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宝宝被怼了。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怼我的人居然是那个美妆公号里的良心——言X堂,至少它过去给我的印象是这样的~因为三观正且内容没有硬伤(至少比我看到过的其他靠完全没有专业背景的写手们凑出来的美容大号靠谱的多)。
所以,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菊花一紧,脑子里瞬间开启了弹幕模式“握草,是不是那篇文章某个地方有硬伤啊”“握草,会不会好丢脸哪”“握草,这可是我花了半年心血弄好的啊,心好塞啊”。。。嗯,被怼的就是这篇:毁三观获新生!烟酰胺美白,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流下来...
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用颤抖的小手划拉开了那篇怼我的推文。
结果,一字一句的看下来,我的心却渐渐恢复了平静。
哦不对,中间它怼我不会找作者要原文那段,我还是挺气愤的,你这样说我,我感觉很丢脸的好吗!
但后来想想谁让自己确实土鳖呢?至今跟活的歪果仁说过的话不超过三句,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科研培训,英语也渣的只会看不会说~所以,在第一时间确实没有想到找文章作者要原文文献这招(其实也想过,但没敢想人家会理我)。这点确实怼的我无话可说。
不过,对于这件事本身,有一点我还是要说的,我之所以没有查到那篇文献的原文就敢开题不仅仅是因为我土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我看来它的价值已经实现了——帮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也就是关于烟酰胺能剥脱角质这个点(在这之前我是完全没有想到这个方向的)。因为从其他文献的综述里我也已经知道了它是用的丹磺酰氯染色法来确认这个结论的(看文献不仅要看结论,更要看其论证的方法,甚至很多时候后者更重要,我认为那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这个方法我是非常熟悉的,至少我敢说我比言X堂的这位写手要熟悉的多~别问我为什么,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而它的原文却并没有那么重要,原因也很简单,它是一个非公开发表的会议文献,可靠性并不高(或者说,拿到了原文又怎样?并没多大卵用)。否则,我虽然是土鳖,但总有不土鳖的朋友同学老师嘛,迫不得已的时候我可以求助他们啊~对于真正迫切想要的东西,人的办法总是比问题多的!至少,我属于这种人。
事实上,我的文章发出后的第二天就有粉丝热情的帮忙找到了原文并发给了我。我也顺手看了,确实并没有什么值得讲的料反倒槽点满满(本文最后会列出)。在此特别鸣谢帮我找原文的
viviankyou博士~所以,当时的想法是,这文献能找就找,找不到就算了。刚好我也想自己做个实验看看,说不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呢?而且,还能结合大家的美容实际——直接对比测试热门的市售产品,帮助大家更好的选择产品,何乐不为?
万万没想到,这样的一次偷懒就变成了被人攻击的靶子。。。
那么,问题来了,言X堂的这篇怼文到底靠谱吗?
我的观点是:不太靠谱。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剥脱角质”的概念(可能是本身的理解混乱也可能是故意偷换概念),且没有搞清楚“剥脱角质”和“促进角质细胞代谢速率”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捋捋这些问题:
1.到底啥叫剥脱角质?
我文章里的“剥脱角质”指的是角质层的脱落速度受到某些因素干扰后而比正常情况下的自然速度明显加快的情况,我想这也是大家心目中最朴素的那个印象吧?而它所说的“剥脱角质”则是指的一个更宽泛的概念——角质脱落,其中包含了角质层正常情况下的自然脱落和我所说的“剥脱角质”(它把这两个概念在文章里来回交叉使用了。说实话,一开始连我都看的晕乎乎的)。
这是它前面的说法,都是针对角质层的自然脱落来说的:
单看这段一点毛病没有~但细细深究呢?这跟我说的“剥脱角质”并不是一回事啊...
紧接着的下面这段也颇能感觉到它的专业基础,这也是我一直夸它的原因(纯商业运营的公号文章能保持到这个水准,我认为已经实属不易):
但依然在混淆“角质层自然脱落”和“剥脱角质”的概念。让人想反驳却又很难找到下嘴的地方...
PS:以上关于皮肤衰老后表皮细胞更新速度减慢这点,其实学术界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具体的我还没有仔细琢磨过,这里提一下算是给有兴趣的宝宝开阔下思路吧。
直到讲果酸时才终于提到了跟角质层自然脱落不同的“剥脱角质”的现象:
2.“剥脱角质”一定等于角质层会变薄吗?
特别声明:本文所说的“剥脱角质”都特指角质层的脱落速度受到某些因素干扰后而比正常情况下的自然脱落速度明显加快的情况,不包括正常的自然脱落。
答案是:相当不一定啊。
比如银屑病,也就是俗称的牛皮癣,那角质脱落的速度可是相当的快啊。
正常情况下,你的角质层要自然脱落一遍得十几天,而牛皮癣患者三四天就能来一遍~如果简单从角质层剥脱的这一表面现象来看的话,这速度比起家用果酸产品的效果简直就是坐上了火箭啊!只不过牛皮癣患者是“内因”导致的“剥脱角质”,而果酸的使用则是“外因”导致的“剥脱角质”(其实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也并不单纯是外因,下面会讲到)。然而,牛皮癣皮损处的角质层不但不薄,还比正常部位更厚呢!
这角质层咋还能越剥越厚呢???
这就得说说“剥脱角质”和“表皮细胞更新”之间的关系啦,其实这也是前面提到的丹磺酰氯荧光标记法在皮肤科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理论基础(现在已经有了更多更先进的替代方法),所以,我就从丹磺酰氯荧光标记法这个实验给你们讲起吧。
丹磺酰氯是一种对人体比较安全的荧光标记物,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基团有很强的亲和性,尤其是与组成角蛋白骨架的不溶性纤维蛋白。而我们的角质层恰好就是由这样的角蛋白组成的,因此这个东西一旦接触到了皮肤就会和我们的角质细胞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发出荧光,却不会影响到角质层以下的其他表皮细胞。很显然,丹磺酰氯的这个特性非常适合用来监测角质层脱落的情况——给角质层染上荧光后,荧光消退的越快就说明角质层脱落的越快。如果拿这个东西去观测对比正常皮肤和牛皮癣皮损的话,你会发现正常皮肤一般要十几天这种荧光才能完全消退,而牛皮癣部位三四天就会消失。看到这,是不是更能理解我眼里的“剥脱角质”的概念了?
并且,除了可以用来观测角质层脱落速率以外,这个实验还经常被用来测定表皮细胞的更新速率,甚至表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活性!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嗯,终于到了今天划重点的时刻了!
后两个实验的理论基础是:在稳定状态下,角质层的脱落速度和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是一致的。或者说在稳定状态下,角质层脱落的速度可以间接反应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而表皮细胞更新的快慢又和细胞有丝分裂的活性密切相关。
翻译的更白话一点就是如果你的角质层脱落速度很快,那也就意味着你的表皮细胞更新的速度也得相应很快。不然呢?光掉不长,没多久你不就被剥的秃噜皮了?事实上,大家最担心的过度使用果酸产生的屏障损害就是指的这种脱落和更新无法平衡的状况。但是,如果果酸带来的角质剥脱恰好在你表皮细胞更新能力范围内的话,它是否也会造成屏障损害那就得另说了(参看第3个问题的详解)。
是的,在我亲自做的实验里thordinary的烟酰胺精华就表现出了跟芯丝翠倍舒乳相似的剥脱速度!或者说,涂抹烟酰胺精华的部位和涂抹芯丝翠倍舒乳的部位,丹磺酰氯荧光的脱落速度几乎是一样快的,甚至比芯丝翠还略胜一筹:
只不过,烟酰胺剥脱速度如此之快的作用机理我是不清楚的,所以也没有在那篇被怼的文章中提到。因为,相比果酸被广泛接受的能螯合钙离子从而降低细胞之间粘附力的剥脱机制来说,烟酰胺的这方面研究几乎为0,至少我前后翻了四周文献都没有碰到有用的内容。
其实,这也不奇怪,果酸在外用美容界已经用了几十年,而烟酰胺呢?所以,你现在能找到的烟酰胺外用相关的医学文献多半都是关于它祛痘的临床效果的对比,很少有深入研究它作用机理的,美白方面的东西就更少了,仅有的几篇还都跟宝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提到烟酰胺有剥脱角质作用的目前大概也就只有我和那个不太靠谱的会议文献了,更不可能有人给你讲这个作用机理了~虽然对目前的这个结论我是有信心的,但也不敢说以后绝对不会被打脸(因为我实验的样本量很小,且这种实验方法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我也没有条件用更先进的方法去进一步验证)。不过,也有可能永远都没人来打这个脸,无论对错,因为这玩意的应用潜力可能很有限,以致于大咖们根本就懒得理...更或许过去这几十年它都没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