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一场史无前例的比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知道你有没听说过“方言大赛”?地大物博的中国,拥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地方,方言的数量非常之多。你有想过如何进行方言PK吗?这些方言碰撞起来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由“言如玉”团队举办的“第一届北理好乡音方言大赛”的总负责人吴潇给我们分享了举办完这次比赛的感受。

想法变成现实,不惧闲言散语

初中曾听过一首歌,单行道乐队的《猪都笑了》,这首歌被誉为中国人文地理的百科全书,因为这首歌词里面都是对全国各地人文历史进行调侃,很有意思。哼着哼着还能哼出“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本是网上的段子,却被写成一首歌。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洗脑。自此,我就对中国的人文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学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按理说走在路上听到几个方言不难。但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少同学,尤其不是发达地区的同学,有时会耻于说方言,似乎说了方言会被贴上“农村”“土鳖”“乡下人”的标签。当然啊,有的人可能会说了,“哥哥,现在在推广普通话啊”。没错,普通话必须要推广的,可是你的普通话真就准了吗?有本事以后别再听粤语歌?有的人花钱还要多学一门语言,怎么你天生就会的母语就丢你脸了呢?方言字正腔圆的音调不加润色就是一首歌,不用修饰就是一种态度,其内涵不是普通话所能比拟的。同样一句话,北京人说出来感觉很地道,东北人说出来感觉很直爽,西北人说出来感觉很豪放,河南人说出来感觉很淳朴,四川人说出来感觉很幽默,上海人说出来感觉很柔软,潮汕人说出来感觉在说外语,如是种种,不一而足。

方言的魅力是不可估量的,但城市化与推广普通话的步伐使得方言陷于尴尬,备受冷落。所以说举办一个方言大赛的想法就诞生了。幸运的是,我们这一想法很顺利地通过了信息学院CAM项目,也得到了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和信息学院团总支的大力支持。很多人第一句话就会问,“你搞这个方言大赛谁能都听得懂啊?”。对的,我们也听不懂,可是你也听不全懂日语,为何还要看日漫?因为有字幕解释嘛。注意,不是为了让大家去听懂,而是为了让大家去展示,去欣赏,去品味。能站出来为自己家乡代言,这就是英雄!因此,我们在环节上设置的都是尽可能鼓励参赛队伍展示自己方言和家乡独特魅力的内容,通过PPT等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节目和想法。这点来说,本次方言大赛冠军队伍——闽语区的“雷人队”做的非常到位,将自己家乡的雷剧搬上舞台,从服装到演技,原汁原味,有板有眼。这是以往完全没机会在学校舞台上看到的。就我个人而言,真的挺希望在学校舞台上看到秦腔吼出《信天游》,耍出陕西话顺口溜:“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走一步退一步等于么走,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biao二声)牛~~~”。相信我,你会爱上这种感觉。

我们为这次比赛专门组了一个团队,叫“言如玉”。因为宣传工作做的还不错,在比赛结束后竟有朋友问我“你们的团队是商业化运作的吗”?这实在让我不知如何接下去,只能说,这是我们用心做出来的东西。传统文化类和地方文化类的活动在我们学校还属于比较空白的领域,我们的活动成功一方面得力于团队的付出,一方面来自学院老师与参赛队伍的支持,还有一方面就是感谢北理小报、北理校报、北理珠信息学院和信院志愿者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用法具体是怎样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pf/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