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毛/毛/虫
“
他们应该是可以变成蝴蝶的吧,
只是今生的运气不够好。
”
一
还有半天就要放清明假了,弥晓坐躺在椅子,闭上眼,忽然间就忆起南婆婆,一个平平凡凡的老人家,不知为何,眼泪不自觉地沿着眼角顺着脸颊落下。南婆婆是弥晓的邻居,已经忘记具体是哪一年婆婆过世的了,弥晓的记忆力一向很差,能记得南婆婆的事已经不多了,随着南婆婆越走越远,弥晓对南婆婆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南婆婆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南婆婆很迷信,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大家叫南婆婆去拍照,南婆婆不肯,说是拍了照就没魂了。
二
在弥晓记忆里,南婆婆一直是老人的模样。不知是因为年老还是有疾,走路一直是弯着腰,头发花白,穿着民国的棉布衫,个子小小的,模样是弥晓见过最好看的老人。
弥晓家住在南方一个小村庄,弥晓家的屋子和南婆婆家的是相连的,可能是某个地主家的屋子,两家并没有什么血亲关系,却是住在一座房子里。
南方的冬天有些刺骨,弥晓用脸盆装着热水洗完头,便用干帕子擦了擦头发,赶紧跑到伙房。伙房里两根电线吊着闪出微黄光的钨丝灯,弥晓的母亲和南婆婆围在炉火旁边烤着火,炉架是三根铁上面一个铁圈焊接起来,把三根铁往地面打下十来公分,便是那边传统伙房配置了。炉火里的火苗忽闪忽闪,弥晓拿个板凳坐下来,低下头把头发都往前拨开始烘烤头发,南婆婆轻轻地帮弥晓拨弄着头顶的湿发,弥晓的头发是那时候村里流行的清凉头,也就比男生的头发长上那么一点点。南婆婆微笑着着和母亲聊着什么,弥晓静静地听着,母亲什么表情她不太清楚,但她知道南婆婆一定是在微笑的,那是她见过的最温柔的微笑。忘记了怎么插的嘴,弥晓问:“婆婆叫什么?”实际的问题应该是南婆婆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怎么叫怎么形容,弥晓再自问自答:“老骨头”。母亲马上嗔骂道:“小蠢子,叫老人家”,南婆婆笑出声:“是叫老骨头了,都这么大年纪了不叫老骨头叫什么”。
三
今天是清明节,昨天还有点热有点晒的天,今天变得阴沉,风没有方向地吹着,有点微凉。
弥晓上次去祭拜南婆婆,是去年除夕那天,按照当地的习俗,过年那天要去已故亲人的坟上拜祭,当地人叫辞年。那天上午弥晓和父亲、哥哥们爬到山上,到爷爷奶奶坟前给他们辞了年。吃过午饭后,弥晓和哥哥拿了些纸钱蜡烛去给南婆婆辞年。南婆婆没有葬在山上,是葬在他们自家的一片地里,地也是开垦山土来的,近些年村民们响应国家号召退耕还林,之前一片菜地已经成了树林,之前的路也已经长满藤蔓杂草和刺蓬,弥晓差点以为要无功而返,好在哥哥在前面东钻西躲劈刺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南婆婆的坟地。周围都是树木,只有南婆婆这片地未种棵树,地里就南婆婆一座坟,长满了杂草。坟顶上还插着清明节南婆婆家人扫墓时的假花,也是这一片荒芜中唯一的颜色。到了墓地,哥哥开始割南婆婆坟上的荒草。十来分钟后哥哥把荒草割得差不多,弥晓点燃纸钱,点上蜡烛,叫哥哥拿出烟来,扔了几根一起烧了,扔进去后弥晓突然不确定,南婆婆抽烟的吗?好像是的吧,是呀,弥晓的记忆一直很差。给南婆婆做完揖,已经不能原路返回了,已经没有路了,两个人只能继续往前走。弥晓走了几步,回头看了看孤立在荒草中的坟,下次还能找得到吗?
四
弥晓的爷爷奶奶很早就过世了,和很多的农村家庭一样,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照料孩子。
弥晓家的猪圈里养着两头猪,早上吃完饭后,母亲就会把猪食放在煤炉上,让它慢慢煮,中途需要加两瓢大米,让猪长得更快些,等到猪食熟了,再加三四瓢米糠和猪食搅拌均匀,再把猪食一瓢一瓢搲倒一个大盆里,让它放凉了。母亲出去干活去了,煮猪食的活就南婆婆帮着干了,还顺带帮忙把煤给换了,再在煤炉上打锅热水烧着。这是弥晓有记忆的时候偶尔记得的,母亲说弥晓还小的时候,她要出去务农,弥晓只能留在家,也是南婆婆和南婆婆孙女帮忙带着,母亲说弥晓的姐姐、堂哥堂弟们,还有周围邻居的几个孩子都承了南婆婆的恩情。这些,弥晓自然是不记得了。
五
南婆婆总是微笑的,弥晓一直觉得,南婆婆是她见过最美丽最慈祥最和蔼的老婆婆,早晨起来,总是看见南婆婆拿着梳子在屋前梳着头发,整整齐齐盘起来,没有一根碎发掉下来。
小的时候,弥晓和周围的小孩子都是听着南婆婆的故事长大。那时候南婆婆家点着煤油灯,昏暗不明,炉里烧着柴火,时而发出啪啪的声音。也有时发出急促的呼呼声音,大人们说这个火在笑,有好事发生,弥晓觉得,火在笑的样子有点像南婆婆笑的样子,温柔又好看。吃完晚饭弥晓就围在炉火边,坐在小木墩上面,已经围了有好两个小孩子了,南婆婆开始讲故事。故事具体弥晓已经不记得了,隐隐约约记得一个是讲山上老虎吃人的故事,另一个是吃人妖怪吃掉一个人并伪装成她去她家准备吃她的家人,被故事里的姐妹发现然后用计将她困在柜子里烧来开水烫死的故事。这些故事一度让弥晓不敢回家不敢上厕所。是呀,现在想起来,南婆婆好像讲的都是恐怖故事。微笑着讲这些让当时只有五六岁的孩子们吓得紧紧缩在一起,吓得弥晓回家都是用最快的速度跑过黑暗,那是弥晓和周围小孩子们唯一的睡前故事,他们被如此吓着又继续听着成长着。
六
读了初中,弥晓开始住校,一个月两天的假回家。后来,弥晓的母亲也出门打工了,弥晓寄居在了外婆家,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再后来弥晓大学毕业也开始了工作,那年过年,弥晓拿着自己挣的两百块给南婆婆包了个红包,既开心又满足。
弥晓是个很胆小的人,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小孩误吃了老鼠药,给毒死了,小孩子尸体就摆在家大堂里,弥晓跟着跑去看了,小孩在全身布盖着,弥晓偷偷看了两眼吓得跑回了家,晚上跟姐姐睡在一张床上,时不时跟隔壁的母亲说上两句话,房子是用木板隔开的,母亲知道弥晓定是怕了,去隔壁给接过来一起睡,弥晓这才睡着。
记得在南婆婆离世后的一年中元节,弥晓梦见了南婆婆,在南婆婆家弄子里。见到南婆婆,弥晓想,南婆婆不是过世了吗,难道是做梦,南婆婆伸过手来,手里拿着一些十块五块的钱,说要给弥晓花,弥晓把钱推回去,连忙说:“婆婆我都打工了,应该是我给钱你花才是”。后来弥晓就醒了,发现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弥晓泪流满面,拿起手机给母亲打过去“妈,我刚梦见婆婆给我钱花...婆婆是不是在那边过得不好呀”,说完弥晓已经泣不成声。后来,弥晓再也没有梦见过婆婆,婆婆应该真的走了吧。
七
长大后弥晓总是想,南婆婆的一生那么苦,为什么总是那么温柔地微笑?当然,弥晓也见过南婆婆生气,在她训斥自己女儿的时候。
南婆婆是童养媳,南婆婆的丈夫对婆婆很好,有一次南婆婆丈夫跟别人出去死在了路上,那以后南婆婆带着女儿在婆家过得很艰难。也有人给南婆婆做媒,但是南婆婆为了女儿一直没有改嫁,弥晓时常想南婆婆如果改嫁了,是不是后半生就会幸福了呢?
弥晓叫南婆婆的女儿叫姑婆。弥晓印象中,姑婆智力不如普通人,南婆婆为了女儿的幸福,招了一个入赘女婿,听长辈们说他以前是教书先生,因为懒就假装疯了。弥晓不知道他是真疯还是假疯,不过他用石子、烧火棍写在地上、墙上的符号,弥晓是一个也不认识。姑婆的腰也是弯的,小时候是微弯,后面到弥晓前些年打工回去看到姑婆,她已经弯成九十度了,再看到堂屋里放着姑婆从山上砍回来的满屋的树枝柴火,那一捆柴不知道比她要高上多少,要重上多少,她是怎样艰难地挑回来的?
八
南婆婆应该也是过上了几年比较轻松的日子,那应该是小孙女找了女婿之后的。
南婆婆的孙女叫晓君,弥晓唤她姑姑,是个驼背,长相清秀。弥晓记得小时候,跟着晓君很多,周围比较小的小孩也是晓君帮忙带过着的,印象最深的是冬天的太阳天,晓君拿出书来晒,书微微发黄,那时候没有这么雪白的纸,因为受潮,略微有些霉气。那时候晓君会跟小孩们说书上的内容,讲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弥晓觉得,晓君姑姑好厉害,懂这么多知识。那时候南方的冬天比现在冷,还能在瓦片上看着一根根晶莹的冰挂,弥晓拿着斗笠,晓君拿着个长竹棍来敲。
晓君还有个姐姐,弥晓对这个大姑姑没什么印象,有记忆起这个大姑姑就在外面打工。晓君读书只读到六年级就没读了,因为脑子比较笨动作比较慢,出去打工跟不上,后面就一直在家帮忙,当然,这个弥晓并不知道,是后面谈起南婆婆一家时母亲跟她说的。后来晓君嫁到了外村,丈夫人很好,对南婆婆一家也挺好,农忙的时候会过来帮忙,后面晓君生了两个儿子。南婆婆过世后,晓君丈夫清明过年也都会去南婆婆坟前烧些纸钱。再后来,弥晓从母亲那里听说,晓君丈夫因为杀虫中毒没了。
九
弥晓记得姑婆是腌菜的一把好手,小时候总能看到南婆婆的碗里装着腌萝卜、腌扁豆、腌酸菜,还有些叫不上来名字的菜。南婆婆家的饭桌上总少不了这一碗腌菜,有的时候看南婆婆用茶水泡饭,就着腌菜就是一顿。以前用柴火烧饭,锅底总是有层锅巴,弥晓和堂弟很喜欢吃,南婆婆就把一大块锅巴分给大家吃,南婆婆自己也拿着块啃,可是她的牙不好,只能慢慢磨,然后给我们讲有趣的事。
前两年,姑婆患上了癌症,去医院住了一段时间院,后面大姑姑把她接了过去,过年也不曾回去。弥晓听闻这个消息是很是震惊,但又好像常理之中,身体受了那么多苦,怎么还能好好的。
十
小时候,弥晓曾跟着母亲去山上捡过树干枝,那个树林里有很多黑色的小小的毛毛虫,人们在砍树的时候,毛毛虫从树上掉下来,被去捡柴的人无意一脚踩死了。他们应该是可以变成蝴蝶的吧,只是今生的运气不够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