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生模式罗氏沼虾的稻田养殖技术

图文丨趣观三农

编辑丨趣观三农

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长约11min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前言

稻虾共生模式是一种将罗氏沼虾与稻田相结合的养殖技术,通过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为罗氏沼虾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实现资源互补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对于提高沼虾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养分来源,该技术可以促进沼虾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稻田农业的残留物可以作为沼虾的饲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人工饲料的依赖,降低养殖成本;

该技术可以减少对野生沼虾资源的捕捞压力和水质污染的风险,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对于提高沼虾的生产效率的意义,分析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益,为沼虾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罗氏沼虾的简介

一、罗氏沼虾的生物特性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是一种大型淡水虾类,广泛分布于亚洲的河流、湖泊和水稻田等水域。

1、外形特征

罗氏沼虾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身体呈灰色至褐色,背部有暗色斑纹,它们的身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具有强壮的钳子和细长的触角。

2、生活习性

罗氏沼虾主要栖息在淡水环境中,包括河流、湖泊、溪流和水稻田等,它们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常躲藏在洞穴或植被下,夜晚活动并捕食。

3、食性

罗氏沼虾属于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腐殖质为食,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根据环境中的资源进行食物选择。

4、繁殖特性

罗氏沼虾属于卵生动物,雌虾在体内孵化卵,并将幼虾释放到水中,它们的繁殖能力强,每年可产千余粒卵,短时间内实现种群增长。

5、抗逆能力

罗氏沼虾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性,它们能够耐受一定水温、水质和氧气含量的变化,对环境适应性较强。

二、罗氏沼虾在养殖业的重要性

1、经济价值

罗氏沼虾被广泛认为是淡水虾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品种之一。

其肉质鲜美,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养殖罗氏沼虾可以提供丰富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的生计。

2、市场需求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高品质淡水虾的需要不断增加,罗氏沼虾在众多水产市场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增加。

3、可持续利用

野生罗氏沼虾资源逐渐减少,通过养殖可以实现对该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养殖技术的发展使得人工繁育和养殖罗氏沼虾成为可能,可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并满足市场需求。

4、生态效益

罗氏沼虾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可以起到清洁水体、促进有机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水质和土壤质量;

还能够帮助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数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罗氏沼虾稻虾共生模式

(1)定义

罗氏沼虾稻虾共生模式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将罗氏沼虾引入稻田中与稻作共同生长,实现两者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在这种模式下,罗氏沼虾利用稻田提供的适宜栖息环境和丰富食物资源,同时为稻作提供生态服务,如杂草和害虫的控制、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2)原理

①栖息环境

稻田提供了适合罗氏沼虾生活的湿润环境,包括水域和稻田植被。罗氏沼虾可以在稻田中寻找庇护所并繁殖。

②水质改善

罗氏沼虾通过摄食底栖动物、植物残渣和有机废弃物,清除稻田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水质。

③杂草和害虫控制

罗氏沼虾是杂草和害虫的有效天敌。它们摄食稻田中的杂草和病虫害,帮助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

④有机物分解和养分循环

罗氏沼虾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促进养分的循环和土壤肥力的提升。

(3)优势

①生态友好

稻虾共生模式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需求,降低了农田环境的污染。

通过利用罗氏沼虾在稻田中控制杂草和害虫的能力,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②水质改善

罗氏沼虾在稻田中摄食水中的营养盐、有机废弃物和悬浮颗粒,从而提高水质。

这有助于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生长,并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③害虫和杂草控制

罗氏沼虾是稻田中许多害虫和杂草的天敌。

它们摄食田间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对农作物的危害和竞争,降低了农民对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的依赖。这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还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④提高农产品质量

稻虾共生模式可以降低农作物受害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罗氏沼虾通过控制害虫和杂草,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使农产品更健康、营养丰富,并具备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⑤多样化收入来源

除了稻米作物,养殖罗氏沼虾也可以成为农民的额外收入来源,农民可以获得罗氏沼虾和水稻双份收入。

⑥可持续发展

稻虾共生模式实现了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它能够提升农田的利用效率,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

1、壮苗培育

(1)虾苗选种

在选择罗氏沼虾的虾苗时,要优先考虑健康活泼的、抵抗力强的优质虾苗,避免后期虾苗出现长势衰弱的情况。

(2)培育介质选择

使用适宜的培育介质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些介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虾苗的生长和发育。

常用的培育介质有泥炭土或者稻草等。

(3)控制水温

维持适宜的水温对虾苗的壮苗培育至关重要,通过调节养殖水体的加热或降温设备,控制水温在合理范围内。

罗氏沼虾在水温为25-30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最活跃。

(4)充足的光照

提供适量的光照对虾苗的生长也非常重要,可以利用自然光或人工光源来照明。

确保虾苗每天获得足够的光照时间,一般建议每天12-16小时。

2、水质管理

(1)pH值控制

维持适宜的pH值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定期检测水体的pH值,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可以使用酸碱药物或添加酸碱性物质来调节水质的pH值。

罗氏沼虾的适宜pH范围一般为7.0-8.5。

(2)溶解氧含量

良好的溶解氧供应对虾的呼吸和新陈代谢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增加水面的曝气设备、提高水体循环等方式增加溶解氧含量。

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处于适宜范围内,一般要维持在5-8毫克/升。

(3)温度控制

水温对罗氏沼虾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使用加热或降温设备,对罗氏沼虾的水温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5-30摄氏度。

(4)盐度管理

罗氏沼虾对盐度较为敏感,需要适宜的盐度环境,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整水体中的盐度,可以通过添加海盐或淡水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适宜的盐度范围为5-15ppt(盐度计)。

(5)水质循环与过滤

保持良好的水质循环和过滤有助于去除废物和污染物,提供清洁的生长环境。

使用合适的过滤设备、增氧装置等,促进水体的循环和氧气供应,减少废物积累和水体污染。

(6)定期监测与调整

定期检测关键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和盐度等,通过水质测试仪器或试剂盒进行监测,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换水。

可以种植沉水植物,例如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可以有效改善水质,减少浮游生物数量。

3、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

选择适宜的饲料对虾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可以选择专门为罗氏沼虾配制的饲料,如虾粉、鱼粉等。

这些饲料通常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满足虾的营养需求。

(2)投喂频率和量控制

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控制投喂的频率和量。

一般来说,每天投喂2-3次,保持较为均匀的时间间隔。

投喂的量应该根据虾苗的数量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投喂量。

(3)分批投喂

如果养殖区域较大或虾苗数量较多,可以采用分批投喂的方式。将饲料分散到不同的区域,使得虾苗能够更均匀地获取食物,并减少争抢和浪费。

(4)观察食欲和饲料消化情况

定期观察虾的食欲和饲料消化情况,可以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饲料投喂的调整。

如果发现虾的食欲不振或有大量未消化的饲料残渣,可能需要适当减少投喂量。

(5)饲料质量监控

保持饲料的新鲜和质量是重要的,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定期检查饲料包装日期和保存状态,确保使用的饲料符合良好的质量标准。

(6)配合自然食物

在稻田养殖环境中,虾苗通常可以通过捕食浮游生物、水蚤等自然食物来补充营养。

可以结合饲料投喂,适当利用养殖环境中的自然食物资源,提高虾的综合饲料效益。

4、建立稻田共生区

①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对于稻虾共生区的建立至关重要,有利于适应稻虾共生环境,并提供足够的栽培空间,一般来说,选择耐淹、耐盐碱的水稻品种,如江苏优22号、浙江尼亚等。

②土壤处理和改良

在稻田准备阶段,进行土壤处理和改良工作。

首先进行深翻或犁耕,确保土壤松散通气。

如果土壤贫瘠,可以添加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料,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还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施肥调整,保持适宜的养分水平。

③稻虾共生系统设计

设计合理的稻虾共生系统,包括建立稻虾共同生长的区域布置、水位控制、水质处理等要素,可以采用交替湿润法或稻虾间作法。

交替湿润法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控制水位,使虾有机会在陆地上活动、觅食;

稻虾间作法是在稻田中特定区域或特定行与行之间设置虾苗养殖网箱,利用虾苗和水稻的共同生长。

④稻虾共生区建立

在稻田中建立稻虾共生区,可以通过放置虾苗养殖网箱或设立特定的虾苗养殖区域来实现。虾苗养殖网箱应选择适当规格,并确保稳固安全。如采用交替湿润法,可以在田间设置虾虎口(一种出入口),方便虾进出。

⑤控制水位

稻虾共生区的水位控制非常重要。根据虾苗的需求,适时调整水位,保持适宜的淹水和干燥周期。

5、控制病虫害

①环境管理

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预防病虫害的第一步。

定期清理和消毒池塘、设备和工具,减少病原菌和虫卵的滋生和传播。

保持稻田水质清洁,避免积水和过度腐殖质堆积;

此外,合理调节稻田的水位和温度,提供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

②良种选育

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优良品种进行养殖,提高虾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通过育种和选育工作,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罗氏沼虾新品种,以降低病虫害对养殖的影响。

③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益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降低病虫害发生。

例如,引入食肉鱼类、甲壳类等天敌,以控制病原虫的数量;同时,添加益生菌或其他有益微生物,调节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增强虾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④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虾的健康状态,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选择优质饲料,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体污染和病菌滋生。

⑤定期监测和早期诊断

定期检查稻田中的虾苗和水体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和病原菌迹象。

采用专业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早期诊断,如PCR检测等,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扩散和加重。

⑥合理使用药物

在必要时,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选择对目标病虫害有效、对罗氏沼虾安全无害的药物,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注意遵循药物使用的规范和法规,避免滥用和药物残留问题。

6、收获与管理

①收获时间

根据养殖周期和市场需求,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

一般来说,罗氏沼虾的养殖周期为3-4个月,可以根据生长情况和市场行情决定最佳的收获时间点。

②捕捞工具与方法

使用合适的捕捞工具和方法进行虾的收获,常见的捕捞工具包括渔网、捕虾笼等。

在收获时,可以将渔网或捕虾笼放置在水体中,吸引虾进入其中,然后迅速提起捕捞工具,将虾捕捞上来。

③收获方式

罗氏沼虾一般以整群收获为主,即将混养在水稻田中的虾一次性捕捞出来,也可以采用分批次的方式,按需捕捞一定数量的虾。

注意在捕捞时要尽量减少虾的伤害,并保持虾体完整。

④虾的分类与分选

在收获过程中,可以对收获的虾进行分类和分选。

一般根据虾的大小和品质进行分组,例如将大号虾、中号虾和小号虾分开,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和价格区分。

⑤养殖环境清理

在收获完毕后,对养殖场地进行定期的清理和维护。

清除池塘或水体中的杂物、残留饲料和粪便等,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水质的良好,有助于下一批虾苗的培育和养殖周期的顺利进行。

⑥虾的存储与销售

在收获后,将罗氏沼虾进行储存和销售。

虾可暂时存放在适宜的容器中,如水箱或水池中,保持水质清洁和温度适宜,需要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方式,确保虾能及时上市并获得较好的销售价值。

罗氏沼虾稻虾共生模式的经济、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1)增加收入

罗氏沼虾和稻田虾的共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可以同时从稻米和沼虾两个方面获益,虾类的养殖可以带来额外的收入,而不会对稻米的产量造成明显影响。

(2)提高农田利用效率

稻田虾通过清除杂草和废弃物,保持稻田的良好水质和土壤质量。这有助于提高稻米的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3)减少风险

稻虾共生模式能够降低农田所面临的风险。由于虾类能够吃掉一些害虫和病原体,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损失,农民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稻米产量,从而降低了经济风险。

环境效益

(1)水质净化

稻田虾能够清除水中的有机废料和杂草,有助于维持稻田中的水质清洁,这不仅改善了稻米的生长环境,还减少了对周围水域的污染。

(2)生态平衡

稻田虾和罗氏沼虾之间形成一种互利共生关系,能够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虾类吃掉了一些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对农作物的损害,同时提供了食物来源给鸟类等其他动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3)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稻虾共生模式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

由于虾类可以帮助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数量,农民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避免了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结论

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模式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稻田虾的存在提高了农田利用效率,通过清除杂草和废弃物,维持稻田的水质和土壤质量,从而增加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稻虾共生模式还能降低农田风险,减少害虫和病原体和农作物的损失;

在环境方面,稻田虾起到了水质净化的作用,清除了水中的有机废料和杂草,同时促进了生态平衡;

此外,这种模式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综上所述,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模式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表现出潜力,这种模式有望为农民带来经济收益,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更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王志超,王兴礼.稻田养殖罗氏沼虾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07):36.

杨祖荣.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二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05):36-37.

李才根.稻田养殖罗氏沼虾技术[J].科学种养,(08):37.

童建松.稻田养殖罗氏沼虾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06):26-27.

冯微微,丁玉珍.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02):+.

缪艳阳,高志宝,李旭光等.沉水植物对罗氏沼虾养殖系统的水质调控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42(03):-.

叶凯.粤北地区罗氏沼虾土塘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44(06):60-61+8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zy/10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