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早已折叠

曾经被问到中国人怎样才能拿诺贝尔奖,陈丹青转述木心的话说有三个条件,地道中国人、译本比原著好,外国人比中国人着急。

后来莫言获奖还真应了这句话。莫言的御用英译者葛浩文是个“用汉语读,用英语重新写”的家伙。而把莫言小说翻译到瑞典出版的是陈安娜,她是马悦然的学生,师徒二人和莫言几十年的交情,气味相投。陈丹青听到莫言获奖,首先祝福的是陈安娜。

所以听到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入围雨果奖,而大刘的《三体2》落选。让我想到这茬,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

而今天再次传来消息,《北京折叠》真的拿了雨果大奖。让我不由感叹,钦点了贾樟柯的外国老爷们,真的是没什么长进啊。

《北京折叠》写的是什么呢?

22世纪的北京,空间被分为三层,第三空间是处理垃圾的工人,第二空间是中产阶级,第一空间则是当权的管理者。48小时的时间按照比例分配各三个空间的人。主人公老刀为了给收养的女孩交幼儿园择校费铤而走险给人送信,在三个空间走了一遭,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第一空间的小姐对第二空间才子的背叛,也被从第三空间爬到第一空间的领导出手相救。

不用我说,你也能体会到这个反乌托邦的故事设定有多老套。一股浓浓的《大都会》即视感。只是《大都会》上映的时候,希特勒还没有上台,大萧条还没有爆发,西方还笼罩在一片天真蓝之下。

即使考虑到中美科幻的时差,《北京折叠》如果写于90年代初,还可以称得上佳作。但是它实际上是年在水木BBS上连载的,是不折不扣的网文。郝景芳获提名之后忙不迭在微博上发出了这篇文章的博客地址,因为还没有成书出版。

所以我很遗憾郝景芳笔下的这个故事的设定仍然停留在工业时代。22世纪了,能从第三空间爬上来的领导居然出身还是雷达兵转业。第二空间的凤凰男向往的工作竟然还是政府机关和金融咨询公司。

这不是反乌托邦,这是反互联网。

22世纪人们解决吃饭的问题竟然不是中央厨房+无人机配送,而是本地的做饭机。就算你年还没用过饿了么,至少已经收了很多年快递吧。

22世纪第一空间的大小姐出门居然能从身上摸出来十张一万元的纸币,支付宝和







































鍖椾含涓撴不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摢瀹跺ソ
鍚堣偉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pf/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