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療很多中國人不會考慮到這樣一個問題,用嘴喝藥為什麼叫服藥,這和衣服有啥關係?英語不存在這個問題,oral就是用嘴、口頭和口服的意思。追溯起來就得說說中醫的歷史,現代人只認為中醫就是開方抓藥,病人就得喝苦湯子。其實中醫的治療手段方法很多,針刺、艾灸、砭石、導引、按蹻、祝由、符咒、藥物等等,中醫講究因事因地因人制宜,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藥物療法只是其中的一種,不是唯一。即便是藥物療法,根據具體病症要選用不同的給藥途徑比如口服、外敷、肛門栓劑和陰道栓劑、鼻煙、滴眼液等等。口服不是唯一選項,劑型也有丸散膏丹、湯液露醇等多種。眾所周知,藥物是有形的物質,通過口腔黏膜、鼻粘膜、眼結膜、陰道黏膜和直腸黏膜可以直接滲透到體液和血液中,被人體吸收利用,發揮藥效,起到治療作用。皮膚同樣可以吸收利用藥物,相對粘膜而言滲透作用較弱,除非體表有潰爛滲出。在所有黏膜中,鼻腔還有一個超乎尋常的作用,那就是嗅覺,對更加細微的藥物,甚至是無形的氣味敏感,直通心神,進而影響身心健康。聞香識女人不假,通過聞味兒也能治療疾病,這是中醫的特色治療法。中醫把藥物「氣味」屬性分的很清楚,氣是氣,味是味。通過鼻腔問到的是氣,通過口腔嘗到的是味。氣有「腥膻香騷臭」,味有酸苦甘辛咸。氣通天入五臟,味接地,入六腑。這種通過聞嗅藥物氣治療疾病的方法,古稱「服氣」,古人把相關的藥物放在香囊中,揣在衣服裡面,香氣襲人,時時聞嗅,所以聞藥香逐漸演變成了服藥氣,後來簡化泛指,連喝藥也變成了服藥。華人自古喜歡玉,因為玉在上古做為祭祀禮器有溝通天地鬼神的作用,普通人帶塊玉在身上有養護心神辟除邪惡的作用,比如《紅樓夢》中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根據自身情況,佩戴不通的形制、材質的玉,這叫「佩」。根據自身情況配制不同的藥物裝到香囊帶在身上、或直接縫在衣服裡面,這叫「服」,合起來就是佩服。把外用的膏藥敷在身上叫做「貼」,服服帖帖最早的意思也是用中藥做治療。就服服帖帖而言,肚臍是最佳的給藥途徑入口。上次說了,肚臍雖然在出生後閉合,但是內在通道仍在,肚臍可以吸收氣、滲透味進而影響氣血運行。自然比起粘膜吸收差點兒,但是比皮膚吸收要強,加上背後有渠道,自然效果也顯著。最典型的代表是中國古代服飾「肚兜」。肚兜顧前不顧後,重點是把肚臍遮蓋掩護,不讓風寒之氣侵入,體現了中醫養生保健的特點。現在還能從年畫上看到小孩子穿著肚兜。小兒是純陽之體,熱性好動,可以穿開襠褲,光著屁股,但是不能暴露肚臍。即便睡覺的時候也是如此。現在的孩子都改成了穿睡衣或背心褲衩睡覺,孩子睡覺折騰翻滾,往往就露出肚臍,著涼受寒,引發疾病,而肚兜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某些性感圖片也讓美女穿著肚兜,其實即便是成年男人也是有肚兜在內,平時看不見不願看罷了。現代的美女大都以穿肚兜為土鱉,白天改穿露臍裝,晚上也是睡衣睡褲,上下半截都有遮蓋,唯獨肚臍暴露在外,感受風寒,導致胃痛、腹瀉、腹痛、痛經不一而足。上世界末流行的神功元氣袋,其實就是簡易肚兜,同時往裡面加入了溫性辛香的中藥。成本低廉,效果顯著,有病可治無病可防,當年風靡一時。現在雖然銷聲匿跡,但是其理念和方法依然值得我們借鑒。有暈車、暈船、暈飛機毛病的人肯定會被推薦過這樣一種方法,就是上車船前在肚臍上貼一塊生薑片。這也是「服服帖帖」療法的一個具體體現。暈車暈船的人大多都有胃病,胃的蠕動動力不足,食物和胃黏膜分泌的粘液滯留時間過長,不往下走往上翻。這種人就像醉酒暈眩的人一樣,什麼時候把胃里的東西吐乾淨了就不暈了。預防或治療暈車暈船的方法很簡單,一個是上車船前別吃東西,另外就是把留在胃中的宿食排泄到小腸中。在肚臍上貼生薑的方法,就是用辛溫的藥物溫暖刺激小腸,促進胃腸蠕動下行,達到治療目的。小孩子經常會發燒,其原因主要有三種:「停食、著涼、受驚嚇」,孩子一發燒,家長就著急上火,忙著去醫院輸液打針退燒。其實在孩子發燒的時候家長應該先冷靜一下,分析一下孩子得病是否有上面三個原因,如果是停食著涼,那麼幫助孩子揉揉肚子,孩子拉泡臭屎,高燒就會退去。孩子腹痛不讓觸碰的時候,那就可以用無痛無害的肚臍敷貼療法。方法是藿香正氣水,一定是水劑裡面有酒精,打開一瓶浸濕棉球放到孩子肚臍眼裡面,再用膠布或創可貼封固。不久孩子就會出現腸鳴矢氣,身上微微出汗,高燒自然消退。不能說百分之百有效,但是在去醫院打針輸液前這麼試試,可免去孩子和家長更多痛苦。這個方法是中醫張寶旬大夫所傳,幫助過成千上萬的人。徐文兵年4月18日星期一北京鎮海寺公園
服服帖帖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白凤丸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