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小贴士
中药大品种联盟近期正在征集专家库成员,我们殷切欢迎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愿意为中药大品种培育、为中药产业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加入中药大品种联盟。详细信息请查看平台功能栏中的通知,或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作者:聂黎行,胡晓茹,张聿梅,郑笑为,何轶,王菲菲,戴忠,马成双,朱炯,成双红
⊙编辑:小余
动物药指用动物的整体或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动物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动物体的加工品等供药用的一类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当前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约有多种,多偏寒凉、主沉降、具咸、甘味,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软坚散结、熄风止痉、温肾助阳、破血逐瘀消癓等功效。与植物来源的药材相比,动物类中药具有质量无明显地域性、基源多样性、野生资源相对紧缺、活性成分独特等特点。其独特的活性成分、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而专一,尤其对某些顽症、重病疗效确切。如何保护和利用动物药资源,使其在临床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已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中药分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有关动物药化学成分、质量评价、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中成药中动物药的质量控制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
国家药品抽验(以下简称国抽)是药品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及各省级药检所/远完成。自7年起,其工作模式有单纯的标准检验的同时,开展探索性研究,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国抽的大部分品种为基本药物,样品批次多、代表性好,可在市场监管、涉药企监督检查、风险排查与防控、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综合技术支撑作用。笔者以-年国抽工作为基础,对涉及的含动物类成分中成药的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情况进行汇总,结合具体品种实例,分析其监管和质量控制现状,以期为药品标准提高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1现行质量标准检验-五年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取了46个含动物类成分的中成药品种(系列),涉及40种动物药(具体见表1),应用最广泛的为牛黄类药材,用于12种中成药(系列)。含动物药最多的为乌鸡白凤丸系列和二十五味珍珠丸,处方中均包括6味动物药。鉴于同一品种不同规格、同一系列不同品种的中成药标准不同一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同种(系列)当实质性的最高标准统计:23个品种(系列)对处方中任何一味动物药均未设置检测项目,13个品种(系列)对部分动物药规定了检测项目,仅10个品种(系列)的执行标准对处方中所有动物药规定了检测项目,包括霍胆丸、牛黄上清系列、蛇胆川贝液、安宫牛黄丸、护肝片、活血止痛系列、麝香保心丸、羚羊感冒系列、牛黄抱龙丸、跌打丸。所有检测项目中,以显微鉴别为主,薄层鉴别次之,个别品种规定了麝香(人工麝香)的GC鉴别项,仅7个品种(系列)的最高执行标准设置了含量测定项。按执行标准检验,除年安宫牛黄丸个别样品牛黄相关项不符合规定外,其余品种(系列)中与动物药有关的项目均合格。
2探索性研究为提高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水平,更加深入全面地评价产品质量,各承检单位以原料药材饮片和制剂的质量问题为导向,围绕药品安全性、真实性、有效性和标准可控性,对其中29个品种(系列)开展了针对动物药的探索性研究,运用纤维、薄层、高效液相、气相、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技术,完善和建立了多项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2.1与药品安全性相关的研究
安全性方面,动物药存在的质量问题包括净制不彻底、染色、掺伪、增重、霉变、人畜共患的病源微生物残留、瘟疫病死动物入药等,原料药材的质量风险可能进入制剂。近年国抽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和去黄霉素污染方面。如黄连羊肝丸个别制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灰分偏高。经考察原料药材质量后发现,动物药夜明砂问题比较突出,总汞和总砷含量很高,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较高,可能与药材收集时带入太多泥沙有关。
中检院在活血止痛制剂的国家评价抽样工作中发现,部分制剂显微鉴别时可见大量矿物结晶。调取厂家投料原料并评价其质量,初步认为上述现象与处方中土鳖虫药材有关。性状考察显示,多批次土鳖虫样品闻之均有浓烈氨味,体内含大量食物团,重量可达总重的30%;部分样品背部光泽不明显,折断面可见少量结晶物。采用ICP-OES法和ICP-MS法分别测定虫体和食物团中Na、Al、Mg、K、Ca、Mn、Fe、Cu、Zn、Cr、Ni、As、Cd、Pd等14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土鳖虫含有较多无机杂质,其中Al、K的含量可达百分级,部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偏高,并且体腔食物团中无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虫体。文献显示,近年来商品土鳖虫中掺入明矾、食盐等无机成分增重牟利的行为屡见不鲜,提示该药材质量堪忧。另一方面,以土鳖虫为代表的虫类药材易霉变的情况也引起了各药检机构的重视,年的活血止痛制剂、年的舒筋活血丸和年的腰痛片,研究人员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技术测定了制剂和相应土鳖虫原料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参考《中国药典》年版一部部分药材品种项下规定的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限度(B1不得过15ug·kg-1,总量不得过10ug·kg-1)评价,药材超标率较高,部分制剂结果呈阳性。鉴于土鳖虫药材真菌毒素残留现状,建议在相应标准中增加黄曲霉毒素项,保证用药安全。
2.2与药品真实性相关的研究
贵细动物药,尤其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今年因其资源日渐匮乏,出现了大量伪品、劣品、代用品、混淆品。并被用于成药的生产,严重影响药品的临床效果。有鉴于此,历史国抽的探索性研究都极其重视贵细动物药的投料质量评价。以羚羊角为例,天津市药检所在承担脑血栓片的国抽时发现,部分样品除具有羚羊角的显微特征(不规则透明碎块稍有光泽,均匀分布裂缝状或长圆形空隙)外,同时检出其他动物角的显微特征(不规则碎块密布棕色的色素点)。市场调查显示,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贵细药材羚羊角的使用上存在不加或少加羚羊角、将其他动物的胶与羚羊角一起混用、使用其他动物的角冒充羚羊角等行为。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针对目前市场上珍珠粉来源混乱,存在用珍珠层粉、珍珠母粉替代珍珠粉投料的现象,对珍珠明目滴眼液中的动物类原料药珍珠粉的质量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结果表明,根据总蛋白量的差异无法区分珍珠粉及其混淆品,扫描电镜课揭示区别:珍珠粉所含的碳酸钙均为方解石结构(棱柱层)珍珠层粉所含的碳酸钙主要为文石结构,但因其在加工时往往不能完全除去与之紧密相连的棱柱层,因此同时含有方解石结晶。X射线衍射分析也可区分珍珠粉和珍珠母粉,由于文石相碳酸钙在高温下可以迅速转变为方解石结构,故可利用样品在℃加热前后方解石含量加以判断:珍珠粉方解石含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0%与质量百分比6.0%,珍珠母粉方解石含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9%与质量百分比35.0%。
随着天然牛黄资源的减少,其代用品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体外培育牛黄是通过生物技术及化学物理方法,在体外模拟牛体内胆结石形成过程,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培育出的牛黄;人工牛黄是由胆酸、猪去氧胆酸、牛胆粉等加工配制而成的牛黄。由于形成过程的差别,天然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与人工牛黄,价格差异较大,在化学成分的结构和含量方面存在不同,药效也有差别,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1号)”中,对牛黄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症用药品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并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但不得以人工牛黄代替。”上述规定范围内的品种,处方中的牛黄,可以采用天然牛黄或者体外培育牛黄投料,制得成药的销售价格不同,如使用后者,需在包装盒说明书中注明。胆酸和胆红素类成分是牛黄类药材的主要成分,而猪去氧胆酸是人工牛黄添加的成分,牛黄中并不含有。可以根据胆酸和胆红素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以及是否检出猪去氧胆酸为判断依据对牛黄及代用品进行鉴别。
年版《中国药典》实施后,由于处方中含牛黄的制剂多数新增了猪去氧胆酸项,一人工牛黄替代或掺伪投料的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提出该质量标准不能完全杜绝不合理替代的现象发生,并通过年安宫牛黄丸的国抽工作建立了牛黄中共价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含量的专属性测定方法,根据这3种胆红素含量比例及猪去氧胆酸的有无来判断牛黄抱龙丸中牛黄的类型,并通过胆红素含量高低来判断投料用牛黄的质量,控制生产企业以人工牛黄或掺杂部分人工牛黄投料。天然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中胆红素主要以结合、共价和游离3种形式存在,结合型胆红素一般指与葡糖醛酸、木糖吡喃糖、牛磺酸和硫酸盐结合的胆红素;共价型胆红素指与蛋白质以共价键结合的胆红素。天然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主要含结合和共价型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含量较少,其中天然牛黄由于是牛自然生成的胆结石,形成周期较长,其共价胆红素的含量较体外培育牛黄要高。人工牛黄由于为胆酸、胆红素等各种成分加工而成,主要为游离胆红素。分别采用无水碳酸钠配研二氯甲烷超声提取、硅藻土配研乙二胺四乙胺二钠-二氯甲烷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硅藻土配研草酸-二氯甲烷混合溶液超声提取,HPLC检测,针对性地测定游离型胆红素、游离和结合型胆红素之和、总胆红素含量。按游离胆红素占总量的比例小于5%作为正常投料,游离胆红素占总量的比例大于5%时,通过猪去氧胆酸的检出情况判断是否掺有部分人工牛黄。天然牛黄投料的安宫牛黄丸中结合型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值在0.~0.;以体外培育牛黄投料的比值基本在0.~0.。通过对抽样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牛黄替代情况比较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人工牛黄或胆红素进行全部或部分替代牛黄。年国抽,上海所采用该方法对牛黄抱龙丸中牛黄的投料质量进行评价,规定牛黄抱龙丸每1g含胆红素应不得低于2.1mg,游离胆红素不超过总胆红素的5%,结果抽样符合拟定限度。
中检院在年国抽工作中以胆酸类成分为指标,采用HPLC-ELSD法建立了牛黄清心丸(局方)中牛黄投料种类的鉴别方法。根据牛磺胆酸与胆酸峰面积的比例,以及是否检出猪去氧胆酸为判断依据对牛黄及代用品进行鉴别。在检出牛磺胆酸、甘氨胆酸、胆酸和去氧胆酸4个特征峰的基础上,天然牛黄中牛磺胆酸与胆酸峰面积之比大于2.0,且不得检出猪去氧胆酸;体外培育牛黄中牛磺胆酸与胆酸峰面积之比小于1.5,且不得检出猪去氧胆酸。人工牛黄可检出猪去氧胆酸。按以上规则判断,2个厂家样品中牛黄种类为天然牛黄,4个厂家样品中牛黄为体外培育牛黄,与产品包装中牛黄标识类别相同;1个厂家样品包装中标识使用天然牛黄,其样品经分析判定为体外培育牛黄,另有1个厂家2批次样品色谱中检出牛黄中不得检出的猪去氧胆酸,不排除以人工牛黄代替牛黄投料的可能。
西黄丸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4味中药组成,年国抽抽取的样品中,除一个厂家生产标示使用天然牛黄、天然麝香外,其余厂家生产的西黄丸均使用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麝香投料。中检院建立了该制剂中牛黄和麝香两味药材投料质量的专属性测定方法。以胆酸、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为对照,分别采用TLC和HPLC-ELSD,建立了牛黄药材种类的鉴别方法,要求标示天然牛黄为原料的样品,供试品色谱中应检出与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对照品相应的荧光斑点和色谱峰;不得检出与猪去氧胆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荧光斑点。标示体外培育牛黄为原料的样品,应检出与胆酸、去氧胆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荧光斑点和色谱峰,不得检出与猪去氧胆酸对照品相应的荧光斑点。天然的胆红素(BR)在提取分离过程中受酸碱的影响,双吡咯环产生异构化,即含有BRIX、BRXⅢ和BRⅢ异构体,BRIX是天然产物的原型物。天然牛黄中的胆红素主要以BRIX形态存在,而体外培育牛黄中胆红素则以3个异构体形态存在。为了进一步区分西黄丸中投料的牛黄类型及是否足量投料,采用HPLC建立了西黄丸中胆红素的测定方法,在测定含量的同时,还可区分胆红素的异构体形态。与牛黄类似,天然麝香与其代用品人工麝香在甾体类成分上存在差异,采用GC-MS建立天然麝香中10个甾体成分和人工麝香专属的2个甾体成分的检测方法,并采用GC建立了西黄丸中麝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按拟定限度评价,所有标示天然牛黄、麝香投料的样品均合格,而部分标示体外培育牛黄、人工麝香投料的样品,胆红素含量偏低、人工麝香专属性甾体成分和麝香酮含量偏低或未检出(两结果可相互佐证),提示个别厂家未规范投料。
2.3与药品有效性相关的研究
动物药与植物药化学成分差异大,基础研究较薄弱,因而在复方中药特别是大处方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中,往往缺乏对动物药的控制,难以保证制剂的临床疗效。近年国抽工作中,各承检机构采用多种手段和技术,建立了多项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有效填补了含动物类成分中成药质量控制的盲区。定性方面,中检院、大连市药品检验所、河北省食品药品检验院分别建立了牛黄清心丸局方中羚羊角(不规则透明碎块稍有光泽,均匀分布裂缝状或长圆形空隙)、伤科接骨片中鸡骨(炙)[骨碎块不规则形,淡灰绿色,表面有裂隙(孔隙),骨陷窝可见,形状大小不一,骨小管隐约可见]和通心络胶囊中水蛭(斜纹肌纤维无色,散离或相互绞结)、全蝎(体壁碎片淡黄绿色至黄色,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其上散布黑色颗粒)、蝉蜕(几丁质皮壳碎片淡黄棕色,半透明,密布乳头状或短刺突起)、土鳖虫(体壁碎片棕红色,有圆形毛窝)、蜈蚣(体壁碎片淡黄绿色至黄色,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其上无颗粒散布)5种虫类药的显微鉴别方法。湖南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将抽样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9.5∶0.5∶0.06)展开,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建立了胃苏颗粒中鸡内金的TLC鉴别方法。天津市药品检验所以相应对照药材为对照,样品经甲醇提取、乙醚萃取,三氯甲烷-甲醇(40∶1)展开,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新增了脑血栓片中水蛭及土鳖虫的TLC鉴别方法。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以白僵菌素这一活性成分为指标,采用高分辨质谱建立了牛黄抱龙丸中僵蚕的鉴别方法。中检院以甾体类成分和驴皮特征肽为指标,分别利用GC-MS/MS和HPLCMS/MS技术,建立了牛黄清心丸(局方)中人工麝香和阿胶的专属性鉴别方法。定量方面,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用三氯甲烷超声提取,以0.5%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磷酸调节pH值为(3.25±0.02)]为流动相,nm下检测,建立了血栓心脉宁制剂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以麝香酮为指标,采用GC,分别建立了安宫牛黄丸、牛黄抱龙丸、麝香保心丸和苏合香丸中麝香或人工麝香的含量测定方法。总体结果表明,执行标准中未规定鉴别项目的动物药存在未投料现象,未规定含量测定项目的动物药存在少投料现象,经过探索性研究可更加全面地反映含动物类成分中成药的真实质量。
2.4与标准可控性相关的研究
动物药应用广泛,但其质量标准却相对比较落后,多以性状和杂质检查为主,鉴别方法往往缺乏专属性,含量测定项多缺乏或指标欠合理。针对上述现状,药检部门通过国抽工作改进了多项质量控制方法。小儿化毒制剂现行标准项下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胆酸,其准确性和重现性较差,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采用甲醇提取样品,以甲醇-1%冰醋酸(69∶31)为流动相,建立了HPLC测定方法,以胆酸、猪去氧胆酸的总量控制人工牛黄的投料。藿胆丸中含猪胆粉,现行标准中其鉴别和含量测定指标均为水解后产物猪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认为该方法不能充分的反应产品的内在质量,改用体积分数50%乙醇直接超声提取,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nm下检测,分别建立了原形有效成分结合型胆汁酸猪磺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钠的HPLC和UPLC含量测定方法。牛黄消炎片含蟾酥和人工牛黄,中检院经研究后发现,现行标准中蟾酥的含量测定方法分离度欠佳、存在杂质峰干扰。对液相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将流动相比例调整为乙腈-0.5%磷酸二氢钾(磷酸调pH3.2)(37∶63),并混做一相使用,修订了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有效改善了因流动相含缓冲盐,对pH变化比较敏感,而导致基线不稳和分离不彻底的现象。人工牛黄方面,现行标准以胆酸为含量测定单一指标,未能充分体现中药多组分的特性,研究并建立了胆酸、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去氧胆酸、去氧胆酸等5种胆酸类成分的HPLC-ELSD测定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价药品质量。
此外,还建立了多项“一测多评”方法,同时控制动物药和植物药投料,提高了检验效率,简化了操作程序。江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建立了乳块消制剂一板多测法,实现地龙、橘叶、丹参三味药同时鉴别。样品加水超声处理,滤液加盐酸调节pH值至2,乙酸乙酯萃取,以丹参、橘叶、地龙对照药材为对照,三氯甲烷-丙酮-甲酸(60∶5∶2)展开,放置12h以上,日光下鉴别丹参、橘叶,继以甲苯-丙酮(20∶1)展开,10%硫酸乙醇加热,紫外光灯(nm)下鉴别地龙。麝香保心丸由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七味药材组成,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将现行标准独立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加以优化整合,样品经二氯甲烷超声处理后作为冰片鉴别用供试品溶液,滤渣加乙酸乙酯和二硝基苯肼试液,取上层液用于人工麝香、蟾酥、苏合香的鉴别,以硅胶GF为吸附剂、环己烷-乙酸乙酯(20∶1.5)为展开剂,日光下鉴别人工麝香,紫外光灯(nm)下鉴别苏合香;再以环己烷-丙酮(20∶7)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加热至显色,日光下鉴别冰片、蟾酥。再采用甲醇超声制备样品,以硅胶G为吸附剂,二氯甲烷-甲醇-水(13∶6∶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日光下鉴别人参提取物,紫外光灯(nm)下鉴别人工牛黄。含量测定方面,采用HPLC法,甲醇超声提取,乙腈-水梯度洗脱,分别在、、nm下测定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胆酸、酯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含量。采用GC,乙酸乙酯超声提取,同时测定人工麝香和冰片含量。
3结论与建议3.1回顾~年含动物类成分中成药的国抽工作,按照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等影响程度的不同,对标准检验及探索性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将贵细动物药不投料或以非法替代品投料、未规定含测项目的原料少投料、外源性污染和掺杂等问题归为主要问题;将执行标准项目不尽完善、部分检验方法欠科学等问题归为次要问题。部分企业的产品外包装缺少国家林业部“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
3.2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通过各级药检部门的研究和努力,探索性研究增加了20余个中成药品种动物药味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伤科接骨片、通心络胶囊、牛黄清心丸(局方)3个品种提出的修订标准(草案)实现了对处方中所有动物药味的质量控制。多年的实践表明,国家评价抽验能够对药品质量进行综合、细致地评价,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出标准修订思路,是促进动物药质量提高的有利手段。
3.3传统的显微鉴别和以对照药材为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可以在指标成分缺乏或含量过低的动物药的鉴别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质谱联用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中成药中动物药的质量控制。鉴于成药药味众多、成分复杂,动物药基础研究有待发展等现实情况,还有一些这类成药尚需继续研究建立有效地控制动物药投料的检测手段,经提取后入药的动物药的质量控制更是研究的难点。此外,以藏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剂处方量一般很大,往往还包含多味动物药,相应研究还较为薄弱。
3.4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