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常用动物类中药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常见动物类中药

地龙

广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全体具环节,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受精囊孔2对,在7/8-8/9节间。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沪地龙:

第14-16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受精囊孔3对,在6/7~8/9环节间。

水蛭

蚂蟥:

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背部黑褐色,稍隆起,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两端各具1吸盘,后吸盘显著。气微腥。

石决明

杂色鲍:

耳形,末端6~9个开孔,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

皱纹盘鲍:

长椭圆形,末端4~5孔。

羊鲍:

近圆形,末端4~5孔。

澳洲鲍:

扁平卵圆形,末端7~9孔。

耳鲍:

狭长,略扭曲,呈耳状,末端5~7孔。

白鲍:

卵圆形,末端9孔。

珍珠

类球形。表面类白色,半透明。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地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味淡。

牡蛎

饮片为不规则的碎片。白色,质硬,气微,味微咸。

海螵蛸

无针乌贼:

扁长椭圆形,边缘薄,中间厚。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尾部无骨针。

金乌贼:

背面疣点明显,略作层状排列。腹面的细密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末端有1骨针,多已断落。

全蝎

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头胸部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整,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气微腥,味咸。

蜈蚣

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从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常有两条纵沟线;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步足1对,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称尾足。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

土鳖虫

地鳖:

背部紫褐色,有光泽,无翅。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有丝状触角1对。腹面红棕色,有丝状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腹部有横环节。

冀地鳖:

背部黑棕色,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桑螵蛸

团螵蛸(软螵蛸):

圆柱形,由多层膜状薄层叠成。表面带状隆起不明显。体轻,质松而韧。

长螵蛸(硬螵蛸):

长条形,一端较细,有1条明显的带状隆起。

黑螵蛸:

平行四边形,有1条明显带状隆起。质硬而韧。

僵蚕

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枝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间有亮棕色的丝腺环4个。

蜂蜜

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白蜜)或橘黄色(黄蜜),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葡萄糖)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海马

习称“马头、蛇尾、瓦楞身”。

头似马头,具管状长吻。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体上有瓦楞形节纹,并具短棘。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蟾酥

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团块状,断面棕褐色,角质状;片状,断面红棕色。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龟甲

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长椭圆形拱状,腹甲板片状。外表面常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习称“血板”,不脱皮;“烫板”色稍深,有脱皮的痕迹。

加工:捕捉后杀死或沸水烫死,剥取背甲和腹甲,除去残肉,晒干。两种加工品分别称为“血板”和“烫(汤)板”。

鳖甲

具细网状皱纹和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平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两侧有对称的肋骨各8条,伸出边缘。

金钱白花蛇

呈圆盘状,头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背部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背正中1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脊棱鳞片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腹部黄白色;尾下鳞片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斑蝥

南方大斑蝥:

呈长圆形。黑色,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有3条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气特异而臭。

编辑:柚子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gq/7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