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效果翻倍是真的除非你能做到这5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1.html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很快三伏天就要到了,这是冬病夏治的好时候。

艾灸通过唤醒身体内自带的神医来疗愈身心,操作得当时,既可以扶阳,又可以滋阴,适应症很广。我们讲这次三伏灸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大家了解和掌握三伏天艾灸的要点,调理改善自己的体质。

1

三伏天怎么计算出来的?

开始讲艾灸之前,我想先普及一下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古人计算三伏天,有一句口诀,“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说翻看万年历,夏至节气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这一天开始入伏。

今年夏至是6月21日,换成古人的干支记年法,这一天是庚子年壬午月乙未日,从这一天开始往后数,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庚子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6日,庚戌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庚申日。

也就是说,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

三伏天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古人是通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把末伏确定下来的。

今年立秋是8月7日,庚子年甲申月壬午日,从这一天开始往后数,第一个“庚”日是8月15日,庚寅日。就此确定下来,8月15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也就是说,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24日,一共40天。初伏10天,末伏10天,中伏20天,像今年这样子,中伏有20天的年份,我们会说今年“闰中伏”。

2

三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有道理吗?

确定三伏天的时间后,我们再看看三伏天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为什么三伏天是养生、改善体质不可错过的好时节。

三伏天特点1:热——通路打开

三伏天的第一个特点是热。民谚有:“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可见老百姓心目中,三伏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热。

天气热,人体的阳气就容易感天之气而向外,表现出来容易汗出的特点。汗出,标志着阳气向外,气机畅通。气机是通路,既是阳气能够向外敷布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施加中医外治法,能够直达脏腑深处,清除潜在病所的必要条件。

三伏天特点2:化——健运、化瘀

脏腑虽然不能用手直接摸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触摸腹部,根据腹部的虚实寒热情况来判断脏腑的气血水平。

比如用手轻触肚脐周围,感到逐渐渗透出来的阵阵凉意,多是脾阳、肾阳不足的表现;又如用手轻按肚脐右侧,有硬块并且伴随着刺痛感,多是肝气郁结,甚至是体内已有瘀血的表现。

腹部的这些硬块,往往揭示着脏腑深处有潜藏的问题,而及时养生,硬块慢慢变软变小,甚至消失,则反映了脏腑逐渐向好,体质正在改善。

如何让这些腹部硬块变软变小呢?我们需要借用身体内“化”的力量,慢慢将这些硬块“化”掉。

身体内主运化的是脾,而脾在五行之中属土,土气在一年四季里最旺的时候,便是每年的夏末秋初,所谓的“长夏”时节。

但不是每一年的长夏时节,土气都是一样旺的,有的年份旺一些,有的年份弱一点。但要分析每一年的长夏时节土气旺衰,我们需要借助中医里的五运六气。

年庚子岁的四之气,从7月22日开始,一直到9月22日,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也是太阴湿土,太阴湿土就是我们讲的主运化的土气,今年的客气跟主气一致,加强了太阴湿土的力量,天地之间的运化之功更明显,因此今年三伏天的土气更旺。

借助天地的力量,把握住好时节,我们通过艾灸,唤醒元神来疗愈身体,也会事半功倍。特别是在今年的三伏天里,借用加强版的太阴湿土之力,我们体内的运化功能也会加强。

这就意味着,第一,我们在三伏天里能够静心安神,精神内守的话,身体能够更好地将脏腑深处的潜在病灶给运化掉。

第二,今年三伏天里,哪怕我们灸的时间长一点,累积的灸量大一些,身体也能够很好地吸收、转化这些外来的能量,化为身体的正气,为元神所用。或围剿邪气在体内的根据地,或一鼓作气将邪气赶出体外,从而恢复形与神俱的健康状态。

这是三伏天的第二个特点,化气当令。特别是今年,化气较往年更强一些,更应该把握住好时节,改善自身的体质。

三伏天特点3:适合练功、养生关于三伏天,还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对这句话我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几年前我随形意拳老师练拳,最用功的一段时间便在三伏天里。当时懵懵懂懂,不懂得三伏天里练拳的威力也不同寻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某天练完,晚上在床上没法躺着睡觉,后背宛如炸开一般,火辣辣的。回想当天练习的内容,跟往常差不多,也是桩功和劈拳,只是练的时间长一点,加上三伏天的天地助力,感觉火候一下子到位,效果大不相同。那次练得后背炸开后,有个最为突出的好处,是我不再佝偻着背,而且变得胆大。此前胆俞穴附近一直都是凹进去的,这番火候到位之后,胆俞穴附近也微微鼓起来一点,说明胆气变得充足。胆主决断,后来很多关键时刻下决定时,考虑清楚后便不再犹豫,应该说都受益于此。因而我常跟人讲,要重视古人的经验,重视三伏天,重视天地的助力。

3

掌握这些,就可以享受三伏灸啦

先简要说说艾灸最核心的知识。这里提到的艾灸,是跟烤肉截然不同的中医调养法。

什么是烤肉呢?我们点燃艾条,靠近皮肤,被灸的地方感到很烫,却仍然坚持这样熏烤皮肤,这就是烤肉。

什么是艾灸呢?如果被灸的地方需要艾热,我们身体内的元神会指挥身体,主动将艾热吸收进体内,整个过程中,被灸的地方没有任何烫或者灼痛的感觉,这就是艾灸了。

艾灸是身体在元神的指挥下吸收艾热,转化成正气,并及时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扩热、透热、传热等热灸感,以及痛、痒、酸、麻、胀等非热灸感。

热灸感常常意味着正气不足,而非热灸感揭示着体内的正邪相争,非热灸感越剧烈,通常代表体内正邪相争得越厉害,此时最好能够一鼓作气,灸够量,才能把邪气驱除干净。

艾灸前要清楚,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艾灸调理身体的:器官移植的病人一律不能艾灸,体内有其他异物的朋友、孕妇、长期服用抗过敏药物等抗类药物的朋友,都要慎灸。

而心脏不舒服的朋友,一开始调理时最好先从肘部和膝盖以下选择穴位艾灸。即使排除掉这些艾灸禁忌症,当艾灸时出现心慌时,最好都先停下来休息。

排除艾灸禁忌症后,第一点是要确保自己在艾灸,而不是在烤肉,此外,在三伏天里艾灸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二,绝不能在空调房里艾灸。艾灸时身体跟外界的交换通道打开着,此时开空调,等于邀请寒湿进入自己身体里常住,可能比不灸还糟糕。

第三,最好选择早晨早点起床艾灸,此时天气相对凉快一点,而且早起艾灸,能够帮助升发阳气,提升艾灸改善体质的效果。但要注意,艾灸完就出门很容易受风寒,应该等身体不再有怕风怕冷感时再出门,并做好防护。

晚上艾灸也是可以的,只要灸后不影响睡眠质量。天气太热时,可以先开一会儿空调给准备艾灸的房间降降温,艾灸前再关掉空调。

艾灸还有个神奇的地方,天气热时,一开始艾灸人会感到很热,甚至出一身大汗,但是坚持灸够十到十五分钟后,虽然汗还在出,但是人却开始感到凉爽。而且同样的环境下,停灸几分钟,又开始感觉周围热得难受。

艾灸时产生这样的自觉清凉感,是人体正气得到补充后,自带的制冷系统工作效率加强的结果。

几年前我曾帮一位亲友施灸,当时广州的天气接近40℃,他被灸时灸感很好,持续排寒,我咬咬牙坚持帮他灸够7小时。在不开空调的房间里,地上滴满我的汗水,被灸者却说:“最近的广州天气很奇怪,看着温度很高,感觉却挺凉快的。”自此之后,我开始留心夏天艾灸时被灸者产生的清凉感。

有一回,三伏天下午,我被灸足三里。当时摸着凉席还是滚烫滚烫的,刚躺下被灸就开始一身大汗出。但随着扫灸足三里,我开始隐隐感到些许凉意。这种清凉的感觉,是由内而发的,不同于开空调吹到的冷风,更像初秋早起时感觉到的凉意。

所以,艾灸时最好耐心一点,专注地体会身体的感受,而不是着急看到身体的变化,好好享受三伏天里艾灸带来的清凉感。

第四,调理体质,最好坚持每天定时定量艾灸同一个穴位。

体质是长期的各种生活习惯的综合结果,短时间内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我们选择在三伏天里通过艾灸调理身体,等于在日常生活里插入一个新的节奏,身体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最好能够每天定在某个时间点艾灸,譬如都定在早晨起床后,六点到七点艾灸,这样子坚持一段时间后,身体不仅会适应,而且一到该点,就很自然地准备好接受艾灸,吸收艾热,往往灸感也更好。

保持灸同一个穴位,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比如气郁体质的人,可以守着膻中,每天艾灸,在灸感持续稳定时,保持每天两个小时的灸量,气郁表现改善得很快。但是这种改善,需要继续艾灸膻中,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留住效果。

要是刚灸出开心的感觉来,就停灸,会很容易因为受到一点小的刺激,又回到气郁的老路上去的。

其他体质的人群,也可以选择相应的穴位,守住该穴位,坚持艾灸一段时间,改善体质的。

第五是小病及时处理,别拖成大病,或者迁延不断的慢性病。

三伏天里天气热,容易中暑,而有大汗出、口大渴,甚至高热的症状,可以选择及时艾灸曲池,解表里热。而待在空调房里太久,口里泛水,口淡而没胃口,人疲惫无力,多为表湿,可以艾灸身柱,宣肺散湿。偶然吃了冷东西,腹部冷痛,腹泻频频时,则可以艾灸肚脐,袪邪暖肠胃,泄泻自止。

像这些夏季常见病症的处理方式,要熟记在心,遇到时及时有效地处理,才不至于留下病根,难以痊愈。

另外,新感外邪时,往往是体内正气振奋起来抗邪的时候,此时处理得当,体质常常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看得尤其明显。

所以要珍惜每一次身体出现症状的时刻,顺势而为,或解表,或暖中,总之通过艾灸,唤醒身体内的元神,给元神一点帮助,让元神为我们高效地修复身心,恢复健康。

最后要提醒一下,无烟不成艾,好的艾条才能保障灸后的效果,在如此宝贵的三伏天里艾灸,尽可能选用合适的好艾条艾灸,也很重要。

同时,要记得及时排烟,否则浓度过大的艾烟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灸法专著推荐

想了解更多传统灸法?本文作者柳少逸先生特别研究《扁鹊心书》,将其中灸法细细为我们解析——

《扁鹊心书灸法讲解》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免费试读电子书

《扁鹊心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年)。托名扁鹊所传,由北宋窦材辑,清代胡念庵参论。本书共分三卷,主要内容介绍灸法,包括经络、灸法等施治原则,各病症的治疗,后列气海、石门、关元等二十二个灸穴。尽管其法“周身用穴”仅有26处,然其施用临床有种疾病之多。具有取穴少而精,方简力宏、执简驭繁的学术特点,即将复杂的症候,高度概括为一穴一法验于临床的特点。且便于推广应用,尤适用于基层医务人员之学习和应用。

▼往期精彩回顾▼艾灸出马,肩周炎逃无踪

艾灸保健一定不能少这个穴位

艾灸这个穴位,解决难缠的寒湿腰痛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正安聚友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sl/4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