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人的朋友圈今天被这货刷屏了,大家满山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7304.html

盛夏时节,在平乐,生长着一种天然野生食用菌—夏至菌。其肉质肥厚,质细丝白,脆嫩爽口,清香鲜美,营养丰富。每当大雨过后,在高温高湿的山间林地、岭坡草丛、田野溪边,甚至废墟老屋边,到处都可能寻见采到。由于其生长于夏至前后,平乐人称为夏至菌。在当地众多的野生菌中,她味美绝伦,营养丰富,堪称菌中之王,盘中珍馐。

美丽精灵

天然野菌

其实平乐俗称的夏至菌,其学名鸡枞菌。援引百度搜索词条称,白蚁鸡菌,俗称伞把菇、三坛菌、鸡肉菇、白蚁菇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科,蚁巢属,是一类在野生环境下和白蚁共生的大型真菌菇,经专家多年研究,将其命名为白蚁鸡枞。因地而异,其别称很多,广东珠三角地区称鸡枞菌,而潮汕地区则称鸡肉菇,福建还称鸡脚菇或桐菇,四川称斗鸡菇、伞把菇或斗鸡公,贵州称三八菇、茅草菌、三坛菇、三孢菇,台湾和福建叫鸡肉丝菇。

夏至菌在明代之前的古籍中名称更多,有鸡菌、鸡傻、鸡宗等。是丛生性菌类,数朵相连着,谓之“窝鸡枞”,偶尔散生者为“散鸡枞菌”。有时数十朵至数百朵相连,又名“火把鸡枞菌”或“斗篷鸡枞菌”。

夏至菌风味独特,普遍受消费者喜爱。它与羊肚菌、竹荪、松茸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野生名菌。因是和动物共生,在所有食用菌品种中,属于最特殊的一类。有资料记载,人类对它的研究至今已经近多年,仍无纯人工栽培出菇的先例,是公认的无法人工栽培的野生菌种类之一。

夏至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生长习性,它出菇的地方一般相对固定,年年如此,即使有所移动,也相去不远。于是,人们把出菇的地方叫做“鸡枞窝”。它年年如期而至,但是具体什么时出窝,却很不确定。它一旦生长,就呈爆发突长。同时,也很快地“过气”和消失。大多时候是清晨出窝,而下午就“过气”消失了。因此,采菇的人讲能找到夏至菌那就叫做“碰运气”。你专程去寻找,她却不见踪影;你无意中路过,她却在那里如约等候。仿佛一个美丽仙子,随风入夜,神秘莫测,忽而飘至,忽而消失,令人憬抑,让人期待!

生于蚁巢

与蚁相生

多年采摘经验的人们有一个发现,夏至菌生出的地方,下面都有一窝白蚁。同时,如果没有惊动白蚁窝,次年还会在原地生长。若动白蚁迁走,以后此处就不会再有夏至菌生出了。这说明夏至菌的生长发育与白蚁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山野中的白蚂蚁窝上,是夏至菌生长的最佳环境。也有人更精确地说,是由于白蚁的蚁皇分泌物,吸引了夏至菌种植入,就象雪域地区的“冬虫夏草”一样。虫子钻进草中化蛹,蛹虫死后,菌种植入虫身,于是运化成营养丰富、价值不菲的“虫草”。

据科技资料介绍,夏至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白蚁在建巢中为夏至菌传播菌种;白蚁又从夏至菌的小白球菌获得各种营养和抗病物质;夏至菌又从白蚁巢菌圃及周围环境获得营养源……总而言之,在自然条件下,夏至菌与白蚁之间共处相生,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同时,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气候条件下,夏至菌这个美丽精灵就如期出现,给大自然增添了一道奇观,给人们带来美食和快乐,这就是大自然在运化过程中出现的的神奇现象!

仙茸何处寻

高手在民间

夏至菌是一种夏季可食用的真菌菇,但是其生长环境非常苛刻。那么,夏至菌什么时候有?又生长在什么地方?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自然中的许多菌已可人工培植,如香菌、猴头菇、竹荪,而夏至菌依然独特立行地远远绕开人类的科学和发明创造,有人尝试把蚂蚁的巢穴搬到自己的菜地里,然而菜地里却怎么也长不出夏至菌来!

夏至菌的生长与蚁巢相生,其假根与地下白蚁窝相连;同时它又具有非常准确的季节性。就恭城县地域而言,至少在2个批次,一是每年端午节前后15天为一次高发期,大概是气温和湿度稍低的原因,此批次的菇朵稍小稍薄,数量也不多;第二批次是在夏至前后半个月左右,此时的菇朵既大又厚,数量也较多。此外,夏至菌生长的地点,一般在山地、草坡、田边、菜地或林地,呈窝生群生,每年出菇的地点相对固定。因此,采菇的能手一般在出菇季节,每天都去得去巡看一遍。

夏至时节,高温高湿,是夏至菌高发期。首先是白蚁窝上先长出小白球菌,之后形成鸡子实体。幼时圆锥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顶部显着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浅土黄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白色至乳白色,长老后带黄色。幼菇口感最佳,肉质细嫩,清脆爽口,是夏至菌的极品;而成菇则肥大厚实,口感柔软。出菇的时间往往在清晨时分,中午膨大,下午则开始老化。于是,为了获得清脆爽口的幼菇,许多人甚至在凌晨时分,就手提电筒赶去菇窝守候。等待,就成了这些采菇人且焦且乐的难耐时光。

采摘夏至菌,首先得识别夏至菌,千万别错采了其他毒菌。一是夏至菌呈窝生群生,一般很少单生独生;二是除顶端为灰褐色或褐色外,整朵菌都是纯白,且菇脚没有裙裾,没有花斑,整朵菇身是干净纯洁,没有花里胡俏,视觉非常舒服。特别是菇顶既硬且尖,这是一般野菌所没有的。其次,采摘夏至菌时必须留根,确保不惊扰夏至菌根下的白蚂蚁窝,达到生态平衡,才能年年在此采集到夏至菌,民间采集山夏至菌非常讲究,采菇人小心翼翼地采制,甚至不敢高声叫喊,达到非常虔诚的境界。

一个采菇能手要知天时、明地利,因为什么时候、哪些地块出夏至菌,心里都要有一定“下数”。他不仅有敏锐的眼力,还有一个灵敏的嗅觉。据说,夏至菌出菇时,会散发一种特殊的香味,一般的人是很难有这种特殊嗅觉,只有采菇高手才闻得到。

美味自天成

华章誉千秋

夏至菌系野生食用菌之王,其肉质肥厚,质细丝白,脆嫩爽口,清香鲜美,营养丰富,尤其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据资料显示,夏至菌的功效与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健脾益气,开胃提神,令人食欲大增;二是内含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病后体弱人群和老年人理想的滋补食品;三是含磷量高,是需要补磷人士的佳肴;四是常食夏至菌菌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制癌细胞,降低血糖;五是有养血润燥功能,对于妇女也很适合。

其实,我国中医学很早就对夏至菌的营养和保健作用有过比较完整的记载。中医认为,夏至菌性平味甘,止痛消肿之功效,适宜脾虚型腹泻患者,也是治疗痔疮的理想辅疗食物。而现代医学发现,夏至菌还能预防肠癌、降低血压、血糖有明显的效果,并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人体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夏至菌更是美食家们所需要的集香鲜、脆嫩、滑爽于一体的美食佳品和保健品。

夏至菌菌体态丰肥、肉汁细嫩、洁白如瑕,可炒食、清蒸、串汤作菜,清香四溢,令你有置身大自然清新怡人之感。肉片炒夏至菌、夏至菌炖鸡汤、红烧夏至菌、鸡肉炒夏至菌、夏至菌饺子、芦笋炒夏至菌、夏至菌豆腐汤……林林总总,无论以夏至菌为主菜或者辅菜,都是一等一的美味佳肴。

然而,在恭城,人们最钟情的就是夏至菌土鸡汤。一只土鸡,一两斤夏至菌,对于夏天的人们,这种难得的鸡菌汤鲜美无比,回味悠长。每当人们采摘到夏至菌时,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说道:“好了,又得踩死个土鸡了!”可见,夏至菌与恭城土鸡是绝好的搭档了。

夏至菌是天赐珍肴,是人间美味。文人骚客对她赞美,由来已久。因为有了文人骚客的参与,这些偏远山野的菌子也就有了文化。明朝正德年间状元、《三国演义》开篇诗《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在品尝了夏至菌(即鸡枞菌)美味后,欣然提笔吟诗一首“海上天风吹玉芝,樵童睡着不曾知。仙翁近住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把夏至菌比喻为灵芝仙草。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的张之洞年少时也曾作有一篇《鸡枞菌赋》:“淡烟漠漠雨初晴,郊外鸡枞菌乍生。采满筠篮归去也,有人厨下倩调羹……”可见他对夏至菌也情有独钟。

夏至菌喜好高温,在高温高湿中生长。但又害怕高温,尤其达30℃以上时,一般在一天内即可腐烂。因此,当今最好的保存办法是采摘后马上放到冰箱里冷冻,这样有利于保留其口感。

同时,吃夏至菌菌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高温烹煮,以免氨基酸被破坏。夏至菌又具有一定的寒性,对寒性体质的人来说吃多了反而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特别是感冒或肠胃不佳时,要少食。否则,可能使疾病症状加重。此外,食用夏至菌时不宜与其它菌类混炒,避免发生化学反应致毒……夏至菌好吃,但还得懂吃会吃悠着吃,这样才能确保夏至菌好吃好玩。

寻找夏至菌,是一项收益可观的生产劳动。但更多的人采菇作为一种赏心悦目的户外活动,既锻炼了体魄,陶冶了情操,满足了好奇,更能品尝了美妙绝伦的难得野味……

民间仙茸,山中精灵…

综合平乐发布

责编丨闲事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jj/5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