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可订阅
△▼
饱受争议的中国首善标哥今天大张旗鼓地开了个发布会,结果除了找来一帮自己的经销商外,并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事实来说话,渴望提问的记者差点被揍了!
我只能说,这才是我们首善的风格!——永远不许怀疑!永远只能高大上!
这个发迹于汶川大地震的善人其实是个慈善界真正的飚哥,短短几年间,他狂飚突进于新闻之中大红大紫,没错过任何一个让自己扬名立万的国难机会,他对热点的把握能力及令人瞠目结舌的行事方式也让普通媒体人叹为观止!当他把这一套也到台湾、美国如法炮制时,我怀疑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卡里斯玛式英雄,要把温暖送到全世界,离红太阳已经不远了。
其实不用辩驳,陈光标式的慈善,就是当下最流行的一种慈善方式——把慈善当成沟通政商的秘道,通过权力的加持让投入的慈善得以一本万利地回收。他们大多时候不是在行善,而是表演慈善。
从心理学上看,陈光标只不过是因为这种表演型人格障碍发酵到了极致,所以才成了一个行走的笑话。
其实,为着勾兑的慈善,哪里没有呢?
我记得十几年前,广东有两个很牛逼很不缺钱的基金会,是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繁荣粤剧基金会,许多商人打破头争着捐款。原因无它,只是因为这是当时陈绍基领头的,陈当时的权力正炙手可热。一个香港商人在捐了一百多万后终于与陈合了一张影,他激动地把它放大裱起来,挂在公司的会议室里,觉得自己拿到了一张护身符。但此后他与人发生纠纷打起了官司时,第一时间想去找领导帮忙,却还是说不上话。我记得他当时的表情,恨恨地说:“妈的!白捐了!还不如直接拿来找关系!”
我记得当时一个慈善基金会开出的揽捐回报方式就直接列明,达到多少数额就可以与哪级领导合影,在哪级媒体见报。
这当然不能说是有多值得声讨,就像孔子批评子贡所说,做了好事就应该领赏然后才能带动大家一样,在一个慈善还没成为社会共识的阶段,给行善者必要的鼓励才能在社会形成风气。但当慈善成为接近权力的利器并借以暴利回收时,这种慈善毕竟还是生意。
当然也有不做生意只要形象的,这种捐赠更像一场表演。
我曾到粤西一个乡村学校参加一个捐赠仪式,一个老板向学校捐了一批电脑文具类用品,当地于是搞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全校几百学生排在公路两旁,敲锣打鼓等候嘉宾。那时正是热天,学生提前一个多小时就站在太阳底下,许多人晒到脸通红,一些人都要中暑了。我看到这场景非常不舒服,于是找到当地领导希望能让学生回校休息,领导说那怎么行!这是礼貌!老板踱着方步进来了,像检阅仪仗队。当给学生代表发助学金时,他让他们把钱高高举起,以各种角度让人拍照。我看见孩子羞得通红的脸都抬不起来,几个女生眼里有泪光泛出,而老板与领导们则笑得很灿烂!我一张照片没拍,第二天老板问你们怎么没报道?我说:报你妈的!
我可以接受你往脸上贴金,但不能容忍你把穷人当道具!
商人们这种粗暴地拿弱势群体的尊严当垫脚石的慈善方式,难道我们的官员用得还少吗?在他们每年例行送温暖的行程里,最不能少的随员就是记者,最常见的主角就是镁光灯下被施舍的草民!在热热闹闹的慰问仪式后,没有人理会那些被踩踏的卑微的心。
陈光标的表演式慈善,戴上的正是这样伪善的面具。当他站在钞票墙前大秀善心时,金钱嚣张的车轮已经碾碎了所有通往慈善的道路。他充满算计的捐赠,除了满足自己膨胀的私欲外,没有给这个社会任何值得嘉许的正能量。这个土鳖式的首善,显然是把慈善当成了他的消费品,他违背的不止是民族传统中的将心比心,更是对度人度已的慈善精神的无知。
在我们徽州的一个祠堂里,贴着这样一个对联:非因报应方为善,岂为功名始读书,它让我深受感动。胡适因此说,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也有这样的意思吧?而更让我感到慈善光芒的,则是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
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老男人
粗俗|文艺|记者|婚姻|
|亲情|乡愁|时代|
▲所有文章系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非因报应方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