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
阜南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结合部北岸。阜南城区是阜阳距离市区最近的县城,城北新区于年开始建设,阜南是三国名将吕蒙、解放军 将领聂鹤亭将军的故乡。曾出土春秋时期青铜器“龙虎尊”等一批 文物。
阜南县素有“名优特产县”、“天然资源库”之称,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柳编之乡、全国 的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安徽省林业十强县、文化先进县。也是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苏商投资中国 城市 潜力城市、年浙商 投资城市。
中文名称
阜南县
外文名称
Funan
别名
富坡城,鹿城之称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安徽省阜阳市
下辖地区
辖29个乡镇
政府驻地
鹿城镇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北岸
面积
.4平方千米
人口
.6万人(年常住人口)
方言
中原官话-阜宿方言片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景点
淮河公园滨河公园安徽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
机场
阜阳西关国际机场
火车站
阜南站、麻城北站
车牌代码
皖K
耕地面积
.8万亩(年)
GDP
.4亿元
文化遗产
嗨子戏
历史名人
吕蒙,聂鹤亭等
特产
方集馓子,郜台板鸭等
目录1建制沿革
2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貌
?气候
?水文
3行政区划
4自然资源
5人口
6交通
7经济
?农业
?工业
8社会事业
?科技
?卫生
?文化
?社会保障
9教育
?城区学校
10文化旅游
?安徽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
?淮河公园
?王家坝闸
?村落遗址
?古城遗址
?古建筑遗址
?古树
?文物
11阜南特产
?阜南柳编
?郜台板鸭
?方集馓子
?曹集河鲜
12历史名人
建制沿革阜南县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据对境内万沟、贺胜台等处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及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年前,先民即已定居在此,繁衍生息,成部落群居住。
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白庄自然村的台家寺遗址已被证明是商代淮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中心。是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级聚落。[1]
春秋时期始属宋,后属楚地,西汉置富陂县属汝南郡,东汉又在公桥集东5里旧名阮城的地方设原鹿县,两县均属汝南郡,后为原鹿与富陂两侯国分领。
三国时属魏之汝南郡,西晋废富陂县。县属汝阴郡,南北朝时,仍属豫州汝阴郡。梁初,改原鹿县置平舆县,后入北魏废。
隋属颍州汝阴县。唐代在今方集区永店设永安县,属颍州,五代不变。
宋属京西北路颍州,废永安县入汝阴县,设焦陂、永安2镇,元至顺元年(0)划颍州南部(今地里城)设颍水县,至正十一年()废颍水县,县境并入颍州。
明属凤阳府颍州。清雍正十三年()升颍州为府,原州地附廓建阜阳县,县境属颍州府阜阳县辖。
民国时期,属安徽省第三专员督察区(后改为第七专员督察区)的阜阳县三(焦陂)、六(地里城)两区辖地,后为王化区之全部及回流区、大田区与临泉县谢集区各一部。
年11月23日,中共豫皖苏四地委、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决定在阜阳南乡开辟新区,建立阜南县。
年1月8日正式组建,初建柴集、公桥、于集、苗集、中岗5个区。3月,建赵集区。4月,中岗区划归颍阜县。
年2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撤销阜南县,境内仍归阜阳县辖。
年6月3日,中共皖北区委决定成立中共阜南工作委员会,析阜阳县润河以南的赵集、苗集、于集、公桥4区及临泉县的方集区、颍上县的黄岗区共6个区于6月30日成立阜南行政办事处,治所(处级)设于薛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6月改办事处为阜南县,隶属安徽省阜阳专员公署。
年5月,将阜阳县的柴集、许堂、朱寨3区划归阜南县辖,即今之全境。[2]
年10月10日袁集镇划归颍州区管辖
年1月2号三塔镇正式划归颍州区管辖。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阜南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安徽省西北部。处东经°16′30″-°57′18″,北纬32°24′19″—32°54′40″之间,东西宽65.5公里,南北长51.9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南与河南省的固始、淮滨两县隔河相望。东南一隅与霍邱县以淮河分治,东邻颍上县,北界阜阳县,西接临泉县。县城古薛集,北距首都北京公里,东南距省会合肥公里。[2]
地貌全县地形分为岗地、坡地、湾地3类,呈现“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岗地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5%,主要位于县境北部及中间偏南的一部分,高程在海拔34米至海拔39米之间,平均比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坡地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主要位于谷河、润河及陶子河下游两岸,形成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洼地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主要位于县境西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洪河、淮河沿岸,海拔在19.5—26米和海拔26—29.5米之间。[3]
气候阜南县地处北亚热带北侧、暖温带南缘,具有暖温带向北亚热带交接的过渡带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既兼有南北气候之长,即降水优于北方,光照优于南方;又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即降水集中且变异性大,旱涝灾害频繁。
县境年平均气温15℃。建国后至年,年平均气温高于15℃的有4年,低于15℃的有5年。民间传统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做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以农历一至三月为春季,四至六月为夏季,七至九月为秋季,十至十二月为冬季。按照气候学规定,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至20℃为春季,22℃至10℃为秋季。阜南县春季从3月26日始,56天;夏季从5月21日始,天;秋季从9月16日始,61天;冬季从11月16日始,天。很明显,冬、夏两季远长于春、秋两季。四季之中,以冬季1月最冷,平均气温仅1.2℃;夏季7月最热,平均气温高达28℃;春季气温偏低,4月平均为15℃;秋季气温偏高,10月平均为16.3℃。就温差而言,春、秋大而复、冬小。春季5月温差 值为10.9℃,秋季10月温差 值为10.5℃,夏季7月为8.4℃,冬季1月为9.7℃。[4]
水文阜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毫米,平均径流量为4.58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27.13%。不计客水和地下水,年人均占有立方米。按土地总面积计,亩均立方米。 阜南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淮河、洪河、谷河、润河、界南河、小润河、陶子河、小草河、小清河等。
行政区划年,阜南县辖28个乡镇和一个省级工业园区,个村(居)。]
县政府驻地为鹿城镇,距阜阳市41千米。
20个镇
鹿城镇
方集镇
中岗镇
柴集镇
新村镇
柳沟镇
朱寨镇
王化镇
赵集镇
田集镇
苗集镇
黄岗镇
焦陂镇
张寨镇
会龙镇
曹集镇
王堰镇
地城镇
洪河桥镇
王家坝镇
8个乡
王店孜乡
许堂乡
公桥乡
龙王乡
于集乡
老观乡
郜台乡
段郢乡
1个工业区
安徽阜南经济开发区
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哺乳类黄鼬(黄鼠狼野兔野猫鼠褐鼠刺猬蝙蝠等爬行类守宫(壁虎)蜥蜴赤练蛇蚯蚓乌风蛇等鸟类喜鹊麻雀杜鹃啄木鸟猫头鹰乌鸦鹌鹑等鱼类鲫鱼鲂鱼黑鱼龟黄鳡泥鳅黄鳝鲤鱼西边鱼鳙鱼鲇鱼鳗鱼鳊鱼鲖鱼窜鲦青鱼(黑鲲)黄鲭银鱼鳖油鲇条角牙红鲤鱼长吻鱼(淮王鱼)针鱼赤眼鳟草鯶白鳝鳜鱼等野生植物马齿苋蒌蒌菜豆本菜面条菜竹节草独草泽蒜荠菜狗尾巴菜地衣木蛾野木耳米儿蒿扫帚苗富苗鸭头苗莞苇王子草大曲草猪芽草等阜南县沿淮河段有数百万立方米的石英砂。[7]甲壳类 有青蟹、土蟹、大白虾、麦虾、草虾、蚌壳虫、枝角类(红虫、水蚤)和桡足类属小型甲壳动物、河蟹。 贝类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及圆背无齿蚌、背角无齿蚌、河蚬、螺丝、田螺、蚬子等。 虫类 蜈蚣、蜻蜓、蝉、蝴蝶、马蜂、蜘蛛、蝎、螳螂、土蚕、土鳖、黄蜂、蚂蚁、蝗虫、豆虫、蝣子、蟋蟀、蝼蛄、天牛、荧虫、天蛾、金龟子、叩头虫、牛虻、蝇、蚊、臭虫、放屁虫、水蛭、蚜虫、瓢虫、大草岭、隐翅虫、步甲、蚰蜓、丽草蛉、蚜蝇、棉卷叶螟、小造桥虫、棉蛉虫、红蛉虫、稻苞虫、姬蜂、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胡蜂、东在小花春、棉叶跳蝉、蓟马、黑盲绿盲春、大眼蝉长春、窄姬春、纤腰巴食蚜蝇、短翘刺腿食蚜蝇、黑带食蚜蝇、食蚜斑腹蝇。 其他 有青蛙、蟾蜍等。
人口年全县总人口突破万大关,年达到.63万人,
航拍县景(7张)
占阜阳地区总人口的10.4%,占安徽省总人口的2.2%,占阜阳地区第5位。[8]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人,汉族人,占总人口的99.52%;回族人,占总人口的0.47%;满族7人,壮族2人,怒族、蒙古族各1人。[9]
年城关镇总人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人,农业人口人,其中吃回销粮的菜农人。[10]
年,阜南县辖20个镇、11个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如下:
第五次人口普查表镇名
人数
镇名
人数
镇名
人数
鹿城镇
王家坝镇
王化镇
方集镇
朱寨镇
会龙镇
中岗镇
袁集镇
许堂乡
柴集镇
赵集镇
柳沟乡
新村镇
91
苗集镇
段郢乡
田集镇
黄岗镇
公桥乡
张寨镇
焦陂镇
龙王乡
王堰镇
洪河桥镇
于集乡
地城镇
郜台乡
老观乡
曹集镇
王店孜乡
年,阜南县常住人口.6万人[11],年,全县人口.1万。[6]
交通阜南位居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丰富地区的衔接带、华东经济圈与京九经济带的交汇区。[6]阜南依托阜阳市,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互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县城距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市仅36公里,阜六、阜蔡、高速公路、京九铁路贯穿县境,距阜阳机场仅20分钟车程。国道、S线、S线省道在县城交汇。境内淮河、洪河流经东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运交通网络,沿淮河可南下长江,北上运河,东达大海。
阜南县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年完成“村村通”工程和乡村道路建设公里,完成三塔至新村、于集至付岗、阜南至中岗等主要县道的大修改建。年县委、县政府实施阜南至中岗、赵集至王店、杏集至王化、于集至付岗、地城至王家坝、张寨至华佗、黄岗村至黄岗镇61.7公里“畅通工程”水泥路改造和公里“村村通”工程,完成段郢至高堰、省道至王店22.5公里沥青路面改造,完成公路建设总里程.96公里,全县公路硬化率达85%,县乡道路晴雨畅通、达村入庄。[12]
京九铁路京九高铁国道阜淮高速沿淮高速合阜高速公路
省道SSSSS沿淮公路
经济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亿元,近五年(较年末)年均增长11.5%;规模工业总产值82.4亿元,年均增长39.6%,增在加值19.1亿元,年均增长34.5%;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年均增长32.8%;财政收入5.5亿元,年均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亿元,年均增长21.7%;对外贸易总额1.68亿美元,年均增长69.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均增长21.8%。[6]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0年94亿亿.7亿.8亿.4亿农业境内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含大豆、薯类,下同)、经济作物、其他作物(蔬菜)和少量绿肥作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年,平均每年播种.75万亩。由于蓄洪耕地面积减少,—年,平均每年播种.12万亩。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复种面积扩大,因而—年总播种面积平均每年.54万亩,比年前提高4.1%。
农业总产值,种植业产值—年平均占总产值的81.8%,比重大的原因,主要是强调以粮为纲,忽视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年种植业总产值比重竟高达95%,林、牧、副、渔业几乎丧失殆尽。—年,调整大农业的不合理结构,注重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使农业结构趋于合理,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到75.6%。[13]
年实现全年农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86.5万吨,增长2.1%;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63%。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认证1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会龙”牌辣椒被评为省级名牌农产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2家。大亚集团被认定为“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新增有效节水灌溉面积1.56万亩。蒙洼安全建设工程和淮河滩地移民迁建进展顺利。认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92万人的安全饮水得到解决。农村“一池三改”项目顺利实施,8户群众用上沼气。新增造林面积1.5万亩。荣获“全省林业发展十强县”、“全省‘十一五’绿化先进县”和“全省优质柳编产品生产示范区”称号。[14]
年实现农业产值70亿元,年均增长4.5%;粮食总产87.8万吨,年均增长5.8%;规模养殖比重年均增长5.5%。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个。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15]
工业年兴办国营大众窑厂。年兴办国营阜南印刷厂。年兴办国营阜南食品厂。 年工业“大跃进”,大办工厂,全县新办国营工业企业62个,规模较大的有 机械厂、第二机械厂、第三机械厂、木器厂、雨伞厂、酒厂、针织厂、玻璃厂、造纸厂、五金厂、电厂、火光砖瓦厂、炼焦厂、空气电池厂、被服厂、建筑社、柳编站等。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一哄而起,缺设备、缺技术、缺资金,盲目上马,有些厂生产出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多数厂根本不能出产品。年被迫下马26个。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使新办企业陷于极大的困境。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县内国营工业采取关、停、并、转的措施,保留12家。年又下马6家,保留6家。年以后,贯彻“五小工业”(县和县以下单位举办的小煤矿、小化肥、小钢铁、小机械、小水泥等工业的通称)方针,先后兴办化肥厂、橡胶厂、麻纺厂、人造板厂、轮窑厂、焦陂酒厂、酱菜厂等。年,全县国营企业共24家,工业总产值(按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4.3%。[16]
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9亿元,增长48%;规模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4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达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以上10家。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完成二期中的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新增入园企业50家,累计达家,其中建成投产77家,在建项目35个,即将开工项目24个;新增投产企业21家,新开工项目48个;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增长57.1%。黄岗柳编产业功能区入驻企业达到30家,实现产值6.1亿元。曹集农副产品加工区、会龙和田集工业功能区入驻企业达到30家。中岗工业功能区签约企业8家,在建6家。[14]
年阜南初步形成林木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2家,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分别递增50%、4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0多亿元,工业化率由15.9%提高到26.6%,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工业园区建设累计投入8.23亿元,入驻企业家,实现产值50亿元,财政收入万元。[15]
社会事业科技年阜南科技工作取得新进步,5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项,同比增长%。[14]
年省、市认定科技成果项,申报专利个,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15]
卫生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先进县。[14]年阜南县被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新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家,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0所,村卫生室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连续四年位居省市先进行列。[15]
文化阜南文化底蕴深厚,有古镇地城、薛集、三塔、中岗、方集、柴集、焦陂等三十余处,曾出土春秋时期青铜器“龙虎尊”等一批 文物。阜南县是淮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间艺术异军突起,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戏曲、舞蹈、书画等丰富多彩,如中国 的“嗨子戏”,年,安徽省阜南县的“嗨子戏”,入选第三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5。朱寨浩浩荡荡的民舞“高跷”、“肘歌”、“三仙会”、“大头娃娃”等,遍布全县的“花挑”、“旱船”、“跑驴”、“打五扇”、“红灯”、“秧歌”、“淮词”、“琴书”、“灶书”、“大鼓”等,以及乡镇各集市每年定期举办的各种特色的庙会、灯会、家会等和民间特色节日,是阜南一大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和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17]
年,阜南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家书屋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个、乡镇体育健身广场2个。黄岗柳编技艺、阜南嗨子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重大进展。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化先进县。[14]
年阜南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9家,农家书屋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71个,被命名为安徽省文化先进县。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取得成效,黄岗柳编技艺、阜南嗨子戏获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获批授牌。[15]
社会保障年全县家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3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参保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72万元。投入资金6.02亿元,圆满完成33项民生工程,被市推荐为全省民生工程先进单位。建设保障性住房套,发放住房补贴户,困难群体住房条件有效改善。财政扶贫力度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扎实实施,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群众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新增城镇就业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12%。[14]
教育小学
抗日战争结束后,一般乡镇中心小学只有4个班,保国民小学只有1至2个班,学生20至30人,教员待遇低,教学质量差。至民国36年()冬,小学校全部停办。 阜南解放后,随着新政权的建立,重视兴办教育事业年4月,方集开办徐大庄小学,秋季开办有苗集区民主高级小学、王化小学、中岗完全小学、黄岗小学、许堂小学、前堂小学、朱寨小学共7所。至年9月,全县公办民办小学已达97所。翻身得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学习文化,人民政府提出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教育部门对工农子女入学放宽年龄,减免学费,小学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年全县有所小学,在校学生人,由于大批农民子女入学(许多是超龄的),至年小学虽只增加10所,但在校学生比上年增加了%,达人,公办教员人。年全县小学校增加一倍多,达所,在校学生增加34%,达人,教职员工增加%,达人。以后数年在校学生逐年递增。年全县小学所,在校学生人。年小学猛增至所,在校学生人,公办学校教职员工人。年至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学生退学很多,有些教师下放“支援农业”。经过调整、整顿,年全县有小学所,在校学生人,教职员工人。 解放初,小学学制沿袭“四二制”,取消公民、童子军训练课。年10月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改小学为5年制,年春阜南县文教科决定从各区中心小学一年级开始试行。年仍恢复“四二制”。初小开语文、算术、体育、音乐、美工课。高小增开自然、历史、地理。年,高小增开农业常识课。增加高年级学生在校劳动时间。年8月,颁布《安徽省全日制6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小学6年级开生产常识课,4至6年级学生每年劳动半个月。 年小学一律实行5年制。年1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小学设8门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 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小学又实行6年制。
中学
抗日战争前,阜南境内没有一所中等学校。抗日战争开始后,当地先后创办及外地内迁的普通中等学校骤然兴起,共12所,这些中学开办期间,共有55班,学生3人,先后毕业0余人。
解放后,阜南县人民政府于年在中岗开办全县 所初级中学,3个班,学生人。第二年迁至阜南城关,命名为阜南中学,6个班学生人。年发展到12个初中班,学生人,教师80人,改名阜南一中,在中岗设阜南二中,在三塔设阜南三中。年在公桥设阜南四中。
年后,中学教育事业复苏。年对中学教育进行整顿,提出“保留建制,办好初中”方针。年全县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人,教师人。公社、大队小学普遍增设初中班,叫“小学戴帽”或“戴帽中学”。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所,达历史 纪录。在校学生人,比年还减少人。年,全县有完全中学三所(阜南一中、中岗中学、三塔中学),初级中学77所,在校学生人,教师人。建国35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人,高中毕业生人。
毕业生和升学率,年,全县首届高中毕业生70人,参加高考被录取大专院校45人,占毕业生人数64%。“文化大革命”十年间高考制度被废除。年恢复高考,同年全县高中毕业7人。录取19人,升学率为0.76%。年,高中毕业人,录取57人,升学率为2.6%。年高中毕业人,录取96人,升学率为4.75%。从年至年,全县共为大专院校输送学生人,高中中专人,初中中专人,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出国留学生4名。[18]
年县城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建七小、九小、十小及二初,新建和加固校舍19平方米,公选教师名,取缔非法办学99所。阜南县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被定为安徽省学前教育试点县。[14]
年新建城区公办学校5所,改扩建2所,创建5所市级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被评为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安徽省学前教育试点县,荣获省级教育示范区称号。[15]
城区学校学校类型学校名成立时间地址占地面积省重点高中阜南县 中学
年
淮河东路
16.7万平方
阜南县实验中学年曹集北路17.35万平方市重点中学阜南县第二中学
年
焦阳北路
46亩[19]
阜南县第三中学
年
地城西路
14万平方
公办初级中学阜南县 初级中学
年
环城北路
均是4万平方阜南县第二初级中学
年二中初中部阜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0年三中初中部阜南县第四初级中学
年实验中学初中部阜南县第五初级中学
0年新建阜南县第六初级中学
0年新建私立初级中学阜南县春晖中学年阜苗路00多平方米阜南铸才中学年曹集南路00多平方米阜南成城中学年阜南文勤中学年阜南龙华中学年公办小学阜南县 小学
年
淮河东路
0平方米
阜南县第二小学
年谷河西路
00平方米
阜南县第三小学
年环南路
平方米阜南县第四小学
年
运河路
平方米
阜南县第五小学
年
洪河路1万余平方米
阜南县第六小学
年
黄岗路
4平方米
阜南县第七小学
年陶子河西路
70亩阜南县第八小学
.年淮河东路
均是60亩阜南县第九小学
王园村
阜南县第十小学
.年新建阜南县第十一小学
阜南县第十二小学
年阜南县第十三小学
年阜南县第十四小学
阜南县第十五小学
年阜南县第十六小学
公办幼儿园阜南县直幼儿园
年
柴集路0平方米公办幼儿园阜南县育新幼儿园
年
淮河东路.文化旅游阜南景点有: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淮河风景区,以人文景观和古遗址、古文物、古文化、古集镇为开发主题的田集黄巢公园,以弘扬“王家坝精神”为主题申报的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湿地生态景观的王家坝闸等。[20]
安徽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安徽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具有特殊的行蓄洪功能,水源充足,
动植物丰富,生物多样性稳定,适合本地鸟类和过境候鸟的生存、繁殖和过境取食,已具备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条件,根据专家意见对规划修改完善后可以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同时专家组要求安徽王家坝湿地公园要立足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做好安徽王家坝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工作。
淮河公园阜南淮河公园又称南湖公园、南山公园。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
境内,是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示范区。淮河公园面积余亩,有休闲广场、环湖特色建筑、水上娱乐中心、动物山庄、儿童游乐园等设施。年底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级风景区。[17]
王家坝闸王家坝闸,是蒙洼蓄洪库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蒙洼蓄洪库的进水闸。蒙洼还保留着沿淮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淳厚的民风民俗,王家坝镇政府整合全镇旅游资源,利用蒙洼宜人的风景、民风民俗以及王家坝水利工程,着力打造“沿淮风情”及生态旅游区,使蒙洼王家坝镇成为沿淮一条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农业生态考察、旅游观光带。[17]
村落遗址万沟遗址位于万沟集东2公里处蒙洼分洪道西部台地上。
遗址背坡面湖,靠近蒙河,高出地面1-3米,面积平方米。年万沟小学校长刘金屏带师生到湖捕鱼进行生产自救时,发现此遗址,并采集到陶片、蚌壳和石器。经地、县部门考察,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地面采集到的石器有石斧、石锛、石箭头、石刀、石铲,其中有带孔石器,陶器有陶鬲足、豆颈、鼎足、网坠和陶器残盖。陶质有泥质灰陶、红陶和夹沙陶。纹饰有篮纹、绳纹、云雷纹、附加堆纹等。
贺胜台遗址位于阜南县城东20公里,黄岗集西南1公里,东距谷河与陶子河合流处米。遗址高出地面6-7米,现存面积0多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3.55-4米,土质呈黑灰色。在地表3-3.5米以下为0.55米厚的灰层,夹杂大量蚌壳、陶片和兽骨。年出土石器有带孔石铲1件,石斧1件,石镞多件;陶器有陶纺轮多件,陶鼎足、鬲足数量众多。因遗址处于两河口,每逢汛期四面环水,台地东端临河处大部分被水冲刷崩塌,形成陡峭断面,文化层清晰可辨。据考古资料分析,遗址文化层分两层,下层为二里头文化层,上层为商文化层。该遗址俗称“贺胜台”,传说岳飞大败金兵后曾在此庆贺胜利,故称。
古城遗址原鹿故城距今阜南县城西南5公里许,谷河南岸。长方形古城遗址清晰可辨,东西约米,南北约0米,夯土城垣突出地面,垣下低洼的农田应即护城河。当地村落沿用古地名,称作城里、城角、前楼、后楼等,统称“阮城楼”。城内有古井16眼。现仍可汲水。阮城东门外路北水井沿上有—断碑,刻育“古平舆县重修莲寺碑”字样。解放后此地陆续出土的文物有战国兵器铜戈、铜镞、弓、戟、陶鼎、陶罐、陶炉、陶壶,楚蚁鼻钱、秦半两,汉五铢、新莽货泉、大泉五十,还有汉铜镜、铜印、铜带钩等。故城春秋时名鹿上,属宋,后为楚所占,西汉置原鹿县,属汝南郡,东汉为原鹿侯国,晋属汝阴。南朝梁置平舆县,齐周时废。
富陂故城位于阜南县城东南十余公里处,故城东至吕家岗头,西王七旗仓、花门楼—带。北靠谷河南沿岗头,南至王冲以南的杨庄、陶庄、腰庄、卢寨、大许庄等村落。解放前后曾出土楚币、汉铜镜、陶器、陶井筒等古文物。西汉置富陂县,东汉为侯国,永元九年(97)复置县,东晋后废。
永安故城位于王堰镇的永店孜,距阜南县城26公里,洪河北岸。遗迹长米,宽0米,地面土层松软,呈灰褐色,土中杂有蚌壳、陶片、砖瓦残砾。5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楚“郢爰”、汉及唐、宋铜镜、钱币及银锞等古物。北千米许,有夯土高台,长宽各百余米,高两米许,上有居民十数家,乡民称它“古城孜”,为永安子城。上有古井一眼,水位恒定,今仍饮用。永安县为隋置,唐武德六年()废。会昌中(-)复置县,五代初废。
颍水故城即今地里城,位于阜南县城南16公里处。元至顺三年()置县,至正十一年()刘福通率红巾军攻破颍水县,县废。故城南门在今地城集南头,洪河分洪道左堤下,居民乔印富住处尚埋有石门枕。北门在今地城小学,宅后有沟,为古城壕。西门为老街西巷口,古双塔福寺之东北隅。东门为集东巷口,三因桥之西。
财邱故城位于阜南县城西南20公里处,南距洪河两公里。南北朝时梁置财邱县,属财邱、梁兴(今艾亭)双头郡,东魏置财州,北齐废。财邱故城遗址今称财城岗、财神岗,财城东西两土丘相连,东起古法华寺、西至湖岸长1.5公里。南起分洪道,北至古城北关宽0.5公里。有古井数眼,还有4间庙宇的法华寺。现寺已不复存在,庙址已建起财城小学。城西有柴王墓。传说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封柴王子要之墓。
焦邑故址位于阜南县城23公里焦陂镇东1公里。楚大夫伍举食邑,宋置焦坡镇,为颍州十镇之一。焦陂铁佛寺有宋宝元二年()立的石碑,碑文有“焦坡前代置镇”。皇祐元年()欧阳修知颍州,常游焦陂。旧时的铁佛寺、佛寺塔、东岳庙、焦陂塘、清河茶园遗址尚依稀可辨。集内外有古井30多眼,尤以原东岳庙左侧的九龙泉水质 。留有“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等名篇佳句。[21]
古建筑遗址五皇庙建筑群遗址位于阜南县城东北9公里柳沟集西南隅。柳沟南北走向,沟东有云台寺,沟西并排建立迎水寺、东岳庙、三官庙、地藏寺,形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寺群。为南朝梁时所建。梁亡,庙废。明中叶在云台寺旧基重建,更名玉皇庙。
玉皇庙占地3亩。大殿塑玉皇大帝一尊,侍女4人,手执日月龙风扇分立左右。东西两厢对立两尊铁佛。院内有条甬道,一侧为钟亭、一侧为鼓亭。山门外有4株参天古松,大可两人合抱,是明嘉靖年间建庙时,由4个山主各植一株。
东岳庙二进三间,大殿内立有12根直径尺许、高丈二的文梓圆柱,基石凿工精细,楹木纵横飞架,饰以花纹。东岳神像居中端坐,四大天王分列两侧。东山墙有清初的一块石碑,院内亦有参天古柏。
三官庙四周砖墙环绕,南有大门楼,为清光绪十七年重修。一对石狮子项系金铃雄踞门侧。两廊为僧舍,正殿高大恢弘,四角飞檐高挑,顶伏青、黄、绿三色琉璃瓦,檐饰飞禽走兽,殿前圆柱8根,雕龙盘旋,鳞须毕现。12扇棂门,玲珑剔透,敷色绚丽。
地藏寺后院,菩萨殿前有丹桂花墀,寺西三百步,屹立三层八角宝塔一座。上立八仙塑像,塔东南面嵌有碑记,联文:“文著高峰德修宝塔,悟化禅林道参金经。”额题“文公宝塔”。原住持僧体仁葬于塔内,其法号“文悟”.故联嵌“文悟”二字。
迎水寺倾圮较早,其状不详。玉皇庙与迎水寺群之间的南北沟上架有石桥,桥西有高四丈、粗合围的黄楂古树1株,根裸露,虬曲龙卷,古朴苍劲,其上枝叶扶疏,荫覆半亩。寺群后有竹园3亩,梓林10亩。今仅尚存玉皇庙的石狮子一对、石门枕一对、石鼓、石香炉各1个及东岳庙的石龙头1个,八仙图的石浮雕一件,石碑4块,石鼓一对。
洪林庙位于于集南1.22公里,背岗面湾,占地平方米,庙宇近百间。有前后两大殿、东西廊房,西院平房为僧舍。大殿及廊房内,泥塑金雕,彩绘四壁,金碧辉煌。外观建筑壮丽,气势恢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庙会。该庙因年久失修,解放前后,逐渐倾圮。现仅存有后殿墙基和清道光二十七年碑刻一块,上书“万类同归”。[21]
古树白果寺白果树城郊大温的白果寺院内有两株古老的白果树。南株高16.7米,主干12米,围粗5.31米,皮及木质小部分已朽;北株高15米,主干11米,围粗2米,尚旺盛。白果寺建于明初,因树而得寺名,则树早于寺,树龄己逾岁。为全县树龄 的古树。
前小庄白果树新村镇于洼村前小庄白果树,高13米,干高7米,围粗1.5米,据说树龄年左右。枝叶扶疏,生长旺盛。
磨盘松许堂西偏北三里许,有村叫盘磨松。村西头宅外有一株苍劲的古松,高27米,围粗1.4米,冠圆形如磨盘,当地叫它磨盘松。村也因树得名叫做磨盘松村,松下有井,水清质优。
高寨五岳庙古松高寨五岳庙,明万历年间建,己毁。在其旧址院内有占松一株。顶高13米,围粗4.1米,树龄约年。树身挺拔虬劲,宛若游龙。树冠叠起,枝繁叶茂,流绿溢翠,四时听涛。旧址正门南又一古松,顶高13米,干高8米,围粗4米,应与院内松树同龄。
郭庄梓树城郊大温郭庄有棵梓树,高13米,粗2.3米,树龄约百年。[21]
文物石器 石斧、石锛、石刀、石镞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和武器。解放后在贺胜台、万沟遗址及城郊阜西乡均有出土,为阜阳地区博物馆征集。 陶器 陶坛 年润河边出土,现藏县文管所。 陶壶、陶坊 万沟乡杨西队出土,现藏县文管所。 陶楼 王化乡新庄村谷堆眼出土,为东汉随葬明器,现藏县文管所。 陶土狗 年中岗区杨家乡黄谷堆汉墓出土,汉代随葬明器。陶狗高32厘米,长33厘米。现藏县文管所。 黑瓷二系罐 地城乡周破楼出土,长18厘米,高15.2厘米,口径9厘米。现藏地区博物馆。 元代陶香炉 年文物普查,在赵集区会龙乡阎庙村发现。工艺精细,造型古朴。炉两边有对称的神态活现的小狗作炉耳,下有3只鼎形虎腿,炉体着绿瓷釉已大部脱落,仅凹陷处尚存。炉高15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11厘米。系元代祭祀用品,藏祀县文管所。 铜器 龙虎尊 商代晚期青铜酒器,因纹饰以龙虎为主,故名。该尊侈口、束颈、折肩、鼓腹、高圈足。通高50厘米,足径24厘米,重20公斤。腹部被3个云纹缕空扉棱分割为3区,每区在细密的云纹衬底上铸出2虎噬人图形;肩部铸出游龙3条,龙首伸出肩处。虎首、龙首均作高浮雕处理。虎尾之下铸1条龙,隔扉棱与另一条夔龙相对,形成一个完整的兽面纹。圈足上部有3个十字镂孔和一周凸弦纹,圈足下部饰3组平雕兽面纹。该尊造型优美,纹饰新奇,堪称商代青铜器精品。与此尊同时出土的还有1尊、2踖、2爵、2觚。这批成组器物对研究淮河一带的商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龙虎尊时代相当于商代早期,距今约3年左右。年6月,阜南县朱寨区常白庄南小润河湾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铜焦斗 系汉代铜器,上有铭文:“寿春波置容升”,军旅用品。口径23厘米。藏地区博物馆。 铜洗 年冬,地城区洪集乡钐岗一古墓葬里发掘出土,口径32厘米,腹径25厘米,深15厘米,重3.7公斤,呈青绿色。系汉代盥洗用具。现存县文管所。 狮凤铜镜 地城乡周破楼出土,直径16.6厘米,汉代青铜照面用具。年7月地区博物馆收藏。 尚方作规矩镜 直径18厘米,为迄今阜南县出土的 的汉代青铜镜。 九乳规矩镜汉青铜镜,直径14厘米。现藏阜阳地区博物馆。 古钱币 郢爰 战国时期楚国金币。年5月三塔花园村小润河南岸出土,共47件, 的一件铃“郢爰”印记19个(在此之前,存世 的郢爰只有16印)。现分藏于国家、省、地区博物馆。 同年6月,三塔乡胜华大队朱大湾出土“郢爰”3件(原为完整的,后被切成3块)重量分别为.5克、68.5克、75.5克,共.5克。现收藏于阜阳地区博物馆。 年9月,方集区关堂乡胡老郢大队聂庄农民廖克治发现“郢爰”一件,重18克,现藏阜阳地区博物馆。 其他 文献 刘吉荣光绪二十年诰命圣旨一卷,年上交地区博物馆。 字砖 “大乐未央宜王”砖两块,长26.5厘米,宽14厘米,三面有字,完整无缺。柳沟乡田塘村王西队出土。年上交地区博物馆收藏。 “富陂”白石印 年,地城区于集乡韩营村出土两方白石印章。一方已毁坏;一方高12厘米,底长5.5厘米,宽2.7厘米,印文为:“富陂凝道堂”,顶刻一雕工精细的石狮子。
阜南特产阜南柳编地处淮河之畔的黄岗镇,盛产杞柳,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
“中国杞柳之乡”。当地5万多农民中,有近一半的人常年从事柳编加工。黄岗柳编产品成为了受欧美市场“青睐”的工艺品,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22]
阜南杞柳种织历史亦达多年。年营业收入达11.2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截至年底,阜南县共有柳编企业家,主要集在黄岗镇、曹集镇、中岗镇、郜台镇等地区。
郜台板鸭郜台板鸭”系地方特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佳味肉食。
产于淮河岸边阜阳县蓄洪库内,该板鸭均选用当地放养日龄左右的笨鸭,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新技术精制而成。日晒夜露、自然风干,不加任何调料。制作考究,形板味美,浸料齐全。食用时无需添加任何作料,是 的绿色食品。二00二年四月十八日“郜台板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列为“沿海与中西部配货营销联合体系”特色配送营销产品。[23]
方集馓子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
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方集镇地处淮河支流洪河洼地,安徽省与河南省交界处,保留着沿淮最纯朴民风民俗和最原始的淮河风光。阜南方集馓子纯手工制作,原料采制淮河洪洼地区,天然绿色。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每逢集市,卖馓者多聚集在集市一角,或设摊卖馓,或现炸现卖。[24]
曹集河鲜曹集地处淮河干流流域,因地理位置特殊孕育了淡水产品,
曹集河鲜
并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尤其以曹集“蚬子”,“河鲜”“淮河鱼”最为有名,河鲜时节,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品“鲜”,垂钓,观光,远足,骑行,自驾前来品“鲜”。逐步转变为周边各县市的“厨房”,“后花园”,逐步成长为河鲜之都。
历史名人阜南县名人辈出,影响深远。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 焦千之,生卒年不详;字伯强,汝阴椒陂(今阜南县焦陂镇)人,北宋官员。 张鹤鸣(—),字元平,号达野,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明朝官员。 张鹤腾(—),字无翰,号凤达,张鹤鸣之胞弟,明朝官员。 张大赓(1—),字杨甫,别号实水,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清代画家。 刘体仁(—),字公勇,号蒲庵,颍州薛集刘寨(今阜南县城关镇)人,清代诗人。 周作雨(1—),阜阳县柳沟集(今属阜南县)南周小庄人,清朝官员。 朱炎昭(—),字鸿升,号飞仙,阜阳县朱寨(今属阜南县)人, 塾师、画家。 倪嗣冲(—),原名倪毓枫,字丹忱,阜阳县柴集(今属阜南县)倪新寨人,凶残多变的军阀。 王治国(—),字利用,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会龙乡西王寨人,系军阀幕僚。 张耀先(—),原名张进荣,号省三,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冷寺张小庄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周洪猷(—),字宣甫,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周油坊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丁待聘(—),原名丁保珍,又名丁允章,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河寨丁小湾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冷纯修(?—),字全善,阜阳县双碑乡(今属阜南县)东冷寺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杨席清(—),字靖华,阜阳县黄岗镇(今属阜南县)东杨寨人,爱国志士。 刘玉瑛(—),阜南县城郊区民安乡刘家洼人, 画家。 刘铭经(—),字永鑫,阜南县三塔集刘寨入, 的教育工作者。 唐惠亭(—),字开畅,阜南县唐家湾人,教育工作者。 吕和笙(-),字大镛,阜南县赵集区会龙乡吕小圩人,进步人士,教师。 方端臣(—),阜南县方集人,俗称“方老端”,爱国武师。 吕子厚(—),原名吕世培,阜南县赵集区何寨乡吕老寨人,医师。 孙超群(—),阜南县白果乡人,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聂鹤亭(—),阜南县会龙乡彭庄人,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张炳恒(—),阜南县方集区王庄乡人,中国人民 特等功臣。 沈恩久(—),阜南县曹集桂庙人, 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干部、革命烈士。 张金良(—),阜南县三塔区大桥乡胡寨村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张钊(—),阜南县黄岗区张寨乡大圩村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25]
来源:百度百科
城市建设,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想了解阜南城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