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13岁,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时有脘腹痛不适,多于精神紧张时发生,伴心烦易怒,舌尖边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浙贝母10克,青陈皮各10克,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泽泻10克,白芍30克,元胡12克,连翘15克,焦三仙各15克,香附10克,炙甘草6克,佛手10克,郁金10克,七付,水煎,日一剂,分3次服。
10月23日二诊,昨日进食不易消化物后曾剧痛一次,守上方加炒白术12克,茯苓15克,砂仁6克,七付,水煎,日一剂,分3次服。
10月30日三诊,腹痛未作,守上方加合欢花15克。七付,水煎,日一剂,分3次服。
后于成师处调理左额角痤疮,诉腹痛一直未作。
按:本案腹痛,发作多与情绪相关。患者为一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平素不喜言语,心烦易怒,情志不畅而肝气易于郁结,或久而化火,暗耗肝阴;或乘犯脾胃,故腹痛。成师辨为肝热犯脾(胃)证,方选景岳化肝煎加减。《新八方阵》云其:“治肝气伤怒,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等证方。”景岳原方重用土贝母,查《本草纲目拾遗》浙贝母条下述:“张景岳云:味大苦辛性寒,阴也降也,乃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之药。……最降痰气,善开郁散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故成师易土贝母为浙贝母,用青陈皮、香附、佛手、元胡、郁金疏肝行气止痛,重用白芍以泻肝柔肝,加栀子、丹皮清肝气血(分)之火,焦三仙、连翘,消积清热。二诊时,因食复,则于原法基础上加强健脾和胃之力。三诊时加合欢花以蠲忿开郁。
总结:本案在于明了肝的生理特点及肝脾(胃)脏腑生理、病理相关性。肝为风木之脏,性喜调达而恶抑郁,郁而不达则易于化火,故而治肝之病要抓住“郁火”二字,经云:“木郁达之”正是指此。肝木制脾(胃)土,故而肝强易乘脾胃,治宜泻肝扶土。
文章摘自《成肇仁中医心悟与临证》,系成肇仁传承工作室原创,原载于《中国中医药报》,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宋紫薇)
坐诊时间及地点
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已恢复线下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