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糖分及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甘蔗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但是由于长期性种植及栽培管理技术滞后,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明显提升。基于此,强化甘蔗种植技术要点和田间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甘蔗种植技术现状与研究意义1.1甘蔗种植技术现状甘蔗在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种植,在规模化种植背景下,甘蔗不仅能用来制造蔗糖,还能够提炼乙醇,成为重要的能源替代品。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年,全国甘蔗种植面积超过万公顷,并逐步向北方地区蔓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甘蔗种植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在蔗糖的高效栽培技术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尤其是在技术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技术发展整体起步较晚,在甘蔗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种植品种单一、经营较为分散、机械化推广缓慢、人工成本高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明显制约了甘蔗产业的快速发展。1.2甘蔗种植技术研究意义虽然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甘蔗种植技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我国甘蔗产业整体发展状况而言,甘蔗产量仍难以满足国内市场供给的需要。同时,进口食糖在价格方面的冲击,使得甘蔗收购价起伏较大,在蔗农对成本控制不足的情形下,存在严重的投入产出不平衡现象,给蔗农和相关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严重打击。因此,应研究甘蔗种植技术,提升甘蔗单产,降低种植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投入,提升我国甘蔗产业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制糖行业和能源行业提供更多的基础支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甘蔗种植技术要点2.1整地整地是甘蔗种植的前提基础,是确保种植过程中技术要点能够得以落实的关键。传统种植模式对于整地的重视程度不足,而在机械化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合理整地,能够为甘蔗提供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使其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满足其生长期的需要。整地是要在确保深耕的基础上,根据原耕作层的深度和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选择合理的耕深,通常保持30cm较为适宜。但是在深耕过程中,应尽量不破坏原本的土壤层次,同时做好底肥施肥。2.2选种选种是确保甘蔗优质高产的基本要求,选种过程必须以选择良种为基本出发点,选择与当地气候和土质特征要求相符合,具有良好抗倒伏、易剥叶、宿根性好的品种。目前,推广力度较大的品种有广州市甘蔗糖业研究所选育的粤糖9系列;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研究所选育的福农系列;广西甘蔗研究所选育的桂糖和桂引系列;云南甘蔗研究所选育的云蔗和云引系列;此外还有江西和四川甘蔗研究所选育的其他系列品种。选种的关键控制要素除要能够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要确保蔗种具有较高的抗病虫害能力2.3蔗種处理和下种在选定种植品种后,要对种子进行除叶,还要进行浸泡处理:1)采用清水或者浓度2%的石灰水对蔗种进行处理;2)采用浓度为50%的可湿性多菌灵进行消毒处理,为后期健康生长奠定基础。下种之前需要进行基肥处理:1)如果以有机肥为基肥,则每m2应当辅以20~30kg不含氯的三元复合肥,施肥方式为沟施覆土;2)如果不采用有机肥为基肥,则应当采用在畦中间补追施肥的形式,每m2直接施20~30kg不含氯的三元复合肥。每畦种植2行,蔗芽朝向两侧平放,并确保能够与土壤保持密切接触。在进行盖种时,覆土厚度通常为3cm左右,覆土应尽量选择细软的土壤,并确保各处的厚度一致。2.4蔗苗处理蔗苗处理对甘蔗高产具有重要的保障,如果种苗选择不当、处理措施不合理,或者出现种植操作规程不规范的情形,则会直接导致缺苗现象出现。近年来,在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这种现象较为少见,但是在出现缺苗的情形下,必须依靠人工做好查苗和补苗工作。通常情形下,可以采用假植苗的方式进行补种,下种地点可以选择在田边等不影响种苗正常生长的地方。同时,也可以采用预育苗的形式进行补苗,剪去50%的叶片后,带土挖苗进行补种。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补苗,都应当确保移植过程中的根部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较好地保障补苗成效。2.5剥叶和防倒在甘蔗生长的中后期,由于茎部伸长作用,基部的叶片会产生自然干枯现象,尤其是在生长后期,将已经变黄的脚叶剥去,不仅能够为甘蔗主干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供给,还能够整体降低田间湿度,避免侧芽萌发对养分的消耗,以此有效提升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甘蔗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风雨侵袭而出现倒伏现象,因此防倒技术处理对获取高产也具有直接影响。种植前期的防倒措施主要有选择抗倒伏品种、施足底肥等;生长中后期则主要是要进行高培土处理,剥叶以减少受风面积,在蔗株高度超出2m时,将两行蔗进行交叉捆绑成人字形,从而起到抗倒伏效果。3甘蔗田间管理措施3.1灌溉排水甘蔗生长本身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其又不耐水涝,因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同时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按照其生长周期不同阶段需水量的不同,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润-湿-润的状态。在甘蔗生长初期,为保持较高的萌芽和分蘖质量,有条件的地块需要进行适量灌溉,随着主干生长速度不断加快,应当及时进行灌溉,补足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但是在雨水较大时,就要做好必要的排水工作,防止积水问题导致甘蔗出现烂根现象。随着甘蔗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甘蔗的灌溉排水已经开始朝向科学化方向发展:要根据灌溉计划的土地面积预估有效总水量,在分析有效降雨量和其他相关因素的情形下,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所需要的灌溉总量,同时综合考虑水分的流失。3.2田间施肥甘蔗的田间施肥管理是确保生长质量的重要方面,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除做好基肥处理外,还要重视追肥工作的开展。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应当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肥料生产特征等,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在尽量降低施肥成本的基础上,确保甘蔗达到更好的生长效果。目前,通常采用二次施肥的方法。1)施攻蘖肥,在蔗株6~7叶期施肥,肥料以氮肥为主配合钾肥。每m2施尿素15kg,钾肥7.5kg,45%不含氯的三元复合肥15kg,施肥后进行小培土。2)重施攻茎肥,肥料要求速效、全面、劲足,肥效较长,每m2施尿素25kg、钾肥10kg、45%不含氯的三元复合肥40kg,施肥后进行大培土。有条件的地块采用可溶性肥料进行滴灌施肥,不仅能够提升肥料的整体利用率,确保甘蔗从土壤中获取更加充足的养分,同时还能够将施肥与滴灌有效结合,合理控制灌溉水平。3.3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甘蔗田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甘蔗虫害有棉蚜虫和蔗螟等,在防治措施不到位的情形下,会导致种植产量和质量下降。如果单纯采用杀虫剂,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在防治过程中也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应当结合种植的实际状况,配制具有针对性的杀虫剂,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目前较有效的化学防治是采用福戈(氯虫·噻虫嗪)8g和锐胜(噻虫嗪)10mL兑水15kg喷蔗叶,在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各喷一次,甘蔗棉蚜虫和蔗螟的防治效果好,甘蔗健壮生长快。甘蔗常见的病害有黑穗病和凤梨病等,对于这些病害,目前主要是采取病株拔除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及时将烂叶清理掉,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发生。3.4科学收砍及存储甘蔗的收砍和存储不仅对田间种植的质量有所影响,对蔗农的经济收益更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砍收和存储机制。对于早熟的甘蔗,应当及时进行砍收和销售,尽量提升其经济价值。在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的情形下,应当根据市场预测状况选择对应的存储方式,从而确保能够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4结语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我国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甘蔗种植的技术和田间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建立系統化甘蔗种植技术体系,提升甘蔗种植和管理的科学性,积极推进机械化种植和收砍技术,是我国甘蔗种植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随着相关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甘蔗种植产业整体将更好地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