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猕猴桃是近年来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水果,种植面积比较多,而且随着猕猴桃的推广,品种也越来越多,种植技术上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一些年限比较长的果园,随着种植时间的不断延长,一些病虫害也变得越来越多特别是土传病害,加上气候变化比较剧烈,导致了一些病害如猕猴桃褐斑病大规模爆发的现象,需要种植户们引起高度重视。
01
褐斑病是发生在猕猴桃叶片上的一种病害。它传染得极快,发病初期只是在叶片上形成一些形状不太规则的褐色斑块,随着病程的加重,斑块颜色逐渐加深。
同时导致叶面缺水枯萎而发生卷曲,大规模感染之后,叶片会发生大量的枯萎脱落,最后导致猕猴桃死亡。
特别是褐斑病在猕猴桃整个生长季节中都很容易发生,所以它的危害从出苗期,一直到后期结果都存在,所以对猕猴桃的产量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大规模爆发的话,猕猴桃会因为养分不够,特别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不足而生长比较缓慢。
在结果以及结果成熟时会出现大量的弱果、畸形果甚至落果,自然会对猕猴桃的产量产生很严重的损害,从而导致果农的经济效益下降。
02猕猴桃褐斑病发生的原因
有很多果树的病害一样,猕猴桃褐斑病也是由致病菌孢子,引发的一种病害。一般情况下,在空气湿度比较高的环境下发生的几率会更高。
从发病时间上看,猕猴桃褐斑病一般主要集中爆发的时间段是在六月份到八月份,这也是由于这个阶段正处于猕猴桃生长的旺季。
枝叶大量生发,土壤营养成分也比较足,而且空气温度也比较高,同时夏季多雨也给病虫害传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夏季是猕猴桃褐斑病预防的高峰。
03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
总体上来说,对于猕猴桃褐斑病要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其爆发的条件和几率。而根据褐斑病爆发的主要自然环境以及生长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效果还是很好的。首先就是在种植的时候进行消杀。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猕猴桃种植之前要对种苗进行消杀,日常生产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使用生物菌肥进行蘸根,在给根系提供充分的养料的同时,也能够使根系对于一些病虫害进行免疫。
同时微生物能够在根系表面产生一层有效的保护膜。此外在定植之后,有条件的还是要对猕猴桃苗进行灌根,灌根仍然使用微生物菌肥料,还可以加入一些生根剂,从源头上提升猕猴桃的强壮程度和抵抗力。
除了对种苗进行消杀之外,在种植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消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结合土地整理,使用相关杀虫剂或者是生石灰,一般情况下,需要结合深耕来进行效果会更好一些。
除此之外,在猕猴桃生长季节,实时地进行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效措施。特别是在六七八月份猕猴桃进入生长高峰之后要根据现场情况。
及时进行疏叶,既能够减少叶片疯长造成的养分浪费,又能够在猕猴桃的藤蔓之间形成比较好的通风条件,即便是遇到连续降雨也不会形成比较潮湿郁闭的小环境。
对于发生褐斑病的猕猴桃,首先要及时地去除患病的枝叶,避免病源更多的传播,对于清除的病枝病叶,需要异地进行焚烧处理,以减少致病菌孢子在果园的残留。
同时要及时使用百菌清、乙蒜素、苯甲丙环唑、戊唑醇等进行药物进行喷雾治疗,需要注意地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不但要保证整个患病植株都要全部喷施,相邻的植株也要进行喷施,从而加强周围猕猴桃树的预防效果。
由于农药使用始终存在一定的药物残留,而且大多数药物会随着空气和水分的传播进入地表或土壤,特别是进入盛果期之后。
没有套袋的猕猴桃是在使用药物时还会在果皮上造成一定的药物残留,所以,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正确的浓度以及间隔合理的时间,尽可能地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制剂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