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乔显佳山东民间投入岱崮地貌研究已有约一二十年时间,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作为“中国第五大地貌”地位的确立,以及对临沂、枣庄等崮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拉动作用。随着研究深入,有关专家确认,济南地区存在岱崮地貌,且首次提出“张夏崮群”的概念。西福崮,被叫成山好多年近些年,济南部分具有岱崮地貌特征的山岳,被开发成景区,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尤其对近郊乡村旅游以及城市周边游憩带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就有位于南部山区,实际处于济南市市中区范围内的青铜山大峡谷景区。不过,记者近日首先探访的这座岱崮却在景区对面,与之遥相对应。探崮的过程比较辛苦,车辆放在青铜山大峡谷景区停车场,徒步向西、向北找个小路上山。山下为一段碎石小路,随着攀高,人的活动越来越少。期间,经过两片当地农民开辟出的田地,其中下面一块种着果树,有人打理,上面一片已经撂荒。由此继续往上,就需要自己开路了,异常难行。同行者,“中国当代徐霞客”李存修先生,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地理专业教授邢继德,都是对岱崮地貌再熟悉不过的专家,攀登经验十分丰富,可以从一片原始芜杂的山林中找出前进道路。在无人向导的情况下,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攀爬,终于抵达崮根的地方。此期间,这段历程充满了惊喜的发现。西福山从青铜山大峡谷门口望去,活像一对母子狮,母狮的头朝南,小狮的头朝北,均踞在山峰处。但这种看法见仁见智,邢继德教授则认为,像潜藏的神龟或巨鳌。真正进入崮山里,仰头往上爬,发现崮峰的造型活像一只巨龟,有趣的是,随着攀登越高,龟的头部呈扭动状,动态十足,且极具神韵。翻过一个山坡,爬在前面的邢教授惊喜地喊起来,原来对面山体上有人在放牧山羊,只见山羊从北侧悬崖峭壁上攀爬,实为岩羊。健硕的羊身像一颗颗珍珠洒落在山体中。也许是荒山太寂寥,喜欢攀登的朋友见到此这些有人文气息的情景就会来劲。此时,再回头看西福山崮顶,崮前还有崮,竟是一对“母子崮”。但是“母子崮”也没有坚持多久,随着攀爬升高和角度的改变,巨鳌的气势再次呈现。阅崮无数的邢教授提出,济南这处崮实际可以称之为“元崮”,取元气满满之意。近些年,在我国丹霞地貌等神奇的地质中,多处发现类似“阳石”“阴石”的自然奇观。邢教授所提“元崮”,个中意境大家自己品尝。透过丛林杂树和凌乱的塌陷下来的碎石,以及沉淀的松针土,我们仰头瞥见向上约70度处的崮根了。我无论如何都要靠近它。仍然是邢教授头前开路,他也第一个抵达崮根处。李存修老先生随后,我则在后面收尾,顺便保护一下。冲到崮跟前一段,很难攀登,三人一起用力。轮到我上,咬住所带水杯的提绳,腾出双手、双脚,利用四周凡能够借力的岩石或树枝、杂草,全身用力,才从杂树缝中冲上崮根处。早在登上下面那个山梁时,也就半程,李存修先生感言,这感觉,真像神仙一样!当其时,山谷里清新的山风早已驱走暑气,扑面而来,洗去一路上的疲累。周身每一个毛孔打开,体内之气似乎与自然的气机交互。让人的身体变得轻盈起来。此处必须介绍一下,李存修先生已经82岁高龄,是个活脱脱的“老顽崮”。如果说,之前的感觉是神仙,那么,真正来到崮根下的感觉,已经无法言喻。此崮背阴处,有一块一两平方米的平地,有石块,可以坐一两个人。我们稍事休息,相顾而笑,开着玩笑。终于实际亲近一座济南的岱崮,亲手触摸到崖壁上的石灰岩,感受到那份略带冰凉又棘手的感觉。仰头看崮顶,还有三五十米的样子,崖壁几乎呈90度,度垂立。在没有专业工具加持的情况下,再想攀登已是万难。至此应是我们见好就收的地方了。位于济南青铜山大峡谷西侧的这处西福山,实为西福崮。具有岱崮的典型特征,像锥形山体上,有一30—50米厚的石灰岩。且崮的四周近乎垂直。一般情况下,崮顶会有一段平阔的空地。不管怎么说,能够从上述两位对岱崮地貌有绝对发言权的专家口中,确认济南岱崮地貌的存在,我已经很高兴了。走进一座岱崮地貌特征的景区近年来,山东各地具有岱崮地貌特征的山体,因为山形奇特,景观奇特,有的已在当地旅游业开发中被发现并利用。较早的像临沂沂蒙地区的岱崮,枣庄地区的岱崮,均形成知名景区。在济南也是如此。几次有关山东岱崮地貌的会议,以及之前出版的相关著作中,老乔注意到,对于济南岱崮地貌资源的提及很少,似乎已被人遗忘或淡漠。想想理由很简单,济南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倚五岳泰山,北临中国母亲河黄河,中间,又有甲天下的泉水资源,城内有名城、名士等资源,文化灿烂,历史悠久。除此之外,辖区内还有像齐长城、灵岩寺以及三大名胜这样的景观,“区区”一个岱崮地貌,貌似已经很难引起济南人尤其是学术界和相关部门的浓厚兴趣。但若是这么想,或许会错过了机会。在济南这片土地上的自然禀赋中,岱崮地貌,可以说特别重要。据李存修实地考察发现,山东已发现有岱崮地貌资源的有8市,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临沂、枣庄、济宁、泰安、淄博、潍坊、日照、济南。处于地跨烟、威两市的胶东名山——昆嵛山,尽管有山峰以“崮”命名,但并非石灰岩岩质,也就不是岱崮地貌了。8个市在目前的山东行政区域划分中,超过半数。又因为集中在沂蒙山——泰沂山脉的核心地带,四周人口众多,辐射面大,对于未来拉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共享型社会意义重大。铺垫完了上述,让我们一起走进青铜山大峡谷景区看一看。景区入口左手处,是一座高山,几乎所有的游客看了之后认为,其山形活像一头巨象。神奇的是,在巨象的耳朵下部,潜藏一座建于隋开皇三年的“齐鲁第一大佛”。是济南地区在当年佛教活动发展的实证。众所周知,大凡佛教的重要庙宇、摩崖或古迹,均选在环境优美殊胜、民间所说“有灵气”的自然山川内。其在青铜山大峡谷的存在足以证明今人与年前古人“心有戚戚焉”。青铜山大峡谷景区内的其他山体,有的像盘坐的弥勒佛,有的像瑞兽。弥勒佛若登高换个角度看,又变成了“元宝”形状。人们对于自然地形的观察和体会,既与自身的学养体验有关,亦与心境灵感有关。并不固守,这一点,倒是颇有点儿“唯心”的味道。按照这个逻辑,游客对青铜山大峡谷景区内众多地质造型的状物,极有可能也是受到《西游记》等传统文化以及由此养成的文化心理影响所致。对此不细表。或许也是瞅准这一点,青铜山大峡谷景区在建设中,塑造了很多瑞兽的形状,像狮子、龟,特别是龙,专门建成一个“龙宫”主题的景点,景观十分壮硕。在实地游览后,众人皆呼大开眼界。这里的龙有圆雕、浮雕、刻画、立体、仿真、吐火、喷水……让游人仿佛处于一个地下龙的世界。除了室内人造的龙,室外的四周山体上,还有大自然造就的龙,其描摹状物,那就见仁见智了。龙宫上面建成广场,实为观景台。站在广场举目四望,如一幅山水画展开。这里的山形呈连绵状。山顶四周的崖壁陡峭,几乎不生树木,隔上一段崖壁,则树木葱郁,形成“崖林相间”效果。颇有传统中国画善用皴擦的美感。李存修、邢继德两人一致认定,此就是岱崮地貌,只是与临沂、枣庄等地看到的“孤峰独立”“崮独一只”有所区别,变点为带了。邢继德教授认为,济南的这种岱崮地貌的存在值得重视和研究。而不应该囿于之前看到的“独崮”。其石质同样为容易透水的石灰岩,岩层厚度约为30至50米。据邢教授讲,山东岱崮地貌的形成时间距今约五亿年前,此时,泰山已经形成约20亿年了,其四周还是远古的大海。泰山山顶像个小岛般矗立,露出海面。今天发现的山东岱崮地貌,当时还是汪洋大海的浅海地带,淤泥一层层沉淀,就像今天人们在石灰岩中看到的效果。后来,海退了,出现一片片的石灰岩质的平陆。在气候、水文和重力的多重相互作用下,石灰岩层不断地崩塌,此其间,也不排除因为岩层的升降运动,使部分区域隆起。岁月无声,沧海桑田,最终留下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模样。可以笃定的是,今天人们看到的岱崮地貌,在水文、阳光、重力甚至植物生长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还会继续地发生变化。崮顶的石灰岩不断地断裂、崩塌。这个过程以人类的视角来看,或许很慢,换成地球发展的视角来看,则是倏忽一瞬间。远古形成的石灰岩层在长期的地质变迁中,有的变成了点状,有的变成了带状——群崮连绵起伏,如同彩带一样铺开。在绿色植物的装点之下,好一幅缱绻的图画!泰山北部到济南,过去称之为泰山余脉的济南长清、历城、市中等地崮山,多属于上述情况。专家们确认,包括青铜山大峡谷内的一圈岱崮,济南长清区莲台山的山崮,甚至人们在搭乘京沪高铁,或走京台(京福)高速济南至泰安段看到的两侧山峦,皆为中国第五大地貌——岱崮地貌自然景观。凡去过济南莲台山宾馆的人们,无不对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印象深刻:站在宾馆前的空地上举目四望,宾馆东南—东部—北部—西部—西南均为岱崮,组成一个接近于O型的c型,缺口略朝西南方向。用肉眼望去,莲台山山峰景象奇绝,出离人的想象,正北向山崮,活像一尊坐佛,目视正南。巨佛的两侧,东南、西北山峦活像两头猛虎在潜伏,其中,前者虎头呈微仰状,虎口怒张,气势不凡。西北猛虎似在疾行,看不出头部造型,但其头顶,颈背线条形似,十分传神。莲台山现为国家3A景区。游览项目主要是探洞,访古探幽,特殊的石灰岩被风吹雨淋,形成若干天然洞穴,有的洞还穿透山体,堪称奇观。有的洞穴则成为历代僧道修行之地。提醒济南人注意了——你平时熟视无睹的这些崮山,实际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山岳中都拥有其独特性——除了山东,别处没有。至于岱崮地貌缘何只出现在山东,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学术问题。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地理学教授邢继德认为,这与山东所处的纬度、季风有关。总之,一句话,正是数亿年的时光累积造就的缘分,让济南在拥有独步天下的泉水这一独特自然遗产资源之外,还拥有岱崮地貌这样的自然资源。在青铜山大峡谷一带确认济南岱崮地貌的存在之后,接下来的考察,是一个在世界地理学科“神一般的存在”。请继续跟着老乔去探游。济南第一崮—馒头山济南市长清区张夏街道办事处的馒头山,是一处地理学科中的圣地。放眼神州大地,能够令世界范围内一个学科的研究者如痴如醉,视为学科圣地的并不多。济南馒头山实际为寒武纪遗留,距今约五亿年前,其地层连续。像当时统治地球的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保存的十分完好。因此上百年来,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们瞩目。早在年,美国地质学家韦里士和布莱克维尔德,便对该地区进行测绘研究,成果卓著。后因为其特殊的学术地位,让此处“馒头组”“济南组”地质遗迹迅速受到世界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