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9047.html
从一则红斑狼疮案看学术浮夸
方震宇
林XX,男,25岁,年3月8日。患红斑狼疮3年,双手可见盘状红斑,上有角质屑粘附,拭之不去,部分可见萎缩性疤痕,略有凹陷。尿常规: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2.73g,血常规:白细胞3.5X10的9次方/L,长期服用爱若华、强的松维持。
自述手部红斑冬重夏轻,四末不温,舌淡红,胖大,苔薄白润腻,脉沉细无力。此气阳两虚,湿毒内盛,处方:黄芪30g、生苡仁30g、土茯苓30g、当归30g、鸡血藤30g、升麻30g、鳖甲20g、生牡蛎30g、丹参30g、赤白芍各15g、地龙15g、桂枝5g、甘草15g、附子10g。加减治疗两月手部红斑基本消失,白细胞4.9x10的9次方/L,半年后,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8g,临床治愈。
1
上面是某位医生写的“半年治愈红斑狼疮”的医案。原文是名为《三两三临床与运用》的学术论文。
其实民间的三两三秘方体系,结构是很严禁的,每张方子五味药物组成,三味一两的,一味3钱的,再加上一味保密的三分药物,一定不会乱用药、乱配量、乱加减。比如“跌打三两三”:全当归30g、金银花30g、大川芎30g、穿山甲9g、滇三七0.1g(研冲)。全部的所谓“三两三秘方体系”都应该是这样的组方结构。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以前岭南地区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三两三的秘方体系被系统披露,最早在年第2期《广东中医》宋孝志老先生整理袁国华先生家传“三两三”文章。
2
但后来的某些医家,为了表示自己的处方疗效高,就随意的用“三两三”来给自己处方命名而完全抛弃了经典三两三的五味药架构和计量配比。
比如上面医案的作者,他自己体会了一张抗肿瘤的通用方,为了表示本方疗效卓著就起名为“抗癌三两三”。处方如下:黄芪30g、土茯苓30g、生苡仁30g、当归30g、甘草10g、党参20g、五灵脂20g、莪白术各20、赤白芍各15g、桂枝15g、姜黄30g。并附上加减方法:鳞癌加桃仁、水蛭。腺癌加海藻、浙贝、半夏、南星。肺癌加花粉、五味子、百合。肝癌加郁金。食道癌加威灵仙。骨癌加土鳖虫、骨碎补。乳腺癌重用漏芦等等。
3
其实就处方而论,这确实是一张不错的抗肿瘤通用方,适合初学肿瘤临床的中医师首选使用。处方的配制者也有一定的肿瘤临床经验,才能配出上述抗肿瘤通用方的。
但作为论文在论述完2个肿瘤医案后,就开始举例“本方治疗脓疱病”:刘XX,女,57岁,年10月27日。左手患掌跖脓疱病,无瘙痒,脱皮,久治未愈,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缓。处方:黄芪30g、土茯苓30g、生苡仁30g、当归15g、甘草10g、蜈蚣1条、花粉15g、白芷15g、桔梗15g、白鲜皮15g、赤芍15g、玄参20g、公英30g、夏枯草30g、漏芦30g。服药5剂脓疱即减轻,前后治疗一个月,脓疱消失。
虽然本案还是好案,但我们显然发现“抗癌三两三”的处方中,大部分药物未在本案中应用,而本案的大部分药物也不是“抗癌三两三”药物。那能说明用“抗癌三两三”的这张处方能治疗“脓疱病”吗?显然不能吧。把一张只适合某一类疾病的处方通过“过度加减”,随意扩展主治范围,这显然是学术浮夸。这会最终固化中医初学者的临床思路,误导年轻医生导致日后临床实践,很容易把学生带歪。
4
而文章引用的“半年治愈红斑狼疮”医案,就更疑点重重了。首先该患者长期服用爱若华、强的松等西药标准缓解红斑狼疮的药物,本来本案就属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所以评判中医疗效就必然要考虑西药对治疗的影响。但全文根本不提西药的加减,没有出示免疫指标的变化,没有中长期的随访,随意建立“吃了半年中药”与“治愈红斑狼疮”的因果关系。这种文章,会让所有真正懂临床的中西医专业人士产生质疑,文中的不科学、不严禁、浮夸的文风是显而易见的。
5
好在我的老师沈丕安教授是全国中医界治疗红斑狼疮的顶级专家,我在跟师的3年中见到了大量的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患者。中医对红斑狼疮的治疗,从缓解,到稳定,到最后停药,绝非一朝一夕。从我们老师的经验看,中药起效果都在4个月以上,然后再逐渐稳定,稳定后考虑西药的逐步减撤。而患者一旦处于大量蛋白尿等内脏器官急性损害的情况,西药冲击治疗往往见效更快。
上述患者2个月蛋白尿控制,白细胞上升,期间西药是如何变化的?文章一字未提,也没有说西药加药、减药、停药,西药与短期疗效关系超过中药时,这样的含糊其辞后随意地就说“半年治愈红斑狼疮”,实在是让人无法信服。
况且,红斑狼疮也不是什么小病,这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长期服用激素类西药,西药的副反应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体和心灵的伤害。所以这类患者,如果真正的治疗成功,随访、追访的概率是很高的。如果失访,根据临床常规情况,一般提示预后不佳。
6
所以,原本是一张不错的“抗肿瘤通用方”临床应用心得的论文,但写到后来把本方改得面目全非了去治疗皮肤病,最后又来个“半年治愈红斑狼疮”的医案。这样的文章似乎有点过分急功近利。
现在的很多中医,尤其是体制外的民间中医,动则“几付药治愈肿瘤”、“治愈成千上万”,无非是博眼球,给自己拉流量。这样的文章,非但会让专业医生嗤之以鼻,对整个中医行业也会带来长久损害。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