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酷的小品,藏着最狠的影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编辑:判官

今年春晚都看了吧?热情溢出屏幕的央视主持人、冲撞大红色块的歌舞唱跳、教你做人的幽默小品、除夕夜经典气氛组....热闹是挺热闹的。但是,这两年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下放话语权,春晚也不知道自己该讨好的观众是谁了,节目单越来越迷,节目嘉宾全家都不认识怎么全家欢啊?这让人无比怀念传统媒体时代,赵本山、陈佩斯、蔡明、郭冬临……经典小品台词都是刻在血液里张嘴就来的贯口。顶级戏剧表演艺术家为你表演节目,那是真正神仙打架的黄金时代。你要问我最怀念谁,那必然是赵丽蓉。赵丽蓉老师,大巧无功举重若轻,以一口正宗的唐山伦敦腔征服亿万观众,制霸春晚小品表演,二十年过去了,要最纯正地道的春晚味儿,还是得看我们赵老师的小品。赵丽蓉老师最出名的小品作品有两个,一个是《如此包装》,一个是《打工奇遇》。有多出名?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

啊六月六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

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

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遛儿

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受

?

以上是一段文字吗,不是,它是一段评剧Rap,基本上你一看到大脑就开唱了,这就是集体性巴普洛夫效应。

?赵老师这段Rap,融合了评剧唱段和oldschool说唱技法,还巧妙适应了大型晚会的节目需求与观众充分互动。于是一代人的说唱启蒙经典诞生了,赵老师国民第一女Rapper的身份就此坐实。??《打工奇遇》也很神奇,这是二十多年前的小品啊,但是超级新颖前卫,小品表演形式玩出花,又唱又舞,行云流水赏心悦目。??里面出了两道名菜:宫廷玉液酒和群英荟萃。这也是国民级的知识点,年某事件后舆论乱成一锅粥,有人冒充内地人反串发言,结果因为不会唱宫廷玉液酒一下被网友识破真实身份。

民族文化共同体缔造者—赵老师

真(二声)是个棒槌

真有您的赵老师,建议把能否复述并完整演唱赵丽蓉老师小品唱词作为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重要考核指标。

赵丽蓉老师和央视春晚互相成就,春晚初创时期,年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是春晚第一个正式小品节目,从他们开始,语言类节目登堂入室,成了春节晚会的台柱子。

80年代,陈佩斯化名陈小二,在春晚舞台上吃面条、拍电影、烤羊肉串,早早成为红遍全国的喜剧明星。彼时赵丽蓉老师还在跟着评剧剧团四处演出,偶尔客串电视剧。而在东北铁岭,赵本山正靠摔三弦在东三省崭露头角。

年,赵丽蓉老师登上春晚舞台扮演一位英雄母亲,“司马缸砸缸”之后,赵老师成了全国著名的唐山老太太。两年后,赵本山靠姜昆引荐走出铁岭来到北京,正式开始春晚生涯。陈小二也和朱时茂继续搭档演小品,喜剧三巨头这就齐聚春晚。

虽说90年代神仙打架,但牛还是老太太牛。除了国民度,在赵丽蓉老师上春晚期间,她力压两个后辈拿过两次小品一等奖,这是硬指标。

后来陈佩斯因为版权官司和央视闹掰,赵老师也病逝离开舞台,赵老师离世后一年,铁岭本山子《卖拐》横空出世,成了下一个小品王,那是后话。总之,赵丽蓉在春晚舞台上就是难以逾越的高山,不在春晚舞台上就是永远的小品太皇太后。

赵丽蓉老师在小品里很多时候是英姿飒爽的话事人,一张嘴是进步的价值观点,一抬手就是昂扬的精气神。

?

而更多的时候,她的形象是憨厚朴素的,她经常以一个懵懂的老太太的身份误闯进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世界,且用她特有的劳动人民智慧和一嘴接地气的唐山话解构现代逻辑,于是冲突产生,喜剧效果也从这里诞生。

“四大天王头一王就得说是托塔李天王”

然而!一口唐山话的赵老师竟然不是唐山人,她生在宝坻,按籍贯说是天津人,但她出生时那里还属于直隶,所以理论上赵老师处于一个河北人和天津人的叠加态。

河北实惨,这么多年我们河北只有一个窝囊土鳖之谜,好不容易出过一位德艺双馨的唐山艺术家,原来还被划到天津去了。崩溃了。

春晚演出十年,赵老师的小品有个算个都是顶级水准的作品。春晚处女作《英雄母亲的一天》,搭档侯耀文,俩人用传统相声技法,三翻儿抖包袱,铺垫平稳,最后一个“司马缸砸缸”响得恰到好处,成了经典传奇。?

错咧你错咧

《妈妈的今天》讲新时代独立老年人勇敢追求自我,我们赵老师一身红衣站在台上,运动服穿得英姿飒爽,容光焕发地大谈探戈,一脸本老太太最酷。小品还顺带普及了探戈,探戈启蒙,一听就会,这叫堂格儿。

堂格儿揍是堂啊堂格儿走?

《如此包装》经典数不胜数,“嗨”“嗯哼”“六月六”“麻辣鸡丝”都自带音效,是不知道不是中国人的民间常识,更别提那段击中灵魂的Rap。《打工奇遇》更热闹了,从头唱到尾,还搭旗袍走秀、书法表演,喧腾喜庆,看得眼花缭乱。

这两个小品出名,因为确实水平高。作品背后,编剧是石林、沈永年,导演是由二群,都是舞台上浸淫话剧多年的老艺术家,区区小品更不在话下。比如说《如此包装》,十二分钟,矛盾密集,戏剧结构工整,冲突层层递进,伏笔前后呼应,越看越好看,这就是教科书式的小品作品。

那时候艺术家还普遍受到尊敬,艺术创作第一诉求永远是一切为了好作品,所以基本上好的小品都是能流传十数年的经典。赵老师本人也一直在求新求变,总要革新小品形式,春晚十年,她敢想敢做,流行的花样都玩了个遍,在小品里学相声抖包袱、跳探戈,玩传统的有评剧歌舞、中国武术,玩现代的搞唱跳Rap、英文歌。

?

那么多新潮前卫的大胆创新,竟然都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反观现在的春晚小品就爹味过重,多好笑最后收尾也要教你做人,难道天天听领导讲话听不够吗,还要到小品里受这鸟气?

回想美好的90年代,春晚初创尝试期,整个创作环境相对宽松,还有名编导buff加持,赵丽蓉老师也锐意创新,所以小品都花团锦簇异彩纷呈,留下的作品个顶个经典。天时地利,正是小品的黄金时候,赵老师举重若轻的天才表演也给作品注入了灵魂,总之就是一个好。

we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hq/8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