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巴戟天为较常用中药,具有补肾阳,壮筋骨,祛风除湿的功能。过去品种较混乱,直至近代考证始确认广东产者茜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cinalisHOW.的根为正品巴戟。野生、家种均有;野生的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家种的主产广东高要、德庆、五华、广宁以及广西凭祥、钦州等地。
巴戟天生长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的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地区。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的红壤和黄壤土。
1、选地整地:巴戟天育苗地宜选择靠近水源,土壤松厚,排水良好,坡度小的地方。在主产区多选用生荒地,以黄壤土或黑沙土为好。育苗地应提前几个月开荒翻晒,促使风化。育苗前碎土整平作畦,畦高20~25cm,宽1~1.5m,畦面中央略隆起,以利排水。可用有机肥作基肥,根据土壤肥力,掌握基肥用量。
扦插育苗地:选择海拔~m,坡向东或东南,坡度为20°;~40°;的稀疏林地段,或山顶有林覆盖的中下坡向阳地种植,要求土层深厚、疏松的腐殖质土。开成宽50~80cm,高40~50cm的高畦,畦面开沟,以深30~50cm,宽20cm为宜。整地时注意适当保留树木作荫蔽物,以符合巴戟天生长需要。
2、种植方法:
(1)育苗:主要分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两种,以后者为主。此外,还有压藤育苗和留根育苗,但主产区较少采用。
种子育苗:巴戟天定植2或3年后开始开花结果。当果实由黄转红时采收,随即将果实装进塑料袋,扎紧袋口,发酵2~3天后将果肉浆洗净,留下种子,稍晾干后,立即用湿沙拌匀保存。翌年惊蛰或春分时,将种子播于整好的苗床上。一般采用条播,下种后覆1.5cm厚的细土,再盖稻草。待苗长至20cm左右,即可移植。每㎡用种量约为20kg鲜果的种子,主产区几乎没有采用此方案。
扦插育苗:于每年秋季进行。选无病害的粗壮藤,截成长10~15cm,具1~3个节的插条,并剪去1/2~1/3的叶片,几十株或上百株捆为1把,将剪口处粘黄泥浆,然后按株行距5cm排列于沟内,插穗露出地面(有一个节),填土压实,最后扦上遮阴物,荫蔽度为80%。要求当日插完,当日喷定根水,当日遮阴以保证扦插成活。
(2)定植:宜于春、秋移栽种植,以惊蛰至春分种植为好,最迟不超过清明。移苗定植要选择阴天或雨天,气温在18°至25℃左右时进行。巴戟天为多年生深根植物,定植前施足基肥,能促进植株生长和减少病害。基肥采用有机肥为主,地面喷施杀虫药+杀菌剂,以防治虫害。定植起苗时勿伤根。超出的苗用泥浆沾根,并打顶,留地上3节,然后株行距40cm×;40cm定植,每穴1或2株,不可埋得过深。植后盖上压实并浇定根水。当日起苗,当日种完。
定植后即在周围插上30~40cm的芒箕或其他遮阴物,以提高湿度,改良田间气候,防止阳光直射。还可采用间种作物起荫蔽作用。
1、苗期管理:扦插后立即遮阴。荫蔽度在80%左右,药农谓之“育苗见天不见日”。对于实生苗也要给予适当遮阴。育苗3个月后,逐步减少荫蔽度。遇低温暴雨季节时,在苗地应搭弓形的塑料薄膜、防雨防寒。苗期要注意适当浇水。药农谓之“巴戟苗爱水又怕水”。土壤干燥,种子发芽率低,扦插苗不发根,易死亡。土壤积水,易使苗株根部腐烂。在育苗浇好定植水后,宜继续保持土壤湿润。植株高15cm左右时,视长势施肥,如果长势不良,可叶面喷施黑金津叶面肥+强力生根液
为促进巴戟天分枝多,枝条粗壮,须根发达,缩短育苗期,在苗高30cm左右,去掉藤条顶端。育苗10~12个月可移栽。
2、定植后管理和施肥:定植后1个月内应查苗、补种,2个月内适当浇水或灌水。为防止地温过高灼伤巴戟天茎基,以减少病菌的侵入,可除掉深根大草丛,保留浅根小草,但夏季忌锄草。如果植株长势不良,应适当追肥,广东产区于春季施有机肥3:1复合肥,每㎡-kg;秋季和春季一样;忌施纯化肥,应配以有机肥混合使用。施肥以远离茎穴或开浅沟施入为宜。每年结合种苗培育剪去较长的藤蔓,除去病株,除留种者外,摘去其余植株的花序,减少营养消耗,促进根的生长。
3、防治病虫害:
(1)病害:
①茎基腐病:分布最广,发生最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巴戟天茎基、根部、种子都可能感染,病菌的寄生性较强,在巴戟天各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生。多在种植后2~3年的植株上大量发生。始发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气温上升到15℃以上),4月上旬~5月中旬进入普发期,5月中旬~10月下旬出现两个高峰期。防治方法:选择与野生巴戟天相似的生态环境进行种植,以有机肥做基肥,不可偏施氮肥。为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不宜中耕松土,最好是春秋季拔草,夏季用草遮阴,以降低地面湿度,保护根茎皮层不受损伤。多雨季节,应及时排除积水。发病严重病株应拔除烧毁并消毒病穴。在病害始发期,可用沪苗青-倍液+根萎停倍喷射茎基部或浇灌1次;在病害高峰期再进行2~3次。施用1:1阴阳灰(草木灰与石灰),防治茎基腐病,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②紫纹羽病: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受害病根表面呈紫色,当被深紫色短绒状菌丝体包围时,皮层即腐烂,极易剥落;木质部初呈黄褐色,湿腐。该病是由紫纹羽卷担子菌引起的。病原菌利用它在病根上的菌丝体和菌核潜伏于土壤内。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原菌的滋生。防治方法:引种健康苗木,栽植地注意排水,促进巴戟天健壮生长。发现病株及时挖出并烧毁;病株周围土壤用20%石灰水或2.5%硫酸铵浇灌消毒。对新垦地要清除树根和枯枝落叶等杂物。
③煤烟病:由真菌中的子囊菌纲座囊菌目煤烟菌所引起。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都能越冬,成为下一年初浸染的来源。主要危害叶和嫩枝,在病株上形成黑色霉层,似煤烟。严重时叶片和嫩枝表面满覆黑色煤烟状物,妨碍正常光合作用,严重时可使整株枯萎。其发生与蚜虫、介壳虫、木虱等为害有密切关系,害虫越多,病情越严重。所以,应及时消灭害虫。发病后可用矿物油倍,或代森铵倍液喷雾。
④炭疽病、斑点落叶、黄斑黑斑病,可用苯醚甲环唑复配咪鲜胺或复配吡唑醚菌脂1-0倍液喷施,严重时隔7-10天再喷一次,非常严重可采用肟菌脂复配戊唑醇0倍喷施
(2)虫害:
①蛴螬(金龟子幼虫)和大蟋蟀(俗称土猴):都是常见的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②介壳虫、粉虱、蚜虫和红蜘蛛:均为害叶部。介壳虫和粉虱可在幼龄期用噻虫.高氯氟0-倍防治,黑钻或决心或高农乐1倍防治,毒死蜱复配辛硫磷-1倍防治,煤油0.1kg和水kg混合液或石硫合剂喷杀,7~10天1次,连续2~3次。
③千足虫(蚱蜢、大头狗)可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倍,或者氯氰菊酯复配辛硫磷1倍喷施,或氯氰菊酯复配辛硫磷倍喷施
④巴戟天根结线虫病:发病较为普遍,危害较缓慢。植株受害后生长不良,地上部分逐渐凋萎甚至枯死。根部受害后,主根和侧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圆形瘤状物,切开后可见白色粉状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梨形的雌性成虫。病原线虫纲的根结线虫在根内或土壤内越冬,浸染根部幼嫩组织,尤其是根尖。主要是通过种苗、肥料、农具和水传播。巴戟天为深根作物,若用药剂防治根结线虫病,难度大,成本高而收效微。防治方法:主要是杜绝浸染来源,认真选地,育苗以选择生荒地或前作物是水稻地为好;种植地宜选择具有较好肥力的红壤或黄矿壤的生荒地。加强苗木检疫,淘汰病苗,以阻止传播为害。药剂防治可用噻唑膦倍淋施或者阿维菌素倍淋施,并配合强力生根液倍使用
4、肥水管理:
①种植前3-4个月应开山翻土以有机肥斤/亩打底,新地翻土后撒施活性磷斤/亩,再进行整地处理,培肥土壤后应下雨1-2场后种植为宜,应以15°以上后种植为佳。
②出苗至10张叶片左右,应撒施拉多美墨翠24-10-16腐殖酸复合肥30斤或珍珠泉26-5-7复合肥30斤,应在中大雨后地面湿润或小雨前撒施,让肥料充分溶解,让巴戟更好吸收肥效,更好生长,前期管理要细致,叶面要喷施强力生根液倍配黑金津平衡倍或氨基酸妥利美倍,让前期生长更快速。
③第一年管理应以簿肥多施为主,每次30斤左右,以3-5次左右为好,保证成活率和落树更好。
④第二年上半年用肥以养分15-15-15或17-17-17等平衡肥(推荐使用桂湖牌或桂湖蔬果益15-15-15复合肥,含微量元素,对巴戟天生长更好)为好,每亩50-70斤适宜,撒施或埋施用肥2次,下半年用肥1次,以高钾肥50-70斤每亩撒施或埋施,用肥时间同样为中大雨后地面湿润或小雨前撒施埋施
⑤第三年用肥以钾、钙为主,以氮、磷、硼为辅,上半年推荐使用一次硝酸铵钙50斤/亩,第二次以平衡肥蔬果益50斤配硼砂20斤/亩,下半年推荐高钾复合肥50斤/亩配50斤硫酸钾/亩,用肥时间同样为中大雨后地面湿润或小雨前撒施埋施
⑥第四年(生长较好的巴戟天可以在今年卖出),资金充裕的可以按照第三年管理方法再进行一年,让巴戟天生长更好,巴戟肉更大,产量更好。
巴戟天野生、家种均有。家种的一般以种植4~5年后采挖为宜。5年后采挖药用价值更高,但巴戟肉会更老身,对产量增加不大,时间以秋、冬季为好。挖取后随即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芦头,放在阳光下晒至六七成千时,用木槌轻轻打扁(须注意勿将巴戟天打烂或使皮肉破裂),再行晒干,然后将粗根切成9~13cm长,中细根条切成6~7cm长,即成商品。
巴戟天根呈扁圆柱形或圆柱形,稍弯曲,具纵皱及深陷横纹;有的溢缩或外横向断裂露出木部,形成连珠状或节结状,长短不一,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褐色,有的微带紫色。质坚韧,折断面皮部厚0.5~0.8cm,紫褐色或带蓝紫褐色,木部齿轮状,圆柱形,坚韧,黄白色。味甘微涩。
科学管理,健康种植,巴戟更健康更高产!!!
注明:部分图片或内容取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