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6月的田间管理重心就是如何促进水稻分蘖,6月上中旬是分蘖盛期,蘖是过时不发、时过无效!到了该分蘖的时候你不分,就只能看着减产了。天气不给力,那就先把我们的能做的都做了。受气温因素的影响,今年全省水稻播栽期普遍推迟几天,播栽期明显拉长,小秧龄、超秧龄苗移栽田块比例增加,移栽植伤加重、栽后活棵缓苗期拉长,叶龄和群体茎蘖数都较往年同期偏低。据全省作栽系统苗情调查,水稻平均叶龄比常年小0.5~1.5叶,平均每亩茎蘖数少1万~5万,叶片和分蘖增长速度明显差于往年。各地要针对当前苗情特点,加强因苗分类指导,加快苗情转化升级。
(一)水层永远是浅水和人为增温
包括施肥、灭草的时候田间也不要上深水。深水,灭草效果不好,还抑制分蘖。水层保持3-5厘米,但不能没水,对于促进分蘖,水温比气温重要,
在低温天气下,水温对于促进分蘖的作用更为明显,太阳没出来前起早灌水一整天太阳晒热了,水就可以储存热量,水晒热了不容易凉、一整晚热水的苗不耽误长。有人说地没整平咋办,真没啥太好的办法,可以筑水埂,也可以前期跑马水灌溉,保证高岗过下水,低洼不存水,后期随着水稻长高以后慢慢进行浅水灌溉。田间一定要做好水口子,做好限高,保证下大雨了多的水能及时排出去。做好如果井水不要灌水速度太慢!会使水口处生长过慢保证快速灌水!
(二)施肥要合理
分蘖肥和返青肥具体使用方法:
返青肥在插秧后3天内施入,使用量全年氮肥10%左右(大概左右硫酸铵地量或添加部分腐殖酸类返青肥最好)11叶品种二遍分蘖肥准确时间是返青后第10至12天左右(就是5.5叶至6叶),施入量全年氮肥20%左右斤的量配合锌肥施入最佳)在晚就会产生无效蘖变多!造成无法控蘖!
不分蘖不是肥不够,是其它条件不足。今年6月温差大阴雨天较多低温寡照,大家不要施大头肥少施多次保证6月12日左右孽数是收获穗数的60%-70%左右(11叶园粒品种平方米株左右),6月16日最后一遍孽肥由前期孽数而定施肥量!(总孽肥量是全年35%纯氮)保证6月25日总孽数是收获穗数的%左右(11叶园粒品种平方米株左右)、这样25日后控回部分孽数和收获穗数相应!防止后期肥效起来细菌性褐斑病发生。在6月20日左右以后,如果田间分蘖不足和部分田块过黄再看田施肥施调节肥(全年10%纯氮)通过人为控孽和自身水稻生育转换6月30日左右拔节黄是必须有的,当然施孽肥也可掺混一些促孽调生长的菌肥等
如果接下来持续阴雨低温天气,前期田间分蘖必然不足,不必担心,正常有效分蘖可以分到6月底7月初,如果到那时候分蘖还不足,接下来还可以供大穗。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肥和水管好了,天气一般都会给我们机会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了。
三、二次封闭即除草
今年插秧前后,遇到高低温差大平均温度低(部分稻农没有灌好护苗水受了冻害),秧苗素质差,缓苗特慢,插前期化除草剂药害多。苗床生根剂药害肥害多,补苗工作量大。使得二次除草时间后移(控制苗新根5厘米后用药),,当然也要考虑在草种萌发双子叶前施要最佳时间(密切观察土壤里的草子刚刚长白芽是施二封闭除草最佳时间)发现稻苗叶尖卷叶现象应喷施解药害和促生长药物治疗,为提前分蘖时间最好选对稻苗药害轻的除草药,
水稻杂草种类多,稗草、野慈姑、三棱草等多种杂草混合发生
水稻插秧缓苗后化除
一般在插后15天~20天进行。
1、稗草1.5叶~2.5叶可采用杀稗磷、阿罗津、必利必能(嘧草醚)与乙氧磺隆每公顷克混配,甩喷法施药,水层3厘米~5厘米,保持5~7天。
2、稗草1.5叶前、阔叶杂草(狭叶慈姑、泽泻、雨久花)萌发前,甩喷法施药,每亩用水量15升,施药时田内保持3厘米~5厘米水层(以不淹没新叶为准),保水5天~7天,缺水缓慢补水,防止药水被推到进水口对面的池埂边造成药害。
稗草1.5叶期以内可采用酰胺类杀稗剂,如丙草胺、马歇特、苯噻酰等,防除阔叶草用乙氧磺隆每公顷克,甩喷法施药。要一个池一个池喷施,不能跨池施药,避免池与池用药量出现误差。
3、水稻7.5叶期,防治大龄稗草或难防治阔叶草,要采用茎叶处理方法:
每公顷50.0%二氯喹啉酸(神锄)可湿性粉剂克~克+48%灭草松水剂每公顷2毫升~0毫升+有机硅助剂。
用二甲四氯防和灭草松防治阔叶杂草时要保持水层,不重喷、不漏喷。尽量在阔叶草小时用药。
4、野慈菇、莹蔺、稻李氏禾等难防杂草,如果基数大,可在上年收获后整地前,保持土壤湿润,难防治杂草有少量绿色面积时,本田喷施草甘磷进行防治。
以上使用计量仅供参考以当地经销商为准
四、必须进行潜叶蝇防治
防潜叶蝇用什么药?去农药店估计给大家推荐的更多的是毒死蜱、(无论商品名是什么,成分基本都这些),喷完毒死蜱,大家都说这药挺厉害,地里蝲蛄、泥鳅、青蛙什么的都死翘翘,但是你忘了,你打药不是打这些的,你消灭了青蛙,谁去吃虫子,你消灭了泥鳅蝲蛄,潜叶蝇幼虫在叶片里偷着乐呢!对于潜叶蝇,毒死蜱并不好使,为什么?先分析一下稻潜叶蝇怎么为害水稻的,潜叶蝇其实不吃水稻,是它在叶片上产下的卵,孵化出来的幼虫钻到叶片里面去吃水稻,从产卵到孵化到钻进去吃水稻只需要2小时(可以百度),所以一旦发生,危害很快,等我们发现水稻叶片上出现较大的被吃痕迹,一般已经吃了好几天了。再看一下毒死蜱的作用机理,触杀、胃毒加熏蒸(药瓶子上可见),触杀,顾名思义,就是药液接触到害虫身上,进入到身体内杀死它。胃毒,害虫吃了农药液或者吃了粘了农药液的植物,死了。熏蒸,药液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呼吸作用进入体内,消灭它。在我们喷药的时候,触杀只能杀死成虫潜叶蝇,对于它的卵和叶片内部的幼虫效果是不好的,尤其是叶片背面更不容易着药;胃毒,毒死蜱药液一般停留在叶片表面或者有一定渗透作用(具体效果不清楚,没那么专业),潜叶蝇幼虫在里面吃,很难彻底杀死。熏蒸,田间空间大,现在水稻苗又很小,达不到一定空间内的密闭效果,所以这作用基本发挥不了。不能说毒死蜱不能防治潜叶蝇,防下成虫还可以,但对于已经发生虫害的防治效果有限,尤其是近期阴雨天气较多,毒死蜱没有内吸效果,叶片上的药液遇雨流失,效果会进一步被削弱。
所以建议防治潜叶蝇一定要选择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推荐药剂:吡虫啉、噻虫嗪、乐果。
什么是内吸作用?(百度),就是杀虫剂被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扩散,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传导到植株各部位的药量,足使为害这部位的害虫中毒死亡,这就是农药的内吸作用。所以内吸作用的杀虫剂持效期相对更长,对于已经发生的潜叶蝇为害和预防为害效果更好(一般内吸药剂也兼具胃毒和一定的触杀作用)。
防治潜叶蝇就得没事儿勤去地里看,最好每天都去,该喷药的时候喷药,否则雨连上了都没机会喷了,尤其是靠近林带、草丛的地块,为害最先也最重,再者就是水深的地方为害较重。有时候大家总觉得喷药不好使,都喷了好几遍药了,可虫子吃的还是很厉害,找找原因:一是先看看你选的药是否对路,是否有内吸作用;二是如果药没问题,也别着急没事总喷,药效正在发挥,两次喷药间隔期7天以上;三是内吸药剂能喷雾尽量喷雾,喷不了才选择毒肥、毒土、甩喷;四是如果今年虫害发生严重,一般黑龙江地区潜叶蝇发生4-5代,需要喷药两遍以上,建议大家选择药剂要换着使用,不要总用一种药,防止出现抗性,降低防治效果。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