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
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故乡名字。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
当然,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评论:
《地名是回家的路“徽州”不妨考虑恢复》引发各界对乱改地名现象的热议
随后《人民日报》又发出微评
▼
这个评论说得真好!
觅渡君要为《人民日报》点赞、鼓掌!
地级市(地区)地位不低,改名审批难度也很大。近年来更名的案例,大多是经过反复酝酿,确认符合历史文化才更改的。比如:襄樊改成襄阳。
▲襄阳古城
但乡镇可就不同了!乡镇的地盘有点小,乡镇的地位有点低。于是,当一个乡镇因种种原因被改名时,经常不需要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直接被代表了,找谁说理去?
具体到苏州吧。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乡镇名称颇多变化。上世纪90年代早期,少数乡镇名称因“不吉利”,被改名了。
举一些栗子
↓↓↓↓↓↓
因不吉利而改名1、昆山市陈墓镇
年复名为锦溪镇。之所以叫“复名”,不叫“更名”。是因为此地在北宋大观元年(年)就曾名为“锦溪”。宋代一位陈姓妃子葬在此地,更名为“陈墓”。
▲湖中央的陈妃墓
虽然回避“墓”字有迷信之嫌,但这次更名有历史依据,当地人民不反感。优美的“锦溪”二字与水乡古镇更匹配,客观上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锦溪古镇风光
2、吴县市陆墓镇
年更名为“陆慕镇”。虽然不伦不类,好歹字不同却音同,基本不影响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
▲陆墓古镇
而且,年陆慕、蠡口二镇合并为“元和街道”。——不管之前更名是否合理,这事情算是彻底翻篇了。
▲元和街道
陈墓、陆墓连续更名,显然都是觉得“墓”字不吉利。但有关部门是否知道,北京城里的八王坟、公主坟都是大名鼎鼎的繁华之地?
幸好,这两个乡镇更名得早,也没有造成不良后果。
陈墓、陆墓更名算是特例。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轰轰烈烈的乡镇撤并开始了。强镇与弱镇合并,大多延续强镇的名称;彼此各有所长的乡镇合并,则往往另取一个名字。
再举一些栗子
↓↓↓↓↓↓
因乡镇合并而改名1、吴县市太湖镇
年,太湖镇被并入光福镇,苏州太湖镇消失了。
▲原太湖镇的渔港村
光福镇是赫赫有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大镇,太湖镇是偏居苏州太湖一角的渔业镇、小镇。这是典型的“强镇吞并弱镇”,然后沿用强镇的名称,合情合理。
▲光福铜观音寺
——但苏州方面没想到的是,这边一取消“太湖镇”的字号,无锡立即把一个镇改名为“太湖镇”。
虽然有点可惜,但觅渡君认为,发展苏州太湖的旅游业,不可能靠“太湖镇”这个名号。无锡的鼋头渚、灵山大佛和太湖镇没有一毛钱关系。因此,苏州太湖镇没了就没了吧!
2、常熟市碧溪镇
年,原碧溪镇、浒浦镇、吴市镇合并,组建“新港镇”。后来又并入原东张镇。
上世纪八十年代,“离土不离乡”的“碧溪之路”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后,曾享誉全国。
但三个总体平等的乡镇合并,与“强镇吞并弱镇”毕竟不同。再加上开发新港口,所以定“新港镇”是基本合理的。
或许是觉得“碧溪”更有品牌价值吧,年6月,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新港镇更名为“碧溪镇”。
▲碧溪镇境内的苏通长江大桥夜景
有点搞的是,年撤镇建街道,设立碧溪新区,和国家级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体化管理。——碧溪镇还是没了!
3、吴江市黎里镇
年,原芦墟镇、黎里镇合并,成立“汾湖镇”,与“江苏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区镇合一。
被誉为江南“四里”之一的黎里古镇、柳亚子先生的故里,就这样在行政区划的角度没有了,这对黎里古镇的保护、开发简直是釜底抽薪!
▲黎里古镇风貌
虽然如此,觅渡君不反感此次更名。毕竟,芦墟、黎里同为大镇,而且汾湖开发区当时已颇具知名度,区、镇用同一个名字说得过去。
幸运的是,火热的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挽救了黎里!!
年,黎里古镇综合开发拉开序幕
年,汾湖镇正式更名为“黎里镇”
年,黎里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黎里古镇,终于踏上了迟到的重生之路。
乡镇大规模合并,必然有一部分乡镇名称消失。瑕疵在所难免,不宜苛求。
梳理苏州乡镇更名的这五个典型案例,其中有得有失、有进有退,总体上算是合理的,也没有引起民意太大的波动和反感。
终于要到重点了!!
在苏州,有个完全不合理、又延续至今的乡镇更名案例!那就是:
西山镇???金庭镇
往事历历!
涌上心头!
年6月,苏州吴中区“西山镇”莫名其妙的突然更名为“金庭镇”。消息一出,反对更名的舆论沸沸扬扬。但无奈的是,更名已完成行政审批流程!
年6月28日,吴中区举行西山镇更名金庭镇的揭牌仪式。金庭女儿、奥运冠军陈艳青为金庭镇揭牌,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与家乡人民分享更名的喜悦。”
▲金庭女儿——陈艳青
西山人民对更名有喜悦之情?
看看当年的一些媒体报道吧!
▼
光明日报:“改地名热”的冷思考近日,拥有千年历史的太湖旅游代表地苏州西山镇,被改名为金庭镇。消息一出,公众一片愕然。
网友“蛋糕百合”的话引起了共鸣:“自懂事起,就知道太湖洞庭东西山名声在外,意境悠远。更名这样一个比较重大的改变,竟然事先未广泛地征求我们民众意见。”
现代快报:苏州千年西山镇更名“金庭”引发群众抗议(图)6月24日,西山镇领导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西山镇更名为金庭镇已经江苏省政府审批通过,区民政部门负责人也证实5月30日获得批复。
而此前,传闻已经在网络上出现。在当地电视台舆情调查版块中,81%的观众反对更名。
媒体不配合宣传改名的必要性、正确性、及时性,也就罢了,居然还挑毛拣刺!特别是本地媒体苏州广电,居然搞舆情调查,得出81%观众反对更名的结论。
当时,网络BBS很是发达。
看看当年西山网民更不留情的发言吧!
▼
网民“西山人家”:日落西山红霞飞!西山这个地名有什么不好?东山和西山是一对孪生兄弟,和睦相处几千年。她的自然风光让我们西山人为之骄傲!
网民“西山飘渺村”:让我气愤啊,我是苏州西山飘渺村的,几辈子的人都爱着西山,不光是土生土长对西山有感情,也是因为好好的名字为什么要改,西山如果改名了,让我死的想法都有了。
网民“生是西山人死是西山鬼”:在西山生活几十年了
要改名字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这个时代是否只能为经济而存在
难道不能留有一片净土?
穷不要紧只怕穷的只有钱!
对于改名我们只有讨论的余地~
无奈.........
对苏州对家乡有了厌恶感~
不想呆在苏州了~
网民“西山天黄荡”:阔别西山二十年,朝朝暮暮思家乡。
今闻西山要更名,心情感觉很凄凉。
难道说改名后的西山就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吗?西山改名,坚决反对!
网民“西山小农民”:是不是咱要回到封建社会去啊,做什么都先要算个命拆个字啊,看看名字对不对,吉不吉利啊?!
用了那么久的名字,经历了那么多的朝代,也没有日落到哪去啊!
过于不和谐的网民发言,
觅渡君删去了!
改名有没有法规可依?当然有!
▼
年颁行的《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必须保持稳定性,除重要的、名不副实的或带有侮辱性、歧视性等非改不可的地名外,其他无特殊理由的地名原则上不改。
并且地名的命名应遵循“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其中还规定,“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
那为什么要将西山改名为金庭?
当时有关部门官员人士对媒体说:
▼
一个原因是“西山”有“日落西山”的含义,不吉利,有人解释为“走下坡路”;“西”在苏州方言中又与“死”发音类似;且西山经济较苏州地区略显滞后,改“金庭”寓意为“金玉满堂”,大家期望改变这一经济落后面貌,故此更名。
当时的西山镇党委书记盛解元对媒体说:
▼
一些外地客商看中西山这块风水宝地,都想来干一番事业,可是对于西山这个行政区域名字有另外一种想法,并表示不解,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尽量向上反映情况,毕竟改区域名字不是地方政府所能决定的。
当时的吴中区民政局官员还对媒体表示:
▼
目前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镇一级更名需要当地老百姓认可,西山镇在今年2月份提出更名时,也与苏州市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很多的意见,并且大多数人认为,更名对经济发展有利,对老百姓的生活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照地名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哪里看得出西山属于“非改不可”的地名?另外,“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竟然不包括西山人民?而是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闭门开会就行?当时看了相关报道,觅渡君就感到:
I服了YOU!
改名的一些解释有没有道理呢?
北京西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就连中央军委都在北京西山有办公地,觉得不吉利了吗?改名了吗?
“西”与“死”谐音?西园寺烧头香,为什么年年排长队?请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西山经济落后是因为名称不好?乡镇富不富,当时主要依赖工业,但西山位居太湖之中,交通不便,环保要求很高,没有办法也不可能发展工业。——不管改什么名,都无法改变。
众所周知,西山发展只有靠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业。
说到特色农业,西山出产的碧螺春、杨梅、枇杷、太湖三白等,早已声名显赫。需要改名吗?
▲令人垂涎三尺的西山青种枇杷
说到休闲旅游,随着私家车逐渐普及,西山旅游业当时已小有名气。何苦随意改名,自毁招牌?!
▲西山林屋梅海
难道,名字里带个“金”字,才是正宗的“金字招牌”?
深圳,意思是大水沟,影响发展了吗?现在是超大城市、一线城市、金融中心。看势头,超越名字高大上的“香港”,也不是不可能!
▲深圳新貌
如果说“西山”寓意不好,那“吴中”谐音“无种”,是不是也改一下?“苏州”谐音“输州”,是不是也改一下?
媒体报道:当时,获悉西山镇改名一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开口就问:
为什么要更名,谁提出的更名?
阮仪三教授是苏州人!他指出,苏州西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很多古诗和历史记载都有西山的名字,后来的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相对应,全国闻名。在全国也有北京西山、云南西山、温州西山、太原西山等,都是很有名的旅游胜地,没有听说哪一个西山在改名字,而西山的历史和旅游资源和这些地方比,并不逊色。
▲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相对应
当时,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西山经济较落后,旅游业也不红火。但是,把责任归结到“名字”上,觅渡君怎么觉得,这是典型的拉不出粑粑怪XX呢!
岁月流逝
西山更名金庭的不合理性
已是越来越清晰化
1,随意认定“西山”不吉利
认为陈墓、陆墓不吉利,改名情有可原。毕竟,这确实会让一些客商、游客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网络游戏中的墓地形象
但“西山”呢?除了民间传闻的大领导喜欢去“东山”、不愿意去“西山”,到底还有什么不吉利之处?游客和消费者根本没觉得!
那大领导为什么不去“西山”呢?交通不便阿!西山没有高档次的宾馆阿!东山可是有国宾馆——东山宾馆!
不顾基本事实,硬是把责任归结到“名称”,真是醉了!
2,拆散成双成对的洞庭东山、西山
自古以来,洞庭东山、洞庭西山就像太湖的一双“明眸”,风景优美,物产丰饶。堪称天堂中的天堂!
据说,西山镇当时很想改成“洞庭镇”,但是东山镇坚决不同意,西山镇无奈之下,就将曾经用过的“金庭”又用上了。
在世人心目中,东山、西山就像形影不离的“熊大、熊二”。但现在硬是改为“熊大、金猪”,这样合适吗?
3,改得了镇名,改不了岛名
这是最根本的错误!西山镇与陆墓镇、陈墓镇不同!
行政区划名,西山镇改成了金庭镇。但是,金庭镇的核心主体,仍然是“西山岛”!
西山岛是中国内湖第一大岛,这个地理名称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改为“金庭岛”。
这种情况下,认为“西山”不吉利的领导、客商、游客,还是不会来。那改名到底是为了什么?!
4,西山使用率仍然大大高于金庭
更名时,吴中、西山(金庭)官员表示,金庭是个好名字,已经批复下来了,要把金庭宣传好。
九年了,宣传好了吗?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美国的夏威夷,中国的西山岛。
——金庭镇的官方网站,以及制作的一些高炮宣传,怎么不提“中国的金庭镇”?不是说“西山”不吉利吗?
苏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金庭镇,现在也是“苏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什么不用“金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怕不吉利?
苏州大观音禅寺
——这是国家特大宗教场所,是西山岛旅游业的“希望工程”。但是介绍资料中,绝口不提“金庭镇”,通篇只说“苏州太湖西山岛”。
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
——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换成“太湖金庭国家地质公园”?
太湖西山岛—苏州捷安特自行车嘉年华
——金庭镇政府可是主办方之一,为什么不嵌入、宣传“金庭”?还有,面对“西山”这么不吉利的名称,这帮骑自行车的家伙为什么还要冲过来?
建个金色亭子有用吗?
忽然一夜春风来,神州遍地“土豪金”。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土豪金”手机热卖的启发,金庭镇居然在年建成一座“土豪金”的亭子!亭子名为“金亭”,取“金庭”谐音。
有用吗?
有用吗?
有用吗?
完全没有办法!不管改成什么镇,不管建设多少与“金庭”有关的设施,这个岛屿根本无法摆脱“西山”二字的深刻印记!
到如今,除了面子性质的官方资料,民间人士、商业机构有谁主动称呼“金庭”?
这就是宣传好“金庭”??
几年下来折腾够了吗??
真相只有一个!!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与普通乡镇不同,太湖西山岛具有极大的标志性!这种情况下,“地理名称”与“区划名称”保持一致,传播效果最好,传播成本最低。
任何折腾,都是逆天而行!都会于事无补!觅渡君一直相信:
“西山镇”早晚会复名!
转眼间,更名已近9年,当年主导或同意此事的苏州市、吴中区老领导,要么离开苏州了,要么退休了。
在觅渡君看来,之前的更名经历,就算是一种“试验的代价”吧。湖北荆州,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年因区划变动,曾改名土鳖之极的“荆沙市”,后来发现错了,也就改回荆州。苏州地区来说,经历乡镇合并的黎里都能复名,更不用说单纯的西山了!
▲荆州古城
今年,太湖大桥复线将通车,西山岛的交通环境大为改善。苏州大观音禅寺将启用,西山岛的旅游吸引力大为增强。这种情况下,配合《人民日报》送来的政治东风,做点民意调查,表明西山人民渴望恢复原名,然后差不多就可以考虑恢复了嘛!
▲太湖大桥复线今年通车
当然,应不应该更名,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西山(金庭)人民!因此,觅渡君特别想看到西山(金庭)人的态度!——陈艳青就算了,她可是为更名而“喜悦”的。
(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
看见苏州一周年系列活动
①之郎朗钢琴音乐会
游戏全新升级
·每周游戏排名前5位将获得元门票一张
·每天都有1次抽奖机会获得门票一张
(二者均不可重复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