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健脾、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经济效益丰厚。那么党参应该如何种植呢?
党参春播育苗:土壤解冻后,于3~4月播种,春播宜早,干旱地区的春播宜在雨后抢墒播种,播种量2~3kg/㎡为宜;秋播育苗:从10月上旬开始至土壤结冻前均可播种,采用撒播或条播。
将种子与细土拌和后,均匀撒于地表,覆一层薄土,以盖住种子为宜;或先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浅沟,行距25~30cm,播幅10cm左右,深度4~6cm,然后将种子与细土拌和,均匀撒于种沟,微盖细土,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结合。
种植党参忌连作,一般应隔3~4年再种植,前茬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党参种子细小,种子萌发土壤含水量以13%~20%为宜;种子萌发最低地温为5℃,15℃~20℃为最适温,超过30℃不利于出苗。
试验证明党参种子萌发时是需光的,遮光的种子发芽率仅为2%,不遮光的发芽率达15%。用硼酸处理种子发芽率为75%,而对照仅为16.6%。这是因为弱酸可代替光效应。这也证明了种子萌发需光的特性。生产上党参播种不能太深,复土不能过厚,以满足种子萌发时对光的需求。
党参害虫及其防治:干旱时易发生蚜虫、红蜘蛛危害。可喷40%乐果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蛴螬(即“黑桃虫”)、蝼蛄危害,可用毒饵诱杀或在早晨人工捕捉。为了防止农药在党参内残留,达到无公害药材的质量标准,在采收前的50天应禁止施有毒杀虫农药。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