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治疗要急则治其标,急性期标实为主,治当祛邪为先,常用醒脑开窍、平肝息风、清热化痰、活血通络等法;闭证宜醒脑开窍,脱证则宜扶正固脱法。
恢复期与后遗症期为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平肝潜阳、化痰通络、益气活血等法。
在分型论治里面首先讲中经络,中经络有三个。
第一个是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这个是突然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或者是半身不遂,舌苔白,脉细弦或浮、滑,此卫阳不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气血痹阻,络脉不畅,筋脉失养,治宜祛风通络,用大秦艽汤加减,进行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这是刘完素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里边的方子,大秦艽汤方药比较多,跟防风通圣散的方药一样多,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熟地、茯苓、独活。
刘完素认为:‘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大秦艽汤主之’,认为是气血虚导致了外风侵入。
此方祛风散邪为主,佐以养血、活血、益气健脾、清热泻火,扶正祛邪、正邪兼顾,目前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中经络者,见脚手麻木,半身不遂,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这种情况多见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引起来的猝然头痛、头晕、耳鸣、目眩,突发卒中,半身不遂,手足沉重麻木,口眼?斜,舌强语謇,舌红苔黄,脉弦数、弦滑,治疗呢宜滋养肝肾,平肝息风,用镇肝熄风汤。
这个方出自张锡纯,我们上一次还讲到‘南冉北张’,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创了镇肝熄风汤,有牛膝、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黑玄参、天冬、川楝子、麦芽、茵陈、甘草,痰盛者加姜半夏、胆南星,热盛的加黄芩、生石膏,头痛的加决明子、生石膏、夏枯草,半身不遂重的加地龙、桃仁、川芎、赤芍、丹参。全方平肝潜阳,滋阴补肾,疏达肝气,化痰通络。
张锡纯说:‘治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这是张锡纯对他方子的解释,这个方治疗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无论是中风前的预防与中风后的治疗,可以随证加减,是标本兼顾的良方,这个方也收录到我们教学的方剂学里面。
张锡纯也是跟唐容川一样提出中西医结合,他的方子里把生石膏和阿司匹林加一起,叫阿司匹林石膏汤,是中西医搁在一起组成的新方,思想比较先进,这都是有创新,有发挥,有继承,都是大家。
第三个,风痰郁热闭阻脉络,这个症状呢,突然半身不遂,偏枯麻木,口眼?斜,语言不利,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苔黄舌黯脉弦,此肝风痰火上扰清空,流窜经络。治疗宜息风化痰,活血通络,用天麻钩藤饮加化痰通络的药。那么天麻钩藤饮,我们上次讲头痛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就不再细讲,加什么呢,可以加这个半夏、茯苓、橘红、枳壳、川芎、丹参、红花,也可以加地龙、片姜黄之类的。
再讲中脏腑的,一个是闭证,闭证分为阳闭和阴闭。
阳闭呢,兼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烦躁不安,舌苔黄厚腻,脉滑数。阳闭乃是肝阳化火,夹痰夹风,上蒙清窍。那么阴闭呢,兼有面色紫黯,静卧,四肢厥冷,苔白腻,脉沉缓。阴闭乃素体阳虚,痰湿较盛,风痰夹湿上蒙清窍。
无论是阳闭还是阴闭都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固握,大小便秘结,治疗呢,阳闭用辛凉开窍,清肝息风,古人用至宝丹灌服,用羚角钩藤汤。阴闭,辛温开窍,除痰息风,用苏合香丸灌服,用涤痰汤。
那么作为闭证来讲,突然昏仆,无论阳闭、阴闭,你撬开嘴对里面灌,现代医学说发病的时候灌药也有误吸的风险,因为有些病人会出现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古时候不知道又没有鼻饲,总的来讲好与不好在于命,好与不好在于天,听天由命四个字。
现在就不一样了,咱们也看不到阳闭阴闭了,都直接送到重症监护室了,医院,中医根本看不到这个证了,对吧,所以说这都不作为重点啦。
脱证,我们更见不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张,手撒肢冷,汗多,这都是危症,大小便失禁,肢体瘫软,脉微若无,此正气虚脱危重之候,治则回阳固脱,用《世医得效方》里的参附汤,现在参附汤也制成静脉滴液了,这个中药的剂型改革也很好。
那么,最后第三个是后遗症,中风后遗症对于中医是个优势病种,从安医、省立、中医院急诊室出来转到康复科、内科、针灸推拿科。中风后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或渐至成痴呆,中风的病人有很多慢慢的3年5年以后易引起老年痴呆,脑梗、脑出血以后引起这种血瘀导致的痴呆。这是由于风痰流窜经络,血脉瘀阻,经隧不利,气血瘀滞导致的,应益气活血,用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黄芪他用了克,四两黄芪,当归他用的少,用了6克,赤芍5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我们现在用黄芪一般不用这么些,黄芪一般30、60、9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地龙30克、川芎15克、桃仁和红花各10-15克,这些不能用那么少,用那么少没有力量,语言不利加解语丹。补阳还五汤为王清任《医林改错》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代表方、常用方,黄芪可先从60克逐渐加大。上肢不利时可以加片姜黄、桂枝;下肢不利加牛膝、杜仲;有瘀血的加水蛭、土鳖虫活血;口眼?斜加牵正散;偏寒加附子、肉桂;偏热加生地、黄芩;痰多加半夏、南星;脾虚加党参、白术;高血压加豨莶草、鬼箭羽、菊花、夏枯草等。这个中风我们重点的还是预防,以及后期的康复,后期的康复现在去掉推拿针灸以外,还有一整套的现代康复治疗,目前也很完善,各个方面都很好,所以说中医的优势是中风发病前的预防和发病之后的康复,急症时候还是赶紧送到重症监护室,进行西医治疗。”版权声明讲授、审核:张杰讲稿整理:程亚婷、夏雨晨、王秀景、开菲、姜楠、邢赛伟文案、校对、编辑:张芸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