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那天,我姐她们要去洗澡。我就纳闷了,年三十,不是刚洗过吗?咋又洗?
她说,每天都要洗,好不啦?
上海人民的境界,果然比我等乡野小民高。在我看来,三个月不洗澡,多大的事儿呀………
PS,我姐是上海本地户口。
说个也许大家不相信的事儿。
早年间,在我们村里,多数人,一个冬天才洗一次澡。一般都是年三十之前,全家出动,涌进澡堂子。
下一次洗澡,多半都出了正月了。
不相信?
问问老一辈在农村呆过的人!
当然,说这话,都是20多年前的事儿了,在我还很小的时候。
那时候,别说村里,就连镇上都没有洗澡堂子。每逢周末,我爹总会骑着摩托车带着一家人去县城洗澡。
两周洗一次~~
一个摩托车,坐五个人,我坐在油箱上………
小孩子洗澡,也不讲究。有时候,我跟我爹去男澡堂。有时候,会跟我娘去女澡堂。
澡堂子里的其他女人,也不怎么计较。毕竟,咱还是个小孩子,啥都不懂。
说啥都不懂,但,也记事了。
我到现在都还模模糊糊地记得,当年,一个大胸脯的陌生女人在我眼前晃悠,晃得我头晕,眼花……
竟然还有熊娘们揪着我的小丁丁,逗我玩。
硬是不撒手哇~~
我严重怀疑,我现在发育不良的症状,多半都是当年揪出的后遗症……
当然,现在,小男孩,一般过了三四岁,就不让去女澡堂子了。现在的小孩,普遍早熟。
不早熟,也给催熟了~~
接着说说我姐她们洗澡的事儿。
问题是,大年初一,附近的澡堂,没有开门的。那就开宾馆吧,只洗澡,不住宿。
我的意思是,去一些低档的酒店就可以了。比如,如家,七天~~
不就是洗个澡吗?
我姐非得在网上搜,查到了口子国际。
口子国际大酒店,在本地的知名度还是可以的。看了下价格,在网上预订,最便宜的也要多。
据说,口子国际,是本地唯一一家按五星标准建造的。
不过,我对它没有啥好感。
大概是在13年的时候,我住过一次。那时候,比现在的价格高,普遍都在以上,一晚。
印象最差的是,前台客服竟然一边吃瓜子,一边用前台的电话打私人电话。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个客服说的是,我下班有事,你去接孩子…..
大概就是这么说的吧。好几年前的事儿了,具体我记不清了。看样子,应该是打给自己的老公的。
不过,也不一定……
当时,我是带着一个小兄弟一起去的。这个小兄弟,是做户外拓展培训的。可能是业务惯性的缘故吧?
小兄弟当场就跟前台说,您好,我是做户外拓展培训的。请问,你们这里谁负责管理这块?
客服的脸瞬间拉的比驴脸还长,原来你们是跑业务的呀!不是来住宿的呀!
立马就变脸了!
能不能别那么世俗,我的姐!
相对而言,我对锦江之星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吧台提供免费的套套和糖果。
唯一的疑问就是,套套与糖果,咋共用?
每次住锦江之星,我都抓一把糖果放兜里,标准的土豆进城。我还得多角度地拍摄N组宾馆的照片,发到朋友圈。
你想呀,咱一个乡下来的土鳖,好不容易住一次宾馆,不在朋友圈显摆一下,都对不起自己……..
15年,去高密参观莫言旧居的时候,我住的是七天。退房的时候,客服非说浴巾上沾了鞋油,洗不掉了,得赔钱。
问题是,我从来都不穿皮鞋,哪来的鞋油?!
我说,那是我脸上的泥,可以洗掉的。
因为,那次去高密,的确太狼狈了。高密在修路,我晚上的视力又不好,一不留神,连人带车,拱沟里了。
人家不愿意,坚持要赔钱。
后来,我把浴巾买下了,这才了事。好像是20块钱?
从此,我对七天也没啥好感,希望七天赶快倒闭…….
不过,去年跑拉萨,全程,我住的仍然是七天。一个是便宜。再一个,住习惯了,习惯了七天的风格色调,就不想换其他酒店了。
建议,兜里不缺钱的,还是选择好一点的酒店。好的酒店,全程服务,都很优质。
是真把咱当大爷哇~~
我个人认为,出门旅行,住酒店,不如住青年旅社的混合间。特别是对于一边旅行一边写文字的人来说。
为什么?
素材~~
住连锁酒店,开好房,就进屋了,直到第二天才出来,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同样在路上旅行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素材。
住青年旅社,就不一样了。至少,能认识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故事,这就给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去年,跑拉萨。本来,我也想着住青年旅社的混合间的。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为什么?
我晚上要熬夜写东西,睡得比较晚,而且还抽烟,怕影响别人休息。
这就导致了一个小误会。
当时,在进藏前的某个青年旅社,有个骑自行车的人拉我一起住一个房间,我拒绝了。
那个哥们,用鄙视的眼神看了我一眼。
多半是觉得我这个人很矫情吧?
其实,事实,真的不是这样的。
不过,我没吱声。为什么?
一个是,人在外地,不惹事。每个人都有一刀毙命的爆发力,搞不好,王小二就挨揍了。
现在的犯罪,多半是情绪犯罪。就是说,有预谋的犯罪变少了,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情况,变多了。
所以,咱尽量不去挑战别人的情绪临界点。您骂我是怂蛋,骂我是胆小鬼,我还真就是怂蛋,是胆小鬼了。
胆小,是好事。至少说明,咱谨慎地活着~~
再一个,大家都是路人,咱当然没必要解释那么多。
误解,是常态。
总不能别人误解咱一件事,咱就要拼命地去解释吧?
完全没必要呀~~
误解,就误解好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谁认识谁?
在雅安的时候,我刚放下行李。
有个读者给我发信息,联系我,约我见面。是真巧了,她就住在雅安,看朋友圈,长得还挺好看。
我的读者是真不多,甚至可以说,非常少。按理说,我去哪,压根就没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