只有记忆。
不难想象,牙克石虽“年龄不大”,但工业、农业、教育、商业、服务业等等行业却是“早熟”,彰显了牙克石“人杰地灵”的优势。
喜桂图旗的设立,奠定了牙克石的地域范围。大兴安岭的开发,牙克石成为山南海北流动人口的集散地,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进入了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
我没有改变我小时候愿意四处游荡,走街串巷的习惯,闲暇的时候,时不时在牙克石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老的设施在不断消失,继而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夏。车站那座中东蒸汽机车水塔还在,那是年所建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建筑,也该是牙克石一道亮丽风景线;大桥屯那座铁路大桥上日本人构筑的炮楼还在,已经满目疮痍,瘢痕累累。它们的存在述说着牙克石的历史,凸显着牙克石的变迁。
牙克石仅有百年的进化史,但却积淀了厚重的文化。而文化元素是通过淬火效应变得更加稳定。森林文化、生态文化、冰雪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狩猎文化、游牧文化、伐木文化等诸多文化现象,就像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绘就的彩虹一样“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多民族杂居,多地区移民杂居,以一脉支流,一支种族,去沟通多脉支流和多个种族,文化的交流就像输血一样,血注入血、命运注入命运、情感注入情感、灵魂注入灵魂,多元文化间的多渠道沟通与文化交融打造了牙克石“伟岸”的气质。
牙克石以山为尤,冬季漫长,冰雪丰厚,气候湿润,地势平缓,山间密布森林,林间牧草丛生,间杂多种药材,是优良的牧场,更有优良的农田。“万民之所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宝藏殖焉”“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厚德的大兴安岭,以山上万物,养育了牙克石万民。
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写道:“假如呼伦贝尔草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闹市,那么大兴安岭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并非大兴安岭闭门谢客,并非大兴安岭是不毛之地,并非大兴安岭景色不美,并非大兴安岭没有美食,而是身处过于遥远,旅途之艰难足以让人望山兴叹。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休闲度假热情的高涨,随着人们追求原生态欲望的提升,牙克石这片“幽静的后院”一定会热闹起来。地球才是一个村,到中国幽静后院看看才会感觉到“幽静”是多么美好。
牙克石的雪是无私,也是慷慨的。或许我是大雪迎接了我的出生,我的一生对雪情有独钟。有人说,喜欢雪的人,必定有颗其表圣洁,其质宁静的心。其实对于我来讲,每次去雪中徜徉,却是在寻觅心灵的圣洁,以安抚自己浮躁的心,从而让心宁静下来。置身在广阔的雪原上,满眼是被大雪覆盖的农田,起伏的山峦和那休眠的丛林。感觉牙克石的雪真美,她的美不仅仅是我们去滑雪去溜雪圈。而是雪如“佛”让我“大彻大悟”。独自一人走在这旷野里,确感天之高,地之大,己渺小。于是那不甘寂寞的心就变的释然了,那因对世态不满充满抱怨的情绪也就平和了。就会意识到纷争的人间依然阳光灿烂,挤满诡谲的社会也充满着和风细雨。
独自一人走在山间,尽管有雪的陪伴,有山林慷慨招待,但对离开人群的孤独感有了真正的体验。尽管人间充满物欲横流,追名逐利,尔虞我诈,蝇营狗苟,争权夺利的世象,但人与人的群居和友善往来是人类永恒而美好的主题。
在这银白的世界里惟有樟子松是绿色的,松针顶着团团的白雪,是一片诱人的景致。在松林中穿行,感觉生命在伸展,内心涌动着的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激,于是就体验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美丽,就会意识到活着其实真的就是幸福。该想的是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怎样珍惜生命。轻轻地我来了,当然我也会轻轻地走。但来与走都定格在我心仪的地方。我是一只留鸟,不是不愿意远走高飞,实在是这片土地让我飞不起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品读更多精品文章
投稿邮箱:yksx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