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m.39.net/news/a_7749251.html
二月初二
龙抬头
Originoftraditionalfestivals
龙抬头的由来
01
百味民俗体现
民间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专家说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Variousfolkcustoms
traditionalcustom
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02
民俗喜忌须知
敬土地二月二,既是龙抬头,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故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二月二这天敬供土地神。
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有一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脾”、“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意义,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纳吉除敬奉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草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待新的一年在龙的庇护下再获丰收。
采龙气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可祝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遂。
剃龙头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起龙船古时,龙抬头节日是敬奉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敬奉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龙抬头时节,很多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使耕牛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时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开笔字相传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引龙田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引龙伏虫的活动有很多,最有特点是撒灰,撒灰十分讲究,灰多选用草木灰,人们自家门口以草木灰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财两旺。从临街大门外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饮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拦门辟灾,将草木灰撒于墙角,呈龙蛇状,以招福祥、避蟲害。
放龙灯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紮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敲龙头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日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苍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苍囤盈满,击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经走蛇、蝎等毒蟲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踏青二月初二春游踏青之俗,传说始于唐代,当时长安人们为活跃生活,在二月二之时,三五成群结伴郊外踏青,有何意义呢?一者,春游大多在田地里进行,能借此除去田间杂草,保证农田正常生长;二者,民间称吃野菜为“吃青”或“吃鲜”,不仅营养丰富,还可清热败火,三者,能遛百病,恢复体能,陶冶性情。
除此之外,白龙王还建议大家在龙抬头这一天不要动针线、不要洗衣服,小心刺伤“龙的眼睛”,伤了“龙皮”,导致家中一整年败运连连,所以一定不要做。
●THEWONDERFULTIMEINLIFE
bringforththenewthroughtheold
推陈出新
03
迈进现代龙抬头对人们所表达的精神
「潜龙勿用」,积蓄力量「潜龙勿用」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龙最初潜在水中,看似无所作为,其实是在积蓄力量,以待腾飞。厚积薄发、遵养待时、蓄势而发、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养精蓄锐。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成语,都是教我们要像龙样积蓄力量。
「见龙在田」,抓住时机「见龙在田,利见
大人」,意为真龙在田间,看到一位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会肃然起敬。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故事,如孔子见老子,张良见黄石公,刘备见诸葛亮。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已经显露才干,要学会等待和寻找我们命中的「贵人」出现。尤其重要的是,当贵人出现时,我们要能识别出来,千万不可错过机会。
「亢龙有悔」,进退有道「亢龙有悔」,意
的意思是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亢龙就是飞得很高的龙,亢龙只知道进取不知道退守,只知道获取而不知道舍弃。这当然是不明智的。人生在世,必须懂得进退取舍的道理,知进退方能成就大事,懂取舍才能淡定从容。
「飞龙在天」,自强不息《周易》曰:「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人能够自强不息,又居安思危,才会「飞龙在天」(比喻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吉祥嘉瑞,「厚德利生」《周易》也说: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包容万物,厚德利生。作为君子也要效仿大地,以厚德利生。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龙有祥瑞之兆。作为吉
祥嘉瑞的神物,龙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好运,能为人间播撒甘霖。所以,人应该学习龙这种造福人类的精神,要有厚德利生的品质。
龙乘时变,「变动不居」「变动不居」意思是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在古人心中,龙上能入天,下能潜水,并且善于变化。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变化、变通。
「见群龙无首,吉」群龙无首,现在的解释
是:.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多用于贬义词。而《易经》中的「群龙无首」,意思是几条龙是同等重要的,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不可以只用一种方法。「无首」即没有固定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人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固化,即要根据处境和阶段进行调整。
忽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诗,《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龙抬头时,龙船也起了,春日也暖了,我们能听到心底里的呼唤,“怦怦”,带着憧憬和希望,是一阵阵心动的声音。
对于日子,对于未来,对于长长的人生,希望你也有无数种丰沛的可能!
二月二,不如抬头看看,说不定有许多好事,已经在悄然向你靠近。
见素抱朴、抱元守一
太一摄生堂
●简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国学、易经风水、道教、佛学、中医养生等文化知识,构建高品质的课程体系,旨在打造一个正规、优质、高效的学习平台。多方面提升您的财富、事业、健康、学业、婚姻等运势。
知命调运,趋吉避凶,化解生活中的各类难题,事业、财运、婚姻、健康、学业等问题;祝由术及各类锦囊妙计;解厄消业相关法事。可添加客服