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大数据分析显示,中药是不合格药品的重灾区;不合格药品的检出,遍布全国各省,广东、内蒙古、福建、江苏四省数量较多。
一份最新的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年全国抽验出的质量不合格药品中,中药类产品达到八成以上,广东、内蒙古、福建、江苏四省检测出不合格药品数量较多。
▲质量不合格药品省份分布来源:药智网
为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各省(市)的药品监管部门都会开展药品质量抽验计划,并随时公布结果报告。
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药智网运用大数据方法形成《年药品质量不合格数据年度分析报告》,结果显示:
在批次不合格药品中,药材不合格批次,占比64%;中成药不合格批次,占比22%;化学药不合格批次,占比12%。
▲七种类型、共批次药品中质量不合格占比来源:药智网抽检不合格药品主要集中在中药大类下的中药材、中成药,合计占比达到86%。“通过统计数据发现,中药材质量问题十分突出。”药智网联合创始人、研发中心总经理李天泉告诉《财经》记者。
其中,中药材的不合格数量尤为突出,占不合格药品总数的64%,中药饮片企业占比相对年也大大增加。
中药材抽检不合格率的增加,一方面与国家对药材质量的监管力度加大有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各环节对中药材质量问题认识不深、把关不严、存在故意违法违规销售假劣药材(中药饮片)现象以及药品标准的不完善等问题。李天泉认为,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报告显示,按照出现不合格药品的品种数量统计,前16家都是中药饮片企业;在不合格药材品种Top20中,红花数量最多,个(以不合格批次计,下同);白矾排名第二,86个;地龙85,排名第三。今年新上榜药材有白矾、土鳖虫、砂仁、人参、粉葛、谷精草、党参、冰片、白及、菊花、葛根、地枫皮、醋没药。
不合格药品的检出,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其中广东、内蒙古、福建、江苏四个省检测出数量较多,不合格药品数量均在批次以上。
在不合格药品之外,盗用正规药企的名号,生产假冒药品的问题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