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土鳖虫 >> 土鳖虫禁忌 >> 促蛰说

促蛰说

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促蛰说

志刚一方,

六足全部落在玻璃上,

出溜滑,

形势极其不利。

最后在裁判将斗圈一提之际,

“赵子龙”咬紧对方,

一个翻滚回到斗圈以内,

啪啪两口,

对方落荒而去,

志刚的促蛰一击制胜。

自始至终,

两虫一牙钳咬合就未曾脱口,

硬碰了硬,

高手碰上了高手,

精彩之状无以描摹。

一日寨上闲居,溜达到西冶工坊,志刚正在与租平表哥、轮子工匠师傅为促蛰罐抛光。

明代万礼张盆、万礼张五福捧寿过笼、朱砂鱼水槽。载王世襄《自珍集》

清代“南楼雅玩”砖雕盆

促蛰罐是黄河澄浆玉泥罐,从东昌府刚刚买来,摆了满满一屋。山东澄泥促蛰罐久已声名在外,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人称观若碧玉,存饭不腐,厉寒不冰,抚如石,呵生津。度娘有云,古代澄泥罐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墨玉黑、鸡骨白、雪里红为上乘颜色,尤以豆绿砂、鸡骨白最为名贵。”

看看屋里堆积的这一两千只,虽达不到朱砂红、鸡骨白,倒也露出些七色端倪,倒是另一种含蓄与绮丽。志刚随手递我一个“蟹壳青”,外壁清鉴若有光,滑润细腻,摩挲在手,如触小儿肌肤。我倏地意识到,今年的秋兴大战,已然开始布局了。

李志刚,七零后实业家,世人皆知他为社会奉献了仁济堂医药、赛奥玻璃、西冶工坊,却鲜闻他营造了一个促蛰帝国,担纲淄博市蟋蟀协会主席。博山人不讲蟋蟀,也不叫蛐蛐、促织,还是促蛰叫着上口。

在西冶工坊一席谈,便有了这篇《促蛰说》。

捉促蛰、养促蛰、斗促蛰,是每一个六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中国小孩都干过的事情。可登大雅之堂,可走小街陋巷。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促蛰人人都能玩得起。促蛰给过儿童们趣味,有些促蛰的记忆,成为人们终生的快乐之源。当下,这个小小的虫趣,再与高楼大厦里长大的孩子了无瓜葛,孰知喜也悲也?

我小时候,也是玩过促蛰的。最初对灶间砖缝里出没的饭促蛰感兴趣,大一点时捉过猴头,再大点开始背着大人扒炭场土场捉虎头促蛰。我的感觉中,这三个物种一个比一个精明,一个比一个难逮。我家住在税务街云家大门,后院住着云会照大哥,会照在柳杭村工作,那里有我向往但没有机会去畅游的田野,他说那里的坟促蛰又大又壮,咬住就是死口,我就天天盼着会照帮我带回一只坟促蛰来,这是我童年的最大诱惑。随着长大,促蛰、麻雀、哨蝉之类离开自己的生活,渐渐淡了下去,直到结识了李志刚,知道促蛰原来以另一种形式,在社会生活里活跃着、延续着。

山东促蛰名冠中华,素以泰安宁阳为最。志刚买虫,过去专注于泰安宁阳,现在向北移动,宁津,乐陵,冠县,接近河北邢台。黑土地,弱碱性土壤,促蛰品种不孬。促蛰俗称“百日虫”,自春末至初冬,一百来天的生命。虫卵入地十毫米左右,过一个冬眠期,第二年出土。如果人工孵化,就把包有虫卵土的小碗,模拟冬眠环境,放进冰箱冷藏室→冷冻室→冷藏室冷冻一周,取出后放进暖箱,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当年就可孵化出促蛰幼虫。不经冻就不出虫。只要经验哪怕是模拟的“冬眠”,就可出虫,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不知道值不值得破译?有没有人破译?有无仿生学价值?当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在西冶街扎的元宵节扮玩琉璃彩门,陈列有蝈蝈、促蛰、金铃子,在保温灯箱里“吱吱”乱叫,都是当年虫卵出虫,其中促蛰孵化即用此法。

促螫蜕皮

促蛰出土比蚂蚁还小,从若虫(就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的幼体)始,一层层蜕皮,七天蜕一层,蜕七层。蜕一层,长大一分。蜕到第七层时便是成虫。一两天之内,外骨骼、翅膀等部位变为黑色或深色。促蛰成年,以雄虫为主划分领地,其中叫声高亢浑厚且有磁性的,一来足以展示实力,请其它雄虫退步三舍。二来吸引雌虫,取得雌虫青睐,达成交配。英雄既爱江山又爱美人。有的雄虫一夫一妻,有的妻妾成群。若两雄相逢则一决高下,胜出者取得交配权。这种小昆虫的斗性就在这里,相逢势必亮剑,积淀在遗传基因当中,陈陈相因而不息。

斗促蛰犹如拳击,一对一,直观、公平而又刺激,极具观赏性。它们以六足为支撑,以牙钳为兵器,以磨翅激鸣相提振,频发进攻。其闪展腾挪进退攻防全过程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促蛰文化才上自朝堂,下至民间,由此绵延不绝。

促蛰是杂食动物,吃粮,吃草也吃虫,不管南方北方,凡是有土的地方,都有促蛰出没。

促蛰立秋成虫,集中而量大,捕捉方便。斗虫与斗鸡、斗狗有异曲同工之妙,成本却很低,人人都能玩得起。志刚回忆,小时候,受制于父母管教和交通不便,活动区域有限,只能就近逮促蛰,最多的是家促蛰,房前屋后地逮。晚上听叫声,拿根洋火棒,听准在某条砖缝里,“嗤”地划着洋火,使根冰糕棒从它的副洞口插进去,把后路堵了,一撬,主洞口就看见促蛰闪亮的额头,这时候洋火烧着手了,一哆嗦赶紧扔掉,摸着囫(囫,音hu,方言,黑暗环境里凭着感觉活动)撬出促蛰用双手捧住,眼睛受了光焰刺激横竖看不见,但手里有没有是一清二楚的。一般土场促蛰比较好逮,有时唱嗞卟嘚(一种促蛰的轻声鸣叫,颇具歌唱性,被小孩子猜测为床笫之音),有时不用听叫,直接掀砖,有的在砖头底下,有的在泥洞里,掀着掀着就有促蛰蹦起来。促蛰藏在青石缝里就无奈了,不能拆房扒屋,干着急。有小儿睡前故事讲道,过去财主家的小孩,曾经可以为逮住一只促蛰扒掉一座二层小楼。

捉促蛰、买促蛰,是为了斗促蛰,要斗出水准,斗出威风,得益于养,有六分材四分养之称。斗促蛰是秋末的圣战,对志刚来说,夏至一到,他就开始忙碌起来,备办促蛰罐。

罐子买来先煮,大罐煮两遍,小罐煮一遍。煮后晾干搪底。搪底就是砸底,搪底也有专门的土售卖,志刚不买,自己配。按照老一辈“三合土”配方,三分土二分沙一分灰。曲鳝粪加白炭土,细河沙,老石灰。志刚雇用人工,远至博山蛟龙乡间田野搜集曲蟮粪,一哆达一哆达拾回来,以清水淘滤去除杂草和泥沙,过细筛淤在棉布上。为什么得跑到蛟龙?近郊有化工企业污染,土质早已今不如昔,曲蟮粪亦不堪取用。志刚坦言,不用说用了污染过的曲蟮粪,就是平素喂水不洁不当,促蛰上堂,关键时候就会给人难堪。据说促蛰对气味极其敏感,对化妆品、香味饮料的味道过敏,斗技场有人吃过橘子,促蛰便无法专心出战。石灰秌得年岁越长、劲越小越好。今年用的石灰据说是四年以上的,砸上罐子不拱,粘结性好,又有消毒功能。想方设法让促蛰入盆舒服,犹如人类住进陈年老屋冬暖夏凉。搪完底,再晾干。熬制儿茶和蚕沙汤液浇上,谓之浆底。蚕沙、儿茶都是传统中药。蚕沙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络。儿茶活血化瘀,止痛镇静。二者富含胶性,入土粘结,地面光滑。南方有人善用虫茶,不一而足。浆底之后,煮出绿茶汤汁,浇到罐上,如此一来,闻闻盆罐的味气,再无刚刚入手时的生灰味道,无味生香。

志刚用过上千个促蛰罐,有聊城罐、宁津罐、南方罐,以为聊城黄河澄浆泥罐更为细腻,透气吸水,最为好使。古法制泥,是将一种特制的双层绢袋吊挂于河中,河水中挟裹的泥沙流入其中,经第一层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的细泥即是澄泥。现代制法,已使用球磨技术取泥,工夫到家,过滤严谨,仍旧能够保持古法特性。

立秋是集中大量出虫的时候,持续半个月里开逮或买虫,直到处暑。促蛰产地有些二道贩捂盆惜售,人为地拉长了买虫期。加上农业大棚的普及,温度、适度适宜,棚虫出虫时间较以往提前,也是拉长买虫期的重要原因。往往在7月中旬,大暑未到,大棚密集的聊城冠县、莘县一带,已有大量的棚虫上市,把玩促蛰的时间整个前移了不少。

立秋采虫,白露出斗,中间留足一个月的调养期。

原先的斗虫是比斗,大约比比轻重,头颅大小,后来是约(yao,戥子称量)斗,现在斗虫都是电子秤精准称重。故促蛰饲养过程中,既要叫它长筋骨气力,还不能大腹便便,称重时吃亏。称重,圈里话也叫吊秤,故叫吊斗、吊打。像拳击,同重量级的促蛰同盆开斗。这就要求促蛰既身体轻盈,还要兵器有力,古人所谓“牙为蛩之利器”。两虫相斗,四牙并举,牙坚者胜。牙钳厉害,咬合凶狠,牙钳的大小十分重要。牙钳大了,特别是牙钳根部宽厚的,咬合力才强。牙钳根部宽厚又取决于脖颈浑厚,有毛糙相,能挺得住,发力猛,耐攀夹,对手咬自己时不易受伤。腿上也要有力,特别是一双大腿。四条小腿支撑平衡,一双大腿掌握进退、蹦跳有力。同样的牙齿、腿足,还要讲究品级。

相虫讲品级要看底板。底板就是促蛰的原生素质、先天之本。

钙质饱满,皮糙肉厚,干老细糯。干老细糯,猛一听好似矛盾,实则统一。干老细糯中的“干”,主要强调翅衣要干,不带水光,同时牙钳也不见水光。“老”是指促蛰表层皮壳的坚韧、筋道,没有水膘。“细”是指促蛰的种“细”,如“白肉身,白六爪”,是判断是否“细嫩”的主要标志。判断促蛰的“糯”,主要看虫的包扎紧松、边骨长短、软硬及尾锋粗细的程度。包扎松犹如人穿着长袍马褂打架,边骨长硬,很不利落;尾锋粗短黑则灵敏度不够,会影响虫身旋转。如果像如蝈蝈的肚腹,那就砸了。干老细糯以外,还讲究砂毛淋血。砂毛是指促蛰出土以后,养到壮年,勃颈上的外骨骼钙化充分,要老厚生毛丁,光皮薄项不行,项上骨质表面长有一层砂状物、米疙瘩,似由骨里泛出,并覆有绒毛,也叫铁砂脖、铁皮脖。紫虫配蓝项,青虫配铁皮项,黄虫配火盆底项即红项,如果能够达到这种组合,那一定是绝配。淋血是翅纹似带有血筋,如同析晶而出,也是老皮壳的标志。再看形体,要高方阔厚,腿粗而长,六足阔开高撑,身架高而方,不是窄而低,身宽项阔头大,前腰粗壮浑厚。

辩证意味很浓的是促蛰的辨色。

笼统分,有泛青色、泛紫色,还有泛黄色,无论哪一种,色一定要足。过去还分黑虫、白虫、红虫,一般都是兼色、二路色。促蛰是杂交动物,故色正即纯色的正青、正黄、正紫很少,偶得一虫色正,实属高级促蛰,上价位的促蛰。买不到色正的促蛰,就买个足色虫。虽然是二路色,但要色足。志刚比喻,如同人穿了的确凉衬衣,透底,虫也是,色不足亦同穿了的确凉,透底,钙化不足。好促蛰色相要饱和,足色,正色要足,兼色也要足。即使白虫,白衬衣,也是厚衣料,不透底。黑虫,透底也不行,也是不足。这是玩虫的要诀。足而厚,还要细腻,腰身粗粝不耐弹打。

这是辨色,整体感觉的优良与否在于神相。最终决定促蛰品级的是神相。整体气质,气象,神态。像如人的脸色、气貌,有肉而不臃肿,可以刘关张,也可以赵云赵子龙,要健硕,武相文相均英气华发,具肃杀之气。有的虽暂时不具威仪,但潜质彰显,通过喂养完全可以做出“龙形”。得益于好的选功、养功。花钱少,买虫快,是志刚的一大特点,就是取决于善观神相。

过去讲七分虫三分养,现在到了六分虫四分养,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底板好,营养跟得上,促蛰还会盆长。促蛰刚进家,是空壳,也没有肚子,养的学问就大了。喂得好,能从5厘长到7厘,就是盆长。看促蛰吃食的饭量大小,观察粪便形状,稀便和干结都不好,来合理荤素搭配。单一荤食,促蛰会早熟,斗期会短,荤素搭配得宜,顺其天性为佳。

志刚不为功利所趋,不做那种为了与钱挂钩拔苗助长的事情。市场上有成品促蛰食,成分不明,志刚不买。他对促蛰的饲养有自己的道道。自己的配方对外公开,尽情让虫友分享。饲料主要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不能高脂肪,既能补上蛋白质、钙,又要催化脂肪分解。杂粮包括谷类、豆类。以小米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油性小,促蛰愿意吃,吸收各种维生素,也喂大米和绿豆,绿豆清凉降燥。芹菜叶,晒干,打粉。荤食羊肝,晒干,打粉。有小河虾,晒干,打粉。有面包虫,补蛋白,也加强牙钳咬合。补钙有鳖甲、龟板。按比例统一使小钢磨打成粉,上锅蒸,蒸熟至稠米糊状喂养。早秋、中秋、末秋配料、比例上各有侧重。促蛰野外生存,吃植物根茎,也吃小型昆虫,人工饲料实际上是人为地营造促蛰的自然取食环境,尽量还原野生环境下的营养摄取。

还要注意食量,不同虫龄,取食量不一,长足身子的成虫,吃的了了。三秋当中,初秋、中秋的食量,要明显多于末秋。底版干老的促蛰是弹簧肚,吃的不少,过宿以后依旧身形干练,肚腹紧缩,脾胃运化好,上品促蛰。

促蛰三大怪。雌上雄背、知耻不叫、过蛋有力。雌上雄被,是雌在上雄在下交合,不同于一般动物。因而小孩们所说促蛰唱“嗞卟嘚”是性爱之音,是不对的。知耻不叫,犹如人类心理,吃了败仗有羞愧感,灰溜溜地退场,暗自反省。只有大获全胜者才振翅激鸣。过蛋有力最为奇怪。《红楼梦》和《聊斋志异》都说男人会“精尽而亡”,而促蛰却只在交配既成,才是威风八面之时,体能、情绪、状态最佳。这是特性,也是规律。规律便不可悖逆。

促蛰过蛋

不专业的玩法,是逮来即斗,应该先养一个月至40天,养到出斗期,即身体状态最佳时开斗,斗之前为提高它的斗性,先要过蛋,就是上阵前与三尾(雌促蛰)促蛰交配。为了交配亢奋,临近出斗喂养时适当喂蚂蚁粉补锌,刺激性腺分泌,过蛋更为有力,虫斗时则爆发力超强。

为防止作弊,达到斗场,统一喂食喂水,把罐子一盖,出去吃饭喝酒,饭毕回来过秤,有的促蛰贪吃,五厘的身重吃成了五厘半,也得打。按不同分量配对,决定对手。接着就是下三尾,三尾也有丑俊,要挑俊的,产卵器长而高翘,叫做小头肥臀长针。长针下垂或拖地,意味着腹中有籽,随时想入土产卵,无意交配。这个三尾是一忌。或者找块塇土让它把籽下了,再入罐交尾。处女虫的两翅紧紧闭合,处女虫进罐,有时会显得生疏,不谙风情,过蛋慢,需要费些周折。当然,即使处女虫,大多数都能无师自通。遇到一个太矜持的,岂不耽误大事?最佳的是有过交配经验,又绝非情场老手,两翅略开,不至大开的就是。下进罐内,极快进入佳境。故遇有出息的处女虫,最好在家里找好配偶,过蛋一次,开斗前经历第二度过蛋,最为稳妥。

一般促蛰过蛋,也要小心,不能大意。雌性不睦不和,容易纠纷打斗,雌虫虽说牙小,撕打起来容易划伤雄虫门脸,一旦雄虫门脸受伤,将影响雄虫牙钳咬合能力,得不偿失。琴瑟和鸣,不仅仅存乎人际之间。也有例外。志刚商务繁忙,租平表哥在家赋闲,专事促蛰喂养。曾经在傍晚下上三尾,次日清晨开罐一看,虫食未动,三尾没了,只剩翅,小腿。如法炮制一次,还是雌被雄食。那只雄虫接连赢了三路,当是过过蛋的。

玩虫不在于时间长短,在于悟性,在于相虫识虫。斗虫赢了也会受伤,小斗静养一两日,大斗须静养一个星期,才宜出斗。志刚斗虫不上熟口,也不试口,揣摩好了直接上毛口,而往往出奇制胜,这种自信建立在他识虫功夫到家。

对促蛰出斗,志刚极尽细心。出斗前,拿促蛰棒蘸一粒水珠,轻触虫吻,促蛰一吸而尽。有人曾质疑此举有喂药之嫌,实乃多心,其实就是饥食渴饮,不伤虫而已。进入夏季,志刚就开始淘换土元就是土鳖,养着。促蛰出斗密集的秋季,大战归来,无论促蛰有无内伤外伤,筋骨劳损,把鳖浆挤入食槽,让促蛰吸食,平复跌打损伤。也有人用罐头瓶接来童子尿,冰箱储存。出斗以后,用清水稀释稀释,给促蛰洗澡,饮用,祛火,也有与土鳖同等功效。

志刚曾携带十余只促蛰出斗到高手云集的省府济南大堂。山东的虫斗,就看济南,玩家云集,几十家堂口。拿下济南就是拿下山东。此时已是晚秋时节,济南的促蛰不过二十余只,见到志刚标志性的九龙斗罐,知道是淄博来人,要先与淄博开斗。

称量配对以后,志刚出斗六盆,竟然赢得五盆。赢到第六盆时,输家开始恼怒,扬言封盆,就是怀疑志刚的促蛰喂了激素。志刚一笑了之。倘若较真下去,输家恐遭三倍罚资。因为志刚的虫吃没吃药,明眼人一目了然。

去年,志刚买了四只促蛰,一百块钱,出了两员大将。某友斥资三千五百元购得一只,找志刚来斗,竞一输到底。买虫要懂虫,也要讲虫运。一眼看不到,好虫就被他人买走。志刚的感受是,对虫有尊重,有敬畏,虫会回报你。

有一只虫身价一千五百,志刚从宁阳泗店买来,头顶上嵌一条横向银线,从买来就备受志刚喜爱,干净,白牙,一身清铄。说这虫咱好好养。买的时候,卖主是二道贩子,把撬子手(即捕虫人)堵在地头收虫,再到集上转手。从他手里挑虫,挑来挑去挑不出,欲转身离开。那人说我还有条虫,不在手上。志刚说,我不走,等着你。一等等了一两个小时。一见面,确实好。比青虫黑,按说属于黑虫,重青白牙,头嵌细细银线,两端与须下副眼相连,牙亮而硕大,活脱脱一个“赵子龙”。

“赵子龙”出斗前下三尾时,要让它挑,它专挑产卵器高扬的雌虫过蛋。相中了,一掉腚,三尾慢慢上去,过蛋开始。有人做过观察,雌雄交合颤动几下,雄虫排出精囊,一个小小米粒大的白色小球,雌促蛰在产卵器下面出来一根针,将雄蟋蟀排出的精囊叉住。精囊初始呈乳白色,几分钟后精囊变成透明的,最后变小以致消失。过蛋完成。如果少了这个环节,促蛰上场,总是思雌心切,神思游离,弹腿掉腚就是不扒嘴。

“赵子龙”果真不负众望。进入椭圆斗圈,遇敌后喰(can,啄的意思)了两口,像嗑了两口瓜子,对方掉头就窜,再不来战。第二路,对方的虫也是王字级。双方进入斗圈,中间隔一扇插板,各自逗引撩拨,斗性激发之时起去插板,立时短兵相接。两虫四枚牙钳咬死,互不松口,一跃而起,从一拃高的斗圈跌向圈外,也没跌开,死不松口。斗圈置于一面玻璃板上,玻璃板与斗圈之间垫一张纸,纸的四角延向圈外,摔出斗圈的一对促蛰,一只六足蹬在纸上,立地稳健,是主场一方。志刚一方,六足全部落在玻璃上,出溜滑,形势极其不利。最后在裁判将斗圈一提之际,“赵子龙”咬紧对方,一个翻滚回到斗圈以内,啪啪两口,对方落荒而去,志刚的促蛰一击制胜。自始至终,两虫一牙钳咬合就未曾脱口,硬碰了硬,高手碰上了高手,精彩之状无以描摹。

琉璃雕刻《斗促织图》蛐蛐罐·西冶工坊制

拙作《追梦博山的“南锣鼓巷”》一文,曾对志刚的促蛰之道做过阐述,读来仍觉得妥帖,说的是,“有的蟋蟀条件上等,但是状态不佳,宁可永不出斗也不可强斗、蛮斗。有的蟋蟀条件未必绝佳,但斗性勃发处于巅峰状态,气宇轩昂虎虎生威,宜立马出斗迎敌……他的手里,已经有好多蟋蟀被喂养到老,未曾出斗一次。即使战败而归的蟋蟀,李志刚没有把它们放弃、抛弃,悲悯其英雄末路,加倍尽心喂养,直至无疾而终。”

这是志刚促蛰之道的仁与义,也是志刚为人之道的仁与义。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玛萨来到西冶工坊

李志刚西冶工坊(上)

李志刚西冶工坊(下)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jj/4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