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药品黑榜国药控股同仁堂华润

PS: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医药行业关乎全民健康,药品质量是医药生产、流通企业的根基和生命线。年食药监总局共发布了46份药品抽检通告,位居“黑榜”前三的是国药控股、同仁堂、华润医药集团。安徽省亳州市豪门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同时位列第三。

“黑榜”前三都是大公司

国药控股以18次的上榜次数名列“黑榜”榜首,上榜原因主要是销售的药品及中药饮片不合格。虽然国药控股非生产企业,但作为全国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更应在药品质量把控上做出表率。

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以14次的“成绩”位居第二,其中由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有5次上“黑榜”,涉及杜仲、制没药、乳香、白矾、土鳖虫、远志等中药饮片。另外,同仁堂在全国的连锁药店作为“检品来源”被通告的有10次。

不仅如此,同仁堂也常常出现在地方食药监局的“黑榜”上,主要因中药饮片不合格而上榜。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一年来频繁上“黑榜”,但同仁堂并未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黑榜”第三是华润医药集团,共上榜8次。华润医药的业务体量在我国医药商业中仅次于国药控股,位居第二。据公开资料显示,华润医药集团旗下有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为华润医药集团成功进入“黑榜”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共有5家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入股的地方性子公司上榜,多为检品来源。其次是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因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盐酸洛贝林注射液不合格上榜2次。华润三九(临清)药业有限公司因磁朱丸不合格上榜1次。

并列第三的亳州市豪门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被发现存在取样、检验记录不完善,检验报告不真实;以及编造批生产记录、物料管理混乱、生产现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收回了相关《药品GMP证书》。

中药饮片成为“黑榜”常客

尽管国家在不断加强对中药饮片的监管。年中药饮片抽检信息通告仍然占了通告总数47.8%,将近一半。

据《年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年到年的十年间,中药饮片平均增速达到26.25%,领先整个行业增长。康美药业、中国中药、香雪制药、太龙药业四家中药饮片龙头药企年上半年营收增长均超过10%,其中康美药业的中药饮片业务收入增长35.81%,收入达27亿元。但康美药业也曾在年的4月20日和12月15日因中药饮片不合格两次被食药监总局点名。

伴随行业快速增长的是中药饮片市场乱象,以次充好、染色增重等问题频发。为保障用药安全,促进中药饮片行业健康发展,食药监总局这几年特别重视中药饮片的质量监管。但从年的数据看来,情况并不十分乐观。

(李青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zy/4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