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药材全蝎

  

  出自《蜀本草》(《中药大辞典》)、《新修本草》(《中华药海》)1.《酉阳杂俎》:江南旧无蝎,开元初,尝有一主簿,竹筒盛过江,至今江南往往有之,俗呼为主簿虫。蝎常为蜗所食,先以迹规之,不复去。蝎前谓之螫、后谓之虿。

  2.《开宝本草》:蝎出青州,形紧小者良。

  3.《本草图经》:蝎今人捕得,皆火逼干死收之。陶隐居《集验方》云:蝎有雌雄,雄者螫人痛止在一处;雌者痛牵几处。若是雄者用井泥敷之,温。

  QuánXiē

  Scorpion

  虿、奎、杜伯、主簿虫、虿尾虫、全虫、茯背虫、蝎子

  

  药材基源: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龟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thusmartensiKarsch

  采收和储藏:采收在立秋后进行,如果是小规模养殖,可直接将蝎用竹筷或镊子夹住放在收集容器中,如果采用房养或内部设置较复杂、难以拆卸的蝎窝,可向窝内喷白酒或乙醇,蝎因受乙醇刺激而跑出即可以进行捕收。蝎的加工方法,一种是咸全蝎,将蝎洗净后,放入盐水锅内浸泡6-12h(盐水浓度为4%-5%)捞出,然后放入沸盐水中煮10-20min,再捞出,摊放通风处阴干。另一种是淡全蝎,先将蝎毒提取,可用高频电流刺激,也可用铗子夹住蝎尾,人工刺激头胸部,使蝎排毒以获取毒液。

  东亚钳蝎,体长约60mm,躯干(头胸部和前腹部)为绿褐色,尾(后腹部)为土黄色。头胸部背甲梯形。侧眼3对。胸板三角形,螯肢的钳状上肢有2齿。触肢钳状,上下肢内侧有12行颗粒斜列。第3、第4对步足胫节有距,各步足跗节末端有2爪和1距。前腹部的前背板上有5条隆脊线。生殖厣由2个半圆形甲片组成。栉状器有16-25枚齿。后腹部的前4节各有10条隆脊线,第5节权有5条,第6节的毒针下方无距。

  

  生态环境:喜栖于石底及石缝的潮湿阴暗处。

  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湖北等地。

  

  生活习性,喜生活于阴暗潮湿处,昼伏夜出,怕冰冻,冬季伏于土中,长期不食,直至惊蛰后才出来活动。为肉食性动物,喜食小昆虫、蚂蚁、蚯蚓、土鳖虫、潮虫以及其他多汁软体动物。多年生,繁殖力强。繁殖时间一般在7月左右。

  

(1)盆养:用大盆1个,盆内盛水,于大盆中放1个盆,小盆内放些土场,蝎子放在濉舅里饲养。此法宜初期小型饲养。

  (2)房养:蝎房的样式和大小,视环境条件及养蝎多少而定,一般为长、宽3m左右,高约2.6m。正面留门1个,墙中腰开窗3-4个,靠地面的墙壁留一些小洞口,以便蝎子出入。在房外距墙1m左右处,挖约15cm深的环房水沟1条,形成水围房以防蝎子跑掉。蝎房用土坯砌成,土坯之间保留一定空隙,供蝎居住,墙的外面则用泥封严。房内沿墙内壁放一圈高1.3m的土坯层,土坯之间留一定空隙,供蝎居住。不论盆养或房养,均要注意在春委蝎子繁殖前做好放种工作其比例以雄蝎1/3或1/4,雌蝎2/3或3/4为宜。

  (3)快速养蝎法:一般养蝎要经过2次冬眠、6次蜕皮,3年才能长在。现已研究出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的方法,投给充足食物,不经冬眠,1年即可生长成熟。

  饲养管理,蝎子多以昆虫为食,需经常放食喂养;夜晚可在蝎房窗口上点灯引诱小飞虫,供蝎捕食。蝎房需经常保持潮湿,并防有青蛙、蛇、壁虎和鸟等动物袭害。冬季蝎子伏土中不出,用泥封住蝎房,以防冻死,待翌年解冻后,再除去封泥层。

  

  性状鉴别,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枯木逢春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黄棕色。①体壁(几丁质外骨骼)碎片棕黄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外表皮表面观呈多角形网格样纹理,排列整齐,有的不整齐,一边微有尖突,表面密布细小颗粒可见毛窝、细小圆孔口及瘤状突起。毛窝突出于外表皮,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8-45μm,刚毛常于基部断离或脱落;圆也口小直径4-10μm,位于多角形网格样纹理之下或微突出;瘤状突起淡棕色或近无色,散列或排列成行,表面观蜈棱脊状;断面观外表皮绿黄色,内侧较平整,内表皮无色,有横向条纹,内外表皮有纵贯较多、长短不一的微细孔道。赤角化外表皮淡绿黄色或几无色,表面观可见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的圆形突起,呈花纹样,并显颗粒性。②横纹肌纤维较多,近无色或淡黄色,多碎断,侧面观边缘较平整或微呈波状,明带较暗带宽,明带中有一暗线,暗带有致密的短纵纹理,也有的明带与暗带几等宽,并有较长的纵条纹,有的明、暗带排列细密。③刚毛黄棕色,多碎断,先端锐尖或钝圆,基部稍窄,色淡,体部中段直径8-40μm,具纵直纹理,髓腔细窄,腔壁较平直。脂肪油滴多,无色或淡黄色。

  

  1.全蝎《圣济总录》:去足。去尾。《洪多集验方》:汤浸泡去腹内土。《朱多集验方》:蝎尾去刺。《寿世保元》:洗去臊。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或漂洗,干燥。

  2.酒全蝎《圣济总录》:酒炒。《普济方》:酒浸软,竹刀切作二片。《疮疡全书》酒洗,瓦上焙干。现行,取净全蝎,用酒洗后,干燥。

  3.制全蝎《普济方》:用龙脑薄荷叶裹,线系竹夹炙,侯薄荷焦,去之。《证治准绳》:干薄荷叶酒浸开,包炙亦可。现行,取薄荷叶加沸水适量,盖密,泡0.5h,去渣。再用薄荷水洗净盐霜,捞出,滤去水,晒干或低温烘干。每全蝎kg,薄荷叶20kg。

  味辛;性平;有毒

  肝经

  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伤;烧伤;风疹;顽癣。

  内服:煎汤,2-5g;研末入丸、散,每次0.5-1g;蝎尾用量为全蝎的1/3。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

  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

  

  1.《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涩,手足抽掣。

  2.《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

  3.《本草会编》: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

  4.《纲目》:治大人痎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

  5.《本草正》:开风痰。

  6.《王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7.《山东中草药手册》:息风通络,镇痉。治血拴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8.《本草衍义》: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

  9.《纲目》:蝎,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李杲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

  10.《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边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手足搐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

  11.张寿颐:蝎乃毒虫,味辛。其能治风者,盖亦以善于走窜之故,则风淫可祛,而湿痹可利。若内动之风,宜静不宜动,似非此大毒之虫所可妄试。然古人恒用以治大人风涎、小儿惊癎者,良以内风暴动,及幼科风癎,皆挟痰浊上升,必降气开痰,始可暂平其焰。观古方多用蝎尾,盖以此虫之力,全在于尾,性情下行,且药肆中此物皆以盐渍,则盐亦润下,正与气血上菀之病情针锋相对。入煎剂轻者三尾,重用至四、五尾,亦有入丸散用者,则可较多。

  《中华本草》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养生知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gq/1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