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白癞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515/8954694.html
养元饮品好像是整个AH估值最低的中大型食品饮料企业,在食品饮料大牛市的背景下,目前只有14倍TTMPE。如果碰上食品饮料的大熊市,岂不要跌到8倍PE?
这公司到底有多差,才导致这么低的估值?
翻一翻看空它的文章,基本上五分钟就能找出这个公司的问题,非常清晰:
1营收乏力,三年没有增长,甚至略有下滑。
2大单品,面临伊利和蒙牛的进攻,有较大经营风险。
3一罐六个核桃根本没有六个核桃,据说只有两个不到,最大的成本是易拉罐。主打健脑和农村市场,忽悠农村人的钱。
4重营销轻研发,靠广告推出来的市场,必然无法长久。
5不差钱却要上市,有割韭菜清仓套现的嫌疑。
针对上边的观点,下边是我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对,可能带有较大的个人臆测。
1关于营收增长乏力。
公司最辉煌的一年是年,随后一直不温不火,除了市场饱和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上图为中国五档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速。六个核桃作为农村人的“茅台”,主要的目标群体应该就是中低和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不大买得起。
这些群体在09-15年的时候,收入增速非常快,是中国收入增速最快的群体。然而16-18的时候,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这部分群体变成了收入增速最慢的群体,18年的收入增速降低到了3+%的水平。
也就是说,09-15年,六个核桃实现了渗透率提高和客户收入快速增长的双击;16-18年,渗透率见顶稳定,客户的收入增速大幅降低,作为可选消费的礼品型饮料,受到了较大影响。双击变成了双稳,营收增长就停滞了。
如果未来中低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又提高起来,六个核桃会不会受益呢?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臆测,有较大概率是错误的。
2大单品,面临伊利和蒙牛的进攻,有较大经营风险。
这个是实实在在,不可否认的。
公司一方面要开拓新产品,另一方面得在核桃乳上承受伊利和蒙牛的进攻。
新产品养元红一直节奏很慢,按照公司的说法“正在有节奏的稳步推进”,且当它不存在吧。
关于竞品的进攻,公司的说法是,六个核桃产品没有覆盖到的空白区域,最容易成为竞品的抢夺对象,所以公司要加快对空白市场的覆盖,抢先动手。
难道六个核桃已经覆盖到的广大区域,竞品的核桃乳就无法抢夺了?虽然目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但这种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安慕希和纯甄就是生生抢走了莫斯利安的市场。伊利和蒙牛的营销和渠道太强大了,没有什么是他们办不到的。
好的一方面是现在伊利和蒙牛厮杀的厉害,双方主要精力都在互撕上,不太顾得上核桃乳的事,对核桃乳投入的资源较少。这给了养元一些喘息的机会。
3一罐六个核桃根本没有六个核桃,据说只有两个不到,最大的成本是易拉罐。主打健脑和农村市场,忽悠农村人的钱。
这的确有点侮辱群众智商,不过保健礼品行业,甚至食品饮料行业、乃至医药行业都是如此。
夸大宣传、过度包装,这是行业的原罪。怕上火喝王老吉、茅台护肝、莫斯利安长寿村、澳洲降脂深海鱼油,都是这样的营销套路。
至少六个核桃饮料里有一些蛋白质吧,类似于牛奶,对人体有一些好处。有些人拿澳洲鱼油替代降压药,这个风险可大得多了。
不过这种问题,一般在公司不顺的时候才会被人铺天盖地的炒,公司顺风顺水的时候不会有人提。有点像是舆论上的“加杠杆”。
4重营销轻研发,靠广告推出来的市场,必然无法长久。
重营销轻研发,这是食品饮料行业的固有特征,茅台、海天都是如此。
关于靠广告来推动市场,我有些不同意见。
年养元饮品的销售费用占比为12%,伊利为24%,蒙牛为27%;
年养元饮品的广告费用占比为3.4%,伊利为13.8%,蒙牛为10.1%;
年养元饮品的广告费用同比降低21%,伊利同比提高33%,蒙牛同比提高38%。
这是一组非常惊奇的数据,打破了惯常的印象。无论怎么看,六个核桃都不是靠广告推动的,伊利和蒙牛才是广告推动型的企业。
六个核桃用极低的广告和销售费用,实现了极高的营收,这是怎么做到的?我之前的文章《广告和渠道》里大概写过,这里再总结一下。
养元饮品是定位理论的高手,将品牌与品类、产品特点连接起来,在消费者脑子中形成固定关联:补脑-核桃露-六个核桃,把品牌植入了消费者心智。
这种独特的心智一旦形成,后续只需要很低的费用,就可以长期维持。
对比下六个核桃和脑白金。
脑白金的主要成分是褪黑素,大部分中国人根本就没听说过,缺乏基础的认知。核桃补脑,这个认知不是养元发明的,而是很多中国人的传统认知,养元很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在“补脑”属性的认知度上,天生就强于脑白金。
另外在中国人的认知里,植物属性的核桃是好东西,脑白金的成分都是化学合成的,不好。所以养元干脆把产品名字就叫“六个核桃”。
广告方面,脑白金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强调了礼品属性,却没有强调补脑属性,广告和品牌分离。养元的广告词,“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仍然是在强调补脑,广告和品牌统一。
最终六个核桃的广告强度远低于脑白金,却实现了差不多的效果。这就是定位理论的威力。
相比之下,伊利和蒙牛的品牌不够鲜明,缺乏独特性,在消费者看来,这俩品牌没有什么差别,完全是同质化竞争。所以这两个公司需要硬拼销售费用,谁不拼就要被对方干掉。
养元的定位理论打法,与同是河北企业的长城汽车非常相似,哈弗H6也是同样的品牌路径。两者都以较低的广告费用,打造出了一个强大的品牌。
5不差钱却要上市,有割韭菜清仓套现的嫌疑
作为一个次新股,的确有这种可能性。公司给出的解释,上市是为了将公司的治理体系规范化,顺便扩大知名度。
如何辨别管理层人品?
资本市场,肯分红就是人品的最佳证明,养元78%的分红率,6.5%的股息,看起来还可以。
不过也有人说,分红大部分落到了管理层手里,他们是自己给自己分红,当然就愿意分红了。那复星国际怎么就不愿意分红呢?
这是养元的总部大楼,一个年利润28亿,分红22亿的企业,还呆在这样的大楼里,算是艰苦朴素了吧,不是那种有钱就为所欲为的企业。
说了这么多,我个人再补充一条养元饮品的风险:闷头做事、不开放。
三年前的长城汽车也是这样的,闷头做事,一副“土鳖”做派,对外很沉默,让人看不清管理层的想法,看不到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看不透企业文化。面对外界的攻击,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看不见,不做出回应。
长城汽车血的经验证明,这一套老派做法在如今的世道上行不通。从去年开始,长城汽车积极对外宣传,提高透明度,甚至主动“打黑”。魏建军离开车间,穿上了紧身西服,频频露脸,雇佣媒体为自己写软文。
养元饮品至今执迷不悟,姚奎章不知道还要在那栋破楼里藏多久。
最后用一张图总结下这篇文章:
w奔波儿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