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丨内经二讲第五课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学习《黄帝内经》,今天是黄帝纪年的年己亥年丁卯月丙辰日,阴历二月十四,西历是年3月20日星期三。

上次我们讲到了伏羲蛇身人首,这个很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学到一些历史文献后很崩溃。就像很多人热爱中医,但学到中医的典籍以后,一是自己不懂,再一个就是记录得很荒诞。这里面也出现几个问题,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是低级红,二是高级黑。低级红就是瞎解释,就是认为中国古代人都是对的,所以呢就想方设法去圆这个谎。就像以前有个相声叫《扒马褂》,就是一个人为了借别人的马褂穿就拼命地替旁边那个人圆谎。那个人爱说大话,说这个昨天风太大了把我们家的井吹到别人家去了。这个谎你怎么圆?那个人就说嗯这个风确实太大了,把他们家的篱笆墙吹过来,结果呢,这篱笆墙吹过界限了,吹到井那边了,就把我们家井吹到他们家去了。

所以这个学中医一定要实事求是,然后呢,尽量客观地认真严肃地去对待古人。再加上我们现在人的退化,我们现在的感和觉比古人差远了,我们后天的识善意识比较发达。在我们这种粗糙浅薄的境界上很难,啊,这个东西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很难去理解古人。所以呢,说蛇身人首这个事,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来理解:第一,是殖民地思维,中国人做的事都是错的,外国人做的都是对的。比如说吃食物的调料,我们一说十三香,这个十三香摆在地上卖的唱得歌显得很土鳖,可是给十三香起个洋名叫咖喱,这一下就显得高大上。所以我们说这个人手蛇身显得很愚昧很落后,但是一到埃及金字塔地下看到狮身人面像,都觉得很高大很神圣。这里面我对这句话有两个解释。第一,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古人与天地自然鬼神的这种交流,包括对动物。我们常说一句话叫,万物有灵。我们现在去养一个动物一个宠物,感情深了也可以互相交流,跟动物有感应,这是很小的一个例子,大一点比如驯马,驯军犬,我们现在好像都是意识层面上的,教它什么反复训练,给予奖励或惩戒,然后它们就成了条件反射。这是对人和动物之间交流的一种很低级的解释。也是在意识层面上的一种交流。

在古代不是这样,古代人的交流,我们讲是人得天地之全气啊,人有神,而万物有灵,这种人和动物甚至人和植物之间在远古时代是有交流的。在伏羲那个年代,人们从狩猎,狩是你守在那儿,比如挖个陷阱,弄个绳套去等着这个野兽来中你的埋伏,这叫狩,有点像守株待兔。猎是追着这个野兽跑。从这种狩猎文明向这种蓄养家畜的阶段去过度,伏羲正处于这个阶段。

所以,在古代人和动物的交流有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呢匪夷所思,在现在还有残余。比如说对蛇的交流,大家都知道蛇没有耳朵,蛇是靠视觉和嗅觉还有就是响尾蛇是靠这种红外线的热感应来感觉这个世界。现在在南方一些蛇比较多地出没的地方,比如我记得是湖南一带,一些护理员或当地一些蛇医或赤脚医生,还保留了古代巫师的这种功能。比如,他们在进山之前,在进山口草上打个结,这样的话,毒蛇就不会出来咬人,然后,比如村里有的人被蛇咬伤以后,蛇医或护理员就会进山找这个蛇,然后点上香念咒语,这个蛇就会衔着一棵草过来,这个蛇就是咬伤人的蛇,然后把这个草拿回去敷在毒蛇咬伤的伤口上,病人就能得到痊愈。还有一种是把蛇招来把它的牙齿上的蛇毒挤出来,拌到药上给受伤的人吃。更恐怖的是招一大群的蛇出来,这个还有遗存的。

所以,蛇身人首这个事我个人认为在伏羲那个年代,伏羲他们是对蛇有驯养或召唤或驱使的特殊功能。而蛇这个动物,反正我最怕蛇,我看它没有胳膊腿一样在那游来串去,而且那眼神还有身上那种花纹,哦,我看得是一种惊骇和恐怖。但是在古今中外,蛇是一种有智慧的象征。所以,古代会把有类似蛇的特征的人附会比喻成人的一种特征。也就是在伏羲那个年代,伏羲有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本领。

第二个解释是我们看到埃及有狮身人面像,我在以前对话时讲伏羲女娲的时候讲过一个图,这个图是交尾图。底下是蛇身的两条蛇缠在一起,上面是人的胳膊和头的头像,这个是一种隐喻的方式。我不知道大家还见过没见过蛇交配的场面。它们就叫交尾,它们的生殖器在后面。蛇大家都知道是卵生,然后产出受精后的受精卵,然后蛇蛋去孵化。它这个蛇的生殖器器官像鸡一样,大家都知道鸡的粪道尿道和生殖道是三合一,它叫泄殖孔。就是公蛇和母蛇缠绕在一起,就跟伏羲女娲的图一样。然后这个蛇受精以后它会产出受精卵,经过孵化以后会成为小蛇。所以,这个蛇身这个事是古代生殖崇拜的一个残留痕迹。你总不能把伏羲女娲化身两个裸体的男女在那儿交合在一起,那就成了一副春宫画了。所以,这个蛇身的另外一个隐喻是繁殖交合这个意思。

我们传说中伏羲女娲是兄妹,我个人认为是有可能,在某个特殊的年代遭受自然灾害或部落被其他人入侵,几乎灭绝的时候,同门的兄妹会结合繁衍后代,有这种可能性。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误解,我们都说谁谁谁是哪个家族的孩子,比如少典之子或华胥之子,然后说她是华胥之女,其实她的意思是后代的意思,并不是说她们是兄妹的关系,所以这种蛇身的交尾是一种生殖符号或图腾。

如果再延伸的话,我们再讲一讲就是十二生。十二生肖为何选了那十二种动物呢?跟古代的驯养或跟这种动物的沟通的品种种类有关。再一个我们经常说肖是形似,形似叫肖神似叫妙,有个成语叫惟妙惟肖。中国人或华夏民族使用生肖的概念有个规律,就是生在某一年的人会带有某种动物的特种,包括面貌、形态、举止、思维方式、有点那个意思。特别是****,我们的生肖一般从立春开始计算,从立春算,十月怀胎生在年末,这叫完全肖这个动物,所以出生在射手或是摩羯的人,基本上是全肖或全像那一年的生肖。说这个伏羲人首蛇身呐,我个人认为如果有第三种解释的话呢,可能是说他出生的年份应该是一个属蛇的人。

我还看到一种解释,有点像高级黑,那个交尾的状态完全像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状,说明我们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DNA,这就有点高级黑了吧。也有点扯远了。这个图我不怕中医黑,那都很浅薄,反中医那帮人我都替他们着急,找不到点子上。我怕的是低级红和高级黑。名义上或表面上说是信中医,在宣传中医推广中医,其实把中医给低俗化庸俗化甚至歪曲曲解。

比如我们古代造字的人仓颉,仓颉他是重瞳,我们普通人是一个瞳孔一个圈,有些人生理变异,他不是一个圈,而是一个大圆圈里面套一个小圆圈。像一个小葫芦形状。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所以古代看到这种情况就起个名叫重瞳,就是两个瞳孔叠加在一起。而且古代人把瞳孔叫目,眼是眼目是目啊。你有两个瞳孔呢我们说仓颉是重瞳四目。这一帮低级红看到这个事以后就解释成仓颉有四只眼。看到很多这个画仓颉的这种肖像的时候是眉毛底下各两只眼,咋一看当时我一看我以为我眼花了,我说怎么会四只眼?这就是属于低级红。完全给扭曲了。我们讲中医不能这样,一定要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下面两句话最关键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是对伏羲的一个高度评价。首先我们看到这个人,俯仰,这句话在《兰亭集序》里又得到重现。王羲之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所以古代这种文化的传承是连绵不断的。仰则观象于天,我们看一下这个“象”字,我以前在很多场合都讲过,像和象,我们知道象由心生,低级红又解释成你的心灵有多美长得就有多好看,换句话说你长得难看就是你的心里不美。说是相由心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应该是象由心生,就是人要靠心去感悟体会宇宙背后的那个真象。而不是肉眼看见的那个像。

所以,古代的天文学,抬起头来看天是寻求一种天人感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其说是天文学不如说是人文学,为什么呢?它把存在于中华大地上包括人类社会国家或生活制度各个方面都附会或比类到了天上的星星。比如说把北斗说成是天子巡游的车,天上还有厨房还有祭祀的地方,还有埋葬坟墓的地方,有的星星就叫坟是吧?所以中国的天象是一种完全是天人感应的一种东西,它跟国外的天象学或天文学是有很大区别的。

现在我们天文学除了肉眼观测以外还借助普通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发射到地球的哈勃望远镜。我们看到了遥远的这种星系啊星云啊甚至观测到了超行星啊黑洞啊,这些看到的都是像。那你感到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就取决于你是什么!你的内心是否丰富你是否敏感是否有知有感有悟?这个呢就是我讲过一个例子,一个X光片是像,但是,不同人看到后会有不同结论。为医院医院,省里面的专家看,还不放心,又拿到北京的专家来解读。就是我们面对同一张X光片,内心不同的人,知识阅历层次不同的人,层次不同的人,程度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哪个更接近真相?换句话说即便你不观测一个天上的行星你观测地上的人,同样面对一个人,有胳膊有腿有肌肉有筋脉有血有肉有体液有内藏有骨骼有脊髓,那西医看到的是什么?中医又看到的是什么?这里面有个故事,我们中医讲看病望闻问切,还有一帮中医挤兑我们说你靠三个手指头就给人看病?这话又说回来了,你一个人能用三个手指头把病诊断看完,这个人是高级还是低级?但现在人迷信仪器,不去照个CT弄个核磁,不去做个全套生化的血液检查,就不算看病!我们通过中医的这种有诸内必行诸外,或这种经络与体表联系,穴位的触摸来推断他内在的脏腑出现的问题,然后他就说你不科学没依据。

后来,我有一次看一个日本的连续剧讲医生的。他们做这种非常高级的心脏外科手术,包括心脏移植包括甚至给人的胸腔里放俩心脏,技术非常高超。还有一种小手术,切除坏死的心肌。我看了特别想笑,手术台上打开胸腔以后,然后医生就戴着胶皮手套在那摸,摸啥呢?他说是摸坏死的心肌,因为你尽管以前做了各种超声、彩色超声等,但具体切哪里?还是不能把握决定,他就靠摸,他说这个坏死的心肌那是又冷又硬的。哦,你打开胸腔摸到又冷又硬的地方说那有问题,我没打开胸腔我摸到那儿又冷又硬我推测它有问题,然后我就不科学你就是科学,然后我就是封建迷信你就是现代科学就是先进?这有点太可笑了。

所以我们讲观象以前呢从伏羲,伏羲也不是凭空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也是继承了燧人氏么,上次我们讲燧人氏观察大火星和天文,立春那会太阳和同时升起,所以他在继承。而且古代也讲继承,也不是随随便便都能继承。可能一家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都在这种关心。关心后得出的结论呢应用到中国的世俗生活中,比如出现日食出现月食和一些天文现象,皇帝都要做相应的政策调整,有的时候都要出现了自然灾害,他都要下诏书的,就是认为这种星象的变化和生活在地上的人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我们认为我们是汉人,汉水从哪里来?

我告诉你,中国人把天上的银河叫汉,“星汉灿烂”。我们是银河之子,这种格局这种视野是炎黄子孙伏羲的子孙,我们应该铭记在心里,这种天人相应的感觉。即便你不信,有些例子也不好解释,比如76年吉林下了陨石,有一吨大的一个石头,然后76年天崩地裂唐山大地震,你说跟人有没有关系?不好解释,不好解释就心存敬畏放在那儿是吧,等你提高到某个阶段你有解释再说。这是讲仰起头来看天。我们现在这种雾霾啊城市光污染啊,我们抬起头来看不见几颗星星了。我们几次带了厚朴的学生去到鄂尔多斯去阆中去适合观星的地方,我们有位老师说的他有一次看到那种银行的灿烂的那种光芒,居然能在地上照出一个影子来!所以在古代是那种清净的有感应的年代,我们现在活着确实是很难体会。在那种星光灿烂的照耀下,你作为一个渺小的人,但你又不渺小,因为你跟它们是一体的,所以那种文明是这么创造出来的。所以我经常说天文学是一切学科的募穴。

下面一句是“俯则观法于地,”观法呢是根据天文星象的变化来历法,因为天文现象的变化会导致自己或季节或物体我们讲五运六气的变化,然后呢,伏羲要制定历法。我们都知道伏羲是创造先天八卦的一个人,先天八卦这个事说起来很神秘,其实就是我们讲的“和于术数”里面“术数”的起源。它是一种认识自然的最简洁的方法,也就是说把物质的能量的背后的东西呈现出来,以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用一横表示阳爻——,用两个截断的横表示阴爻——,最简单的我们讲历法法与地,历法与地首先你要确定两个事,一个是冬至一个是夏至,所以用阳爻和阴爻很简单,冬至我们阴爻表示,夏至用阳爻表示,那天日影最短,日影最长,这就是先立两极,我们平常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说大家觉得特神秘。其实不神秘,是后面的人把这个简单的事复杂化了。所以,太极生两仪是先确立冬至和夏至。然后四象是指什么?我们有两个叫阴阳昼夜日分的节气,一个叫春分一个叫秋分,这个时候,阴爻和阳爻就不够用了,所以又增加了两个,你把这两个阳爻摞在一块的表示夏至,两个阴爻摞在一块的叫冬至,春分就是阴阳各半,顺序是一个是阴在上一个是阳在上,这就是确立了四象。

再复杂一点就是我们冬至夏至这个两分确立了,然后还有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就变成了八个,那你这两道杠就不够用了,只好发明出三道杠,三道杠就是用三个阳爻表示夏至,就是乾卦,用三个阴爻表示冬至就是坤卦,用两个阳爻和一个阴爻来表示什么?表示坎、离,表示春分和秋分,离中虚是两阳一阴,坎中满是两阴一阳,所以用坎、离代表春分和秋分。另外其他四个卦代表一种四立。分别是兑卦;震卦;巽卦;艮卦;说白了是伏羲创造了永符号来代表阴阳能量的转换,这就是我们讲的伏羲的先天八卦的本义。如果细分的话,阴阳的消长可以用64卦。大家可以分析么,比如说春分秋分是阴阳各半,你用两阳一阴或两阴一阳来表示各半就显得很勉强,因此就需要更多的这种阴阳的符号来表达,就用泰卦和丕卦来表示阴阳的这种平分的这种状态。所以,可以把天平均分摊到64卦里面。这么说吧,因为64卦把这个又四分之一天给均分了,这就叫伏羲的64消息卦。消息,就是能量的减少、能量的停止、能量的复苏,周而复始的一个循环。

那么“俯则观法于地”还有一个就是把时空给对应起来了,什么叫把时空对应起来?这说起来有点复杂。也就是说我们人的感受是完全用空间来表达时间,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你比如说现在几点了?我抬头看一下太阳在哪里?我知道几点了,你得看到太阳正当中,是中午了,哦,太阳落山了,是晚上了。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用这个表,用表走的那个位置来描述时间,这都是用空间来表述时间,真正的时间它背后是什么?时间是一种人为创造的概念,它背后其实是一种能量,是一种速度。我以前讲过道家以前训练学生的话,那就不是靠空间来表达时间,晚上在那儿打坐,然后学生问现在几点了?或现在月亮在哪里?这就是让先天赋予你的那种感来描述一下时间。所以,伏羲的先天八卦本来不是表现一种时间能量的概念,后来又被广泛应用到了对空间的描述,这就推出了一个名字叫“后天八卦”。有人说后天八卦是文王创立起来的,其实就是把把中卦象分配到了不同的方位,这个呢我们下期节目再详细说,谢谢大家。再见。

整理:蓝天白云

-03-21

重磅丨“强基计划”与“古文字学”

文字學習淺談(文字学习必读)

观点丨如何学习?(修学必读)

少儿识字新尝试——为推介《常用汉字图解》而宣说

石立善:《常用漢字圖解》序

《常用汉字图解》修订启事

推荐丨文字学入门书目(资料)

荐书丨《王福庵说文部目》

《说文》部首、段注领读和小学“生字”讲解音频上线

观点丨与温儒敏教授商榷

觀點丨經典的意義

思考丨关于小学生学习文字的几点意见

杜泽逊丨必须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缺少高端人才的现实

张卫华书法作品欣赏

《湛江科技报》第期艺苑第32期

詩書紀年(上)

詩書紀年(中)

詩書紀年(下)

人物丨传拓新秀马兴建

说“鼍”——兼论《养蒙针度》

读书丨从《散盘》谈起

从“秦商鞅方升”说起

读书丨重证据重出处是治学之一大要义

读书丨思维开拓更重于文字学习

集锦丨读《段注》有感

集锦丨《段注》学习感想

读书丨《段注》学习之“福”字

启事丨说文部首班招生

本期排版:太平郎

寻绎章句,切磋琢磨。

欢迎加入,乐在其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biechonga.com/tcjj/4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