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958.html
中医药学的起源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药学是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传统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在年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疫情中,中国战疫和防疫中的中医做出来重大贡献!
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凡以止血为主要功效,主治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止血药。
本类药物分别具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作用,适用于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根据出血原因和具体病情,进行适当配伍。
本类药物止血多炒炭用。
本类药性寒凉,味多甘苦,能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一小蓟Xiaoji《名医别录》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夏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1.各种血热出血证尤宜于下焦热结,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或配蒲黄、生地、藕节等;吐、咯、衄、便血及崩漏等各种出血,常配大蓟、侧柏叶、茅根、大黄等。
2.热毒疮疡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乳香、没药等。
煎服,10~15g,鲜品加倍。
二大蓟Daji《名医别录》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japonicumDC.的地上部分或根。夏秋季采收,或秋末挖根,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1.血热出血证尤宜于血热妄行,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常与小蓟相须为用,或单用。
2.热毒痈肿单味内服或外敷均可,以鲜品为佳。
此外,本品尚有降压、利湿退黄作用。
煎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三地榆Diyu《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绵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üetLi.的根。春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1.各种血热出血证尤宜于下焦血热,便血、痔血、崩漏等。血热便血,常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痔疮出血,血色鲜红,常配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崩漏量多色红,常配生地黄、黄芩等。
2.疮疡痈肿,湿疹,烫伤湿疹,疮疡痈肿,皮肤溃烂,可单用本品煎汁外洗,或湿敷患处;本品为治水火烫伤要药,可单用本品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
煎服,10~15g,可用至30g。止血宜炒炭,解毒敛疮宜生用。
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本品制剂外用不宜于大面积烧伤患者。
四侧柏叶Cebaiye《名医别录》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的嫩枝叶。多夏秋季采收,阴干。生用或炒炭用。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1.各种血热出血证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本品鲜品捣汁内服,或配地黄、艾叶等;尿血、血淋,常配蒲黄、小蓟等;肠风、痔血或血痢,常配槐花、地榆等;崩漏下血,常配芍药。本品可用于虚寒性吐血、便血,常配炮姜、艾叶、阿胶等。
2.肺热咳喘,痰稠难咯可单用本品,或配贝母、制半夏、黄芩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血热脱发,须发早白,及脂溢性皮炎。
煎服,10~15g。止血宜炒炭,化痰止咳宜生用。
五白茅根Baimaogen《神农本草经》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根茎。春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1.各种血热出血证单用本品即效,或用本品煎汁或鲜品捣汁内服,或配其他止血药。
2.热淋,水肿,黄疸热淋,水肿,小便不利,单用本品煎服,或配金钱草、车前子、木通等;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等。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胃热烦渴呕吐,常配葛根、芦根、竹茹等;肺热咳喘,常配桑白皮、杏仁等。
煎服,15~30g,鲜品加倍。
六槐花Huaihua《日华子本草》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japonicaL.的干燥花蕾及花。夏季花未开时采收其花蕾,称“槐米”;花开放时采收,称“槐花”。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1.血热出血证本品尤宜于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新久痔血,常配黄连、地榆等;血热便血,常配栀子。
2.肝火上炎,目赤,头痛,眩晕可单用本品煎汤代茶饮,或配夏枯草、菊花等。
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宜炒炭,清热泻火宜生用。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化瘀止血药
凡以止血为主要功效,主治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止血药。
本类药物分别具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作用,适用于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根据出血原因和具体病情,进行适当配伍。
本类药物止血多炒炭用。
本类药性寒凉,味多甘苦,能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一小蓟Xiaoji《名医别录》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夏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1.各种血热出血证尤宜于下焦热结,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或配蒲黄、生地、藕节等;吐、咯、衄、便血及崩漏等各种出血,常配大蓟、侧柏叶、茅根、大黄等。
2.热毒疮疡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乳香、没药等。
煎服,10~15g,鲜品加倍。
二大蓟Daji《名医别录》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japonicumDC.的地上部分或根。夏秋季采收,或秋末挖根,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1.血热出血证尤宜于血热妄行,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常与小蓟相须为用,或单用。
2.热毒痈肿单味内服或外敷均可,以鲜品为佳。
此外,本品尚有降压、利湿退黄作用。
煎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三地榆Diyu《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绵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üetLi.的根。春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1.各种血热出血证尤宜于下焦血热,便血、痔血、崩漏等。血热便血,常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痔疮出血,血色鲜红,常配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崩漏量多色红,常配生地黄、黄芩等。
2.疮疡痈肿,湿疹,烫伤湿疹,疮疡痈肿,皮肤溃烂,可单用本品煎汁外洗,或湿敷患处;本品为治水火烫伤要药,可单用本品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
煎服,10~15g,可用至30g。止血宜炒炭,解毒敛疮宜生用。
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本品制剂外用不宜于大面积烧伤患者。
四侧柏叶Cebaiye《名医别录》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的嫩枝叶。多夏秋季采收,阴干。生用或炒炭用。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1.各种血热出血证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本品鲜品捣汁内服,或配地黄、艾叶等;尿血、血淋,常配蒲黄、小蓟等;肠风、痔血或血痢,常配槐花、地榆等;崩漏下血,常配芍药。本品可用于虚寒性吐血、便血,常配炮姜、艾叶、阿胶等。
2.肺热咳喘,痰稠难咯可单用本品,或配贝母、制半夏、黄芩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血热脱发,须发早白,及脂溢性皮炎。
煎服,10~15g。止血宜炒炭,化痰止咳宜生用。
五白茅根Baimaogen《神农本草经》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根茎。春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1.各种血热出血证单用本品即效,或用本品煎汁或鲜品捣汁内服,或配其他止血药。
2.热淋,水肿,黄疸热淋,水肿,小便不利,单用本品煎服,或配金钱草、车前子、木通等;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等。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胃热烦渴呕吐,常配葛根、芦根、竹茹等;肺热咳喘,常配桑白皮、杏仁等。
煎服,15~30g,鲜品加倍。
六槐花Huaihua《日华子本草》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japonicaL.的干燥花蕾及花。夏季花未开时采收其花蕾,称“槐米”;花开放时采收,称“槐花”。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1.血热出血证本品尤宜于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新久痔血,常配黄连、地榆等;血热便血,常配栀子。
2.肝火上炎,目赤,头痛,眩晕可单用本品煎汤代茶饮,或配夏枯草、菊花等。
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宜炒炭,清热泻火宜生用。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收敛止血药
本类药物大多味涩,能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证。临证每多配化瘀止血药或活血祛瘀药。出血有瘀或出血初期邪实者当慎用。
一白及Baiji《神农本草经》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地下块茎。夏秋季采挖,晒干,生用。
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出血证尤宜于肺胃出血。诸内出血证,可单用本品研末,糯米汤调服,或配枇杷叶、三七、乌贼骨等;咯血,常配枇杷叶、阿胶等;吐血,常配茜草、生地、丹皮、牛膝等;衄血,可以本品为末,童便调服;外伤出血,可单味研末外撒敷或水调敷患处。
2.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疮疡初起,脓未成,常配金银花、皂角刺、乳香、天花粉等;疮痈已溃,久不收口,可单用或配贝母、轻粉、五倍子等研末外敷;手足皲裂、水火烫伤,可以本品研末调敷等。
煎服,3~10g或用至30g;入丸、散,每次2~5g;研末吞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
反乌头。
二藕节Oujie《药性论》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根茎节部。秋冬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收敛止血。
出血证本品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各种出血,尤宜于吐血、咳血、咯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吐血、衄血不止,可单用,以鲜藕捣汁饮;咳血、咯血,常配阿胶、白及、枇杷叶等;血淋、尿血,常配小蓟、通草、滑石等。
煎服,10~15g,可用至30g;鲜品30~60g,捣汁饮。可入丸、散。
温经止血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温热,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具有温经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等虚寒性出血。
一艾叶Aiye《名医别录》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叶。夏季采收,晒干或阴干。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1.出血证本品主要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尤宜于崩漏。下元虚冷,冲任不固,崩漏下血,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配当归、阿胶、芍药等;血热妄行出血,吐血、衄血、咯血,常配生地、生侧柏叶等。
2.月经不调、痛经本品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要药。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常配香附、当归、白芍、川芎等,或配吴茱萸、肉桂等;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可单用本品煎服,或炒热熨敷脐腹,或配温中理气之品。
3.胎动不安本品为妇科安胎要药,可单用本品酒煎服,或配阿胶、桑寄生等。
此外,将艾叶捣绒可制成艾条、艾炷等,熏灸穴位,可温通气血。
煎服,3~10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
二炮姜Paojiang《珍珠囊》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干燥根茎的炮制品,又名黑姜。
苦、涩,温。归脾、肝经。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1.出血证本品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证。虚寒性吐血、便血,可单用本品,或配人参、黄芪、附子等;冲任虚寒,崩漏下血,常配乌梅、棕榈炭等。
2.虚寒性腹痛,腹泻脾胃虚寒,腹痛、腹泻,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或配附子、干姜、高良姜等;产后血虚寒凝,小腹冷痛,常配当归、川芎、桃仁等。
煎服,3~6g。
活血化瘀药
概述
凡以行血通脉,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主治各种血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血瘀证,症见疼痛,痛如针刺,固定不移,甚或体内癥瘕积聚,肢体麻木,关节痹痛;跌仆损伤,瘀肿疼痛;疮疡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等。临床随证选用本类药物,适当配伍。
本类药物据其药用特点,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四类。
本类药物妇女月经过多、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活血止痛药
本类药物多味辛,辛散善行,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等。
一川芎Chuanxiong《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茎。夏季采挖,晒后烘干,切片。生用或酒炙用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1.气滞血瘀诸痛证本品为“血中之气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配砂仁、檀香、桂枝等;肝郁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等;肝血瘀阻,胁下积聚痞块,常配桃仁、红花、赤芍等;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常配乳香、没药、三七等。
2.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本品为妇科要药。血瘀经闭,痛经,常配赤芍、桃仁等;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常配当归、桃仁、炮姜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常配益母草、当归等。
3.头痛,风湿痹痛本品为治头痛要药,可用于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诸头痛,随证配伍治之;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等。
煎服,3~9g。
月经过多、孕妇、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者慎用。
二延胡索Yanhusuo《雷公炮炙论》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块根。夏初采挖,晒干,切厚片或捣碎。生用或醋炙用。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
气滞血瘀诸痛证本品可“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无论何种痛证,均可用之。胸痹心痛、各种胃痛、胁痛、寒疝腹痛、风湿痹痛,及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和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均可随证配伍。
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三郁金Yujin《药性论》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块根。冬季采挖。切片或打碎生用,或矾水炙用。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1.气滞血瘀诸痛证肝气郁滞,瘀血内阻,胸胁胀痛、刺痛,常配木香、砂仁、柴胡、香附等;心血瘀阻,胸痹心痛,常配瓜蒌、薤白、丹参等;肝郁有热、气滞血瘀之痛经、乳房作胀,常配柴胡、栀子、当归、川芎等;癥瘕痞块,常配鳖甲、莪术等。
2.热病神昏,痰闭癫痫狂痰湿蒙蔽清窍,热邪内陷心包,胸脘痞闷,神志不清,常配石菖蒲、栀子等;痰浊或痰火蒙闭心窍,癫痫狂,常配白矾等。
3.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肝郁化热,气火上逆,破血妄行,吐血,衄血,倒经,常配生地、丹皮、栀子等;热结下焦,伤及血络之尿血、血淋,常配生地、小蓟等。
4.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常配茵陈蒿、栀子、金钱草等。
煎服,5~12g;研末服,2~5g。
畏丁香。
四姜黄Jianghuang《新修本草》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根茎。冬季采挖,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厚片。生用。
辛、苦,温。归肝、脾经。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1.气滞血瘀诸痛证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常配当归、川芎、红花等;肝胃气滞寒凝之胸胁痛,常配枳壳、桂心、炙甘草等;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常配当归、木香、乌药等;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苏木、乳香、没药等。
2.风湿痹痛本品长于行肢臂而止痹痛,常配羌活、当归、防风等。
3.疮疡痈肿,红肿热痛常配大黄、白芷、天花粉等。
此外,本品配白芷、细辛为末,外用治牙痛、牙龈肿胀疼痛。
煎服,3~10g。研末油调外敷。
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五乳香Ruxiang《名医别录》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Birdw.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生用或炒用。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1.气滞血瘀诸痛证本品可用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常与没药相须为用。胃脘疼痛,常配没药、延胡索、香附等;胸痹心痛,常配丹参、川芎等;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常配当归、丹参、没药等;风寒湿痹,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常配羌活、防风、当归、秦艽等;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没药、红花、血竭等。
2.疮疡痈毒,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常配没药、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痈疽、瘰疬痰核,肿块坚硬不消,常配没药、麝香、雄黄等;疮疡溃破,久不收口,常配没药研末外敷。
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胃弱者慎用,无瘀滞者、孕妇忌用。
六没药Moyao《开宝本草》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Engl.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生用或制用,清炒或醋炙。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与乳香相似可用于气滞血瘀诸痛,如跌打伤痛、经闭、痛经、痹痛等,及痈疽疮肿,常与乳香相须为用。乳香偏于活血伸筋,没药偏于散血化瘀。
煎服,3~10g。外用适量。
同乳香。
七五灵脂Wulingzhi《开宝本草》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Milne-Edwards的粪便。生用或醋炙、酒炙用。
苦、咸、甘,温。归肝经。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1.瘀血阻滞诸痛证常与蒲黄相须为用。胸痹心痛,常配丹参、乳香、没药等;脘腹胁痛,常配延胡索、香附、没药等;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当归、益母草等;骨折肿痛,常配白及、乳香、没药,研末外敷。
2.瘀血阻滞出血证妇女崩漏,色紫夹块,少腹刺痛,可单味炒研末,温酒送服,或配三七、蒲黄等。
煎服,3~10g,宜包煎。
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活血调经药
本类药物多辛散苦泄,具有活血散瘀之功,尤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水。主要用于血行不畅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亦可用于瘀血痛证,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
一丹参Danshen《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及根茎。春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1.各种血瘀证本品可用于各种血瘀证,如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常配砂仁、檀香;癥瘕积聚,常配三棱、莪术、鳖甲等;跌打损伤,肢体瘀血作痛,常配当归、乳香、没药等;风湿痹痛,常配防风、秦艽等。
2.血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本品为妇科调经常用药。可单用研末酒调服,或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
3.热毒瘀阻所致疮痈肿毒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4.热扰心神,躁烦神昏,或心神失养,心悸失眠热病邪入心营,烦躁不寐,甚或神昏,常配生地、玄参、黄连、竹叶等;血不养心,失眠心悸,常配生地、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
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
反藜芦。孕妇慎用。
二红花Honghua《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筒状花冠。夏季花开,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辛,温。归心、肝经。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1.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本品为妇产科血瘀病证常用药,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相须为用。痛经,可单用本品,或配赤芍、延胡索、香附等;经闭,常配当归、赤芍、桃仁等;产后瘀滞腹痛,常配荷叶、蒲黄、牡丹皮等。
2.血瘀诸证本品尤宜于瘀阻心腹胁痛。胸痹心痛,常配桂枝、瓜蒌、丹参等;瘀滞腹痛,常配桃仁、川芎、牛膝等;胁肋刺痛,常配桃仁、柴胡、大黄等;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本品可制油、酊涂擦,或配乳香、没药等;癥瘕积聚,常配三棱、莪术等;热郁血滞,斑疹色暗,常配紫草、大青叶、当归等。
煎服,3~10g。外用适量。
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三桃仁Taoren《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成熟种子。6~7月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1.瘀血阻滞诸证,跌打损伤瘀血经闭、痛经,常配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产后瘀滞腹痛,常配炮姜、川芎等;癥瘕痞块,常配桂枝、丹皮、赤芍等,或配三棱、莪术等;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大黄等。
2.肠燥便秘常配火麻仁、瓜蒌仁、当归等。
3.咳嗽气喘可单用本品煮粥食,或配杏仁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痈、肠痈。
煎服,5~10g,捣碎。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
四益母草Yimucao《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的地上部分。夏季采割,干燥。生用或熬膏用。
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1.妇科经产血瘀病证,跌打损伤本品为妇产科要药。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及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单用本品煎汤或熬膏服,或配当归、川芎等。
2.水肿,小便不利水瘀互阻,水肿,小便不利,可单用本品,或配白茅根、泽兰等;尿血、血淋,常配车前子、滑石等。
3.疮痈肿毒,瘾疹瘙痒可单用本品外洗或外敷,或配黄柏、蒲公英、苦参等。
煎服,10~30g;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
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
五泽兰Zelan《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lucidusTurcz.var.hirtusRegel的地上部分。夏秋季采割,晒干。生用。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1.妇科经产血瘀病证,跌打损伤,疮痈肿毒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当归、川芎、香附、益母草等;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桃仁、赤芍等;疮痈肿毒,可单用本品捣碎,或配银花、黄连、赤芍等。
2.水肿,腹水产后水瘀互结,水肿,小便不利,常配防己等份为末,醋汤调服;腹水身肿,常配白术、茯苓、防己、车前子等。
煎服,10~15g。
血虚及无瘀滞者慎用。
六牛膝Niuxi《神农本草经》为苋科植物牛膝(怀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和川牛膝(甜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的根。冬季采挖,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1.妇产科经产诸病,跌打伤痛瘀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常配当归、桃仁、红花;胞衣不下,常配当归、瞿麦、冬葵子等;跌打损伤、腰膝肿痛,常配乳香、没药、当归、续断等。
2.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肝肾亏虚,腰膝酸痛,下肢痿软无力,常配杜仲、续断、补骨脂等;痹痛日久,腰膝酸痛,常配独活、桑寄生、杜仲等;湿热成痿,足膝痿软,常配苍术、黄柏。
3.淋证,水肿热淋、血淋、砂淋,常配车前子、滑石、瞿麦等;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地黄、泽泻、茯苓等。
4.火邪上炎,血随气逆引起的头痛、眩晕、齿痛、吐衄等证胃火上炎,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常配石膏、知母等;气火上逆,迫血妄行,吐衄,常配栀子、白茅根、代赭石等;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配生牡蛎、白芍、天麻等。
煎服,6~15g。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多梦遗精者慎用。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七鸡血藤Jixueteng《本草纲目拾遗》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藤茎。秋冬季采收,润透,切片,晒干。生用或熬膏用。
苦、微甘,温。归肝、肾经。
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证均可用之。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常配当归、川芎、香附等;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常配当归、熟地、白芍等。
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常配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黄芪、丹参、地龙等;血虚,肢体麻木、萎黄,常配黄芪、当归等。
煎服,10~30g。或浸酒服,或熬膏服。
八王不留行Wangbuliuxing《神农本草经》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的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苦,平。归肝、胃经。
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1.血瘀经闭、痛经、难产经行不畅、痛经及经闭,常配当归、川芎、香附、红花等;妇人难产,或胎死腹中,常配五灵脂、刘寄奴等。
2.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本品为治产后乳汁不下常用品,常配穿山甲等;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常配黄芪、当归或当归、猪蹄;乳痈肿痛,常配蒲公英、夏枯草、瓜蒌。
3.淋证热淋、血淋、石淋,常配石韦、瞿麦、冬葵子等。
煎服,5~10g。外用适量。
孕妇慎用。
活血疗伤药
本类药物多辛苦咸,功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也可用于其他一般血瘀病证。
一马钱子Maqianzi《本草纲目》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nux-vomicaL.的成熟种子。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炮制后入药。
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1.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本品为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常配麻黄、乳香、没药,等份为丸,或配穿山甲等。
2.痈疽疮毒,咽喉肿痛痈疽疮毒,单用本品研末外涂;喉痹肿痛,常配青木香、山豆根等份为末吹喉。
3.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本品可单用,或配麻黄、乳香、全蝎等为丸服,或配甘草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服。
0.3~0.6g,炮制后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内服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破血消癥药
本类药物虫类药居多,药性峻猛,破血逐瘀,消癥散积,主要用于瘀滞较久之癥瘕积聚。亦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
本类药物多有毒,易耗气、动血、伤阴,凡出血证,阴血亏虚,气虚体弱者,及孕妇,当忌用或慎用。
一莪术Ezhu《药性论》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或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的根茎。秋冬季采挖,切片。生用或醋制用。
辛、苦,温。归肝、脾经。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1.癥瘕积聚,血瘀诸痛证气滞血瘀,食积日久,癥瘕积聚,以及气、血、食、寒所致的诸般痛证,本品皆可用之,且常与三棱相须为用。癥瘕痞块,经闭腹痛,常配三棱、当归、香附等;胁下痞块,常配丹参、三棱、鳖甲、柴胡等;血瘀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红花、牡丹皮等;胸痹心痛,常配丹参、川芎等;体虚而瘀血久留不去,常配黄芪、党参等。
2.食积腹痛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常配青皮、槟榔等;脾虚食积腹痛,常配党参、白术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
煎服,3~15g。止痛宜醋制。外用适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二三棱Sanleng《本草拾遗》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ferumBuch.-Ham的块茎。冬季至次春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醋炙后用。
辛、苦,平。归肝、脾经。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经闭腹痛,或食积腹痛等功同莪术。常与莪术相须为用。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煎服,3~10g。止痛宜醋制。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三水蛭Shuizhi《神农本草经》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onipponicaWhitman及柳叶蚂蟥WhitmaniaacranulataWhitman的干燥全体。夏秋季捕捉。生用,或滑石粉烫后用。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1.血瘀经闭,癥瘕积聚常与虻虫相须为用,或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
2.跌打损伤,心腹疼痛跌打损伤,常配苏木、自然铜等;瘀血内阻,心腹疼痛,大便不通,常配大黄、牵牛子等。
煎服,1.5~3g;研末服,0.3~0.5g。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或以鲜活者放置于瘀肿局部吸血消瘀。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述
凡以祛除或消除痰涎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减轻或制止咳喘为主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因痰、咳喘多兼见,化痰药多兼止咳平喘之效,止咳平喘药亦兼化痰之功,故化痰、止咳平喘药合为一节介绍。
本类药物主治痰证和外感、内伤所致的各种咳喘。痰阻于肺,咳喘痰多;痰蒙心窍,昏厥、癫痫;痰蒙清阳则眩晕;痰扰心神,睡眠不安;肝风挟痰,中风、惊厥;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皆可用化痰药治之。痰中带血或有出血倾向者及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喘,应慎用本类药物。
根据药物性味、功用,本类药物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温化寒痰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温燥,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作用,主治寒湿痰证,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舌苔白腻,甚至眩晕、肢麻、阴疽流注等。
一半夏Banxia《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夏秋季采挖,晒干,为生半夏;多用姜汁、明矾炮制后入药,称制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1.湿痰,寒痰证本品为治湿痰要药。痰湿壅滞,咳嗽声重,痰多,或眩晕,痰多甚则呕吐痰涎者,常配陈皮、茯苓、白术、甘草等;外寒内饮,咳喘痰多而清稀,常配细辛、干姜、桂枝等。
2.呕吐本品为止呕要药。胃寒或寒饮所致的呕吐,常配生姜;胃热呕吐,常配黄连、竹茹等;气虚呕吐,常配党参、白术等;阴虚呕吐,常配麦冬等。
3.梅核气,心下痞,结胸,瘿瘤痰核梅核气,痰气互结,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常配厚朴、茯苓等;心下痞,寒热互结,常配干姜、黄连、黄芩等;痰热互结,胸脘痞闷,呕吐等,常配瓜蒌、黄连等;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浙贝母等。
4.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本品生用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患处。
煎服,3~10g,一般宜用制半夏。止呕宜姜半夏,燥湿宜法半夏,消食化痰宜半夏曲,清热化痰宜竹沥半夏。
反乌头。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者慎用。
二天南星Tiannanxing《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erubescens(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Bl.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amurenseMaxim.的块茎。秋冬季采挖,晒干,称生南星;经姜汁、明矾炮制,称制南星。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1.湿痰,寒痰证湿痰、寒痰阻肺,咳喘,痰多清稀,胸闷苔腻,常配半夏、陈皮、枳实等。
2.风痰眩晕,中风,破伤风,癫痫等中风,痰滞经络,半身不遂,口眼㖞斜,常配白附子、川乌等;风痰眩晕,常配半夏、天麻等;破伤风,角弓反张,手足痉挛,痰涎壅盛,常配白附子、天麻、防风等;癫痫,常配半夏、僵蚕、全蝎等。
3.痈疽痰核,蛇虫咬伤痈疽肿痛、痰核,单用本品研末醋调敷;毒蛇咬伤,常配雄黄外敷。
煎服,3~l0g,多制用。
阴虚燥痰、孕妇忌用。勿过量。
三白芥子Baijiezi《名医别录》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alba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末秋初采收。生用或炒用。
辛,温。归肺、胃经。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1.寒痰喘咳,悬饮寒痰咳喘,胸闷胀满,痰多清稀,常配苏子、莱菔子;痰饮停于胁下之悬饮,咳唾引痛,常配甘遂、大戟等。冷哮日久,配细辛、甘遂、麝香等研末,于夏令外敷肺俞、膏盲等穴,或以10%白芥子注射液在肺俞、膻中、定喘等穴行穴位注射。
2.阴疽肿毒,肢体麻木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常配鹿角胶、肉桂、熟地等;痰湿阻滞经络,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以本品研末用醋调敷,或配马钱子、没药等。
煎服,3~6g。
勿过量。外敷可发泡,皮肤过敏者忌用。久咳肺虚、阴虚火旺和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忌用。
四旋覆花Xuanfuhua《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britannicaL.的头状花序。夏秋季采收,阴干或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1.咳喘痰多,胸膈痞闷咳嗽气喘,胸闷痰多质粘,常配陈皮、半夏、紫苏子等;支饮,咳逆上气,胸膈痞闷,常配桔梗、桑白皮等。
2.噫气,呕吐痰浊内阻,胃虚气逆,心下痞硬,噫气呕吐,常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
煎服,3~10g,包煎。
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五白前Baiqian《名医别录》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stauntonii(Decne.)Schltr.exLevl.或芫花叶白前Cynanchum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的根茎及根。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辛、苦,微温。归肺经。
降气化痰。
咳嗽痰多,气喘本品无论寒热虚实,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宜于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肺实气逆,咳喘痰多,喉中痰鸣,不能平卧,常配紫菀、半夏等;风寒咳嗽,咯痰不爽,常配荆芥、桔梗、陈皮等;肺热咳喘,常配桑白皮、葶苈子等;久咳肺气阴两虚,常配黄芪、沙参等。
煎服,3~10g;或入丸散。
温化热痰药
本类药物多性味寒凉,有清热化痰作用,主要用于痰热壅肺,咳嗽气喘,痰多色黄质稠,舌红苔黄腻,或燥邪犯肺,咳喘痰少,粘稠难咯,唇舌干燥之证。
一川贝母Chuanbeimu《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的鳞茎。夏秋季采挖,晒干。生用。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1.肺虚久咳,肺热燥咳肺虚久咳,常配沙参、麦冬等;肺热燥咳,咯痰不爽,常配知母等。
2.瘰疬、乳痈、肺痈瘰疬,常配玄参、牡蛎等;热毒痈肿,乳痈、肺痈,常配蒲公英、鱼腥草、桔梗等。
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2g。
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反乌头。
二浙贝母Zhebeimu《本草正义》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的干燥鳞茎。初夏采挖。生用。
苦,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1.风热、痰热咳嗽风热咳嗽,常配桑叶、牛蒡子等;痰热咳嗽,常配瓜蒌、黄芩等。
2.瘰疬瘿瘤痰核,疮痈肿毒痰火郁结,瘰疬痰核,常配玄参、牡蛎等;瘿瘤,常配海藻、昆布等;热毒疮痈肿毒,常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肺痈咳吐腥臭脓血痰,常配鱼腥草、桃仁、蒲公英等。
煎服,3~10g。
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反乌头。
三瓜蒌Gualou《神农本草经》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和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osthornii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瓜蒌皮、瓜蒌仁生用或炒用,皮、仁合用称全瓜蒌。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1.热痰阻肺,燥痰干肺痰热阻肺,咳嗽痰稠色黄难咯,胸膈痞满,常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粘,咯吐不爽,常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等。
2.痰阻胸痹、结胸痰气互结,胸阳不振,胸痹心痛,常配薤白、半夏;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常配黄连、半夏等。
3.肺痈,肠痈,乳痈肺痈咳吐腥臭脓血痰,常配鱼腥草、芦根等;肠痈,常配败酱草、红藤等;乳痈初起,红肿热痛,常配当归、乳香、没药等。
4.肠燥便秘以瓜蒌仁配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
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证忌用。反乌头。
四竹茹Zhuru《名医别录》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BambusatuldoidesMunro、大头典竹Rinocalamusbeecheyanus(Munro)McClurevar.pubescensP.F.Li或淡竹Phyllostachyninravar.henonisStapf茎秆的中间层。全年均可采收,阴干。生用、炒用或姜汁炙用。
甘,微寒。归肺、胃经。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1.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咯,常配瓜蒌、桑白皮、黄芩等;痰火内扰,胸闷痰多,心烦不寐,常配枳实、半夏、茯苓等。
2.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胃热呕吐、呃逆,常配黄连、黄芩、生姜等;胃虚有热呕吐,常配人参、陈皮、生姜等;胎热,妊娠恶阻,呕逆,常配枇杷叶、陈皮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
煎服,6~10g。清化痰热宜生用,止呕宜姜汁炙。
五竹沥Zhuli《名医别录》来源同竹茹。系新鲜竹杆经火烤而沥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
甘,寒。归心、肺、肝经。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痰热咳喘及中风、惊痫癫狂痰热咳喘,痰稠胶粘难咯,常配半夏、黄芩等;痰热蒙蔽清窍,中风、惊痫、癫狂,可单用频饮,或配胆南星、牛黄等。
冲服,30~50g。
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六桔梗Jiegeng《神农本草经》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切片。生用或炒用。
苦、辛,平。归肺经。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无论寒热皆可用之,常配杏仁、枳壳、前胡等。风寒者,常配紫苏、杏仁等;风热者,常配桑叶、菊花、杏仁等。
2.咽喉肿痛,肺痈外邪犯肺,咽痛失音,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热毒壅盛,咽喉肿痛,常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常配甘草、鱼腥草、冬瓜仁、桃仁等。
煎服,3~10g。
勿过量,否则易致恶心呕吐。凡气机上逆之证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
七海藻Haizao《神农本草经》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pallidum(Turn.)C.Ag.或羊栖菜Sargassumfusiforme.(Harv.)Setch.的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夏秋季采捞,切段,晒干用。
咸,寒。归肝、肾经。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瘿瘤,常配昆布、贝母等;瘰疬,常配夏枯草、玄参、连翘等;睾丸肿胀疼痛,常配橘核、昆布、川楝子等。
2.痰饮水肿常配茯苓、猪苓、泽泻等。
煎服,10~15g。
反甘草
八昆布Kunbu《名医别录》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japonica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kuromeOkam.的叶状体。夏秋季采捞,切宽丝,晒干。
咸,寒。归肝、肾经。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同海藻常与海藻相须为用。
煎服,6~l2g。
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咳喘证,其止咳平喘作用有宣肺、清肺、润肺、降肺、敛肺及化痰之别,临床适证选用,恰当配伍。
表证、麻疹初起,不可单投止咳药,亦不可过早使用敛肺止咳药。
一苦杏仁Kuxingren《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armeniacaL.var.ansu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sibiricaL.、东北杏Prunus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sarmeniacaL.的成熟种子。夏季采收,晾干。生用或炒用。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咳嗽气喘本品为治咳喘要药。咳喘,因于风寒者,常配麻黄、甘草等;因于风热者,常配桑叶、菊花等;因于燥热者,常配沙参、贝母、桑叶等;因于肺热者,常配石膏等。
2.肠燥便秘常配柏子仁、郁李仁、麻子仁等。
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生用后下。
有小毒,勿过量。阴虚咳喘及大便溏泻者忌用。
二紫苏子Zisuzi《本草经集注》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成熟果实。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微炒,用时捣碎。
辛,温。归肺,大肠经。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咳喘痰多痰壅气逆,咳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常配白芥子、莱菔子;上盛下虚,久咳痰喘,常配肉桂、当归、厚朴等。
2.肠燥便秘常配杏仁、火麻仁等。
煎服,5~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三百部Baibu《名医别录》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l.)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Lour.的块根。春秋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甘、苦,微温。归肺经。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1.各种咳嗽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皆可用之。风寒咳嗽,常配荆芥、桔梗、紫菀等;久咳不已,气阴两虚,常配黄芪、沙参、麦冬等;肺痨咳嗽,阴虚者,常配沙参、麦冬、川贝母等;百日咳,常配沙参、瓜蒌等。
2.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蛲虫病,以本品煎汤睡前灌肠;阴道滴虫,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或配蛇床子、苦参煎汤坐浴外洗;头虱、体虱及疥癣,可制成20%乙醇液,或50%水煎剂外搽。
煎服,5~15g。久咳虚嗽宜蜜炙。
四紫菀Ziwan《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的根及根茎。春秋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苦、辛、甘,微温。归肺经。
润肺化痰止咳。
寒、热、新、久之咳嗽有痰者皆可用之外感风寒咳嗽,常配桔梗、荆芥等;凉燥干咳少痰,常配麦冬、杏仁等;肺虚咳嗽,甚则痰中带血,常配五味子、阿胶、贝母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痈、胸痹等。
煎服,5~10g。肺虚久咳宜蜜炙。
五款冬花Kuandonghua《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farlaraL.的花蕾。12月或地冻前花尚未出土时采收,阴干。生用或蜜炙用。
辛、微苦,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咳嗽气喘本品为治咳喘要药,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之,常与紫菀相须为用。肺热咳喘,常配知母、桑叶、川贝母等;肺虚,咳嗽不已,常配人参、黄芪等;阴虚燥咳,常配沙参、麦冬等;喘咳日久,痰中带血,常配百合;肺痈咳吐腥臭脓痰,常配桔梗、杏仁、薏苡仁、甘草、冬瓜仁等。
煎服,5~10g。虚咳、久咳宜炙用。
六枇杷叶Pipaye《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的叶。全年均可采收,晒干,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1.肺热咳喘,气逆喘急可单用制膏服,或配黄芩、桑白皮、栀子等。风热咳嗽,常配桑叶、前胡等;燥咳无痰,或咯痰不爽,气逆而喘,常配桑叶、沙参、杏仁、麦冬等。
2.胃热呕逆常配陈皮、竹茹、麦冬等。
煎服,5~10g。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七桑白皮Sangbaipi《神农本草经》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挖根,剥取根皮,晒干,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甘,寒。归肺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1.咳喘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甘草、粳米;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常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肺虚有热,咳喘气短,潮热盗汗,常配人参、五味子、熟地等。
2.水肿本品尤宜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阳水,胀满喘急,小便不利,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生姜皮。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病。
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
八葶苈子Tinglizi《神农本草经》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北葶苈)LepidiumapetalumWilld.或播娘蒿(南葶苈)Descuriniasophia(L.)WebbexPrantl的成熟种子。夏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1.肺中停饮痰涎壅盛,面目浮肿,咳喘胸满不得卧,常配大枣,或配桑白皮、杏仁、苏子等。
2.水肿,胸水,腹水湿热蕴阻,腹水肿满,常配防己、椒目、大黄等;结胸、胸水,腹水肿满,常配杏仁、大黄、芒硝。
煎服,5~10g;研末服,3~6g。
安神药
重症安神药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功效,主治神志不宁的药物,称安神药。
神志变化与心、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故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心气虚、心血虚、心火、肝火、肝阳等引起的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癫狂痫等病证。
本类药物多矿石类和种子类药物,分别具有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作用。
安神药多于睡前服用,矿石类安神药宜打碎先煎,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本类药物多为矿石、化石、介类药物,具有质重沉降之性,有镇心安神、平惊定志、平肝潜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心火炽盛、痰火扰心、肝郁化火及惊吓等引起的实证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及惊痫、肝阳眩晕等证候。
一朱砂Zhusha《神农本草经》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水飞研极细粉末,晾干或40℃以下干燥,装瓶备用。
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心火亢盛,内扰神明,惊悸失眠,烦躁不安,常配黄连、栀子、磁石等;心阴血不足,心烦失眠多梦,惊悸,常配当归、地黄、酸枣仁、柏子仁等;温热病,热入心包或痰热内闭,高热神昏惊搐,常配牛黄、麝香等;小儿惊风,常配牛黄、全蝎、钩藤等;癫痫,常配磁石、神曲。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初起或久不收口,常配雄黄、山慈菇、珍珠粉、麝香等;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配冰片、硼砂外用。
宜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1~0.5g。不宜入煎剂。
有毒,勿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及肝功能不全者忌用。忌火煅。
二磁石Cishi《神农本草经》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的矿石,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击碎生用或醋淬研细末用。
咸,寒。归心、肝、肾经。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1.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癫痫阴虚阳亢,扰动心神或惊恐气乱,神不守舍所致的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及癫痫,常配朱砂、神曲。
2.眩晕肝阳上亢,眩晕躁急,常配龙骨、牡蛎、石决明等;阴虚甚,常配生地、白芍、龟甲等;热甚,常配钩藤、菊花、夏枯草等。
3.耳鸣耳聋,目昏目暗肾虚,耳鸣耳聋,常配熟地、山茱萸、山药等;肝肾不足,目昏,目暗不明,常配女贞子、菊花、枸杞子等。
4.肾虚虚喘肾气不足,摄纳无权之虚喘,常配五味子、胡桃肉、蛤蚧等。
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
本品有碍消化,脾胃虚弱者慎用,入丸散不宜多服。
三龙骨longgu《神农本草经》为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如象、三趾马、犀、鹿、牛类等骨骼的化石。生用或煅用。
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常配菖蒲、远志等,或配酸枣仁、柏子仁、朱砂、琥珀等;痰热内盛,惊痫抽搐,癫狂发作,常配牛黄、胆南星、羚羊角、钩藤等。
2.阴虚阳亢之眩晕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常配代赭石、生牡蛎、生白芍、天冬等。
3.正虚滑脱诸证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多种正虚滑脱之证,皆可用之。肾虚遗精、滑精,常配芡实、沙苑子、牡蛎等;心肾两虚,小便频数,遗尿,常配桑螵蛸、龟甲、茯神等;气虚失摄,冲任不固,崩漏,常配黄芪、乌贼骨、五倍子等;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常配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生地黄、黄芪等;大汗不止,脉微欲绝之亡阳证,常配牡蛎、人参、附子等。
本品研末外敷,可用于湿疹瘙痒,疮疡久溃不愈等。
煎服,15~30g,宜先煎。收敛固涩宜煅用。
湿热积滞者不宜用。
四琥珀Hupo《名医别录》为古代松科植物,如枫树、松树的树脂埋藏地下经年久转化而成的化石样物质。用时捣碎,研细粉用。
甘,平。归心、肝、膀胱经。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等,常配菖蒲、远志、茯神等;心血亏虚,惊悸怔忡,夜卧不安,常配酸枣仁、人参、当归等;小儿惊风,常配天竺黄、茯苓、胆南星等;小儿胎痫、胎惊,常配朱砂、全蝎、麦门冬等。
2.痛经经闭,心腹刺痛,癥瘕积聚血瘀痛经,常配当归、莪术、乌药等;血瘀经闭,常配水蛭、虻虫、大黄等;心血瘀阻,胸痹心痛,常配三七,研末内服;癥瘕积聚,常配三棱、鳖甲、大黄等。
3.淋证,癃闭本品尤宜于血淋,单用研末吞服;石淋、热淋,常配金钱草、海金沙、木通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疮痈肿毒。
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忌火煅。
养心安神药
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类种子、种仁,具有甘润滋养之性,故有滋养心肝、益阴补血、交通心肾等作用。主要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导致的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健忘多梦、遗精、盗汗等证候。
一酸枣仁Suanzaoren《神农本草经》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u的成熟种子。秋末冬初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养心安神,敛汗,生津。
1.心悸失眠心肝阴血不足,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眩晕,常配当归、白芍、龙眼肉、茯苓、远志等;肝虚有热,虚烦不眠,常配知母、茯苓、川芎等;心脾气血亏虚,惊悸不安,体倦失眠,常配黄芪、当归、党参等;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心悸失眠,健忘梦遗,常配麦冬、生地、远志等。
2.自汗盗汗常配五味子、黄芪等。
3.津伤口渴咽干常配生地、麦冬、天花粉等。
煎服,10~15g;研末吞服,每次1.5~3g。
二柏子仁Baiziren《神农本草经》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的成熟种仁。冬初采收,晒干。生用或制霜用。
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1.心悸失眠心阴血亏虚,心悸失眠心烦,头晕健忘,常配人参、五味子、当归、白术等;心肾不交,心悸,心烦少寐,梦遗健忘,常配麦门冬、熟地黄、石菖蒲等。
2.阴虚血少,肠燥便秘常配郁李仁、松子仁、杏仁、桃仁。
煎服,10~20g。便溏者宜用柏子仁霜。
便溏及痰多者慎用。
三远志Yuanzhi《神农本草经》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sibiricaL.的根。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晒干。生用或炙用。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1.心悸失眠,健忘多梦本品为交通心肾、安神定志、益智强识之佳品。心肾不交,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常配茯神、龙齿、朱砂等;健忘,常配人参、菖蒲、茯神等。
2.痰阻心窍,癫痫惊狂癫痫昏仆,痉挛抽搐,常配半夏、天麻、全蝎等;惊风,狂证发作,常配菖蒲、郁金等。
3.咳嗽痰多痰多粘稠,咳吐不爽或外感风寒,咳嗽痰多,常配杏仁、贝母、瓜蒌等。
4.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可单用本品研末,黄酒送服,或外用捣烂黄酒调敷。
煎服,3~9g。外用适量。化痰止咳宜炙用。
凡实热或痰火内盛,及胃溃疡、胃炎者慎用。
平肝息风药
平抑肝阳药
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主治肝阳上亢或动风病证的药物,称平肝息风药。
本类药物依其功效特点,可分为平抑肝阳药和息风止痉药。
本类药物多为介类、虫类及矿物类药,其药性或寒凉或温燥。脾虚慢惊者,不宜寒凉;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
本类药物多为介类或矿石类药物,具有平抑肝阳或平肝潜阳之功效。主要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和肝火上炎之面红,口苦,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头痛头昏等。亦可用于肝阳化风,痉挛抽搐及肝阳上扰,烦躁不眠,当分别配伍息风止痉药与安神药。
一石决明Shijueming《名医别录》为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石决明)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皱纹盘鲍(毛底石决明)HaliotisdiscushannaiIno、羊鲍HaliotisovinaGmelin、澳洲鲍Haliotisruber(Leach)、耳鲍Haliotisasinina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laevigata(Donovan)的贝壳。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
咸,寒。归肝经。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可凉肝、镇肝、滋养肝阴,尤宜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常配白芍、牡蛎、菊花等。
2.目疾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常配决明子、菊花、龙胆等;风热目赤,翳膜遮睛,常配蝉蜕、桑叶、菊花、木贼、谷精草等;肝虚目涩,雀盲,常配熟地黄、枸杞子等。
此外,煅石决明尚可用于胃酸过多、外伤出血等。
煎服,3~15g,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二牡蛎Muli《神农本草经》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gigas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talienwhanensis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rivularisGould的干燥贝壳。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常与龙骨相须为用,或配朱砂、酸枣仁、琥珀等。
2.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常配龙骨、龟甲、白芍等;热病伤阴,虚风内动,手足抽搐,常配龟板、生地黄、阿胶、麦冬等。
3.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痰火郁结,痰核,瘰疬,瘿瘤等,常配浙贝母、玄参等;气滞血瘀,癥瘕积聚,常配鳖甲、丹参、莪术等。
4.滑脱诸证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诸证,皆可用之。自汗,盗汗,常配麻黄根、浮小麦等,或单用牡蛎粉外扑;肾虚遗精,滑精,常配沙苑子、龙骨、芡实等;尿频,遗尿,常配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龙骨等;崩漏,带下,常配海螵蛸、山茱萸、山药、龙骨等。
此外,本品煅用可用于胃痛反酸。
煎服,9~30g,打碎先煎。收敛固涩宜煅用。
三代赭石Daizheshi《神农本草经》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打碎生用或醋淬研粉用。
苦,寒。归肝、心经。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常配玄参、龟板、白芍、天冬等;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头晕头痛,心烦不寐,常配珍珠母、磁石、冰片、半夏等。
2.呕逆噫气,气逆喘息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噫气,常配旋覆花、半夏等;肺肾两虚,气逆喘息,常配山药、胡桃肉、山茱萸等;肺热咳喘,常配桑白皮、苏子、旋覆花等。
3.血热吐衄、崩漏本品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可单用本品研末调服。胃火上逆,吐血,衄血,胸中烦热,常配白芍、竹茹、牛蒡子、清半夏等;血热崩漏下血,常配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
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止血宜煅用。
含砷,勿长期服用。孕妇慎用。
四刺蒺藜Cijili《神农本草经》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炒黄或盐炙用。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常配钩藤、珍珠母、菊花等。
2.胸胁胀痛,乳闭胀痛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常配柴胡、香附、青皮等;肝郁乳汁不通,乳房作痛,可单用本品研末服,或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
3.风热上攻,目赤翳障常配菊花、蔓荆子、决明子、青葙子等。
4.风疹瘙痒,白癜风风疹瘙痒,常配防风、荆芥、地肤子等;血虚风盛,瘙痒难忍,常配当归、何首乌、防风等;白癜风,单用本品研末冲服。
煎服,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孕妇慎用。
五珍珠母Zhenzhumu《本草图经》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martensii(Dunker)的贝壳。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
咸,寒。归肝、心经。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等,常配白芍、生地黄、龙齿等,或配石决明、牡蛎、磁石等。
2.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癫痫,惊风抽搐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常配朱砂、龙骨、琥珀等;癫痫、惊风抽搐等,常配天麻、钩藤、天南星等。
3.目赤翳障,视物昏花肝热目赤,羞明怕光,翳障,常配石决明、菊花、车前子等;肝虚目暗,视物昏花,常配枸杞子、女贞子、黑芝麻等;肝虚目昏或夜盲,常配苍术、猪肝或鸡肝同煮服用。
此外,本品研细末外用,可用于湿疮瘙痒,溃疡久不收口,口疮等。珍珠层粉内服,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珍珠层粉制成眼膏外用治疗白内障、角膜炎及结膜炎等,均有一定疗效。
煎服,10~25g,宜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六罗布麻叶Luobumaye《救荒本草》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venetumL.的叶。夏季开花前采摘,晒干或阴干,亦有蒸炒揉制后用者。
甘、苦,凉。有小毒。归肝经。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1.头晕目眩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单用本品煎服或开水泡汁代茶饮,或配牡蛎、石决明、代赭石等;肝火上攻,头晕目眩,常配钩藤、夏枯草、野菊花等。
2.水肿,小便不利水肿,小便不利而有热者,可单用本品,或配车前子、木通、猪苓、泽泻等。
煎服或开水泡服,3~15g。肝阳眩晕宜用叶片,治疗水肿多用根。
不宜过量或久服,以免中毒。
熄风止痉药
本类药物以平息肝风为主要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厥抽搐病证。适用于温热病热极动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所致眩晕欲仆、项强肢颤、痉挛抽搐等,以及风阳夹痰、痰热上扰之癫痫、惊风抽搐,或风毒侵袭引动内风之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部分兼有平肝潜阳、清泻肝火作用,亦可用治肝阳眩晕和肝火上攻之目赤、头痛等。
一羚羊角Lingyangjiao《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Linnaeus的角。镑片或粉碎成细粉。
咸,寒。归肝、心经。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惊痫抽搐。温热病,热邪炽盛,高热神昏,惊厥抽搐,常配钩藤、白芍、菊花、桑叶、生地;妇女子痫,常配防风、独活、茯神、酸枣仁等;癫痫、惊悸等,常配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阳上亢,烦躁失眠,头晕目眩,头痛如劈等,常配石决明、龟甲、生地、菊花等。
3.肝火上炎,目赤头痛,羞明流泪常配决明子、黄芩、龙胆、车前子等。
4.温热病壮热,昏谵躁狂,甚或抽搐,热毒发斑常配石膏、寒水石、麝香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风湿热痹,肺热咳喘,百日咳等。
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脾虚慢惊者忌用。
二牛黄Niuhuang《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研极细粉末。
甘,凉。归心、肝经。
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1.热病神昏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口噤,舌謇,痰涎壅塞等,常配麝香、冰片、朱砂、黄连、栀子等。
2.小儿惊风,癫痫小儿急惊风,壮热,神昏,惊厥抽搐,常配朱砂、全蝎、钩藤等;痰蒙清窍,癫痫发作,常配珍珠、远志、胆南星等。
3.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火毒郁结,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常配黄芩、雄黄、大黄等;咽喉肿痛,溃烂,可配珍珠为末吹喉;痈疽,疔毒,疖肿等,常配金银花、草河车、甘草;乳岩、横痃、痰核、流注、瘰疬、恶疮等,常配麝香、乳香、没药。
入丸、散,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三钩藤Gouteng《名医别录》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Wall.、毛钩藤UncariahirsutaHavil.、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sessilifructus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甘,凉。归肝、心包经。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1.头痛,眩晕肝火上攻,头痛眩晕,常配夏枯草、龙胆草、栀子、黄芩等;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配天麻、石决明、怀牛膝、杜仲等。
2.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尤宜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症。小儿急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常配天麻、全蝎、僵蚕、蝉蜕等;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常配羚羊角、白芍、菊花、生地等;诸痫啼叫,痉挛抽搐,常配天竺黄、蝉蜕、黄连、大黄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斑疹透发不畅,及小儿惊啼、夜啼。
煎服,3~12g,后下。
四天麻Tianma《神农本草经》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用时润透或蒸软,切片。
甘,平。归肝经。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小儿急惊风,常配羚羊角、钩藤、全蝎等;小儿脾虚慢惊,常配人参、白术、白僵蚕等;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常配天南星、白附子、防风等。
2.眩晕,头痛本品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不论虚实均可用之。肝阳上亢,眩晕、头痛,常配钩藤、石决明、牛膝等;风痰眩晕头痛,痰多胸闷,常配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等;头风攻注,偏正头痛,头晕欲倒,常配川芎等量为丸服。
3.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中风偏瘫,手足不遂,肢体麻木,常配牛膝、杜仲、黄芪等;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常配秦艽、羌活等。
煎服,3~9g;研末冲服,每次1~1.5g。
五地龙Dilong《神农本草经》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的干燥体。生用或鲜用。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1.高热惊痫,抽搐,癫狂可单用煎服,或配钩藤、白僵蚕、全蝎等。
2.经络阻滞,肢节不利中风半身不遂,常配黄芪、当归、川芎等;痹证偏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常配防己、秦艽等;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尤甚,屈伸不利,常配川乌、草乌、南星、乳香等。
3.肺热哮喘,小便不利或不通肺热哮喘,可单用本品煎服或研末服,或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不通,可单用本品,或配车前子、木通等。
此外,本品有降压作用。
煎服,4.5~9g,鲜品10~20g;研末吞服,每次1~2g。
六全蝎Quanxie《蜀本草》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iKarsch的干燥体。
辛,平。有毒。归肝经。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1.痉挛抽搐本品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常与蜈蚣相须为用。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常配羚羊角、钩藤、天麻等;小儿慢惊风,抽搐,常配党参、白术、天麻等;痰迷清窍,癫痫抽搐,常配郁金、白矾等份研细末服;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常配蜈蚣、天南星、蝉蜕等;中风面瘫,口眼?斜,常配僵蚕、白附子。
2.疮疡肿毒,瘰疬瘿瘤可单用本品,或配他药制膏、研末外敷。
3.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可配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温酒送服,或配川乌、没药等;顽固性偏正头痛,单用本品研末吞服,或配川芎、天麻、僵蚕等。
近代用本品配蜈蚣、地龙、土鳖虫各等份,研末或水泛为丸服,治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等;或单用全蝎,香油炸黄内服,用于流行性腮腺炎。
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有毒,勿用量过大。孕妇慎用。
七蜈蚣Wugong《神农本草经》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L.Koch的干燥体。
辛,温。有毒。归肝经。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1.痉挛抽搐本品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常与全蝎相须为用。小儿口撮,手足抽搐,常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小儿急惊,配丹砂、轻粉等份研末,乳汁下;破伤风,角弓反张,常配南星、防风等。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毒蛇咬伤可单用本品,或配他药研末制膏外敷、内服。
3.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风湿顽痹,常配防风、独活、威灵仙等;顽固性头痛,偏正头痛,常配天麻、川芎、僵蚕、全蝎等。
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6~1g。
有毒,勿过量。孕妇忌用
八僵蚕Jiangcan《神农本草经》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innaeus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生用或炒用。
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1.惊痫抽搐本品尤宜于惊痫抽搐挟痰热者。高热抽搐,常配蝉蜕、钩藤、菊花等;急惊风,痰喘发痉,常配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搐搦,常配党参、白术、天麻、全蝎等;破伤风,角弓反张,常配全蝎、蜈蚣、钩藤等。
2.风中经络,口眼㖞斜常配全蝎、白附子等。
3.风热头痛,咽痛,目赤,风疹瘙痒肝经风热,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常配桑叶、木贼、荆芥等;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常配桔梗、薄荷、荆芥、防风、甘草等;风疹瘙痒,可以本品为末内服,或配蝉蜕、薄荷等。
4.瘰疬痰核可单用本品研末,或配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
本品尚可用于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
煎服,5~9g;研末吞服,每次1~1.5g。
开窍药
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开窍药,或芳香开窍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温病热陷心包或痰浊蒙蔽清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痫、中风等卒然昏厥、痉挛抽搐等证。
临证选药须辨清神昏之虚实,闭证之寒热。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宜选辛温开窍药;面红、身热、苔黄、脉数之热闭,宜选辛凉开窍药。
本类药物辛香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且易耗伤正气,不宜久用。不宜入煎剂,一般入丸散。
一麝香 Shexiang 《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oschus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内的干燥分泌物。密闭,避光贮存。
辛,温。归心、脾经。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1.闭证神昏本品为醒神开窍要药,寒闭、热闭皆可用之。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冰片、朱砂、牛黄等;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疮疡肿毒,常配雄黄、乳香、没药等;咽喉肿痛,常配牛黄、蟾酥、珍珠等。
3.血瘀诸痛证血瘀经闭痛经,癥瘕痞块,偏正头痛,心腹痛,及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和痹痛,关节屈伸不利,皆可随证配伍应用。血瘀经闭,常配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癥瘕痞块,常配水蛭、虻虫、三棱等;心腹暴痛,常配木香、桃仁等;偏正头痛,日久不愈,常配赤芍、川芎、桃仁等;跌仆肿痛、骨折扭挫,常配乳香、没药、红花等;风寒湿痹疼痛,顽固不愈,常配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
4.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常配肉桂,或以本品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
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适量。
孕妇忌用。
二冰片Bingpian 《新修本草》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DryobalanopsaromaticaGaertn.f.树脂或树干、枝的加工品,称“龙脑冰片”。由菊科植物艾纳香(大艾)BlumeabalsamiferaDC.叶的升华物经加工劈削而成,称“艾片”。现多以松节油、樟脑等经化学方法合成,为“机制冰片”。冰片成品须贮于阴凉处,密闭。研粉用。
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1.闭证神昏本品尤宜于热闭神昏,常与麝香相须为用,配牛黄、黄连等;闭证属寒,常配苏合香、安息香、丁香等。
2.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单用本品点眼即效,或配炉甘石、硼砂、熊胆等制成点眼药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配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细末,吹敷患处;风热喉痹,本品与灯心草、黄柏、白矾共为末,吹患处。
3.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疮疡溃后,日久不敛,常配牛黄、珍珠、炉甘石等,或配象皮、血竭、乳香等;水火烫伤,可用本品与银朱、香油制成药膏外用;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本品搅溶于核桃油中滴耳。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齿痛。
入丸散,每次0.15~0.3g。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
孕妇慎用。
三苏合香Suhexiang《名医别录》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orientalisMill.树干渗出的香树脂,或其精制品。阴凉处,密闭保存。
辛,温。归心、脾经。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1.寒闭神昏常配麝香、安息香、檀香等。
2.胸腹满闷、冷痛寒凝气滞,或痰浊血瘀,胸腹满闷,冷痛,常配冰片。
入丸散,0.3~1g。外用适量。
四石菖蒲Shichangpu《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的干燥根茎。秋冬季采挖。生用。
辛、苦,温。归心、胃经。
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1.痰蒙清窍,神昏本品尤宜于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神昏。湿浊蒙蔽,头晕,嗜睡,健忘,耳鸣,耳聋等,常配茯苓、远志、龙骨等。
2.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痛常配厚朴、砂仁等。
3.噤口痢湿浊、热毒蕴结肠中所致不纳水谷,痢疾后重等,常配黄连、茯苓等。
4.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健忘证,常配人参、茯苓、菖蒲等;劳心过度,心神失养,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常配人参、白术、龙眼肉、酸枣仁、茯神等;心肾两虚,耳鸣耳聋,头昏,心悸,常配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
煎服,3~9g。鲜品加倍。
补虚药
概述
凡能补益气血阴阳,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虚药,或补益药,或补养药。
本类药物有补气、补阳、补血与补阴之不同,适用于机体气、血、阴、阳及脏腑虚损证候。
邪盛而正未虚者,使用补益药会“误补益疾”,延误病情。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适当配以健脾行气药。
补气药
凡能补益元气及各脏腑虚损之气,治疗气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气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肺、脾、心气虚及元气虚极易脱等证。脾气虚,症见食欲不振,脘腹痞胀,便溏,神疲体倦,面黄体瘦,或浮肿,或脏器下垂,出血等;肺气虚,症见气短,喘促,咳喘无力,动则益甚,声低气怯,甚或喘促,汗出;心气虚,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元气虚极欲脱,症见气息短促,汗出,脉微肢厥等。
一人参Renshen《神农本草经》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切片或研粉用。
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1.元气虚脱本品为补气复脉固脱要药。元气欲脱,常单用本品浓煎服;气虚欲脱,汗出,四肢逆冷,常配附子;气虚欲脱而汗出身暖,口渴,舌红干燥,常配麦冬、五味子。
2.肺脾心肾气虚证肺气虚,气短喘促脉虚,常配五味子、苏子等;脾虚食少便溏,常配白术、茯苓;脾不统血,见崩漏等出血证,常配黄芪、白术等;心气虚衰,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常配酸枣仁、柏子仁等;肾不纳气,短气虚喘,常配蛤蚧、五味子、胡桃肉等。
3.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本品为治消渴常用药。热病伤津,常配知母、石膏,或麦冬、五味子等。
4.心脾两虚,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常配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等。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气虚外感、邪实正虚之证。
煎服,3~9g,急救加量,另煎兑服。或研末吞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忌茶和萝卜。
二党参Dangshen《增订本草备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Pilosula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tangshenOliv.的根。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甘,平。归脾、肺经。
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1.肺脾气虚证脾气虚,体倦食少便溏,常配白术、茯苓等;肺气亏虚,咳喘气短声低,常配黄芪、五味子等。
2.气血两虚,气津两伤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常配黄芪、当归、白术等;热病耗气伤津,口渴脉虚,常配沙参、麦冬、五味子等。
煎服,9~30g。
反藜芦。
三西洋参Xiyangshen《增订本草备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的根。秋季采挖生长3~6年的根,切片。生用。
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1.气阴两伤证热病或汗、吐、下,及失血,耗伤元气、阴津,神疲乏力,气短息促,自汗热粘,心烦口渴,尿短赤涩,便干,舌燥,脉细数无力等,常配麦冬、五味子等;火热耗伤,肺脏气阴两虚,短气喘促,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等,常配玉竹、麦冬、川贝母等;心气阴两虚,心悸心痛,失眠多梦,常配甘草、麦冬、生地等;脾气阴两虚,纳呆食滞,口渴思饮,常配太子参、山药、神曲、谷芽等。
2.热病气虚津伤口渴,消渴热病气津两伤,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常配西瓜翠衣、竹叶、麦冬等;消渴病气阴两伤,常配养阴、生津之品。
另煎兑服,3~6g。
反藜芦。
四黄芪Huangqi《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甘,微温。归脾、肺经。
健脾补中,升阳举陷,利尿消肿,益卫固表,托毒生肌。
1.脾气虚证脾胃气虚,倦怠食少便溏,可单用本品熬膏服,或配党参、白术等;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配升麻、柴胡等;脾不统血,便血崩漏,常配人参、白术等;脾虚水湿失运,浮肿尿少,常配白术、茯苓等。
2.肺气虚证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常配紫菀、款冬花、杏仁等。
3.气虚自汗脾肺气虚,或表虚自汗,常配牡蛎、麻黄根,或白术、防风等。
4.疮疡正虚难溃,或溃后难敛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难溃难腐,常配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溃疡后期,气血虚弱,疮口难敛,常配人参、当归、肉桂等。
本品尚可用于气虚血滞,筋脉失养,痹证关节屈伸不利,或中风半身不遂,常配芍药、桂枝、川芎、牛膝等,或配当归、川芎等。
煎服,10~15g,可用至30~60g。补气升阳多蜜炙。
五白术Baizhu《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冬季采收,烘干或晒干,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
甘、苦,温。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1.脾气虚证本品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常配人参、茯苓、甘草;脾虚痰饮内停或脾虚水肿,常配防己、茯苓、桂枝等。
2.气虚自汗脾虚气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冒,可单用本品,或配黄芪、防风等。
3.脾虚胎动不安脾虚气弱,胎动不安,常配人参、阿胶等;脾虚失运,湿浊中阻,妊娠恶阻,四肢沉重,常配人参、茯苓、陈皮等。
煎服,6~12g。补气健脾止泻宜炒用。
津伤燥渴及虚热者忌用。
六山药Shanyao《神农本草经》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根茎。霜降后采挖,切厚片。生用或麸炒用。
甘,平。归脾、肺、肾经。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1.脾肺肾虚证脾虚食少,腹胀便溏或泄泻,常配党参、白术、扁豆等;肺虚咳喘,常配太子参、南沙参等;肾虚,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遗精,女子带下清稀,常配熟地、山茱萸等;肺肾两虚,腰膝酸软,咳喘,遗尿,遗精,带下清稀量多,常配五味子、麦冬、山茱萸、熟地等。
2.消渴气阴两虚证常配天花粉、知母、葛根、黄芪等。
煎服,15~30g,或用至60~g。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可麸炒。
七甘草Gancao《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根及根茎。春秋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1.心脾气虚心气虚,心动悸、脉结代单用本品,或配人参、生地等;脾气虚,常配人参、白术、茯苓、黄芪等。
2.咳喘无论寒热虚实,有痰无痰之咳喘,本品均可用之。
3.脘腹、四肢挛急疼痛常配白芍、桂枝等。
4.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热毒疮疡,可单用本品煎汤浸渍,或熬膏内服,或配地丁、连翘等;热毒咽喉肿痛,常配板蓝根、桔梗、牛蒡子等;本品对附子等药物及食物所致中毒,均有一定缓解作用。
5.调和药性方剂中多用本品,通过解毒、缓急、矫味等发挥调和药性作用。
煎服,1.5~9g。补气缓急宜蜜炙。
反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大剂量久服可致浮肿。
八大枣Dazao《神农本草经》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jujubaMill.的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
甘,温。归脾、胃、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1.脾虚证脾气虚弱,消瘦,倦怠乏力,便溏等,单用本品,或配人参、白术等。
2.脏躁及失眠本品为治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躁的要药。脏躁自悲自哭自笑,可单用本品,以红枣烧存性,米饮调下,或配小麦、甘草等;虚劳虚烦不得眠,常配酸枣仁等。
此外,本品可保护胃气,缓和甘遂、大戟、芫花等药物毒烈之性。
劈破煎服,6~15g。
补阳药
凡能温补阳气,治疗各种阳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阳药。
本类药物有温补肾阳、强筋骨、益精髓的作用,主要用于肾阳虚证。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痿早泄,精冷不育或宫寒不孕,遗尿,带下清稀量多;脾肾阳虚,水肿腹泻;肺肾两虚,肾不纳气而见虚喘等。
补阳药多温燥,易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者慎用或忌用。
一鹿茸Lurong《神农本草经》为脊椎动物鹿科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cus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毛的幼角。夏秋季锯取,切片后阴干或烘干。
甘、咸,温。归肾、肝经。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1.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肾阳虚衰,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宫冷不孕,阳痿早泄,尿频等,可单用本品研末服,或配熟地、枸杞子、人参等;精血亏虚,小儿发育迟缓,行迟语迟,囟门迟闭,下肢痿软无力,常配熟地、山茱萸等。
2.冲任虚寒,崩漏带下崩漏不止,虚损赢瘦,常配乌贼骨、龙骨、川续断等;白带过多,常配狗脊、白蔹等。
3.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常配当归、肉桂等。
研末吞服,1~2g。或入丸、散。
本品不可骤用大量,宜小量缓增。有热者均忌用。
二淫羊藿Yinyanghuo《神农本草经》为小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Maxim.和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S.etZ.)Maxim.或柔毛淫羊藿EpimediumPubescensMaxim.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晒干,切碎。生用或羊脂油炙用。
辛、甘,温。归肾、肝经。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1.肾阳虚衰阳痿早泄尿频,腰膝冷痛,可单用本品浸酒服,或配熟地、巴戟天、肉苁蓉等。
2.风寒湿痹肢体麻木,关节不利,常配威灵仙、川芎、肉桂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高血压。
煎服,3~15g。亦可入丸散、浸酒。
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三巴戟天Bajitian《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根。全年均可采挖。切片或盐水炙用。
辛、甘,微温。归肾、肝经。
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1.肾阳虚衰阳痿早泄不育,配巴戟天、牛膝浸酒服,或配枸杞子、淫羊霍、仙茅等;宫冷不孕,常配肉桂、吴茱萸、高良姜;尿频遗尿,常配桑螵蛸、益智仁、菟丝子等。
2.风湿痹痛腰膝疼痛或酸软无力,常配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
煎服,10~15g。
阴虚火旺及有热者不宜服。
四杜仲Duzhong《神农本草经》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
1.久泻,久痢,脱肛虚寒久泻、久痢,常配干姜、罂粟壳、陈皮等;泻痢日久,中气下陷之脱肛,常配人参、黄芪、升麻等;肠风下血,常配防风、秦艽、白芷等。
2.久咳,失音肺虚咳喘或久咳失音,常配人参、五味子等;久咳失音而内郁痰热者,常配桔梗、甘草等;久咳失音,咽喉肿痛,常配硼酸、冰片等蜜丸噙化。
煎服,3~10g。止泻宜煨用。
实邪未解、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六肉豆蔻Roudoukou《药性论》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的成熟种仁。冬春季采收,干燥,煨熟去油用。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1.久泻久痢,五更泻本品为虚寒性泻痢要药。脾胃虚寒,久泻久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常配肉桂、干姜、党参、白术等;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常配补骨脂、五味子等。
2.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常配木香、干姜、半夏等。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0.5~1g。
湿热泻痢者忌用。
七山茱萸Shanzhuyu《神农本草经》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的成熟果肉。秋末冬初采收,晒干或烘干用。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1.肝肾不足证肝肾阴虚,腰酸眩晕耳鸣,遗精滑精,常配熟地,山药等;肾虚阳衰,腰膝冷痛,阳痿早泄滑精,常配肉桂、附子、巴戟天、淫羊藿等。
2.体虚滑脱诸证肾虚遗尿尿频,常配覆盆子、桑螵蛸等;肝肾不足,冲任不固,崩漏,月经过多,常配熟地黄、当归、白芍等;脾虚失摄,漏下不止,常配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元气虚脱,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常配人参、附子、龙骨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肾虚消渴等。
煎服,5~10g,急救固脱20~30g。
素有湿热而小便不利者忌用。
八莲子Lianzi《神农本草经》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晒干。生用。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固精止带,补脾止泻,养心安神。
1.遗精滑精,带下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常配芡实、龙骨等;脾虚带下,常配茯苓、白术等;脾肾两虚带下,常配山药、山茱萸、芡实等。
2.脾虚泄泻脾虚久泻,食欲不振,常配党参、白术、扁豆、薏苡仁等。
3.心烦失眠心肾不交,虚烦失眠,心悸,常配酸枣仁、茯神、远志等。
煎服,10~15g,去心打碎用。治虚烦不宜去心。
九芡实Qianshi《神农本草经》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feroxSalisb.的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晒干。捣碎生用或炒用。
甘、涩,平。归脾、肾经。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1.遗精滑精肾虚精关不固,腰酸遗精滑精,常配金樱子、莲子、牡蛎等。
2.脾虚久泻脾虚湿盛,久泻不止,常配白术、茯苓、党参、扁豆等。
3.带下脾肾两虚,带下清稀,常配党参、白术、山药等;湿热带下,常配黄柏、车前子等。
煎服,10~15g。
十桑螵蛸Sangpiaoxiao《神农本草经》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sinensis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maculata(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的卵鞘。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深秋至次春采收。置沸水浸杀其卵,或蒸透晒干用。
甘、咸,平。归肝、肾经 。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1.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本品为治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肾虚遗精滑精,常配龙骨、五味子、制附子等;小儿遗尿,可单用本品为末,米汤送服;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常配远志、龙骨、石菖蒲等。
2.阳痿肾虚阳痿,常配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
煎服,6~10g。
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十一海螵蛸Haipiaoxiao《神农本草经》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de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esculentaHoyle的内壳。干燥。生用。
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1.遗精,带下肾失固藏,遗精滑精,常配山茱萸、菟丝子、沙苑子等;肾虚带脉不固,带下清稀,常配山药、芡实等。
2.崩漏,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崩漏,常配茜草、棕榈炭、五倍子等;吐血、便血,常配白及等份为末服;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
3.胃痛吐酸本品为治胃脘痛胃酸过多佳品,常配延胡索、白及、贝母、瓦楞子等。
4.湿疮,湿疹,溃疡不敛湿疮、湿疹,常配黄柏、青黛、煅石膏等研末外敷;溃疡多脓,久不愈合,可单用研末外敷,或配煅石膏、枯矾、冰片等共研细末,撒敷患处。
煎服,6~12g。外用适量。
外用药
本类药物以外用为主,或攻毒杀虫止痒,或拔毒化腐、生肌敛疮,适用于疮疡痈疽疔毒,或溃后脓出不畅、伤口不敛;疥癣湿疹,皮肤瘙痒;口疮、目赤翳障、聤耳、梅毒、癌肿及虫蛇咬伤等。可研末外撒、调敷,或煎汤熏洗,或制成软膏外涂,或点眼、吹喉、滴鼻等。
本类药物多具毒性,甚至剧毒,其中含砷、汞、铅类的药物毒副作用很强,应严格控制剂量及用法。
一雄黄Xionghuang《神农本草经》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研成细粉或水飞。生用。忌火煅。
辛,温。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解毒,杀虫。
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痈疽疔毒,湿疹疥癣,可单用本品研末调敷外用,或配冰片等研末外敷,或配乳香、没药、麝香为丸服;虫蛇咬伤,轻者单用本品香油调涂患处,重者常配五灵脂共为细末,酒调灌服外敷;蛔虫等虫证腹痛,常配槟榔、榧子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癫痫、哮喘、疟疾等。
内服入丸散,0.05~0.1g。研末外敷,香油调搽或烟熏。
内服不可久用,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使用。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二硫黄Liuhuang《神农本草经》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生硫黄只作外用,内服常与豆腐同煮后阴干用。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1.疥癣,湿疹,疮疽本品为治疥疮要药,可单用本品研末调涂,或配化石灰、铅丹等研末,猪油调涂;顽癣瘙痒,常配轻粉、斑蝥、冰片为末,同香油、面粉为膏,涂敷患处;疮疽,可与荞麦面、白面为末贴敷患处。
2.命门火衰,下元虚冷肾虚阳痿,常配鹿茸、补骨脂、蛇床子等;肾不纳气,虚喘冷哮,常配附子、肉桂、沉香等;虚冷便秘,常配半夏等。
内服入丸散,1.5~3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加油调敷患处。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用。
三蛇床子Shechuangzi《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monnieri(L.)Cuss.的成熟果实。夏秋季采收,晒干。生用。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1.阴部湿痒,湿疹,疥癣本品为皮肤及妇科病常用药,常配苦参、黄柏、白矾等外用。阴部瘙痒,常配白矾煎汤频洗;疥癣瘙痒,单用本品研粉,猪脂调之外涂。
2.寒湿兼肾虚之带下、腰痛常配山药、杜仲、牛膝等。
3.肾虚阳痿,宫冷不孕常配当归、枸杞、淫羊藿、肉苁蓉等。
现临床治滴虫性阴道炎较常用。
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内服3~9g。
阴虚火旺或下焦有湿热者忌用。
四升药Shengyao《外科大成》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份混合升华制成。红色者称红升,黄色者称黄升。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又名红粉、三仙丹、红升丹、黄升丹。
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拔毒,去腐。
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本品为只供外用的外科常用药,常配煅石膏。升药与煅石膏比例不同,拔毒提脓之力亦异。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且多配煅石膏外用。不宜内服。
本品有大毒,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