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凳不坐蹲起来
过去:“蹲”我们老陕人叫圪蹴(gējiu),请相信关中人这一怪动作可以独步武林,不信,你可以大胆试一试。关中人的“圪蹴”是地球上的绝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没有浓厚的文化积淀,你们绝对不行!
现在:圪蹴竟然被视为没文化,没修养!我也是醉了。。。
2帕帕头上戴过去: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顶块手帕不能算怪吧?
遮阳伞、防晒霜、口罩、墨镜是现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过去的关中女人没这样的条件,她们生活中有一块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错了。走亲戚,回门子(回娘家),下地干活时这个自制的手帕就发挥出大作用,年轻的妇女把手帕戴出许多花样来,成为风情和装饰。
现在:只能见年长的奶奶们传承着这种文化。
3面条像裤带过去:关中独特的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使得关中地区成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在以米菜为主的地方的人们总是想不通,那关中人天天吃面条没个花样换,怎么就吃不烦呢?其实,在关中,聪明灵巧的关中婆娘们已经把面食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单是一个简单的面条,关中人做出的花样达几十种,棍棍面、片片面、凉面、臊子面、酸汤面、浆水面等等。面条像裤袋,说的是面长且宽,没有一般手艺的人,绝对做不出来!
现在:吃货们还是到处能吃到裤带面,至于做的好不好,起码能吃到嘴!
4油泼辣子一道菜过去: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子面,而是油泼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独特的香味。油泼辣子做法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同样是一样的辣子面,可家家的味道不同。常见的做法是辣子罐里的辣子面不能放满,六成即可,放点盐、胡椒或者别的,用原汁的菜籽油烫出来的味道最好,油温很有讲究,高了,辣子面会焦的,烫出来的味道就会发苦;低了,就没有辣子的香味,却是生油味,油温控制在八九成热,边倒边搅,直至油把辣子面埋没了就行了,这时候独特的香味会四处漂浮,满街都能闻见。
现在:黑白事坐席已经用炒刘辣子代替!
5碗盆不分开过去:陕西人吃饭图得就是个热闹劲儿,他们喜欢一起扎堆儿吃饭,人们把这叫做“老碗会”。有时候,谁家的饭好吃,都会给别人家孩子毫不吝惜的盛上一碗。比起那些关上大门,在自家里偷偷地享受的美食的南方人来说,陕西人则显得豪爽和洒脱了几分。当一群人三三两两地蹲在大门外,各个捧着自己的老碗,一边晒着暖洋洋的太阳,一边山南地北谝着闲传,也就是唠闲磕的意思。过着悠闲而自在的生活,其实谁不说,这就是上天对三秦儿女的恩赐呢!
现在:生活好了起来,人们平时吃的零食和副食也多了起来,所以人们的饭量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饭碗也越来越小了。因此,陕西的老碗逐渐成为了历史!
6房子半边盖过去: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现在:条件好了,都盖上三间两层,都过着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小康日子。条件更好的都去县城,去市里买房!
7姑娘不对外过去: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算正统。既然关中男人还不错,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配合这一观念的还有这里的地理优势,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缺灾少害。所以,民殷实而安于现状,不思外出谋生。也就有了老人们经常告诉晚辈的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现在:交通发达了,这一怪也慢慢的淡化了,在这里祝福嫁出去的,嫁进来的,在外定居的关中人幸福,快乐,安康!
8锅盔像锅盖过去:锅盔像锅盖上画的是两个女人正在做锅盔,锅盔也就是大饼,里酥外脆。传说是先秦时期军队为了不至于让干粮变质发明的锅盔。直径有二尺见外,形如锅盖。做锅盔要用当年上好麦子磨成的面粉,用生铁铸成的大锅,烧火用当年上好的麦秸(上好的,麦秸才能使锅盔有纯正的麦香味儿),经过多道手法把面揉均匀,用比较粗的擀面杖擀成大饼之后就开始烙了。烙馍是很重要的工序,火候决定着锅盔的颜色和质地,掌握好了,烙出的锅盔才“干、酥、白、香”。画中两个女人在做锅盔,一个正在翻饼,一个正在烧火,锅盔已经做好摞了厚厚的一叠,一个男人正拿着一个大锅盔在吃。而旁边的一个大锅盖,看似是因为正在烙饼放在一边,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现在厨房设备都那么小,什么都是电..想吃锅盔,恐怕只能去店里卖了。
9不枕枕头枕砖头过去:不枕枕头枕砖头”或者叫“睡觉枕石块”。枕头柔软,石头冰凉硬朗。为什么关中人会青睐用石块做枕头呢?大概是因为他们憨直的秉性吧!在他们看来,冰凉坚实的石块更能提神醒脑。画中的三口人正在酣睡,他们枕的就是有棱有角的灰色的砖头。
现在:都睡软床,枕软枕头。枕砖头也已经成为历史。
10秦腔不唱吼起来秦腔产生于民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爱憎,也反映了陕西人民耿直爽朗和敦厚豪放的性格。关中地区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最大的享受就是听一场秦腔。在劳作时高兴了吼上一段,悲伤的时候吼上一段……不唱而吼,恐怕也只有用大碗就着油泼辣子蹲着吃皮带式的面条的关中人能做到了。“秦腔吼起来”吼出激情和豪迈!画中的几个人正围坐在一起自娱自乐,简单的乐器,一壶茶水,长凳上坐着稀稀拉拉的观众,“吼秦腔”的那位背着手,张大嘴,正在吼呢!
________「家在户县」________
读懂这座城,从这里开始。
户县故事、美食旅游、实用信息、杂谈趣闻
欢迎长按下图指纹或娌荤櫧鐧滈閮戝窞鍝鍖婚櫌濂?鍖椾含娌荤櫧鐧滈鏁堟灉濂界殑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