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滑动阅览
(一)词汇类
今儿里:今天。“今儿”是儿化音,读jinr。(下同)
昨儿里:昨天
前儿里:前天
上前儿:上前天、大前天
早前:前些日子
明儿里:明天
后儿里:后天
外后儿:外后天,后天之后的那一天。隔了一夜、隔了一天。
麻麻亮:黎明时候
迎刹亮:天气快要亮的时候。
太阳就照到屁股了:太阳升多高了。如:太阳就(宜城话“就”读dou,“逗”音,下同)照到屁股了,还不起床。
早气:早晨。如:你早气起来搞啥子去(ki,下同)啦,弄正这儿才肉来吃早饭,我多(duó“夺”音,下同)早就把碗家什捡好了(“了”读luo,下同)。
前晌、上半天:上午
晌午:中午
后晌、下半天:下午
挨黑(he)些、迎刹黑:天气快要黑的时候。
晚(wān)些:一指稍微晚点;二指晚上。
夜黑头:一指夜里很晚;二指很黑的夜;三指没得收获。如:忙一年上头,忙个夜黑头,瞎搞了的。
气、一气、一气儿:一会儿、一段时间,时间比较短。如:①歇气、歇一气再搞。②他又整了多大一气,才弄了点名堂气儿。③他巴儿是饿极了,一气儿嘅了几碗饭。
一老气:一大会儿。指半日内的一段较长时间。
一屁时:直译是放屁的时间。即指一小会儿,极短的时间。
一下子(常说成“一哈哈”):极短的时间
一对时:一昼夜
按(án)将、才将、将将:即刚刚,
早:泛指“之前”。如:你早不搞,现在就啥时候了,年下无日了。
晚:泛指“之后”。如:你早不来,晚不来,按(án)将他走了,你就来了。
先、先前儿、先个儿、先么先、先么昝儿(“昝”zan,读儿化音,即zanr):现在之前的时间。
这么昝儿:现在。
那么昝儿:指过去的某个时候。如:①你先去干啥子去了,这么昝儿才来,黄花菜都凉了。②我那么昝儿肚子疼,直个跑茅室里拉稀。感觉也没过好么大一昝儿啊。
啥昝儿:一是指以前的什么时候。如:我啥昝儿说过这话了的?你可莫冤枉人啊。二是表示很晚了。如:都啥昝儿了,你还在那里摸摸区区的。
一向时:很长一段时间
以往、往常:平时、以先
泡八天:大约10天
晚些、晚、去晚了:晚点、迟一点。“晚”,此处宜城话读an,属于语音讹变。宜城有个顺口溜:梅家湾的集,裤子一提。去早了,人少了。去晚(an)了,人散了。
二回、明儿二回、下回:下次。如:今儿里就算了,明儿二回不能再搞了啊。
回回:每次、每回。
那回:那次
末后儿、末了儿:最后。如:他每回都是最末后儿才离开。
光景:日子、时候
过一景儿、隔一景儿:过一段时间。
见天:每天。如:这两个家伙见天都打嘴巴官司。
成天:天天、一天到晚、整天。如:成天跟个无事的和尚样。
一天儿:天天、一天到晚。如:你一天儿在哪儿鬼混唐朝,见不到你的影儿呢?意思是多长时间连个鬼毛都见不到。
天天每每:每天
年巴、年巴子:约摸一年的时间,不到一年。
年巴三:大约一年多一点。
一年上头、一年到头:从年头到年尾。
天巴:大概一天的时间。如:过天巴再说。
年根里、年根前、年根齐:快过年了(阴历年)
边儿:接近某个时间。如:①年边儿了:指快到年底了。比“年根前”又远一些。②二十边儿的:指马上就到二十了。
年下无日了:一指快过年了;二指没得时间了,来不及了。
月间:阴历月份。如:正月间、四月间、六(lu)月间、冬月间、腊月间。平常(“常”有时也说成“shang裳”)说时,常把头两个字合到一起发音,即第一个字的发音加“月”的韵母e,如:把“正月间”说成“正e间”、“二月间”说成“二e间”。
打单的时候:天气暖和穿单衣的时候。
上首、一上来:首先
开年、翻过年:下一年开始时。
一哈儿:一会儿。
一哈哈儿:比一会儿还短的时间。
通得一哈儿:通得一会儿,比一会儿时间要长。
屁大一哈儿、尿泡尿的工夫:表示时间短。
藤哈儿、悻哈儿、待哈儿:等哈儿。如:①才吃得饱饱的,藤哈儿再吃。②搞了大半天就没歇气,累到了,悻一哈儿再干。
站哈儿:站一会儿、等一哈儿。
车转身、转眼:时间极短。如:将将还在这儿,车转身就不见了。
半天、好半天、大半天:指时间长或者因心焦觉得时间长,其实不是真正的半天时间。如:说了半天你都不动堪,咋这门没得悻嘞。(没的说头气儿)
旧年个:去年。如:①那是旧年个的事了;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过去、旧社会:有时特指解(gai)放前。
隔三差五、三不支儿的、遇不遇儿的、绞儿绞:时不时的。如:那几个老家伙怪和(huo)得来的,遇不遇儿的还在一起喝(huo)哈酒、打哈牌。又如:他们绞儿绞就到一起聚哈。
日期:时间。如:商量哈儿,定个日(“日”表示时间时,宜城话读er,下同)期,早做打算。
工夫:时间。如:我哪有闲工夫搞这事。
管哈儿:管住一会儿、过一会儿。如:①才挨的整,就又出错,左要管哈儿。②才胀(吃)得饱亨的很,左要管哈儿,不能再吃了。
紧:长时间地、反复不断地。如:咋紧到那儿说呢?快走哦。
天气、天道:白天的时间。如:天道(气)还早,我们抓紧把它搞完了再收工。
一弄、一搞:总是、经常。如:①他一搞就喝醉了。②他巴拽的个啥,一弄就日噘人。
几儿、几时、几儿的:表示询问:什么时间?如:①明月几时有?你几时走?②今儿里是几儿了?③今儿里巴儿(“巴儿”发音bār)还是初几儿里。
(二)谚语类
1、凌冰响,萝卜长。
我把这句谚语列为第一个,是因为我最先听到我母亲说的。结凌冰的时候,就是萝卜生长的时候。“80”后的恐怕很难想象到这种情景了。
2、冬吃萝卜夏吃姜。
3、萝卜白菜上了街(gai),医生大(dai)夫屋里跩。
到了萝卜白菜上市的时候,要多吃。萝卜白菜不仅价廉,而且有营养,还能治病。最有神韵的是这个“跩”字。在宜城方言里,“跩”即表示一种状态:蹲,更描述了一种心态:火儿没得窝儿发得、生闷气。宜城官庄村有个营子叫萝卜园,现任的官庄中学校长说,这句谚语就是出自萝卜园。
4、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杨叶发绺儿。
5、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6、八月冷,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7、三伏不热有点儿闷,三九不冷有点儿沁。
8、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不冷不热是春秋。
9、过了腊月腊八,一天长(zhang)一锄头把儿。指白天在一天天变长了。
10、长工短工,腊月初八满工。
到了腊月初八,所有的雇工都按满月发工资,放假回家过年。
11、过了二月二,蝎子蜈蚣都出洞。
12、二月二龙抬头,春雨贵如油。
13、二月二儿,黄瓜、葫芦都落地儿。
14、春分秋分,昼夜平均。
1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16、清明到,白浩浩。
17、正月里打雷人堆堆,二月里打雷谷堆堆。
正月打雷气候反常,气温提前升高,有瘟疫;二月二龙抬头,是春雨打雷的季节了,预示着丰年。比喻不凭良心的人要遭老天因果报应,雷打火烧。
18、五月榴花红似火,八月里石榴开口笑。
19、吃了端午粽,就把寒衣送;吃了中秋饼,要把棉衣清。
20、薅耙子打到五月五,划龙船打大鼓。薅耙子是除草的工具。只要给庄稼勤除草,直到庄稼开花、结苞儿,就一定是丰收年。准备庆贺吧。
21、六月的雨,隔牛背。
夏天的雨多是范围有限的积雨云引起,隔个田沟可能就是晴天。
22、大麦没黄小麦黄。
指哥哥、姐姐还没结婚,弟弟、妹妹反而先结婚。
23、麦到春分,昼夜不停。
24、麦熟一晌。
到了芒种节,太阳一晒,火风一吹,小麦一个晌午就熟了。必须抢割,否则就要掉粒儿。
25、不到芒种人不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26、五更起半夜眠,一颗粮食一滴汗。
27、到了重阳节,虫蛇入洞歇。
28、八月初一雁门开,雁子头上带霜来。
29、夜里星星密,明天晒跨皮。
30、初一、初二月黑头,初三、初四蛾眉月。
指农历月初月底的月相。天空见不着月亮叫月黑头。弯弯一线月亮叫娥眉月。
31、三年两头闰(闰月),五年两不闰。
32、过了今儿里就是明儿。
比喻在数(fu)天天儿,混日期。
33、瞎子无白天,懒汉无时间。
34、白天跑四方,晚上熬油补裤裆。
35、日头落土,小儿连母。
太阳落山的时候,小娃子喜欢跟妈在一起。
(三)歇后语类
1、腊月三十儿借厨篦子——不是时候。
厨篦子是蒸菜用的蒸耙子。腊月三十儿的,家家都要用。
2、癞蛤蟆躲端午——逃过一劫。
癞蛤蟆又叫癞毒。端午节前,气温升高,经过冬眠的癞毒刚从土里出来,有药用价值。人们就在端午节前后扑杀癞毒,卖给中药铺。
3、楝树果子吊(tiao)过冬——不是好果啦子。
楝树果子有微毒,一般的鸟都不吃,只有猪屎八哥子能吃,所以能在树上吊过冬天。比喻不受人喜欢的人。
4、过年生儿子——双喜临门。
来源:顾家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