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1、明明按照医嘱“水煎,一日一剂,早晚分服”却一点效果都没有。为什么?2、开了治疗妇科崩漏的药却没有疗效,甚至流血还多了。为什么?3、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冰雄酒”,别人用治疗带状疱疹,几乎百发百中。但是你使用后发现,效果并不好。这又是为什么?类似的疑问,几乎喝过中药的人都会碰到。是不是医生辨证不准确?是不是药量用的少了,导致疗效出不来?等等!你还要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你处方里的药,到底有没有问题?
1.自身用药情况会变,谨慎拿药
有的患者在服用完医生给的药方后,就不再找医生复诊,一直私下去药房拿取同样的方子,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当病情轻重缓急不同的时候,处方中药物的剂量也会改变的。不能一个方子用到底,是药三分毒,同样的一个方子,逐渐药不对症,时间久了也会有副作用。2.医院建议在本院拿药?
中药原株一般都要经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炮制,去除或减弱原药的毒副作用,然后才能配伍到药方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中药的毒副作用。
如甘遂、大戟、芫花等毒性强烈的药物用醋炙方法炮制后其毒性就大大降低。
当然,同一种中药经过炮制,也能扩大其功效比如白术这味中药:
白术的炮制方法不一,功效也会有所差异
1、生白术偏向于利水、通便
2、炒白术偏向于健脾补气
3、焦白术偏向于温化寒湿、收敛止泻
这三种不同炮制方法的白术针对于不同的病症可形态却相似
本院有位患者,在当地拿药,药店人员说没有炒白术,但是有生白术,跟患者直说:“买回家自己炒一下就可以了,只要不炒糊了就行”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负责的做法,因为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功效根本不一样,患者怎么知道什么程度是炒焦什么又是炒炭?功效都不一样了,那这病还能治好吗?
下面给大家看几张图张图
左边为白芍,右边为酒白芍
长相可以用一模一样来形容了,但是功效却不一样。
白芍为养血柔肝,缓中止痛,而酒白芍偏于活血
左边为白术,右边为炒白术
看上去也只有轻微的颜色之差,但是同样功效会有一定的偏差
白术有对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有很好的治愈效果,而炒白术则主要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3.有人会问看着一样,我不拿错不就行了吗
这我们就要从药品的等级说起了,大家都知道不同品种的中药在不同产地产出的品质也是会有差异的,中药饮片的品质主要分为三个等级:统货、精品、优等品。
因优等品稀少对于中药材市场来说供不应求,有些无良商家利用地方习惯称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又或是在真品中掺伪(杂)品、更有甚者人为进行非法加工制造仿制品
这些操作让不是十分熟悉中药的人很难分辨出真伪,甚至只有通过理化检验才判断得出。
图片为天麻(上)与伪天麻(下)
4.储存不当也会影响药效,你注意了吗?
中药大多数都是天然植物和动物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油脂、水分等,极易发生霉变、生虫、泛油等现象。如柏子仁、薏苡仁、瓜蒌、土鳖虫等极易生虫;桃仁、杏仁、当归等极易泛油;茵陈、菊花等药材由于包装前未干燥好或仓库内湿度太大,容易出现发霉现象。服用了变了质的中药,患者怎么可能会治得好呢。5.这样煎煮你做到了吗?
除开对药方之外,中药煎煮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看似简单的煎煮,其实也有很多注意的细节。看过之前文章的朋友可能会记得,曾讲到过煎药最宜使用砂锅或搪瓷锅,冷水浸没药物,略高于药面2~3公分,(对于部分药物要求特殊处理,请注意“先煎”“后下”等具体情况说明)一般药物经水浸片刻,再行煎煮。沸后改为微火以免过快煎干。头煎沸后约25分钟,二煎约20分钟(不同功效的药物煎煮时间有不同的时长,请大家谨遵医嘱),将一、二次煎药汁混合一起,分两次或数次饮服。尤其要注意,煎制中药时,因火力过大或加水少、忘记煎煮时间,导致汤汁煎干甚至煎糊,若尚未糊掉,可加水适量,稍微熬制片刻,仍可服用。一旦煎糊,千万不可服用,需倒掉重新煎制。上文也曾提及,炮制方法会影响药效,如栀子,本可清热利尿,而炭栀子善凉血止血。6.为什么中药要煎两次呢
中药煎服过程中,有效成分逐渐由药材内部向汤液中溶解,但也不一定是溶出,当饮片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浓度平衡时溶出会减少甚至停止,这时取出一次煎汁后,加清水建立新的浓度差进行二煎,可使有效成分进一步溶出。
研究提示:煎两次更可煎出有效成分的90%以上,较煎煮一次可提升效率约10%。
此外,由于各种药材的质地坚松有异有效成分的难溶、易溶有别,所以一、二次煎汁的药液不但在浓度上有所不同,而且内容成分也稍有差别,仅仅煎一次是不够的,煎两次比较合理,少数地区还煎第三汁。
由于手动煎药过程十分繁琐,所以更建议大家使用自动化机器煎药,安全无菌,又能充分发挥药效作用。
7.中药汤药的服药时间有讲究
“水煎,一日一剂,早晚分服”,似乎成了中药的固定服用方法,事实上,中药没有达到预想的疗效,也可能是服用方法出了问题。
中药的服用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如疾病在胃部以下(如肝、肾等),一般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用于治疗胃以上(如心、肺等),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具体情况还需参考医嘱。
其次,中药饮片对服用的温度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情况下宜温服,就是煎好的中药液在常温下晾至30~40℃时服用。但是解表、祛寒和活血的汤药应趁热服下,清热解毒、降逆止呕类药,则应待药液冷却后服用。8.不当回事的服药态度不可有
中药的味道很是复杂,大多数以苦味为主,所以常有人在药中加入糖以缓解,殊不知白糖性凉、红糖性温,若把白糖加入温热药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中,都会减弱药性,影响药效。服用中药要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凉,不易消化,且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还要忌油腻,油腻食物可助湿生痰,滑肠滞气,影响消化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后,进一步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另外,还要忌鱼腥味食物,中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是发挥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鱼腥味的食物与这类芳香药物起对抗作用,影响药效。只有严控选药煮药服药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中药发挥其治疗效果,希望以上这些知识能够真正帮助到大家!关于用药问题可添加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