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说
以财务分析为武器,撬开价值投资大门
夏天来了,又是要被蚊子困扰的季节。
既然被蚊子困扰,就得用到这么一些神器:
当你在使用蚊香、电蚊香、驱蚊液之类产品时,是否想过,它背后是否还藏着一些好生意?如果细心一点看原材料成分,你可能会发现,里面能起到驱蚊作用的,其实是这样的成分:“拟除虫菊酯”。
这个成分,能麻痹蚊子的神经,以致蚊子无法动弹,达到驱蚊的目的。而它被吸入人体后,却能随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千万别小瞧这个拟除虫菊酯。在它背后,是一个非常牛逼的行业。
这个行业,名叫:农药。
一提到农药,估计你第一反应是:啥,农药,听上去这么Low的行业?估计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低端”、“有毒”、“有残留”之类的词。但其实,这是一门常青不倒的好生意,并且,是整个农林牧渔大行业的咽喉赛道。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曾明文向公众发布:农药用药不当或停止用农药,会导致作物减产35%~40%,其中,水果和蔬菜受到的损失可达40%~60%,特别是苹果,病虫引起的减产率高达90%。第二年甚至出现绝产。
换句话说,农药每年为我国平均挽回粮食万吨、棉花万吨、蔬菜0万吨、水果万吨,减少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以上。
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农药,整个人类的历史都将倒退许多年——如果不使用农药,全球将有一半左右的人会因饥饿而死亡。曾经,年,爱尔兰因不知名的害虫,导致土豆大量减产,一百多万人死于饥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
现在,请问,你还敢小瞧农药这门生意吗?
农药,之所以称之为“药”,跟医药性质一样,甚至,它可能还比某些医药领域更加复杂。一个新农药的诞生,需要结合生物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甚至遗传学、基因学等知识,研发周期长达8-9年,投资动辄数亿美元。
最新一代农药,可以实现通过喷洒含有干扰RNA序列的溶液,暂时改变DNA表达,直到病毒和害虫被清除,却不改变植物本身。
听着挺简单,但技术却非常牛逼。能够实现这些技术的公司,掰着手指头,全球也只能数出几个:先正达、巴斯夫、拜耳、孟山都、陶氏、杜邦。
反观中国,新型农药的研发,远远落后于国外,基本都是仿制农药,竞争激烈,且盈利空间有限。
不过,仿制农药也不简单,对于工艺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能够在工艺技术上实现突破,实现规模化产能的,也不容易。
有这么一家公司,虽然身处竞争激烈的农药行业,但上市15年,连年分红,15年平均股利支付率高达34%,比云南白药(27%)、恒瑞医药(17%)还要高。
这个公司,名叫:扬农化工。
年到年,其主营业务收入为31.14亿元、29.29亿元、44.38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12亿元、3.71亿元、5.1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45亿元、2.57亿元、11.39亿元。
好,接下来几个问题,值得你细细思考:
1)农药这个产业,有多久远的历史,又将有多远的未来?
2)这个产业的国内巨头,营收和利润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通过哪些财务指标来判断其未来业绩?
3)乍一看,它的上游是化工产业,那么,化工产品价格周期性对它可能会有多大影响?
今天,我们就通过扬农化工的案例,来研究一下农药领域的投资逻辑和财务特征。
并购,是资本市场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市场上近八成并购重组皆以失败告终,想要做好并购重组,必须突破交易结构设计的难点,以及并购基金搭建的诸多难点。
.9.1-9.2,我们将举办“并购重组架构搭建、并购基金实操案例分析”研讨会,与您一同交流这个主题,此次活动仅开放40个名额,先到先到,赶紧报名吧!
此外,我们终于出新书了!这本《上市公司财务调节案例》,分析会计准则的实操应用,以及上市公司如何神不知鬼不觉调节财务数据。值得你仔细研究。
同时,对本案所说的“固定资产、研发费用”问题,以及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套路,建议细研究财务炼金术、财务魔术、IPO避雷指南,每日精进,必有收获。
优塾原创,转载请后台回复“白名单”
立即扫码购买
—01—
对人类历史至关重要的产业
▼
农药,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东西,人类的历史恐怕都没法延续。这个东西,主要功能就是三个:杀虫、杀菌、除草。
早在公元多年前,希腊人燃烧硫磺熏蒸室内的跳蚤。公元年,我国祖先开始用用雄黄(三硫化二砷)防治害虫。
不过,此后漫长的几百年历史里,农药产业进化很慢。直到18世纪后,才开始真正发展。
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也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随后,年,美国人Jimtikoff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28年后,他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
在人类历史的这个阶段,基本都是天然农药,受植物的产量的问题,大规模使用仍然较困难。
年,法国M.Grison用等量的石灰与硫磺,加水共煮制取的石硫合剂雏型——Grison水,开启了无机农药的时代。
无机农药的代表有——波尔多液(年发明,硫酸铜与石灰水混合,用于防止葡萄霜霉病)、硫酸铜(年,用以农田除草)。
年,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福美类)杀菌剂的出现,开启了有机农药时代。
有机农药的代表有——DDT,年被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用于杀虫,年获诺贝尔奖);六六六,又名六氯环己烷,年被发明,由Ciiba-Geigy(该公司后与山德士合并,成立了诺华)将其实现产业化,用于杀虫,开启了现代农药的开端;还有敌敌畏,一种有机磷类杀虫剂。
无机农药通常含汞、含砷,防治面窄,药效低,毒副作用大,而有机农药化合物性质稳定,但降解时间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因此,农药的毒性、高残留性、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性,使得农药开始朝着低毒、高效的方向转变。
年,美国研究植物化学的时候,发现了一种菊花,其脂状分泌物有除虫效果,便研制出了“拟除虫菊酯”,随后合成了杀鼠剂“安妥”和“华弗林”。
20世纪70年代,孟山都公司合成草甘膦,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等作物,成为全球产量和销售额最大的农药品种。
目前,最新农药为RNA农药,该产品结合化学农药和转基因的优势,通过喷洒含有干扰RNA序列的溶液,暂时改变基因表达,直到病毒和害虫被清除,而不改变植物本身。
年底,孟山最先推出RNA喷剂概念产品(BioDirect)。随后,拜耳、先正达、陶氏化学、巴斯夫等化工巨头们,也开始研发RNA农药以及相关转基因产品的研发。目前,美国已经开展了首批田间试验,RNA农药的商业化生产有望在年实现。
▼
中国的合成农药产业起步晚于国外,直到年,在浙江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我国农药才开始起步。
年,国内开始使用植物性农药,如烟碱(3%烟碱)、鱼藤酮(鱼藤根)防治棉花、蔬菜蚜虫。年,重庆江北建立了中国首家农药厂,主要生产含砷无机物——硫化砷和植物性农药。
直到年,华北农科四川泸州化工厂,开始生产DDT;年,沈阳化工开始生产六六六。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厂——天津农药厂,中国终于拉开了现代有机农药的序幕。
伴随着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的使用,我国粮食年产能力也逐年爬升,达到40万吨左右。
直到60年代,浙江海盐县出现可以抵抗六六六的水稻螟虫,药效极差。这才发现,DDT、六六六会有毒性的累积,害虫出现了抗药性。这,显然会对整个农业产生危害。
年,美国禁用六六六、DDT的使用。这也导致我国出口农副产品出现了很大的毁损,不能上岸或就地销毁现象频发。在这种压力下,年,我国开始禁用六六六和DDT,二者随后仅限用于防治疟蚊。
于是,有机氯农药受到波及,取而代之的是有机磷农药,杀螟硫磷、甲基对硫磷等。
但农药的安全性始终在被检验,年,我国禁用了五种高毒的有机磷农药,包括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铵。
梳理整个农药产业的历史,一句话总结:农药没有想象中那么低端,反而是一门科学含量很高的生意,包含了生物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遗传学、基因学等各种知识,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技术壁垒很高。并且,它还与全球粮食经济相挂钩,极端条件下会对粮食出口造成影响。
所以,全球第一大粮食出口国,美国,在农药上的发展领先全球,代表公司如陶氏、杜邦、先正达(被中国化工收购)、孟山都(被拜耳收购)。
接下来,看看农药公司在中国的代表:扬农化工。
它,成立于年,前身是扬州农药厂,现控股股东扬农化工集团,实控人为中化集团。一开始,主要生产拟除虫菊酯,用于防蚊(卫用)和除虫(农用)。
最早,国内还没能实现量产,产品技术落后国外40年,主要依赖进口。为了保护国内农药市场,当时国家规定:“凡购买拟除虫菊酯,必须搭配一定比例的国产拟除虫菊酯”。
尽管受到政策保护,但是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于是,年,它开始自主研发,研发出了具有光学活性的丙烯菊酯,成为国内首个高品位菊酯。当年投产,次年销售万,一下子摆脱经营困境。
尝到了技术红利,扬农就一直深耕技术,不断研发,开发出了25个新品种,其中有20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实现菊酯农药关键中间体全部国产化,并占据了国内70%菊酯份额,将外国货逼出国内不说,而且开始返销国外。
就连曾经扬言要收购扬农,全球第一的菊酯生产商日本住友也坐不住了,多次找上门,想要与扬农商量国际市场划分。
除了产品研发,扬农还有“三个挂钩机制”——人才收入与市场价值挂钩,员工收入与企业的效益挂钩,少数不努力的与社会保障水平挂钩。这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多次实现装置和化工系统的自研。
突破了技术封锁,接下来要想扩张得更大,还需要更多的资本。
年,扬州农药厂以菊酯分厂出资,组建扬农化工。年,成功登陆上交所,并筹资2亿,走出老城区,出资5亿,在新城区成立瑞祥化工。
年,扬州农药厂将农用菊酯和中间体生产项目,注入扬农化工新设立子公司,优士化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不过,由于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年-年,因原料价格上涨,和产品价格下降,毛利一直下降,整体经营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
于是,年,扬农化工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大力发展除草剂、杀菌剂等系列农药化工产品,并建成除草剂项目。年开始,扬农化工毛利回升,除草剂销售额8.25亿,增幅达%,境外销售也首超境内销售。
此后,扬农化工一直着重于三件事:深耕技术、扩产能、扩产品线。
年,建成3万吨产能草甘膦项目;年,建成吨产能麦草畏;年,扩建2万吨产能麦草畏。
随着产能不断增加,持续放量,近15年来,收入从3.73亿增长到44.38亿,足足翻了11倍,15年复合增速达19.35%。赚钱之余,还连年稳定分红,最高分红比例达82%,平均分红比例为34%。
▼
综上可见,扬农化工做成这门生意的关键在于:
1)自主研发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2)产能扩张;
3)多产品线发展,抵御单品风险;
—02—
两个重磅词汇:草甘膦、麦草畏
▼
扬农化工,成立于年,控股股东为扬农化工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中化集团,年6月,中化国际、中化集团、中化浙江拟通过增资收购,持有母公司扬农集团80%股权。
▼
其主营业务为农药产品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
上游,主要是盐酸盐、亚硝酸钠、己二醇、2-甲基呋喃、氯丙烯等化工原材料和水、电、汽等能源供应商。原料可获得性强。主要原材料成本,约占公司制造成本的65%左右。
下游,主要为国内、外大型农药公司,蚊香、气雾剂及卫生消杀制品生产企业,以及大型农药制剂生产企业。下游客户的集中度高,前五名客户收入占年度营收的52.55%。主要销售模式为直销,65.9%为出口。
年到年,其主营业务收入为31.14亿元、29.29亿元、44.38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12亿元、3.71亿元、5.1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45亿元、2.57亿元、11.39亿元;毛利率为27%、25%、27%。
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19.4%,扣非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为11.6%,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三年复合增速为.6%。其中,年收入大增,受益于麦草畏产品的产能释放。
从收入结构看,以除草剂和杀虫剂为主,前者占收入的比例为45.4%、毛利为30.89%,后者占营收的比为43.69%、毛利为29.1%。
从趋势来看,除草剂占营收的比逐年上升,由先前的39.77%上升到45.44%,而杀虫剂占营收的比例逐年下降,由51.93%下降到43.69%。
▼
杀虫剂代表产品为拟除虫菊酯,主要包括卫生菊酯和农用菊酯。卫生菊酯用于卫生害虫的消杀,如蚊香、气雾剂、电热蚊香片和电热蚊香液;农用菊酯用于大田害虫的防治,因产品药效高、低毒、易分解、无残留,广泛用于果树、蔬菜、茶叶等作物。
除草剂代表产品为草甘膦、麦草畏。前者为灭生性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简单来说就是:分不清谁是作物谁是杂草,全都除掉,主要用在铁路、公路等地除草;后者为选择性除草剂,可以分清杂草和作物,主要用在农田除草,针对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
好,基础情况和主打产品弄清楚了。我们站在扬农化工的角度,来看看,农药这门生意,究竟应该怎么做?
—03—
其实是一门技术含量极高的生意
▼
农药的品种很多,从原始的植物农药→无机物农药→有机物农药→转基因作物农药→应用RNA技术的农药,每一次转变都有技术的重大更迭,更何况其中还包括了杀虫、除草、杀菌、杀鼠等门类,两者叠加,非常复杂。
并且,农药的研发与医药研发类似,研发周期长达8-9年,耗资巨大,但是,与医药制造类似,农药也分为专利和非专利。专利农药技术壁垒高,被国际巨头垄断,国内以非专利农药为主,多为仿制。
不过,即使是仿制,农药的生产工艺壁垒也很高,因此,国内农药企业的研发,多投入在生产工艺的突破上。
年到年,扬农化工的研发投入为1.41亿元、1.39亿元、2.10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4.5%、4.8%、4.7%,零资本化。
截止目前为止,扬农化工目国内已取得84项专利授权,国外专利15项,另申请国内发明专利项,PCT申请8项。
要知道,获取发明可是很漫长的过程,先要有成果,然后经历“成果成熟之后→递交申请→发明公布(4到5个月)→实质性审查→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进行答辩(1到5次)→通过授权”多个阶段,整个过程通常耗时一年半到三年左右。
注意,本案的扬农化工在年到年,发明申请数由上涨到,说明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较多。
▼
这个数据是什么水平,我们对比一下同行业其他农药公司;
利尔化学(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原药和草铵膦)——年到年,研发投入为0.60亿元、0.71亿元、1.10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4.0%、3.6%、3.6%,零资本化。年,累计获得83项专利。
新安股份(草甘膦)——年到年,研发投入为2.20亿元、1.70亿元、1.9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3.0%、2.5%、2.7%,零资本化。在手专利未披露,年累计申请专利余项,。
江山股份(酰胺类除草剂)——年到年,研发投入为0.12亿元、0.15亿元、0.3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0.4%、0.3%、0.9%,零资本化。年,申报专利15项、获得授权1项,累计未披露。
红太阳(百草枯)——年到年,研发投入为0.72亿元、0.72亿元、1.55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1.6%、2.0%、3.1%,零资本化。专利数未披露。
从上面可知,研发投入占比最大的就是扬农化工,且处理比较谨慎,零资本化。且,从目前专利数和专利申报数来看,最具优势的还是扬农化工。
扬农化工研发投入与同行对比,优势明显。那么,投入这些研发费用,他到底都研究了些什么?
对于农药,也就是化工品的研发,无非就是工艺,再一个就是药品。扬农化工目前主要的产品就三类:拟除虫菊酯、草甘膦、麦草畏。
拟除虫菊酯——这是一类高效、广谱、低毒的合成杀虫剂,主要包括卫生菊酯和农用菊酯。
目前,扬农在售的菊酯共32种,且拥有四个创制菊酯品种(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氯氟醚菊酯、七氟甲醚菊酯、右旋七氟菊酯),其中,氯氟醚菊酯的效力是丙烯菊酯的15倍,在蚊香市场上的市占率达到45%,李字、庄臣等蚊香、气雾剂等市场企业都是它的客户。
菊酯的生产,关键工艺在于原料中间体的技术突破,中间体有DE菊酸、DV菊酸和三氟氯菊酸,需要突破双键的顺反异构以及对映体的分拆上的技术壁垒。
▼
目前,扬农化工已经突破核心技术,成为国内唯一实现“基础化工原料→中间体→农药原药”一体化市场的拟除虫菊酯生产厂家。同时,扬农也是全球第二大的菊酯生产商。
草甘膦——这是全球除草剂第一大品种,年需求量约80万吨。其主要原料为甘氨酸,产能集中在河北。
其工艺,主要分为甘氨酸法和IDA法。甘氨酸法受环保政策较大,IDA法工艺中,又分为羟基乙腈法、DEA(二乙醇胺)法。DEA法,流程短,收率高、三废少、纯度高,所以更优。
▼
目前,我国甘氨酸法占比70%,IDA工艺产能占比30%。扬农化工采用的是DEA法,收率超过80%、纯度达97%,满足欧美高端市场需求,出口竞争力强。
麦草畏——麦草畏,一种高效低毒的农药,主要应用在芦笋、玉米、小麦、甘蔗等禾类作物。目前主要工艺有二氯苯路线和三氯苯路线。
前者增加了硝化、还原和重氮化的步骤,流程更长,成本也更高,但是每一步反应的收率较高,更环保;后者只经过水解、羧基化和甲基化三步骤,但因水解产率极低,在25%左右,并且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相对不环保。
扬农化工采用的是二氯苯路线,工艺的收率高,纯度可达98%,且生产麦草畏的主要原料是氯代苯,扬农的母公司(扬农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氯代苯生产商,拥有价格优势和稳定的原料来源。目前,扬农是全球第一的麦草畏生产商。
▼
除了以上三种核心产品线,其还布局了杀菌剂产品线,杀菌剂为氟啶胺和吡唑醚菌酯,前者用于西红柿、马铃薯和十字花科等农作物,后者主要用于大田作物领域。
好,主要产品研发完了,核心技术也突破了,下一步该干什么?
—04—
固定资产、业绩以及股价
▼
工艺突破以后,必须快速扩张产能,以保证在激烈的非专利市场上,享受生产技术红利,那么,接下来就要建设厂房、安装设备,准备生产。
所有这些厂房、设备,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其现有产能包括——草甘膦3万吨(产能利用率%)、麦草畏2.5万吨(产能利用率80%)、卫生菊酯0.26万吨(产能利用率%)。
其在建产能包括——1.1万吨杀虫剂产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噁虫酮等)、吨产能的除草剂(苯磺隆、噻苯隆等)、3,吨产能的杀菌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
年到年,扬农化工的固定资产为9.55亿元、8.71亿元、20.2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1%、15%、29%,固定资产周转率为3.58、3.21、3.06。
三年时间太短,无法看透一家产能驱动型公司,这里,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近17年来,扬农化工固定资产的整体形势。
▼
从上可见,有四个时段值得注意,分别是:-4年、6-年、-年,-年。
-4年——随着固定资产的增加,企业产能逐渐释放,随之带动未来营收的增长,由5.5亿元(4年)增长到21.03亿元(年),5年复合增速达39.86%。
6-年——新增固定资产增加,企业产能逐渐释放,随之带来营收的增长,由15.67亿元(年)增长到30.05亿元(年),营收实现翻番。
-年——受年经济危机影响,企业暂无大型扩产,因化工行业属于重资产企业,企业折旧远大于新增资产,固定资产呈下滑趋势,期后营收也呈现稳定状态。
-年——年扬农化工扩建2万吨产能的麦草畏,相比之前吨产能增长了4倍,年建成投产,释放部分产能,营收出现暴涨,由29.29亿增长到44.38亿元,增速达51.52%。
好,来看看相对应的股价阶段:
麦草畏,可以说是农药领域的“爆款产品”,于3年首次在加拿大取得登记,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和内吸传导性的高效低毒除草剂。这是除草剂领域的明星,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按照产能与营收滞后的逻辑,预计麦草畏产能完全释放,会带来企业营收快速增长。
回到本案,这个数据是什么水平,我们对比一下同行业其他农药公司:
利尔化学——年到年,固定资产为11.74亿元、13.23亿元、17.9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6%、42%、40%,固定资产周转率为1.46、1.59、1.98。
现有产能:草铵膦吨(是禁用的百草枯水剂的替代品)。在建产能:广安基地的1万吨草铵膦,分别预计于年投产0吨,年投产吨,年实现完全投产。
新安股份——年到年,固定资产为34.34亿元、30.82亿元、32.5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4%、39%、36%,固定资产周转率为2.13、2.09、2.30。
现有农药产能:8万吨草甘膦。但产能利用率较低,为64.06%,主要因白南山园区整体搬迁。在建农药产能暂无。
江山股份——年到年,固定资产为15.97亿元、14.87亿元、13.3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1%、46%、45%,固定资产周转率为1.57、3.08、2.58。
现有产能:7万吨草甘膦,2万吨酰胺类除草剂。在建产能:2.6万吨酰胺类除草剂。
红太阳——年到年,固定资产为31.95亿元、30.85亿元、40.6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9%、29%、33%,固定资产周转率为1.48、1.13、1.39;
现有产能:6.2万吨产能的吡啶碱、1万吨产能的百草枯、1.2万吨产能的敌草快、1万吨产能的烟酰胺。在建产能:8吨产能的敌草快,1万吨产能的烟酰胺。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周转率最高的是扬农化工,单位固定资产对营收的贡献最高。
最后,对于重资产行业,我们必须要看下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对比下来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处理较为谨慎。
▼
分析到这里,厂房也改好了,产品也大批量生产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05—
对下游的销售,了解下
▼
产能建好了,产品生产出来了,自然得搞销售。
本案扬农化工,做的是农药原药,一般没法直接用于农作物生产,必须要进行制剂,所以,其下游企业为农药制剂企业,且多为出口,以海外大客户为主,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收入比重为52.55%。
来看话语权数据:
年到年,扬农化工的应收账款为5.46亿元、6.68亿元、8.24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18%、23%、19%,基本维持平稳。其中,60%外销,40%内销;
这个数据是什么水平,我们对比一下同行内的其他企业:
利尔化学——年到年,应收账款为2.93亿元、3.92亿元、6.50亿元,占营收的比为20%、20%、21%,基本保持平稳;60%内销,40%外销;
新安股份——年到年,应收账款为4.95亿元、5.74亿元、5.09亿元,占营收的比为7%、8%、7%,基本保持稳定;60%内销,40%外销;
江山股份——年到年,应收账款为1.07亿元、4.40亿元、4.16亿元,占营收的比为4%、9%、11%,呈上升趋势;64%内销,35%外销;
红太阳——年到年,应收账款为6.05亿元、11.18亿元、12.22亿元,占营收的比为13%、32%、25%,呈上升趋势。58%内销,42%外销;
通过对比发现,扬农化工以外销为主,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其他家以内销为主,多采用经销模式。由此导致应收账款的表现有所不同:
内销+经销,话语权普遍偏强,其中,新安股份应收账款占比较低;而外销+直销,面向国外大客户,扬农化工的话语权受到影响,应收账款占比偏高。
另外,再来看一下账龄和坏账计提比例。
一年以内应收款占比更高的是扬农化工,占比为99.19%,坏账计提比例为10%,其次是利尔化学(98.78%、1%)、江山股份(98.16%、5%)、新安股份(92.34%、2%)、红太阳暂无披露。
可见,在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上,扬农化工更为谨慎。
看完了应收账款这个指标还不够,因为扬农化工存在“出口直销+内销经销”的模式,我们再来看看,它在国内,对下游经销商的话语权——采用“预收账款复合增速VS销售费用复合增速”。
注意,扬农化工预收复合增速更快,高达.2%,且销售费用率增速基本为零,说明它对下游经销商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强。此外,新安股份、红太阳表现也尚可。
▼
另外,还要补充一点,农药行业下游为种植业,有明显的季节属性:一二季度为播种季节,农药需求增大,销售量也增加,存货最低;三四季度为农闲时期,销售下滑,存货逐渐增加。
▼
从上面可见,扬农化工的存货基本符合存货季节性波动的特征,但年1Q除外。
这是为啥?因为,在年年末,发生了靖江市原侯河石油化工厂填埋疑似危险废物案,当时扬农受到波及,所以,一季度销售受此影响,直到二季度逐渐恢复正常。[3]
—06—
一个独特的产业链
▼
之前在分析万华化学时,我们做过数据分析:化工产品中,集中度最高的几个品类,MDI(CR4=97%)、麦草畏除草剂(96%)、TDI(74%)。万华主做MDI。而本案,扬农化工则主做麦草畏。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用于防治病虫草害,提升农产品品质,保证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农药制剂品种已超3个,基本覆盖各类病毒。
年,全球农药行业市场规模为亿美元,同比增长2.15%。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农化市场,年市场销售额为54亿美元,预计年将达到68亿美元,增速为4.7%,为全球市场增速的2倍。
其上游,是石油化工和磷化工、生物工程等原料行业,分布广泛,上游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成本传导效用递减,上游行业价格的周期变动,对农药行业影响程度较为有限。
其中游,为农药制造行业,按产业链包括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按防治对象,主要分为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杀鼠剂、脱叶剂等——其中,除草剂是最大的赛道,占43%的份额,其次是杀虫剂(28%)、杀菌剂(26%)。
其下游,主要是农林牧业及卫生领域。农产品是刚需,因此受影响小。毛利在35%到45%之间。
▼
这里,以中游为例,来进行细致的分析:
先来看除草剂——除草剂品类众多,主要包括草甘膦、百草枯、异丙甲草胺、草铵膦、莠去津等。其中草甘膦是全球产量最大,为孟山都的专利,已过专利期。是目前销售金额最大的除草剂。毛利大约在30%左右。
代表公司:国内有扬农化工、沙隆达、江山股份,国外有先正达、孟山都、陶氏、拜耳。
▼
再来看杀虫剂——新烟碱类占比最大为18%,预计年销售规模可达34.1亿美元,其次是菊酯类(17%、33.5亿美元)、有机磷类(15%、31.3亿美元),三者占据了全球杀虫剂50%的市场份额,基本是半壁江山。
▼
其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因对授粉昆虫数量存在危害,年,欧盟认定在开花植物中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属于非法行为,年,欧盟禁止室外作物使用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等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有机磷的残留较高,且毒性高,综合来看,更好的还是拟除虫菊酯,毛利在30%左右。
代表公司: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国外有先正达、孟山都、陶氏、拜耳。
▼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最后来看杀菌剂——目前市场规模为.7亿美元,三唑类杀菌剂份额最大,占比为28%,其次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22%)和琥珀酸脱氢酶(SDHI-7%),其中,前者是目前全球销售规模最大的杀菌剂,后者是最新开发的杀菌剂种类,增长潜力巨大,近几年增速为30%,毛利在20%到30%之间。
代表企业:国内有利民股份、国光股份,国外有先正达、孟山都、陶氏、拜耳、杜邦。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领域,全球范围内近年来大型并购案频频发生。比如:
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作价亿美元,为中国企业海外最大收购案;
年8月,陶氏、杜邦完成全部合并,历时21个月,更名为DowDuPont,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
年,拜耳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
年3月,沙隆达完成蛇吞象的并购,收购安道麦。
—07—
关于本案的一些研究逻辑
▼
综上,本案的研究逻辑为:
1)农药,是化工行业的一个分支,行业天花板高、下游需求稳定。按照农药作用对象,可以分为:作物保护农药和非作物保护农药。其中,作物保护农药规模最大,是非作物保护农药规模的8倍。年,全球作物保护用农药市场达到.35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速为5.14%。中国作物农药规模为53.65亿美元。
2)农药有专利和非专利之分,类似于医药行业的创新药和仿制药之分。新农药的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壁垒极高,专利农药市场被外资巨头巴斯夫、拜耳孟山都、陶氏杜邦垄断。而国内农药研发投入不足,以仿制过期专利农药为主,竞争高度分散。本案,扬农化工的主打产品,分别是仿制孟山都的草甘膦、孟山都的麦草畏。
3)不过,即使是仿制农药,也讲究研发投入,因为农药原药的生产,具有很高的工艺壁垒,研发投入主要体现在收率、纯度、等工艺技术上。因此,国内农药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能的竞争上。所以,农药行业的赛道,要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