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草间,听见虫鸣细品齐白石十八开草虫册

画事君说今天画事君在公园陪小孩玩,坐在草地边上,忽然看到手背上爬上来一直小虫,长不足一毫米,宽则忽略不计,但全须全尾,行动自如,在我手心手背中快速爬行。而手部皮肤完全没有任何感觉。我当时的一颗心变得非常柔软,完全想不到世间还有这样的小生灵,但又瞬间脑洞大开,会不会我们的地球就是某个人的一只手而已,我们在上面爬来爬去,以为自己千秋万岁,功德无量,在那只手的主人看来,只不过是非常细小的一只小虫呢?想到这里,忽然又想到齐白石画草虫,对这件事有了别样的理解。

从师少小学雕虫,弃凿挥毫习画虫。

莫道野虫皆俗陋,虫入藤溪是雅君。

春虫绕卉添春意,夏日虫鸣觉夏浓。

唧唧秋虫知多少,冬虫藏在本草中。

——齐白石自作诗“莫道野虫皆俗陋,虫入藤溪是雅君。”

这首诗可谓是齐白石画草虫的精神起点。齐白石对草虫有天然的爱。年轻干木匠活儿时,就擅长雕刻草虫,画画以后,也喜画草虫。他的草虫题材绘画堪称妙绝,多以精细工致的笔法描绘出来,出于写生,取法自然,精微至极,纤毫毕现。我曾经写过一期齐白石的草虫,是从情感的角度来探讨,齐白石为什么能够在这微小的草虫中,执着自己几十年的笔墨心血。但回归到物象层面,齐白石是绝对的技术派,这小小草虫,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内中奥妙,值得画事君为各位看官慢慢道来。

我们先从一套十八开齐白石《“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说起。

这套册页是荣宝斋旧藏品,还上过年代齐白石的纪录片,是齐白石草虫类绘画的经典巨制。

齐白石《“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

写生未必写珍禽,虫儿佳处画与君

册页的第一开画的是一只蛾子,配以繁密艳丽的海棠花。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一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一开局部

齐白石画的草虫全部来自于写生,他倒是未必知道每种虫子的种属名称,但他却了解每一种虫子细枝末节的具体构造。第一开中的蛾子结构和质感表现得逼真而生动。

很多人错把蛾子当成蝴蝶,其实蛾子和蝴蝶最大的区别就是蛾子头上的两根触角是扁平的,形状较宽,像两根羽毛;蝴蝶则是两根细长的线状触角。蛾子的翅膀有一种粉质的感觉,蝴蝶则没有。这张局部可以看出,齐白石在生纸上用干笔皴擦,制造飞白效果,把翅膀的粉质感表现的很好。

蝴蝶的触角

蛾的触角

不过,齐白石虽然画的没毛病,但他其实也经常把蛾子当蝴蝶画,在一些画了蛾子的作品上题名“蝴蝶图”,这一张画中的蛾子究竟有没有被齐白石错认为蝴蝶,就不得而知了。在保利的宣传画册中,此开册页被命名为“海棠草蝶”,看来拍卖行的伙计也把蛾子错当了蝴蝶。

第二开画的还是一只蛾子,蛾子旁边是一盏油灯。第二开中的蛾子可没有第一开那么花哨,形貌朴素,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蛾子。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二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二开局部

蛾子照片

在齐白石的草虫画中,飞蛾与油灯是常见的题材,如中国美术馆藏的《花果草虫册页八开》中也有一幅类似的画作。

齐白石油灯飞蛾(花果草虫册页八开之八)23cm×30cm年纸本设色册页中国美术馆藏

清代的《芥子园画谱》中也有飞蛾,但却与真实的蛾子形体相差很大。第二开册页中的这种蛾子齐白石经常画,形态逼真至极。与古人注重临摹画谱不同,齐白石以自然中的昆虫为师,因此他所画的草虫种类和造型往往是古人没有涉及过的。

《芥子园画谱》中的昆虫谱

第三开画的是马蜂,马蜂也是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一种昆虫。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二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二开中画的马蜂窝

马蜂的蜂窝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中国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画家黄荃就在他的《写生珍禽图》中描绘过马蜂,黄荃的工笔草虫也来自于写生。

不过,从宋代以后,文人画渐兴,画家对写实的兴趣越来越小。直至齐白石的工笔草虫,一千年前的写生传统,才又一次真正地进入艺术史的脉络之中。

黄荃《写生珍禽图》中的马蜂

黄荃的马蜂与齐白石的马蜂局部比较

不过,黄荃的马蜂是画在绢上的,齐白石的马蜂则是画在生宣纸上的,熟悉一点中国画的人都知道,绢和熟宣纸适合画工笔画,而生宣纸其实更适合画写意画。不过大师就是大师,齐白石在生宣上画工笔草虫,利用生宣的洇墨性质,却能够使得草虫更显得生动和活气。

齐白石能够在生宣上面画工笔草虫,就需要对生宣纸的性质了如指掌,一笔下去,会不会洇开,洇开到什么样的程度,要出现怎样的水墨效果,其实全部都在齐白石的掌控之中,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和过人的天赋,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这就是为什么齐白石的草虫卖的贵,因为这极其高超的功夫让你瞬间给跪。

第五开画的是一只小虾,游动在浮藻之间。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五开

这开册页中的小虾用笔工致,全不似齐白石写意大虾的画法。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五开局部

齐白石九十岁时画的写意虾

齐白石的工笔小虾玲珑剔透,真好似活物一般。这种虾其实在真实的自然界中并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物种,自然中的任何一种河虾或海虾的虾脚都不会有那么长,无论是写意的大虾还是工笔的小虾,应当都是齐白石根据河虾和海虾的原形,加以改造而成的。

第四开虾头、虾身、虾尾局部

苍蝇蜜蜂拉拉蛄,我看见的我都画

第六开画的是一只蝇虫,伏在玉兰花上。很多人错以为这张画上画的是蜜蜂,按照通常的观点,蜂喜花,蝇喜粪,伏在玉兰花上的理应是蜜蜂,可是你一定不知道,蝇对于糖、醋、氨味、腥味都具有极强的趋向性,花香对于蝇也是有吸引力的。

由此可见白石老人擅长观察生活,既然看到玉兰上有蝇虫,那就画了吧!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六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六开局部

齐白石画蝇虫并不鲜见。在年,保利也拍卖了一幅齐白石画的苍蝇,就一只苍蝇,别无他物,拍了五十一万多,史上最贵的苍蝇就此诞生。

年保利拍卖的齐白石《蝇》

这套册页的第十六开画的才是真正的蜜蜂。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六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六开局部

第九开画的是蝼蛄。蝼蛄俗称拉拉蛄、土狗,形貌着实丑陋。蝼蛄有趋光性、趋化性、趋粪性、喜湿性。自古以来,几乎没人画过这种不上镜的昆虫,白石老人却是首开先河,将这一只蝼蛄画得神采飞扬,两只小黑眼点得生动至极。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九开

白石老人所画的蝼蛄,干笔与湿笔并用,画出的羽翅上隐隐然现出细细密密的鳞片。用笔、用墨、用水的技巧已臻化境。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九开局部

蝼蛄的真实照片

第十三开册页绘有两个莲蓬,一只蜻蜓。画面采取对角线构图法,两个莲蓬呈交叉之势,莲蓬以大写意法绘出,蜻蜓则是工笔,一工一写,一动一静。画面中每个物象的位置和大小都恰到好处。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三开

据齐白石的学生回忆,齐白石画大写意花鸟画,用笔极慢,他的作品中出现的飞白并不是由于运笔速度快而造成的。图中荷花杆子上的飞白,其实是以干枯少墨的毛笔慢慢画出来的。

这一开册页中的蜻蜓体现出白石老人典型的风格。蜻蜓的形态准确,翅膀以极为尖细的小笔勾出纹路,一丝不苟,分毫不差。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三开局部

这种画蜻蜓翅膀的方法应当是白石老人的独创绝活儿,南宋也有画家画过工笔蜻蜓,如南宋佚名《豆荚蜻蜓图》就是宋代工笔蜻蜓的杰出之作。

南宋佚名《豆荚蜻蜓图》

《豆荚蜻蜓图》局部

宋人画蜻蜓的翅膀,以白粉剔出几根细筋,将翅膀的结构和形态表现出来,也堪称一绝。

第十四开册页画的是一只蝈蝈,蝈蝈旁边倒着一个蝈蝈罐儿。中国人从宋代就开始养蝈蝈,蝈蝈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从帝王到民间百姓,蝈蝈都是很受欢迎的宠物。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三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三开局部

通过齐白石笔下的蝈蝈和真实的蝈蝈对比,可以看出他的写生真是绝了。

画中的蝈蝈罐子开孔在罐子顶端。中国人对蝈蝈罐子倾注的热情其实一点也不亚于蝈蝈本身,所谓买椟还珠,即是如此。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明清时期以及民国年间的蝈蝈罐子有竹子造的,有木头造的,也有陶瓷造的,或质朴或精巧,或素雅或花哨,可谓是各式各样,品类繁多。下图中就很像是齐白石画的蝈蝈罐。

第十五开画的是一只土元,中国民间俗称土鳖,没错,土鳖就长这个样子,可不要把它错认成蟑螂呦。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五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五开局部

这只土鳖以先晕染颜色后勾勒线条的方法画出,丝丝墨痕轻松自然,笔法工稳而不失逸趣,色墨交融而体格清晰,技进乎道,真乃神物。

雌性土鳖和雄性土鳖在形态上是不一样的,雌虫不长翅膀,雄虫会长翅膀,白石老人画中的土鳖是雄虫。土鳖具有药用价值,现在有人专门养殖。

雄性土鳖vs.雌性土鳖

老爷子虽然七八十岁,技术不输年轻人

这一套十八开册页中只有第十一开写明了作画的时间,齐白石在第十一开册页上题到:“杏子邬老民九九年华作”。

齐白石一共活了九十三岁,因此“九九年华作”的意思并不是九十九岁画成,“九九年华作”只是表示画家在古稀之年作画的意思。(另有一种看法认为是九九八十一岁所画)。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一开

同样的题款在齐白石送给毛泽东的《鹰》中也可以见到。据此可以推测此套草虫册页是齐白石在年所作。这一年齐白石七十七岁。

晚年齐白石送给毛泽东的《鹰》

很多人会觉得七十七岁的老人已经老眼昏花,手脚哆嗦,不可能再画这么细致的工笔草虫了。据齐白石弟子娄师白先生回忆说:“他(齐白石)在眼力好,能画时画了一批工虫,以便后来补画。”可见齐白石的这套册页很有可能是在早年的昆虫画稿基础上添加花卉而成。

不过,究竟齐白石在七十七岁高龄之时能不能画工笔草虫,谁也说不清楚,齐白石可不是一般的老人,他八十多岁还能生孩子,七十多岁说不定也还能画工笔草虫。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中另有三开画的全部都是蝗虫,这三只蝗虫设色清而淡,勾线虚而松,颜色形态各有不同。蝗虫的前腿与后腿用笔也有所区别,细细观摩,可知白石翁用心之细,钻研之深。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七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七开局部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八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八开局部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八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八开局部

虽然齐白石没有学过西方的素描,但他的写实能力却是惊人的,他可以非常准确地塑造形象,他笔下的草虫很多也符合西方的透视规律。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开局部之一

这第十开中的螳螂背对观者,这种角度并不容易把握,螳螂的头、腹、胸的比例关系稍微偏差就会显得很别扭,而齐白石处理得恰到好处,螳螂也是一副磨刀霍霍的样子,仿佛下一秒就要扑出去打架。

管中窥豹,可知白石老人的造型功夫的确非同一般。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开局部之二

第十七开画的是一只伏在柳梢上的知了,知了的翅膀如薄纱一般透明轻巧,翅膀后面的身体纯以淡墨虚染,轻松灵动。

白石老人常画知了,据说有一次他看到张大千画的知了,立即评说张大千画错了,因为知了伏在树枝上,是不会头朝下的。

这一开中的知了造型,就非常符合齐白石观察物象的精准程度。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七开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七开局部

吃完挂面,就给荣宝斋画画

《“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最早的订购者,应该是和齐白石渊源极深的荣宝斋。齐白石早年在北平处境困难时,荣宝斋却独具慧眼,特意将其画挂在店堂里显眼之处,使之逐步被发现和受欢迎。

白石孙女婿萨本介曾说:“每天清晨,白石老人起床洗漱之后,照例吃他的那碗普普通通的挂面。吃完稍事休息,养养精神,就走到画案前,带上套袖,第一句话就要问,有没有荣宝斋的笔单?如果有,那么每天清晨老人的第一张画就是给荣宝斋画的。”

荣宝斋副总经理米景扬说,他年进入荣宝斋工作时,这十八开册页就三开一屏,一共六屏,挂在荣宝斋贵宾室的墙上,知道年文革时期被取下。

荣宝斋相当重视此套册页,册页中有许多开曾经被选做过50年代齐白石的木板水印,流传甚广,在海内外至今都常能看到。

后来,这套被荣宝斋分两次卖出,不过都被有心的藏家霍宗杰先生花重金购入,分离流散的册页在他手中又完整合为一部。

米景扬专门给霍宗杰写了一封信,说,如果这套册页分开,将是荣宝斋四十年来的一大憾事。

荣宝斋经理米景扬写给霍宗杰的信件

从年至今,这套册页被15种权威书籍所出版著录,其中最特殊的,当是齐白石活着的时候,拍摄的纪录片《画家齐白石》,其中《梨花小院主人》一开,在镜头中出现。

齐白石《“叶隐闻声”花卉草虫册》第十二开

上次齐白石的草虫册页创拍卖纪录,也是在保利,那是年,被刘益谦以万收藏的《可惜无声——齐白石工虫花卉册页》。时间再倒回至年,《可惜无声》在瀚海拍卖的价格是万。

好东西,永远都会有更多人想要。因为,它真的是好东西。

点击图片,看另一篇不同角度的齐白石草虫爱画虫子的齐白石,心里住了个小男孩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jj/4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