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力士卡泊三醇软膏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5487.html
水稻苗床干了该不该浇水?怎么浇水?怎么控温?
水稻苗床播种前都需要通过浇水来补充水分,苗床土壤水分多少对出苗至关重要。
一、水分对出苗影响
1、床土出现夹干层
由于浸种只能解决水稻出芽时的水分,水稻出苗时还需要吸水。如果苗床浇水不透,中间有一层干层,没等出苗,床土就干了,保证不了出苗用水,就会导致出苗延迟,甚至不出苗。在浇水少的情况下,床面洼的地方或大棚滴水的地方,水分够,先出苗,种子吸水不够的地方,出苗慢或不出苗。
2、床面出现明水
育苗前期外界温度低,苗床土壤化冻深度有限,苗床浇水过多,无法下渗,苗床出现明水,就会降低床土温度,使种子处于厌氧状态,延迟出苗时间,特别是遇到低温年份,必将造成整床不出苗。所以播种前浇水质量是出苗好坏的关键。
二、浇水原则
1、接上底墒
苗床浇水一定要小水慢浇,反复浇,浇透10cm以上,一定要把上面浇的水和湿的底土相联。这样上面的水蒸发时,地下的水就继续往上供水,出苗前一般不用补水也能出苗齐。
2、散去明水
播种前,如果苗床有明水要敞棚散墒,待明水散去后再播种,避免人为造成床土温度下降影响出苗质量。
三、水稻苗床控温管理
播种至出苗立针期:棚内温度控制在30~32℃为宜:
一叶一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温度不超过28℃,苗高在4.5~5.5厘米;
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时期:棚温不要超过20~25℃,苗高在7.5~8.5厘米,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
二叶一心期至三叶一心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0℃,苗高12.5~13.5厘米,并加大通风炼苗,在移栽前3~5天与外界气温相等,遇到低温时,应当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四、水稻苗床2叶期浇水管理
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床面局部发干缺水时,要及时补浇水;
秧苗2叶期后:随着棚内温度升高,秧苗需水量加大,尤其是钵体育苗抗旱能力差,应重点注意浇水。苗床是否缺水可根据秧苗来确定,早晨秧苗叶尖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无露珠,以及中午叶片打卷时为缺水,要在早晨日出前或傍晚及时浇水,浇水要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要用冷水浇苗,水温要在15以上,可用大缸等容器或晒水池晒水。
当前我国稻谷市场供需形势与价格走势
年我国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稻谷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近年来连续产大于需,供需较为宽松。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市场传导等因素影响,年以来国内外稻米市场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其中我国南方新季稻米价格涨幅较明显。
一、年以来国内新季稻米价格恢复性上涨
(一)东北粳稻价格涨幅小于南方粳稻
年3月初,黑龙江圆粒粳稻(年产、国标三等,下同)收购价元/吨左右,同比上涨60元/吨,涨幅2%。近年来,黑龙江稻谷产量万吨左右,省内需求接近万吨,结余万吨,供应压力较大,加之疫情期间东北稻米外运成本居高不下,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江苏普通粳稻元/吨左右,同比上涨元/吨,涨幅20%。江苏是南方粳稻主产区,除满足本省消费外,紧邻上海、浙江主销区,市场需求稳定,在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上涨带动下,市场主体看涨预期较强,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积极入市收购,价格上涨明显。
(二)早籼稻价格涨幅小于中晚籼稻
年3月初,江西早籼稻收购价元/吨,同比上涨元/吨,涨幅8%;晚籼稻收购价元/吨左右,同比上涨元/吨,涨幅13%。年南方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生长期间遭遇不利天气,质量有所下降,符合收购标准的粮源减少,叠加储备轮换和地方储备增储需求,同时受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带动,加之资本炒作,籼稻价格(尤其是中晚籼稻)涨幅较为明显。
(三)大米价格涨幅小于稻谷,“稻强米弱”持续
年3月初,黑龙江圆粒粳米出厂价(国标三级)元/吨,同比上涨40元/吨,涨幅1%。江苏普通粳米出厂价元/吨,同比上涨元/吨,涨幅13%。江西早籼米出厂价3元/吨左右,同比上涨元/吨,涨幅约6%;中晚籼米出厂价4元/吨,同比上涨元/吨,涨幅12%。大米市场价格涨幅总体小于稻谷,北方大米价格涨幅小于南方。
尽管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稻谷价格普遍上涨,但仍没有超过年市场价格高点,总体属于稻谷供需结构性矛盾及疫情灾情舆情叠加的恢复性上涨行情。
二、稻谷市场供应充裕背景下,国内新季稻米市场价格走强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稻谷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库存充裕
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我国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稻谷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我国稻谷产量2.亿吨,同比增加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年度(10月至次年9月)国内稻谷总消费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其中食用消费万吨,饲料消费及损耗万吨(增加万吨),工业消费万吨,出口万吨。/年度我国稻谷市场产需结余万吨,已连续多年保持盈余,供需比较宽松,库存稻谷能够满足国内一年以上口粮消费需求。
(二)稻米市场价格走强的主要原因
1.受疫情影响,国内多元主体存粮意愿增强
受疫情、灾情、舆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市场看涨预期增强,基层农户自留粮有所增加,持粮主体捂粮惜售心态较重。同时,储备企业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采购新粮积极,收购量较大,提价收购意愿强。虽然我国稻谷库存充裕,但库存稻谷以陈粮为主,而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和贸易商采购需求主要集中在新粮,推动年新季稻谷收购价“高开高走”。
此外,东北地区是我国大粮仓,近年东北地区人口外流,大米消费区域向南转移,“北粮南运”需求增加,对物流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年疫情暴发后,部分地区物流不畅、运输成本增加,导致销区大米价格涨幅明显。
2.相关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大米市场走强
在市场和政策双重推动下,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加快恢复,产能快速提升,全国生猪产能恢复超出预期。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年末生猪存栏4.07亿头,同比增加31%;能繁母猪存栏万头,同比增加35%。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有效拉动了饲料消费,玉米和大豆市场需求强劲。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及投机资金炒作影响,年国内外大豆、玉米和小麦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国际市场大豆、玉米价格(CBOT)分别上涨37%和25%,国内大豆和玉米价格均创历史新高。相关粮食品种价格上涨对稻米市场也具有拉动作用。
3.全球大米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有传导影响
美国农业部预计,/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5.04亿吨,为创纪录新高,上年度为4.97亿吨;大米期末库存1.78亿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此前期末库存已连续13年增加。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35.3%,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安全线水平。除中国外,全球大米期末库存仅万吨,库存消费比17%,基本处于安全线临界水平。
年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为保障粮食安全,部分粮食主产国发布出口禁令,如越南官方在3月份曾宣布暂停大米出口,印度大米出口贸易因疫情封锁措施一度暂停交易。受疫情恐慌情绪影响,年11月中下旬,越南5%破碎率(下同)大米FOB报价涨至美元/吨,为近8年高点。年3月,越南大米和泰国大米报价分别保持在美元/吨和美元/吨的高位水平。国际大米价格走强对国内大米价格具有一定传导作用,但国内大米价格涨幅总体小于国际市场,国内外大米价差收窄。国产早籼米与越南进口大米完税成本相比,价差从年年初的元/吨缩小至年底的元/吨,年以来价差趋近零。
三、预计年稻谷价格波动幅度小于上年
(一)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确立市场价格底部
2月26日,国家发布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元、元和元,其中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比上年提高1元,粳稻与上年持平。稻谷最低收购价发布后,年稻谷市场价格底部确定。
(二)多渠道粮源供应抑制后期稻谷价格走强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2月28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年产粳稻.7万吨,同比减少.6万吨,主要是黑龙江和安徽两省收购进度较慢。截至1月31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年中晚籼稻.5万吨,同比减少万吨,主要是安徽、湖北、四川、河南收购进度较慢。受疫情零星散发影响,农户自留粮增加,惜售心理增强,加上局部地区物流不畅,客观上制约了售粮进度,售粮期拉长,改变了往年新稻集中上市供应、价格下跌的局面。
年稻谷产量处于高位,收购数量减少,说明农户手中余粮比往年多;年仅江西和黑龙江启动了稻谷托市收购,收购量大幅低于上年,意味着市场有效流通粮源增加;年上半年政策性稻谷稳定投放和各级储备稻谷相继轮出,稻谷市场供应充裕,而大米终端食用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后期稻米价格上涨乏力。
(三)稻谷市场“北稳南强”的格局将继续维持
年东北粳稻产量增、质量好,出米率比年有所提高;受寒露风和连续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南方部分地区中晚籼稻质量有所下降,符合企业收购标准的达标粮源减少。年秋粮上市以来,稻谷市场总体呈现出“北稳南强”特点。
2月2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通知,同意将黑龙江省受疫情影响的市县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截止日期延长至年3月31日(延长1个月),此举有利于农民销售余粮,稳定东北粳稻市场价格。年11月国家在新粮上市期间重新启动中晚籼稻竞价交易,截至年2月底,已成交年和年产中晚籼稻万吨,反映出南方稻谷市场需求旺盛。另外湖北等省延长稻谷储备轮换架空期,部分轮入需求后置,后期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将保持坚挺。总体看,预计年稻谷市场将延续“北稳南强”格局。
我国玉米进口配额即将用完!小麦稻米还在增!
1-3月我国进口粮食.6万吨,同比增长62.32%,其中玉米进口.7万吨,万吨的年度配额所剩无几。一季度大豆进口.8万吨,已占去年总量(.7万吨)的五分之一多。当前国际大豆、玉米期货不断上涨,其中美国大豆期货价格飙升至7年来最高水平,近月合约突破15美元,玉米升至8年新高,最主要是库存下降春播期间天气炒作供应紧张的逻辑,预计将大幅抬升我们的进口成本,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价格。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体现为结构性矛盾,水稻和小麦等口粮品种总体供大于求,库存处于高位;近年来,我国口粮进口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饲料粮存在产需缺口,是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