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特辑2015年最受澎友欢迎的文章,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无论你曾是踌躇或是狂奔,翻页而过。带着新的期盼,澎湃而至。在这个值得期待的日子里,小编特别选取了年度澎湃新闻最受读者欢迎的非新闻类文章(部分),与各位读者一同重温旧时光。点击文中图片即可阅读原文,回看那些戳中你笑点泪点的文章。祝广大澎友新年快乐,澎湃如昨!1

《煎饼侠》的“鹏友圈”,看半分钟就要笑一次

《煎饼侠》剧照

拯救不开心,大鹏做到了。

好笑——只有这一个功能,也许一部作品就成功了。

年,我不认识大鹏是谁,我只知道有人要翻拍《屌丝女士》,做个中国版《屌丝男士》,一阵山寨货的厌恶涌上心头。

然后大鹏拍了部电影,名字土得掉渣,叫《煎饼侠》。走在上海的地铁里,海报上的土鳖英雄形象在匆匆脚步的闪回中,二到了极点。

虽然《煎饼侠》故事老套,结尾仓促,但有时候,只是笑一笑,挺好的。

2

少年班神童今何在:牛人辈出,“让他们按常规读书才是摧残”

尹希

之前媒体关于少年班的最后一次大讨论,是在年。当时,南方周末刊文《宁铂,远去的少年天才》,讲述昔日“第一神童”进入少年班后,“一面陷入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武装成一个天才的样子”,最终遁入空门。

一时,少年班“拔苗助长”的声音一时铺天盖地,不少观点认为,少年班已成“黑洞”,令部分“神童”泯然众生。

真实的少年班,是否是急功近利的试验场?

3

为什么会有“淫僧妖道”

《金瓶梅》“盼情郎佳人占鬼卦烧夫灵和尚听淫声”一回中做法事的僧人在窗外偷听的情景。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教授在《叫魂: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中描述了清朝乾隆年间爆发的一场妖术恐慌,不论国家机器还是普通居民,都将矛头指向僧道,可见僧道形象在中华帝国晚期已颇为难堪,蒲松龄曾将之概括为“淫僧妖道”。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僧道形象转为负面,是元明清三朝以来的现象。比如杂剧《竹坞听琴》《桂枝儿》《女贞观》,小说《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都出现了犯色戒的僧尼形象。《水浒传》写到裴如海和《金瓶梅》写到潘金莲请和尚为武大郎做法事时,都出现了“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这首打油诗。

而道士做法的神异传说到明朝世情小说更是蔚为大观,不是用妖法害人就是用药物施展骗术。一本明清时的相书《神相铁关刀》还专有口诀教大家如何识别“奸僧妖道淫尼”。

问题是好好的和尚、道士为什么会变成这种形象?

4

国产剧的特效,五毛钱三毛钱五分钱

《花千骨》中的特效包子。

早在年代六小龄童版本的《西游记》中,石猴出世,孙悟空的“腾云驾雾”,这些都是影视特效,大概也是大陆观众对这种技术最原始的印象。

年由霍建华、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花千骨》中,网友欢乐吐槽的点不是“画骨恋”,而是奥特曼怪兽的乱入和CG特效做成的包子,当然动画制作而成的“糖宝”也令人瞠目结舌。

5

对于女明星来说,有些事真是有理也讲不清

台湾女星林志玲。

台湾女星卖淫丑闻持续发酵,主嫌戴君仪的“黑色笔记本”经由检方、媒体两道工序,以半隐名的方式披露给观众后,就变成了一场大型的“猜猜看”的公众狂欢。继一长串让大陆观众分分钟发问“这个人是谁?”的女明星后,姓氏拼音首字母和提示信息最终还是指向了某些更熟悉的名字。

台湾娱乐业虽然不乏靠重口味话题博眼球的节目,但总归是保留着维护艺人公众形象的底线,负面新闻缠身的艺人只能成为不入流的八卦杂志钟爱的对象,成为娱乐大众的另类手段。台湾娱乐圈的疲态已经显露了出来,艺人纷纷北上谋求更广阔的发展,长寿综艺节目停播,负面新闻肆意发酵,最终搞成独霸版面的大新闻。

6

朋友圈“拼步数”差点遭截肢,暴走减肥不懂这些怎么行?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治好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pf/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