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风

黄元御中风根源

据权威媒体中国新闻网报道,平均每12秒,我国就有1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1人中风离世。

原卫生部副部长、卫生部“健康中国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王陇德院士在中央电视台的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中风是国民致死的第一位原因,超过肿瘤和其他疾病。

很多人都见过中风病人,要么偏瘫,要么失语,不能说话,要么失明,看不见了,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现在中风病人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有关中风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预防中风。

关于中风

概念

中风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和(或)口角?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的病证。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即为脑卒中。

主症:神昏、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瘫麻木即昏、瘫、喎、謇、麻。

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因素:

1.年龄:50岁时,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长1倍;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

3.病史:有中风病史或者家族史。

可改变的因素:

1.高血压:中风首要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控盐和改善运动,可减少中风发生率。

2.肥胖:这里指腹形肥胖,有研究显示,男性有腹形肥胖者中风危险性增加3-5倍。

3.久坐不运动的习惯,建议合理的运动和锻炼,增强体质。

4.吸烟:吸烟患中风的概率是正常人的6倍。吸烟不仅是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研究已经证实,还是冠心病,高血压,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5.血脂高&糖尿病:均易导致血管斑块形成,血管硬化,形成血栓。

6.心脏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有风湿性心脏的患者应该尤其注意。

7.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或颈动脉粥样硬化。

特点

1.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

2.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头昏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

3.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老年尤多。

中风分期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恢复期——发病2周后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

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鉴别口癖和中风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中风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A:中风:口舌歪斜(中枢性面瘫)

B:口僻: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

西医范围

急性脑血管病是突然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部症状和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类和缺血类。

出血类包括: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类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

黄元御中风根源

进入重点,今日主题:黄先师一气周流图斩中风。

中风者,土湿阳衰,四肢失秉而外感风邪者也。

阳亏土湿,中气不能四达,四肢经络,凝涩不运,卫气阻梗,则生麻木。

其神迷不清者,胃土之逆也;其舌强不语者,脾土之陷也。

人身之气,愈郁则愈盛,皮毛被感,孔窍不开,郁其筋节之燥,故成瘫痪,郁其心肺之湿,故作痴瘖。

——《四圣心源》

中风这个病,我们依旧以树喻人来理解,树的生长三要素,充足的水分,温暖的阳光,合适的土壤,土壤负责的是运输营养精微到树叶枝节各部分的功能。

回到人身上,中风根源开篇讲到,中风起源于脾土湿,脾土阳虚,那就没办法把食物转化成气血,那自然无法运输气血到四肢,气血到达不了四肢,再被七情风邪所伤,那自然会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不用、更有猝然扑倒、昏不知人。

再来分析一下症状,注意看上图,土位于圆运动的中央,脾土升清气,胃土降浊气,现在胃气上逆,浊气郁蒸,化生痰涎,迷塞心窍就神昏不清、猝然昏迷,不省人事;脾土本就湿,加之脾气下陷,(木生长在土,土湿,木气就不能生长),肝木一郁积,木郁风生,耗伤津血,筋脉里都是津血呀,津血耗伤,筋脉就会犯痉挛;牵引舌本,就艰涩不能说话了。

圆运动中,肝主藏血左升,肺主藏气右降,故血分偏虚发病于左侧,则左侧半身不遂,因脾肾湿寒、肝郁化热、血燥筋急,多见血压也偏高。治法:健脾渗湿、疏肝润燥、理气和胃、行瘀通络

气分偏虚则发病于右侧,则右侧半身不遂,胆胃上逆,肺热不敛,浊阴充填于上,多见血压升高。治法:平胆和胃、清肺理气、宽胸降逆。

治疗

中风之由于:肾水虚肝木旺

治疗当分两层:滋肾之虚,为治病之本;潜镇肝阳,为治病之标。

急则治其标:先以守定镇肝熄风、潜阳降逆之法,适当佐以开泄痰浊,方能切合病情。

缓则培其本:肾虚之本,必至气逆已平、肝火已戢、痰浊不升、脉来和缓,然后徐图培本,滋阴养液之法,始可渐渐参用,方能顾及病本之虚。

须分次序,万不能舍其现状之壅塞于不问,而远顾其根本之虚。

此病既发,多挟痰浊上扰,若顾其虚而于气火升浮、痰浊窒塞之初,即用滋腻与潜阳并进恐滋腻助痰,且以缓摄纳之力助浊阴之凝。故急当潜阳镇逆,佐以泄降浊痰。

治法禁忌

若夫肝阳浮越、气焰横肆之时,

禁风药升散,以助其气火之猖狂;

禁表药疏泄,以速其亡阳之汗脱;

禁芳香走窜,以耗散正气;

禁温补刚燥,以消铄真阴;

禁滋腻养阴,以窒塞痰浊;

禁呆笨补中,以壅遏气化。

◎出血性中风可配凉血活血化瘀法:出血必有瘀血,瘀血内阻血不循经则可致出血,行瘀热有助止血,但应注意活血而不破血、动血,加之凉血药降血中之热,血不热便不再冲逆上犯脑络。

◎正确使用通下之法,大便畅通,痰热下泄,有助于邪从下泄。但正虚明显,元气欲脱者忌用。

黄元御关于治疗

方药

左半偏枯者,桂枝乌苓汤

方药:桂枝9g芍药9g甘草6g首乌6g茯苓9g砂仁3g

方解:桂枝、芍药达肝郁,清风燥也;茯苓利水燥土;首乌滋益肝血,荣舒筋脉;甘草调济气血;砂仁理下气之秽浊。

中下寒者,加干姜、附子。

右半偏枯者,黄芪姜苓汤

方药:黄芪9g人参9g甘草6g茯苓9g半夏9g生姜9g

方解:黄芪行卫气之郁;茯苓利水燥土;半夏、生姜,降浊气之冲逆;人参、甘草益血中之温气。

中下寒者,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芪,生姜可用到20g-30g。

热熨

左半偏枯者,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右半偏枯者,黄芪、茯苓、生姜、附子;研末布包,热熨病处关节,外用火炉加温,三四次之后,气味稍减,换新药。

针灸治疗

选穴:水沟——醒脑开窍,调神导气

内关——调理心气,疏通气血

三阴交——滋补肝肾

头晕:风池、百会

脱证:关元、神阙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口角喎斜:地仓、颊车、合谷

语言蹇涩:廉泉、哑门、通里

上肢不遂:肩髃、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太冲

肢体拘挛:肘、腕、膝、踝配阴经穴,如尺泽等

便秘:天枢、支沟、足三里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关元、阴陵泉

临床案例

案例一

刘某,男,55岁,年2月19日10:30分初诊。

诊断:脑中风后遗症。

脉象:右寸关弦涩,右尺沉细无力,左寸滑数,尺脉沉细无力。

中药8付:麦冬18g泽贝母18g炒火麻仁30g青葙子30g黄柏6g白芍20g钩藤30g败酱草20g山茱萸30g石斛30g柴胡9g白术30g法半夏9g枳实10g土鳖虫10g黄精30g牡丹皮10g砂仁12g蜈蚣两条

配合针灸治疗。

二诊年3月26日,情况好转很多。

方药:虻虫9g麦冬18g砂仁12g制何首乌15g法半夏9g白芍20g炒火麻仁30g蜈蚣2条泽贝母15g桂枝10g黄芪30g生地黄30g山茱萸30g枳实9g当归12g牡丹皮10g川芎9g

配合康复理疗中,病情正在平稳恢复。需要治疗时间。

案例二

刘某,男45岁,年10月8日初诊。其妻代述:患高血压数年,经常头痛失眠,未做正规治疗。1个月前突然不会说话,左半身不能活动,医院诊治,诊断为脑出血,住院一个月稍有好转。目前言语不清,大便干。脉细濡、弱。关尺较大,左脉弱甚,舌苔白满腻。

中医诊断:中风

处方:茯苓9g甘草6g白芍9g制首乌30g桂枝7g天花粉15g丹参15g当归9g生姜6g大枣4枚。3剂。水煎温服。

10月11日二诊:药后病情稳定,左半身已稍能活动,左手仍抽动,仍未解大便。脉细濡,左关弱,关尺大,舌苔白满腻。上方增甘草为9g,白芍为12g桂枝为9g当归为12g天花粉为20g丹参为20g大枣为6枚,加葛根粉9g,10剂。

11月30日三诊,上方服用20剂,诸症已明显好转,已出院。下肢酸软无力,左膝痛,脉细濡、弦,关尺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茯苓、甘草、当归、生姜、大枣、增加白芍12g减制首乌20g桂枝5g天花粉12g橘红9g茯苓15g炒白术9g杏仁9g杜仲12g鸡血藤12g路路通12g砂仁6g鸡内金9g炒仓术9g5剂

12月5日四诊:患者未来诊,其妻子代述:药后左膝疼痛已愈,仍发凉。纳差,原方去甘草、当归、大枣,增茯苓为12g白芍为12g桂枝为9g减制首乌为20g天花粉为12g炒白术12g广橘红9g杏仁9g杜仲12g鸡血藤12g路路通12g砂仁6g5剂

12月11日五诊:病情平稳。脉细濡,关尺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甘草、当归、大枣、增桂枝为9g杜仲12g鸡血藤15g路路通15g砂仁6g补骨脂9g10剂

年1月11日六诊: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唯左少腹胀,左腿无力,睡眠差。脉细濡,左关尺较大,舌苔白薄。原方去甘草、当归、大枣增桂枝为9g丹参为20g生姜为9g减天花粉为12g加泽泻9g广橘红9g杏仁9g杜仲12g鸡血藤15g路路通15g砂仁6g补骨脂9g炒枣仁12g10剂。

1月21日七诊:药后病情好转,唯手指尖稍麻。脉细濡、稍革,关尺大,舌苔白腻。

4月4日八诊,上药服用60剂,诸症明显好转,脑电图显示大部分淤血已吸收。已上班

中风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1.禁烟酒;

2.控血压;

3.要保持心情舒畅;

4.做到起居有常,避免疲劳;

5.饮食宜清淡,最好食用植物油;适当多吃些蛋白质如:动物蛋白质(如蛋清,瘦猪肉、牛肉、羊肉,鱼肉、鸡肉等)和植物蛋白质(如豆腐、豆浆、豆芽等),牛奶最好是脱脂牛奶;多吃蔬菜和水果。

忌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少甜味饮品、奶油蛋糕的摄入;忌食过多酱、咸菜等。

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白酒、麻椒、麻辣火锅等,还有热性食物如浓茶、绿豆、羊、狗肉等。

6.重先兆: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或突感肢体麻木、乏力或一时性失视、语言交流困难等,医院检查治疗。

既病之后,应加强护理

偏瘫严重者:防止患肢受压而发生变形。

语言不利者:宜加强语言训练、舌肌训练。

长期卧床者:保护局部皮肤,预防褥疮。

中脏腑昏迷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面色、呼吸、汗出等变化,以防向闭脱转化。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痰涎,喂服或鼻饲中药时应少量多次频服。

恢复期:要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并配合针灸、推拿、理疗、按摩等。

作者介绍

卞炜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

医院科主任

黄元御学术思想传播者

贺超

陕西周易六爻研究会理事

现随卞主任习医

我们

将一如既往的给您带来

正本清源的中医知识

—丨theend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hq/3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