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这个城市三餐的主食有传统的煎面饼——“尤福卡”,有必胜客那样的比萨,有掺入鸡肉或其他配料的米饭,有马铃薯泥,有像番薯一样糯甜的南瓜块,有意大利面条,但首屈一指的还是面包,特别是像我居住过的中东技术大学的“宾客中心”,每天免费早餐唯一的主食就是面包。
“宾客中心”的面包讲究新鲜,基本都是一早从面包烘焙点直接送过来的,有时还带着刚出炉的余热呢。送面包的车是专用房车,高大气派,车身上三三两两画满了色泽金黄的大面包,一路风风火火。这种大面包外表很像是烤制后的大烟叶,但厚实得很,横切成片,外壳酥脆,内里绵软,涂上果酱或抹上牛油,吃起来就更加丰美。我还喜欢吃那面包切剩的两端尖角,酥酥的外皮松松的内里,淋上蜂蜜,如食甜筒。
安卡拉餐馆里的面包一般是小圆形的,点菜后伙计会先送上面包和生菜,小圆面包一般是放在垫着白布巾的竹篮里,吃不够可以再要,吃剩的则收回。还有一种布满芝麻的椭圆形的面包,面积大多了,在其腰间剖开,用来夹烤肉或煎鱼以及搭配的生菜腌菜。中国国内的“土耳其烤肉夹馍”大概是入乡随俗后与西安的肉夹馍的演进,它的“原生态”应该就是这种芝麻面包。
街头到处是卖面包的小摊,以安卡拉乌鲁斯老城区的最多,几乎星罗棋布:手推车一停或简易的架子一搭,就摆开了面包阵,上阵的面包种类最多的是面包圈,一圈一圈的堆得如小山,一里拉可买三圈。面包圈的腰身虽然瘦细苗条但却芝麻点点,密集地粘在整个圈身,很受百姓欢迎。这种芝麻面包圈从颜色上又可分为两种,色泽淡黄如茶为一种,色泽深褐如可可为另一种,颜色深的据说是安卡拉的特色面包。我特意将两款进行食用对比,觉得有些像我们福建的乌龙茶,色浅的为清香型的,色重的如同高温再烘焙的浓香型。芝麻面包圈很有嚼头,吃到后面,那吃态倒是有点像叼着雪茄烟卷的丘吉尔。至于面包做圈是不是因为早年奥斯曼帝国军士征战的需要,成圈的干粮可以一背了事,一如咱们戚继光的“光饼”?尚待请教土耳其方家。不过最是面包圈上密密的小芝麻,土耳其电视里有一首歌唱舔犊情深的MTV,其中有一个贫困母子合吃一个面包圈的镜头,母亲颁开面包圈的时候,小儿伸手迎接纷纷落下的芝麻,尽管词曲不明,但我忍不住想起自己远在中国的老母亲,思念泪水竟随着面包圈上的芝麻一起潸然落下……郑启五土耳其并不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